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21/T 3515-2021 灌注式复合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pdf简介:
"DB21/T 3515-2021 灌注式复合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是中国地方标准,具体来说,它是一部关于灌注式复合混凝土路面设计和施工的技术规范。灌注式复合混凝土路面是一种特殊的路面结构,它通常由基层、底基层、混凝土面板和路面基层等部分组成,其中,混凝土面板通过现场灌注的方式进行铺设。
该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 1. 灌注式复合混凝土路面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如材料选择、结构设计、承载力计算等。 2. 施工工艺要求,如混凝土的搅拌、运输、灌注、摊铺、养护等环节的技术参数和操作规程。 3. 质量控制和验收标准,包括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成品的检验以及施工后的质量评价。 4. 安全与环保措施,如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对环境影响的控制措施。
该规范的发布,旨在提供一套科学、合理的施工指南,以确保灌注式复合混凝土路面的工程质量、安全和耐久性,推动我国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DB21/T 3515-2021 灌注式复合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3.1.1充盈度测试仪:由V形管和支架组成。V形管为内径40mm的透明有机玻璃管,夹角为120° 直管长度为500mm,支架应能固定V形管,如图B.1所示。
1.2游标卡尺:最大量程不小于100mm,分度值
图B.1充盈度试验仪(尺寸单位:mm)
B.2.1宜用饮用水清洁V形管,管内壁不允许有油污等杂物,晾干并固定在支架上。 B.2.2按规定的方法拌制好浆体,应保持在温度20℃土2℃、相对湿度大于50%的环境条件下静置 5min。 B.2.3将浆体从V形管的一侧灌入充盈度测试仪中,灌入浆体的体积为0.90~1.10L,立即用塑料 薄膜密封V形管两端的开口2016版2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概算定额 第一册 建筑工程,并静置1h。 B.2.4观察V形管内部浆体: a)是否存在气泡; 6b)是否有泌水; )用游标卡尺测量是否有直径大于3mm的气泡,精确至0.1mm; d)端头浆体是否有泡沫层,用游标卡尺测量泡沫层厚度,精确至0.1mm。
水泥浆体的充盈度指标以两组平行试验结果评定。两组平行试验中,如有一根V形管内浆体 存在厚度超过1mm的泡沫层,或存在直径大于3mm的气泡,或存在大于1mL的泌水,则充盈度 指标不合格,应重新试验
C.1.1量筒:容量1000mL,分度值1mL,并配密封盖,如图C.1所示。
附录 C (资料性) 自由泌水率及24h自由膨胀试验方法
图C.1自由泌水率和自由膨胀率用量筒
C.2.1室内温度为20℃土2℃,相对湿度不低于50%。 C.2.2将量筒放置在水平的操作台上,用水准尺调平操作台。 C.2.3在使用前润湿量筒,但不允许有水珠(明水)存在。 C.2.4缓慢匀速的向量筒注入浆体约800mL土10mL,盖上密封塞,静置1min后测量并记录初始高 度h1。放置3h、24h后分别测其泌水面高度hz和水泥浆膨胀面高度h3,读数精确至0.lmm。
3.1按公式(C.1)和(C.2)计算泌水率及膨服
C.3.2自由泌水率或自由膨胀率均应取两个平行试验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
D.1芯样连通空隙率测定
灌浆前和灌浆后的路面分别钻取芯样,测定芯样的连通空隙率
式中:VV:一芯样的连通空隙率,%; V一芯样的体积,cm; V一矿料与封闭空隙的体积,cm3
D.2灌浆料填充率测定
V=(m干m水)/p水
式中:FR一填充率,%; VVi一灌浆前连通空隙率,%; VW一灌浆后连通空隙率,%。
以三次平行试验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灌注式复合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本条对灌注式复合混凝土路面的适用范围作了说明,该类型路面主要解决重载、极重载交通 乍用下,各等级公路长大纵坡路面、高速收费广场与服务区道面、停车场、加油站、隧道内路面、 集装箱码头、公共汽车专用车道及城市道路交叉口等特殊路段易出现车辙、推移、龟裂等破坏的 题。
E.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使用本文件时DB21∕T 3144-2019 变温条件下的水工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试验规程,应与现行的《水泥基灌 术规范》(GB/T50448)、《公路沥青路面 设计规范》(JTGD5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公路工程集料试验 现程》(JTGE4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 现程》(JTG3420)、《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3450)、《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G 5142)、《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规范》(JTG5421)等国家及行业颁布的相关标准互相协调对应。
灌注式复合混凝王路面是以开级配大空隙(空隙率为18~25%)沥青混合料为基体,在其空隙 中灌入以水泥为主要成分的特殊浆体或其他材料复合而成的一种路面。具有应力松弛能力的柔性 骨架和不受高温影响的刚性网络结构为一体,使之充分发挥沥青质材料低温变形能力强的优势, 同时通过水泥基材料提供高温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具有高强、卓强、抗裂、防滑、耐油蚀等特性 可以抵抗较大的塑性和高温剪切变形,承受重载交通的作用,使路面的使用功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灌注式复合混凝土路面可降低全寿命周期性成本30%以上,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基体沥青混合料是灌注式复合混凝主的主体,更是形成柔性骨架的关键。为保证浆料的灌注 要求基体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大的空隙,且有较多的连通空隙。 作为灌注式复合混凝土的组成部分(灌浆料占总体积的15~22%),灌浆料主要是以水泥为基材, 铺以骨料、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材料,按规定比例加水搅拌均匀后,具有可灌注的流动性、微 膨胀、较高的早期和后期强度、不泌水等性能的,并经工厂化生产的干混料。
本条规定了灌注式复合混凝二 路面施工的最低温度及环境,这是考虑到辽宁省气候条件的实
基体沥青混合料所用粗集料一般采用石灰岩、玄武岩或辉绿岩等质地坚硬的岩石,且石料表 面粗糙,形状接近立方体,并具有良好的嵌挤能力,具有一个破碎面颗粒含量应达到100%,具有 2个或2个以上破碎面颗粒含量≥90%。所有面层石料要求采用大型反击式破碎机加工而成,且具 有良好的颗粒形状。当灌注式复合混凝土材料用于表面层时,基体沥青混合料所用粗集料的压碎 值应不大于22%;当灌注式复合混凝土材料用于中、下面层时,基体沥青混合料所用粗集料的压码 值应不大于26%。 基体沥青混合料所用细集料(4.75mm以下)应洁净、无风化、无杂质,且应采用机制砂(或 石屑),机制砂应采用专用的制砂机制造,并选用优质的石料加工生产,有一定的棱角。 基体沥青混合料所用填料必须保持于燥、疏松、无结团,能从石料仓中自由流出。沥青混滤
土拌和站除尘装置回收的粉尘不得作为填料使用。 基体沥青混合料所用改性沥青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定的聚合物改性沥青各项技 术指标。改性沥青的高温、低温性能都好,且具有良好的弹性恢复性能。表4申的改性沥青的软 化点、135℃运动黏度、25℃弹性恢复三项指标,按照辽宁省及其他各省市区灌注式复合混凝土路 面的使用经验,较行业规范的指标有所提高。贮存稳定性指标适用于工厂生产的成品改性沥青, 现场制作的改性沥青对贮存稳定性指标可不作要求,但必须在制作后,保持不间断的搅拌或泵送 循环,保证使用前没有明显的离析。 对聚合物改性沥青稀缺的地区,可采用在基质沥青或沥青混合料中掺入高黏沥青改性剂,并 确保基体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满足表7的技术要求。 灌注式复合混凝土的强度、刚度和温度稳定性都依赖于灌浆料的性能及其灌注效果。灌浆料 的流动度、充盈度是制约其灌注效果、填充程度的关键指标;而抗折强度、抗压强度是表征灌浆 料硬化试体承受弯曲破坏时的最大应力、承受压缩破坏时的应力指标。一方面,有必要借鉴复合 混凝土路面技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日本规范(《沥青路面工程通用规程解说》)(丸善株式会社出版 事业部,平成4年12月),另一方面还要和我国的技术体系融合。灌浆料要具有高流动性、高强 度、膨胀系数小、快凝固和耐腐蚀等特性。 对封闭交通时间要求较严格的,特别是对开放交通要求早的特殊路段,如交通量较大的高速 公路主线、国省干线、道路交叉口等路段,表5中对灌浆料3h的抗折、抗压强度指标可作为选评 指标
DL/T 846.8-2017标准下载其体沥青混合料的标准级配范围(日本道路协会)
路面的力学性能可产生较大影响。为了使基体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体积特征和路用性能,其配 合比设计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件中基体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参照的是现行的《公路 历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O)中OGFC的级配设计方法。基体沥青混合料与OGFC都是需要 粗集料含量大,细集料含量少的开级配,在形成骨架的同时,细集料、填料与胶结料不能填充满 骨架之间的空隙,因此形成较大的相互连通空隙率。因此,在满足路用性能的前提下,控制好空 原率的大小是设计配合比的关键。国内外研究表明,对于大空隙的混合料来说,0.0754.75mm筛 孔的通过率是影响混合料空隙率的主要因素,尤其是2.36mm通过率的大小更是对空隙率起绝对性 影响。《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中OGFC的级配设计方法是参考日本的设计方法 并结合我国集料特性和路面性能要求综合考量后确定的设计方法,设计过程中2.36mm通过率和空 隙率是直接的设计因数,这样设计结果更能符合预期的设计目标。 基体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还有一种常见的设计方法一体积填充法(CAVF)。体积法的基本思 落是实测主骨架的空隙率,计算空隙体积,使集料体积、矿粉体积、沥青体积及沥青混合料最终 设计的空隙率体积之和等于主骨架空隙体积。 设计基体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基本原则是平衡沥青用量,不但要防止因沥青用量过大, 自由沥青过多,从而阻塞空隙,影响灌浆料的灌入,还要防止因沥青用量不足,结构沥青膜厚度 (通常情况下,基体沥青混合料的沥青膜厚度h宜为14μm)不够而引起集料松散脱落。因此,在 没计基体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时,采用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即流尚试验)和肯塔堡飞散 式验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并检验其马歇尔稳定度等指标。 灌浆料填充率测定时,应在与同条件的灌浆料养生试块抗压强度大于7.OMPa后进行测定
当确认铺筑的基体沥青混合料已冷却至50℃以下时,可以开始灌注灌浆料,否则过高的温度 会使灌浆料凝结时间缩短,还没有渗透到底部就已经凝结、硬化,使灌浆料的填充率达不到要求, 且路面表面易形成裂纹和孔洞。灌浆料灌注前,大空隙基体沥青路面被雨淋,必须等到基体沥青 混凝土中的雨水完全干透后,方可灌注灌浆料。灌浆料洒铺要迅速,一次洒足,尽量避免在开始 硬化后二次补料。 灌浆后应将路表多余的浆料迅速刮除,以保证灌注式复合混凝土路面拥有理想的表面构造深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