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航空发动机试车台设计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454-2020.pdf简介:
《航空发动机试车台设计标准》(GB50454-2020)是中国国家标准中的一项,属于建筑工程领域中的行业标准。它于2020年发布,全称为《航空发动机试车台设计规范》。这个标准主要针对航空发动机试车台的设计、建设、施工和验收提供了详细的指导,旨在确保航空发动机试车台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功能性,以满足航空发动机研发和测试的特殊需求。
该标准涵盖了试车台的总体布局、结构设计、材料选择、试验设备配置、安全防护措施、环境控制、电气和自动化控制等多个方面,对试车台的性能、耐久性、环境保护和人员安全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它对于航空发动机的研发企业、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相关政府部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推动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技术依据。
《航空发动机试车台设计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454-2020.pdf部分内容预览:
7.3.2进气通道及排气通道的地面应设排水设施。当排气
试车间、工艺设备间的排水含油时,排水设施应采取隔油处理指 施,排水应处理达标后再排入厂区排水系统。
7.3.3试车间屋面雨水应外排,试车台厂房其他部分屋面雨水宜
YD/T 1312.16-2015标准下载7.4.2试车间内发动机试车部位设置的自动灭火系统应具有自
动、手动控制和应急机械操作的启动功能,操纵间的控制台上应诊
应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的有关规定。 7.4.4除进气通道、试车间和排气通道外,试车台厂房其他部位 应设置灭火器,灭火器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 置设计规范》GB50140的有关规定
.1.1供暖地区的厂房应采用集中供暖方式。供暖室内设计温 度应符合表 8. 1. 1的规定
表 8.1.1 供暖室内设计温度(℃)
8.1.2集中供暖系统的热媒应根据气象条件、能源状况、环保、安全、 卫生、节能等要求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供暖热媒宜采用热水。 8.1.3燃油设备间、燃油加温间等防爆房间应采用表面光滑的散 热器。散热器与燃油管道及设备的距离应大于0.5m。当确实无 法达到距离要求时,散热器与燃油管道及设备之间应采取隔热 措施。 8.1.4在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低于一19℃的地区,准备待试间的外 门宜设置门斗或热风幕。 8.1.5供暖管道不宜穿越有防水要求的房间。确需穿过时,供暖 管道连接应采用焊接,且在房间内不得设置阀门。
8.1.5供暖管道不宜穿越有防水要求的房间。确需穿过时,
.2.1由高噪声房间穿越低噪声房间或通向室外的通风管道应 采取消声或隔声措施。
8.2.2 房间通风换气次数应符合表8.2.2的规定
表8.2.2房间通风换气次数(次/h
8.2.3 燃油设备间、燃油加温间应设置防爆型机械排风系统。 8.2.4 当发动机采用连接式导管排气时,试车间宜设置机械排风 系统。 8.2.5 安装在平台、屋顶及楼板上的通风机应设置弹性减振 台座。 8.2.6 操纵间和测试间应设置空气调节装置,夏季空调室内设计 参数宜为26℃~28℃,空调冷凝水应设置排除措施。 8.2.7操纵间和测试间的新风量应满足室内人员所需最小新风 量要求。 8.2.8当风冷式负载试验设备安装在专用设备间内时,设备间的 通风换气量或空调负荷应按设备散热功率计算。 8.2.9涡轮轴发动机试车台的试车间可采取机械排风散热措施。 8.2.10试车间内的地坑宜设置使空气流动的通风措施。
8.3防火、防爆及防排
8.3# 防火、防爆及防排烟
8.3.1试车间可不设置机械排烟系统,其他房间应按现行国家 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的有关规定设置机 排烟设施。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及相关防火防爆等标准的有关 规定。
9.1.5压缩空气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压缩空气第
9.2.1燃油供油、回油管道宜采用母管制,供油管道设计流量应 按最大的每小时耗油量计算确定。 9.2.2燃油供油、回油管道宜采用不锈钢无缝钢管。当采用普通 无缝钢管时,管道应做内防腐处理,内防腐涂层应满足燃料储运要 求,且不应影响燃料质量及性能指标。
9.2.3供油、回油管道在试车台厂房外应设置钢制切断阀
9.3.1试车台宜设置废油罐,废油罐可在试车台厂房附近单独设 置或设置在油库内,废油罐数量、容量应根据试车台使用情况确 定。当试车台厂房附近单独设置废油罐时,废油罐布置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关于车间供油站的有关 规定。
3.2废油罐内废油应通过油泵装
附录 A试车台气动设计参数现场测量验证方法
.0.1现场测量验证的试车台气动设计参数应包括试车间平均
1.0.1现场测量验证的试车台气动设计参数应包括试车间平均 气流速度、试车间进气压力降、发动机进气截面与排气截面之间的 静压差、引射系数,并可同时测量试车间截面气流速度不均匀度, 试车台空气流量、试车台排气通道内的气流温度等其他气动参数。
A.0.2测量试车间平均气流速度应符
1试车间气流速度测量 截面应在工艺进气道进口截面之前 3倍~5倍的进气道喉道直径处,测量截面不应过于靠近进气塔 或安装于试车间前部的水来消音装置、整流装置、工作平台等设 备,工艺进气道进口截面与水平消音装置或整流网尾缘之间的中 点位置也可作为测量截面; X 2气流速度测量点在试车间截面上宜布置为5×5的方阵 测量点不应靠近干扰测量的突出物,测量点在测量截面上的布置 不宜靠近试车间的墙面、顶棚、地面; 3各点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应作为试车间截面平均气流速 度Vavg。 A.0.3试车间进气压力降测量点宜布置在与气流速度测量点 相同的试车间截面上。试车间进气压力降测量点数量不应少 于3个,所有测量点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应作为试车间进气压
A.0.3试车间进气压力降测量点宜布置在与气流速度测重 相同的试车间截面上。试车间进气压力降测量点数量不 于3个,所有测量点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应作为试车间进 力降。
A.0.4测量发动机进气截面与排气截面之间的静压差应符
1发动机两侧宜分别布置1组发动机进气截面与排气截面 之间的静压差测量点; 2测量点标高应与发动机中心线相同,测量点到发动机中心
线与试车间内墙面的距离应相等; 3两组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应作为发动机进气截面与排气截 面之间的静压差。
A.0.5测量试车台空气流量与引射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试车台空气流量应根据试车间平均气流速度与试车时 气密度采用下式计算:
Wc = pVavgAFd
式中:FCDist 试车间截面气流速度不均匀度; Vmax 测得的气流速度最大值(m/s); Vmin 测得的气流速度最小值(m/s)。
0.7测量其他气动参数应符合
VmVm × 100% FC Dist = V
1试车台排气通道内的气流温度可采用示温片或热电偶 测量,温度测量应在发动机最大状态下进行,测量点宜布置在 引射筒出口、排气塔底或排气通道出口等位置,在同一位置宜 布置多个测量点,各点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应作为该位置气流 温度;
2试车间内发动机排气回流宜采用观察飘带或烟雾方法 验证。 A.0.8气动参数现场测量结果应与试车台设计数据进行对比, 测量报告应给出气动参数验证结论
B.0.1试车台噪声测试现场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厂区及厂界噪声测试不应在雨、雪、雷电等特殊气象条件 下进行,测试时室外风速应小于5m/s,确需在特殊气象条件下测 试时,应采取保证测量准确性的措施,测试报告应注明采取的措施 及气象情况: 2当测试操纵间、测试间和准备待试间的噪声时,房间内可 能十扰测量的监视器、空调机排气扇等其他声源应关闭,当无法 避免干扰声源影响时,测试结果应通过背景噪声值修正; 3噪声测试前应查验影响噪声排放的穿墙洞等漏声点及其 封堵情况,噪声测试期间门、窗、桥架等设备的状态均应与试车台 正常使用时一致,噪声测试点附近不宜有人员走动和说话; 4噪声测试前应确认发动机和试车设备运转正常; 5测试过程应记录测试当时的发动机工况、试车设备的运行 情况、气象条件、室内其他声源、漏声点封堵状况、人员活动以及各 测试点存在的可能干扰噪声测试的其他因素。 B.0.2测试仪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 排放标准》GB12348的有关规定。 B.0.3测试点应包括厂界、距试车台30m的厂区、操纵间、准备 待试间等。厂界测试点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 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的有关规定。厂区内测试点应在距试车 间、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30m的位置,测试点数量不应少于5个, 测试点应沿试车台同一侧的进气方位到排气方位均匀分布在 180°范围内。房间内的测试点应设置在人员工作位置附近。 B.0.4噪声测试应测量被测声源有代表性时段或整个正常工作
时段。噪声测试前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整个试车程序持续时间代表 性时段论证。当无法确定代表性时段时CJJ∕T 87-2020 乡镇集贸市场规划设计标准,应将被测声源的整个正 常工作时段作为代表性时段。 B.0.5噪声测试应记录测试时段的最大声级。厂界噪声测试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 的有关规定,夜间试车的试车台的厂界噪声测试应同时测量最大 B.0.6厂界噪声测量结果修正和评价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的有关规定。厂区 和房间内噪声限值应采用最大声级进行评价。房间内工效限值的 评价时段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T50087的有关规定。 B.0.7噪声测试报告内容应包括试车台名称、试车台所属单位、 所属地区、测试目的、测试发动机型号及参数、测试时间及气象条 件、试车台噪声控制措施、测试内容和试车台噪声控制方案等,
附录C特制混凝土、耐热混凝土、耐热砂浆的
C.0.3耐热砂浆应符合下列规定:
1耐热砂浆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掺磨 田黏土熟料及黏土熟料砂配制,配合比可按表C.0.3确定。
表C.0.3耐热砂浆配合比(质量比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正面词采用“必须”DB63∕T 1790-2020 青海省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评价标准,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