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内蒙古高纬度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B15∕T 2422-2021.pdf简介:
《内蒙古高纬度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B15/T 2422-2021》是由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厅发布的一项技术规范,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高纬度多年冻土地区的公路路基设计和施工。该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
1. 背景:针对内蒙古寒冷高纬度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为保证公路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制定了此技术规范。
2. 路基设计:规定了冻土区路基的选线、地质勘查、稳定性评估、路基形式和构造设计等内容,强调了对冻土的合理利用和防护措施。
3. 施工技术:详细阐述了冻土路基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材料选择、质量控制和施工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4. 冻土监测与维护:明确了路基冻土监测的重要性,提出了监测方法和维护措施,以防止冻胀、融沉等冻土病害。
5. 环境保护:强调了在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包括减少噪声、粉尘和废弃物的排放,保护冻土生态系统等。
该规范的发布,对于规范内蒙古高纬度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的设计和施工,提高公路工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内蒙古高纬度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B15∕T 2422-2021.pdf部分内容预览:
在多年冻土区,由于地表水、地下水的影响,地面长期潮湿,易生长喜 3.13 冻土路基最小临界高度minimumcriticalthicknessofembankment 路面竣工后,保证原多年冻土天然上限位置不变的路基最小高度。 3.14 冻土路基最大临界高度maximumcriticalthickness of embankment
冷季cold seasons
DB15/T2422202
连续日平均气温在0℃及以下时为寒季李HG/T 3113-2019 圆块孔式不透性石墨换热器.pdf,高纬度多年冻土区的寒李大致时间为当年11月底至次年4 月底。
连续日平均气温在0℃及以下时为寒季,高纬度多年冻土区的寒季大致时间为当年11月底至 底
连续日平均气温在0℃以上时为暖季,高纬度多年冻土区的暖季大致时间为当年4月底5月初到当年 11月左右。
4.2公路地质勘察除应符合GB50324要求外,还应重点查明公路沿线多年冻土的范围、界限、上限、 享度,地表植被与冻土的关系,冻土周围融区及地下水情况。勘察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a)冰椎、冻胀丘的调查在其发育期进行:
a)冰椎、冻胀丘的调查在其发育期进行; b)冻土上限的勘察在每年融化深度最大时进
DB15/T24222021
4.3路线选择除符合JTGD20规定外,山岭地区路线应选择在平缓、干燥和向阳的坡面上通过,线位 宜高不宜低。多年冻土沼泽地区路线不宜选择在沼泽底部横坡较陡路段。 4.4路基设计高度应考虑冻土路基临界高度,一般应大于冻土路基最小临界高度,且小于冻土路基最 大临界高度。 4.5公路路基设计应遵循宁填勿挖的基本原则,考虑冻土路基尺度效应,宜采用能量平衡设计方法 充分调查评价旧路利用的可能性。 4.6路基填筑应选择不冻胀或弱冻胀的土石填料,冻胀性分类见附录A中的A.2。不应使用腐质土、 草炭土、泥炭土、草皮以及冻土作路基填料。 4.7开挖施工宜在初冬进行,应分层开挖、原土或洁净砾石回填,并做好隔热保温和临时排水措施 4.8二级及以上公路路基应进行动态设计、施工监测和长期监测,施工监测应包括多年冻土地温、沉 降等,长期监测宜包括多年冻土地温、沉降、气候环境要素等。
5.1.1路基设计除应收集气象、工程地质等基本资料外,还应收集多年冻土的上限、厚度、类型、地 温等特征资料及物理、热学、力学等参数。改建、扩建公路还应收集既有公路路况、病害调查及防治资 料。 5.1.2地基处理时,应根据冻土勘察情况、设计原则及地表植被情况选择适宜的处理方案。 5.1.3路基边坡坡率选择,应考虑边坡的热、力学稳定性和对植被存活率的影响。 5.1.4路基设计应考虑水热环境变化对多年冻土的不利影响,做好路基排水防护设计。 5.1.5路基取、弃土应统一规划,集中设置取、弃土场,路基两侧200m内不应随意取土。取、弃土 完成后,应恢复植被。 5.1.6应加强对公路两侧地表植被的保护,保护现有天然林、人工林及草地
5.2.1路基设计应依据多年冻土地区年平均地温、多年冻土类型、冻土总含水率以及路基病害调查资 科,结合区内冻土分布、冻土变化情况以及路面类型,考虑工程建设的技术经济可行性与合理性,分段 采用不同的设计原则。
DB15/T2422202
5.2.3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宜按控制融化速率的原则设计: a)基底地质情况良好,为少冰冻土或多冰冻土,融化下沉后不致造成路基病害; b)基底多年冻土厚度2m5m,埋藏浅,范围小,下部为少冰冻土、多冰冻土或基岩的路段。 5.2.4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宜按预融冻土的原则设计: a) 地温较高、冻土厚度为不超过2m的路段; b 邻近多年冻土分布区域边界的零星岛状多年冻土路段,多年冻土层已处在退化状态中,保执 多年冻土难以取得成效时; c)需挖除和换填路段。 5.2.5融区宜按季节冻土区设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宜按控制融化速率的原
砂、砂砾、碎石等粒状材料并压实,压实度应符合现行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 5.3.2按“允许融化”原则设计的路堤,可挖除腐殖土,采用砂、砂砾、碎石等粒状材料填压,低洼 积水路段可采用片、块石填压,压实度应符合现行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
a)积水路段,宜先排除坑内积水,再抛石挤淤; b)冻土沼泽路段,可采用防水土工格室+砂砾、抛石挤淤等措施稳定地基; c)强融沉路段,宜采用以桥代路方案。
路堤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a)公路路堤的最大设计高度不宜超过6m; b)公路路堤的最小设计高度宜根据当地经验确定,资料不足时按照附录A中A.3取值
平坦地段,填主路基应在地基处理完成后,分层填筑路堤、路床。填土路基压实度应符合下列规 a)路堤压实度应满足表1的规定:
DB15/T2422202
b)路床压实度应满足表2的规定。
5.4.4一般路段横断面设
a)低含冰量多年冻土区,按照一般路基处理,应符合JTGD30的相关要求; b 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区,路基下多年冻土上限小于2m、冻土层厚度小于2m时,宜采用全部清 除换填的路基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换填底部应填筑不冻胀的土石填料,厚度大于0.5m, 并做好开挖面的防排水和边坡防护。隔水材料采用土工布时,其质量应符合GB/T17639的规 定,其材料形态、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能应满足表3的要求:
图1全部换填路基横断面结构图
DB15/T2422202
表3隔水土工布性能要求
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区,路基下多年冻土上限小于2m、冻土层厚度大于2m,全部清除换填困难 且不经济时,可采取部分换填的保护多年冻土路基设计方案,如图2所示。路基高度与换填深 度之和应大于路基最小设计高度与天然上限之和,换填底部应填筑不冻胀的土石填料,厚度不 少于0.5m,并做好开挖面的防排水和边坡防护
图2基底部分换填断面结构图
5.4.4.2当路堤实际填土高度大于最小设计控制高度要求并小于最大设计控制高度要求时,路堤下部 应采用粗粒土填筑,填筑厚度应大于0.5m,上部可采用当地符合工程要求的土体填筑。冻土路堤典型 横断面结构如图3所示。
一般填方路基断面结构
5.4.5斜坡路段设计
DB15/T2422202
斜坡路段设计宜采用下列设计: a)地面横坡小于1:5时,基底不宜挖台阶;地面横坡为1:5~1:2.5时,原地面应挖台阶,台阶 宽度不应小于2Ⅱ。路堤上方一侧采取挡排水措施,路堤下方一侧坡脚设置反压护道,当基岩 面上的覆盖层较薄时,宜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当覆盖层较厚且稳定时,可予以保留;; b 地面横坡大于1:2.5时,路基基底应开挖台阶,台阶纵断面方向长度应大于2m,横断面方向 应大于2m,台阶高度应大于1m,并设置2%向内倾斜的横坡。应检算抗滑稳定性,检算方 法应符合JTGD30相关要求。
5.5.1高纬度多年冻土区路堑设计应考虑冻土条件、地表植被情况和区域气候条件,考虑工程建设的 技术经济可行性与合理性进行设计
5.5.3当多年冻土为低含冰量冻土时,换填应符合以下规定,典型横断面如图4:
换填深度应大于路床深度,且大于0.8m; 换填材料宜为粗粒土; 一级以上公路宜采用土工格室等材料强化路基; 换填底面宽度应路基基大于底宽度加两倍多年冻土上限之和; e 地质状况不良时,按特殊路基设计。
5.5.4当多年冻土为高含冰量冻土时,换填应符合以下规定,典型横断面如
水量冻土段路堑典型横断
当多年冻土为高含冰量冻王时,换填应符合以下规定,典型横断面如图5: 路床底部冻土层厚度小于等于4Ⅲ时,应全部挖除换填: b 路床底部冻土层厚度大于4m时,应超挖换填,换填厚度应不小于路基最小设计高度与多年 冻土上限之和,换填底面宽度应不小于路基基底宽度加两倍多年冻土上限之和; 换填材料宜为片、块石,并做好基底防渗措施; d 路床基底换填厚度过大造成施工不便或不经济时,可采用基底铺设隔热材料等其他措施; e 边坡可采用上保下挡的支挡形式,支挡结构型式宜采用挂壁式或悬臂式或其他支挡结构型式; f)挡墙下应设保温渗沟。
DB15/T2422202
图5高含冰量冻土段路堑典型横断面型式图
5.5.5对于路堑边坡,应加强涎流冰调查,涎流冰防治应符合JTGD30相关规定。
5.5.5对于路堑边坡,应加强涎流冰调查,涎流冰防治应符合JTGD30相关规定。
5.5.6岩石边坡挖方坡率应符合JTGD30相关规定。 5.5.7非岩石挖方边坡坡率应根据当地的地貌形态、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填料的物理力学性质、 路基高度、施工方法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a)当边坡高度小于4Ⅲ,在富冰冻土、饱冰冻土和含土冰层等路段,细粒土层中天然含水率较高 时,坡率宜为1:2~1:3; b 当边坡高度大于等于4m时,坡率不宜陡于1:1.75; 当边坡高度大于等于6m时,宜采用折线式或台阶式边坡,一级边坡坡率应为1:1.75,二级 以上边坡坡率应为1:2。台阶式边坡中部应设置边坡平台,边坡平台的宽度不宜小于2m。平 台上应设置排水沟。
5.8高含冰量冻土段应对边坡采取挖除换填的措施,挖除换填厚度应根据热工计算确定,并做 加固及排水工程。
5.5.8高含冰量冻土段应对边坡采取挖除换填的措施JC∕T 2267-2014 盘式制动块消音片剥离强度试验方法,挖除换填厚度应根据热工计算确定,并做好边
5.9路堑边坡坡面的防护以生物防护措施为主,工程防护与生物防护相结合,最大程度地恢复 态系统。稳定性差的边坡应设置支挡工程
生态系统。稳定性差的边坡应设置支挡工程。 5.5.10路堑坡顶宜设置截水沟、挡水烩等措施,防止上方自然坡面地表水危害边坡。 5.5.11 当路堑开挖深度超过地下水位时,应采用渗沟、挡墙等措施排水、截水,渗沟和挡墙应采取保 温措施。
《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 第11部分: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 GB/T 19851.11-2005》5.6.1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应在以下交界处设置
融区与多年冻土区交界处; b) 多年冻土地区不同含冰量交界处; 多年冻土区路基横纵向填、挖交界处 d)路基与桥(涵)交界处。
DB15/T242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