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754-2011 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技术指南.pdf

DB42/T 754-2011 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技术指南.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6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60415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2/T 754-2011 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技术指南.pdf简介:

"DB42/T 754-2011"是湖北省的一项地方标准,全称为《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技术指南》。这份指南主要针对的是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技术,这是一种环保型的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通过降低拌和温度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它详细规定了温拌沥青混合料的选用、制备、摊铺、压实、接缝处理、养护等各个环节的施工工艺、技术参数和注意事项,旨在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质量,同时节能减排。

这份标准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施工,为规范和指导此类路面的建设提供了技术依据。对于施工人员、设计者、监理和管理者来说,它是进行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项目的重要参考文献。

DB42/T 754-2011 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技术指南.pdf部分内容预览:

A.6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成型方法

6.2成型方法宜采用具有搓揉作用的旋转压实机,也可采用马歇尔击实成型方式,

GB∕T 28114-2011 镁质强化瓷器A.7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A.7.1马歇尔设计方法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的方法确定最佳沥青用量:S uperpave旋转压实设计方法参照其相应的方法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A.7.2在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后,宜对该沥青用量下温拌沥青混合料和热拌沥青混合料的体积参数进行 复核试验。在同样配比条件下,两者的空隙率差异一般不得超过0.5%

A.8验证路用性能指标

DB42/T 75420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表面活性型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制工艺

3.2搅拌缸投放型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工艺,就是在生产过程中采用自动添加装置将温拌剂直接喷 酒至沥青拌缸中,在拌和力作用下完成温拌拌和程序。在正常生产拌和程序基础上,需进行局部调整, 周整工艺如下: a)温拌剂在沥青开始喷酒后延时2s左右喷入,喷入时间基本与沥青喷洒时间相同,温拌剂喷洒扇 面需与沥青喷酒扇面基本重叠。 b)为了尽快排除拌和过程产生的水汽,拌和锅需打开孔径不小于30cm的排气口。排气口的设置 高度稍大于混合料拌和区高度,以便气体顺利排出。 c)为避免粉料被蒸汽带出,在不产生沥青滴漏的前提下,宜用矿粉后加法,即温拌剂喷酒完毕后 2秒~3秒左右再添加矿粉。 d)矿粉加入完毕后才开始湿拌计时。总的拌和时间相当于适当延长了2秒~3秒左右。 3.3沥青罐添加型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工艺,就是先将温拌剂单独投放于沥青贮罐中搅拌均匀制成

B.3沥青罐添加型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工艺,就是先将温拌剂单独投放于沥青贮罐中搅拌均匀制成 温拌沥青,然后采用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相同的拌和工艺。相对于同类型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工艺而言, 其中拌和温度降低,拌和时间不延长。温拌剂投放后应尽快组织生产用完。 3.4温拌沥青混合料生产时,可掺加级钙质消石灰粉代替部分矿粉作为抗剥离措施。采用表面活性型 温拌技术时,不宜掺加水泥作为抗剥离措施,也不需要添加液体抗剥落剂。 3.5生产添加纤维的沥青混合料时,纤维应在混合料中充分分散,拌和均匀。拌和机应配备同步纤维 添加装置,松散的絮状纤维可以在喷入沥青的同时或稍后采用风送设备喷入拌和锅,拌和时间宜延长5 时自动人

DB42/T 7542011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表面活性型温拌添加剂的检测方法

表面活性温拌剂是沥青混合料实现温拌施工的关键要素,在混合料拌和过程中,它可以在胶结料内 部形成特殊的润滑结构,在不影响沥青对石料裹附的前提下,确保混合料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被压实。 为了确保温拌剂和成品温拌沥青的活性和效果,宜按照以下方法完成各项测试,其中表面活性温拌剂检 测pH值、固含量和胺值3个指标,成品温拌沥青只检测胺值指标。

pH值是指温拌剂溶液的酸碱度,它是表面活性剂的一个活性特性指标。测试方法如下: 0.2.1宜使用带有温度补偿功能的酸度计,酸度计在使用前应经过标定,确保酸度计工作正常 0.2.2温拌添加剂取样时应先充分搅拌,以确保取样均匀。 0.2.3测试酸值时确保温拌添加剂样品的温度在25℃±0.5℃,并在测试过程中保持适度搅拌。 C.2.4由于温拌剂的缓释效应,酸度计读数如果能稳定保持>0.5min,即可取为最终pH值结果,

固含量指温拌剂去除可挥发成分后的含量,表征有效成分在混合料的最终残留量。搅拌缸投放型温 拌剂的固含量的测试方法如下: C.3.1常温下准确称取温拌剂20g±0.02g,放入洁净的500ml烧杯中,记录温拌剂与烧杯的总质量为M1 C.3.2将盛有温拌剂的烧杯在110℃烘箱中放置3h后取出,在干燥器皿中冷却至少0.5h后,记录其总质 量为M2

式中: R 一固含量,%; 温拌剂与烧杯的总质量,g; M2 烧杯与固体质量,g。

按值是衣面活性温拌剂和温 拌沥首的活性成分的指标,也称为温拌指数。通过检测按值,可 性的初步确认。测试仪器和方法如下:

性的初步确认。测试仪器和方法如下: 4.1化学试剂和设备如下: a)异丙醇、甲苯、三氯乙烯,丁酮; b)0.5mol/L和0.1mol/L的标准盐酸溶液; c)天平,精确度0.001g; d)烧杯,250mL:

C.4.1化学试剂和设备如下:

a)异丙醇、甲苯、三氯乙烯,丁酮; b)0.5mol/L和0.1mol/L的标准盐酸溶液; c)天平,精确度0.001g; d)烧杯,250mL:

e)磁力加热搅拌器; f)50mL滴定管,精确度0.1mL; g)蒸馏水; h)精密式pH计

DB42/T 75420

C.4.2表面活性温拌剂的测试步骤如下: a)取适量温拌剂样品(搅拌缸投放型为28g~30g,沥青罐添加型为2g3g)到烧杯中,同时记录 实际重量,精确度为0.001g; b)继续往烧杯里加入90g±3g异丙醇的水溶液(异丙醇:蒸馏水重量比=75:25); c)放入磁力搅拌转子,将烧杯放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充分溶解; d)用pH=7和pH=4的标准溶液,标定酸度计; e)往滴定管(50ml,精度0.1ml)里加入0.5摩尔/升的标准盐酸溶液,缓慢扭动阀门,消除气泡 后记录下盐酸溶液的初始刻度读数; f)将pH电极头放入溶液中,观测酸度计显示读数; g)缓慢地往烧杯里滴定加入0.5摩尔/升的标准盐酸溶液,同时观测酸度计显示读数,当读数接近 3.5时,逐滴地加入标准盐酸溶液,直到使pH值读数稳定在3.48~3.52之间; h)记录终点的滴管读数。初始刻度读数减去结束时读数为标准盐酸的用量。用式(C.2)计算胺值 0.4.3表面活性温拌沥青的测试步骤如下: a)取约10g温拌沥青试样到烧杯中,同时记录实际重量,精确度为0.001g; b)继续往烧杯里加入60g甲苯及20g三氯乙烯; c)放入磁力搅拌转子,将烧杯放置于磁力加热搅拌器上,缓慢加热,使得沥青试样均匀溶解,加 热温度不超高80℃。沥青试样完全溶解后,停止加热,同时加入20g丁酮,自然冷却试样至室 温备用; d)用pH=7和pH=4的标准溶液,标定酸度计; e)取0.1mol/L的标准盐酸滴定溶液加入滴定管,缓慢扭动阀门,消除气泡后记录初始刻度读数; f)将校正过的pH电极头放入液面下,同时注意电极头的位置不影响玄珠的磁力转子,观察酸度 计显示读数; g)缓慢地往烧杯里滴定加入0.1摩尔/升的标准盐酸溶液,同时观测酸度计显示读数,当读数接近 3.5时,逐滴地加入标准盐酸溶液,直到使pH值读数稳定在3.48~3.52之间; h)记录终点的滴管读数。初始刻度读数减去结束时读数为标准盐酸的用量。用式(C.2)计算胺值 0.4.4胺值计算公式见式(C.2)

C.4.2表面活性温拌剂的测试步骤如下

胺值,温拌成分活性含量的表征值,精确到0.1mg/g; N 盐酸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滴定消耗的盐酸体积,mL; Sa—实际温拌剂或者温拌沥青样品的质量,g; R 固含量,搅拌缸投放型温拌剂取实测固含量,沥青罐添加型温拌剂和温拌沥青取作1。

【北京市】《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规范 DB11/1116-2014》DB42/T 7542011

本指南适用于表面活性型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和降粘型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施工的新建、改扩建和 维修养护沥青路面工程改建公路沥青路面。其它道路可参照执行。需要说明的是湖北省沥青发泡型温拌 沥青混合料技术研究还不够系统和全面,还没有成功的应用经验,在中国也鲜见应用实例报道,因此本 指南目前未列入沥青发泡型温拌沥青混合料的相关内容,待有成功应用经验后再在本指南修编中补充完 善。

DB42/T 7542011

表3.3:温拌沥青混合料分类表

3.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规定热拌沥青混合料不得在气温低于10℃(高速公路

3.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规定热拌沥青混合料不得在气温低于10℃(高速公路 和一级公路)或5℃(其他等级公路)的情况下施工,而温拌沥青混合料由于操作温度下降以后,与环 境温度差异缩小,在同等条件下,摊铺面温度下降速度显著低于热拌沥青混合料,有效压实时间相应延 长,这一特性使得温拌沥青混合料具有更低温度条件下施工的可能性。众多项目的实践经验表明,温拌 沥青混合料可以适应比热拌混合料低5~10℃的外界温度条件,

SL 662-2014标准下载DB42/T 7542011

4.1.3目前用于沥青路面建设、养护的沥青混合料主要有热拌、冷拌、温拌三类:热拌沥青混合料是指 沥青与集料在高温(150~185℃)状态下拌和的混合料;冷拌沥青混合料是指以乳化沥青或稀释沥青与 集料在常温(10~40℃)状态下拌和、摊铺的混合料;温拌沥青混合料是相对热拌和冷拌而言的,拌和 温度比同类型热拌沥青混合料低30~60℃。 温拌沥青混合料主要是一个工艺性技术,降低沥青路面施工操作温度是该技术的主要目的,而最大 限度减轻其对沥青路面材料物理、化学性状的影响,是降低操作温度的前提。因此,选择温拌沥青混合 料技术有两个原则:第一,混合料操作温度下降30℃以上仍能达到目标压实效果,为什么温降定为30℃, 这既是节能减排的要求,也是减轻材料老化的要求, 同时也是目前温拌技术都能达到的要求:第二,混 合料设计体系不涉及重大的材料调整、方法改变,竣工的沥青路面能全部够达到沥青路面路用性能要求。 4.1.4表面活性型温拌技术的作用机理为:表面活性剂与热沥青在搅拌或者拌和过程中实现均匀分散与 共同作用,表面活性剂亲油基富集并包裹于沥青的表面,在沥青内部形成暂时性结构润滑膜,随着温度 下降时,结构润滑膜的润滑作用能够很大程度抵消沥青粘度增大的作用,从而实现温拌。在压实完成后, 表面活性剂会向石料与沥青界面转移,具有一定的抗剥落效果。 4.1.5有机降粘型温拌技术的作用机理为:有机降粘剂的熔融温度在沥青路面使用温度与沥青混合料碾 玉温度之间,当高于其熔融温度时,有机降粘剂就变成液体且与沥青有很好的相容性,因而能降低沥青 在拌和、碾压的高温区域的粘度;当低于其熔融温度时,有机降粘剂又重新结晶,因而能维持沥青混合 料成型后的路面日常使用气温区域的粘度不降低,且对沥青混合料起到增强的作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