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 55014-2021 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简介:
GB 55014-2021《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是中国国家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该规范的全称为《城市园林绿化工程项目施工及验收规范》,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规范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过程和验收标准,以确保园林绿化项目的质量、安全和环保。
该规范涵盖了园林绿化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包括了对园林植物的配置、种植、养护,园林设施的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具体内容可能包括施工工艺、材料选用、施工质量控制、环保措施、验收标准等内容,旨在提升城市园林绿化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该规范的发布和实施,对于提升园林绿化工程的技术水平,保障人民生活环境的改善,推动城市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为企业和施工人员提供了明确的施工指南和质量控制依据。由于涉及到版权问题,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的规范文件通常需要从官方渠道或授权的出版机构获取。
GB 55014-2021 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部分内容预览:
进行这种判定的主体应为工程建设的相关责任主体,这是我 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建筑节能条例》等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突出强调了工程监管、 建设、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造价、咨询等各 方主体的法律责任,既规定了首要责任,也确定了主体责任。在 工程建设过程中,执行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是各方主体落实责任 的必要条件,是基本的、底线的条件,有义务对工程规划建设管 理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措施是否符合本规范规定进行判定。 同时,为了支持创新,鼓励创新成果在建设工程中应用,当 拟采用的新技术在工程建设强制性规范或推荐性标准中没有相关 规定时,应当对拟采用的工程技术或措施进行论证,确保建设工 程达到工程建设强制性规范规定的工程性能要求,确保建设工程 质量和安全,并应满足国家对建设工程环境保护、卫生健康、经 济社会管理、能源资源节约与合理利用等相关的基本要求。
2.1.1《城市绿线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12 号)指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城 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协调城乡生态环境、提升城市人居环境水 平、完善城市服务功能的有效方式之一,是支撑城市高质量建设 发展的重要依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需要符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提出的城市性质定位、规模、目标。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国土空 间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绿地系统布局,健全城市公园体系 和绿道网络,落实公园绿地总面积规模以及人均公园绿地等指 标,并加强公园绿地的用地管控。在各类绿地上建设实施的园林 绿化工程项目,是实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手段。
JC∕T 2346-2015 碳化硅陶瓷过滤器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于
2.1.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第九条规定:“城市绿 化规划应当从实际出发,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合理安排同城市人 口和城市面积相适应的城市绿化用地面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印发国家园林城市系列标准及申报评审管理办法的通知》 建城[2016]235号)中“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规定:“人均建 设用地小于105.0m²/人的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小于 8.0m²/人,人均建设用地达到105.0m²/人的城市,人均公园绿
地面积不小于9.0m²/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提出人均 公园绿地12m²/人应该是今后城市努力要达到的一个目标。为了 维护好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控制的底线 为8.0m/人。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采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 国家园林城市系列标准及申报评审管理办法的通知》(建城 2016235号)中的“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城市公园绿地服 务半径覆盖率大于80%的指标要求。为保障“公园绿地服务半径 覆盖率大于80%”的指标,绿地系统规划要进一步优化公园绿 地科学布局,保障居民便捷可达公园绿地,避免大型公园绿地全 部布局于城市外围,满足市民对生态产品的综合服务需求,提升 公园绿地的整体服务水平。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按下式计算: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的
公园绿地的整体服务水平。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按下式计算: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的 公园绿地服务一 居住用地面积(hm) X 100% 半径覆盖率 居住用地总面积(hm²)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的 公园绿地服务一 居住用地面积(hm) X 100% 半径覆盖率 居住用地总面积(hm²)
2.1.4为有效指导城市建设,确保公园服务均衡合理,本规范 对人均综合公园和人均社区公园指标进行分级控制。根据《城市 绿地规划标准》GB/T51346-2019,人均综合公园面积和人均 社区公园面积均不低于3.0m²/人。 对于社区公园,《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 2018提出新建各级生活圈的居住区应配套规划建设公园,其中 十五分钟生活圈的人均公园不低于2.0m²/人,十分钟生活圈的 人均公园绿地不低于1.0m²/人,相加共3.0m²/人。 2.1.5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园建设管理的意 见的通知》(建城[2013]73号)明确提出:“各地要在编制或 修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时,本着‘生态、便民、求实、发展,的 原则,编制城市公园建设与保护专项规划,构建数量达标、分布 均衡、功能完备、品质优良的公园体系。” 为高效发挥土地效能,从绿色低碳和资源节约的理念出发
城市公园建设在均衡布局的基础上,强调结合居民使用规律分级 分类配置,满足不同类型功能需求,构建城市公园体系。根据公 园性质不同,分为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游园和郊野 型公园。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承担城市居民日常基本休闲功能, 按照服务半径分级均衡配置。专类公园具有特定内容,面向城市 和区域服务,不参与分级规划控制。为进一步增加城市公园的供 给,要充分利用生态保育区域与生态修复后的区域建设郊野型公 园,纳人城市公园体系。 建设植物园、动物园是加强物种保护、培育和促进生物多样 性的重要手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 护工作的通知》(建城[2002]249号)中提出:“..要注重和 加强珍稀濒危物种的移地保护...加快动物园、植物园等建设 充分发挥公园在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注重发 挥公园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科普教育阵地的作用,不断提高公众 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国家 园林城市系列标准及申报评审管理办法的通知》(建城[2016] 235号)中的“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把植物园建设纳入考核范 围,要求地级市至少有一个面积40hm²以上的植物园,地级以下 城市至少在城市综合公园中建有树木(花卉)专类园。住房和城 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全国城市市政基础 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建城[2017]116号)提出 要加强城市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及植物科普、体育健身等各类专 类公园建设。因此,为促进生物多样性研究和科普、推进“健康 中国”精神理念的落实,并丰富公园类型,本条提出合理配置植 物园、动物园和体育健身公园等专类公园。 2.1.6按所处区位及环境景观风貌,绿道可分为城镇型绿道和 郊野型绿道两类。城镇型绿道位于城镇建成区范围内,依托道 路、水系沿线等绿色空间,串联城镇功能组团、公园绿地、广 场、防护绿地、历史文化街区等,供人们休闲、游憩、健身、出
2.1.6按所处区位及环境景观风貌,绿道可分为城镇型
郊野型绿道两类。城镇型绿道位于城镇建成区范围内,依托 路、水系沿线等绿色空间,串联城镇功能组团、公园绿地、 场、防护绿地、历史文化街区等,供人们休闲、游憩、健身、 行:郊野型绿道位于城镇建成区范围外,连接风景名胜区、旅
度假区、农业观光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乡村等,供人们休 闲、游憩、健身和生物迁徙等。绿道要与公交、步行及自行车交 通系统相衔接,为市民绿色出行提供服务,丰富城市绿色出行方 式。因此,绿道串联城乡绿色开空间,包括城市外围的农田林 网、山体、水体等自然要素,形成城乡绿道网络体系,有助于方 便游人使用,同时与城市公园体系相结合,更有效地发挥绿道作 用,完善城乡游憩功能
2.2.1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公园,其可提供功能的丰富程度各异, 但营造自然景观环境和提供游憩活动是其共同的主体功能,营造 生态景观环境和设置提供游憩活动的园路、用于健身休闲活动的 场地和设施是公园建设的底线和基础,当然,更鼓励公园实现更 加丰富的综合功能。 作为向公众开放的场所,公园的地质安全和土壤无污染,是 保证公众使用时健康安全的基本要求
2.2.2本条要求保护基址内有纪念意义、生态价值、文化价值 或景观价值的风景资源,保护有文物价值的建筑物、构筑物和遗 址绿地,历史名园和遗址公园属于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景 观,也是需要保护的历史文化资源。 建设方在报送园林工程项目方案审查、审批资料的同时,增 加对不易查证的重要问题的自证申报备案制度。方案审查要加强 对重要内容的专项审查及监管,并纳入施工验收的工作。例如, 建设方报送方案资料时要申明“项目基址内不存在具有文化价值 的建(构)筑物和历史遗迹遗存、具有科学价值的自然遗迹”。 否则,须在项目方案中说明保护利用方案。
GB 51022-2015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完整清晰正版).pdf2.2.3本条对公园内绿化用地比例作出规定。公园内的水面
小差别很大,因公园内的绿化、建筑和园路铺装等主要建于陆地 上,因此采用随陆地面积大小确定比例。本条广场内绿化用地比 例的要求,是基于对市民户外活动场所的环境质量水平的考量,
以及遮阴的要求,广场要具有一定面积的绿化。
2.2.4游人容量作为公园规划设计阶段的指标,是公园设置园 路和场地的依据;游人量作为公园建成后的动态管理指标,是公 园更新改造园路和活动场地的依据。《全民健身条例》中提出: “公园、绿地等公共场所的管理单位,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安排全 民健身活动场地。”在综合公园、社区公园、游园和郊野型公园 中设置健身活动场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全民健身的需求, 提高民众身体素质,
2.2.4游人容量作为公园规划设计阶段的指标,是公园设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确保工程质量的组织措施2.2.5公园中基本设施是指保证游人活动和公园管理的必
地并远离安全隐患的公园才适宜。因此,要根据相关规划综合评 估公园自身条件,确定公园作为避难场所的等级,并按照相关标 准、规范确定其可容纳的避灾人数及应配备的避灾设施的规模和 类型。具有较高资源保护价值的公园,如历史名园有大量文物保 护建筑及古树名木,不适合承担应急避险功能。
2.2.6我国历史悠久,中国园林享誉世界。作为世界园林之母, 五千年历史发展在我国留存下的历史名园,承载着中国传统文 化,展示了中国精湛的传统技艺,是珍贵的文化财富。住房和城 乡建设部《国家重点公园管理办法(试行)》(建城[2006]67 号)提出:通过国家重点公园的评定,重点保护和管理在全国具 有重要影响和较高历史、艺术、文化和保护价值的公园,其中, 历史名园是重要组成,并规定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或具有特殊历 史文化价值的人文景观,禁止改变其风貌和格局。 2.2.7道路绿化、居住区绿化、单位绿化和公共建筑绿化属于 附属绿地的工程项目,因所附属用地的主体功能不同,其工程项 目要求有较大的差异。道路绿化以庇荫、滞尘、减弱噪声、改善 送收沉体的产活具和美化城球击头主西功能一通尚无本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