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3360-2021 顶管工程技术规程 附条文说明.pdf

DB21/T 3360-2021 顶管工程技术规程 附条文说明.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7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59122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21/T 3360-2021 顶管工程技术规程 附条文说明.pdf简介:

DB21/T 3360-2021《顶管工程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PDF文件是一个详细的指南,它是根据中国地方标准DB21/T 3360-2021编写的,该标准主要规定了顶管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规范。顶管工程是地下管线施工中的一种重要技术,用于在不破坏地表的情况下,通过顶进方式在地下铺设管道。

附条文说明PDF文件中,会详细解释标准中的各项条款,包括但不限于顶管设备的选择与使用、施工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和安全措施、环境影响评估等内容。它旨在帮助工程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顶管施工工作,确保工程的质量、安全和效率。

如果你需要了解更具体的内容,建议你查阅该PDF文件,或者联系专业的工程咨询机构获取更深入的解读。

DB21/T 3360-2021 顶管工程技术规程 附条文说明.pdf部分内容预览:

7.6.1 中继间的设置应根据估算总质力、管节充许质力和工作并的充许质力计 算确定。 7.6.2 中继间的外径应和管道外径相同,壳体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7.6.3 中继间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止水功能,密封圈应可更换。 7.6.4 中继间应满足曲线顶进或纠偏的需求,具有调整合力中心的功能 7.6.5 顶进结束后应从顶管机向工作井方向逐环拆除中继间,中继间拆除后, 复原管道的结构强度和其他性能不应低于原设计要求。 7.6.6 对中继间应进行分组操纵,从顶管机实向后依次将每段管节向前推移: 每次操纵一组中继间,在所有中继间完成作业后,主顶工作站完成该顶进循环的 最后顶进作业。

7.6.7 中继间油缸宜固定在支架上,并与管道中心的垂线对称。 7.6.8 当中继间油缸多于一台时,宜取偶数,且其规格宜相同。 7.6.9 中继间油缸的油路应并联,每台中继站油缸应有进油、退油的控制系统

7.6.10中继间吊放入工作坑后,应认真检查各项工作部件是否正常,安装完毕 后应进行试顶

7.7.1顶管施工应建立地面与地下测量控制系统。 7.7.2 测量控制点应设在不易扰动、视野清楚、便于校核和易于保护处。 7.7.3 页管施工中应测量进方向的垂直和水平偏差,掘进机机身转动,掘进 机姿态,顶进长度等参数。 7.7.4直线顶进施工应采用激光经纬仪或其他具有激光发射功能的测量仪器, 实时测量监控。激光发射的有效距离应大于顶进的长度。首节顶进时,每顶进 200mm~300mm,对中心线及高程测量一次;正常顶进时,每顶进400mm~600mm 对中心线及高程测量一次。 7.7.5 每节管道顶进结束,宜绘制顶管机水平与高程轨迹图,顶进力变化曲线 图。 7.7.6 长距离顶管和曲线顶管宜采用自动测量系统。

7.8.1 顶管排渣方式应根据管道内径、顶进长度和顶管机类型确定 7.8.2 泥水平衡顶管机的泥水排放《轻型木桁架技术规范 JGJ/T265-2012》,应选用管道运输, 7.8.3 采用土压平衡顶管机时,弃土可用螺旋输送机从泥舱排出,顶进距离较 长的可用泥泵输送,顶进距离较短的可采用矿车运输 7.8.4 挤压式顶管机挤出的块状土,土块较小的可采用人工抛滑输送,土块较 大的宜采用矿车输送。

1长度超过150m的进人操作顶管,应配置通风设施。

7.9.2 短距离顶管可采用鼓风机通风,长距离顶管应采用压缩空气通风。 7.9.3 管道内供气量不应小于每人25m/h~30m/h,出口排出的浊气应符合环境 保护要求。

7.10.1顶管施工供电系统应进行计算确定。顶管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应符合《建 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 范》JGJ46以及相关用电规范的规定。 7.10.2施工供电应编制施工用电组织设计,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重大影 响或重大损失的,应设置双重电源,并能自动切换,动力、照明应分路供电。 7.10.3有人进入的顶管并及顶管内的照明应采用36V的低压防爆行灯。 7.10.4管内供电系统应配备防触电、漏电保护装置。 7.10.5管道内应设有应急照明系统,应急照明宜安装在顶管机和中继间处, 7.10.6应定期对电气设备、电缆线路进行检查,检查频率应符合《建设工程施 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的规定

8.1.1施工前应结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条件、施工方法与进度计划等 制定详细的施工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应包含监测项目、测点布置、监测方法、监 测频率及监测报警等内容。 8.1.21 监测范围应包含顶管工程施工影响区域,不应小于2倍基坑开挖深度或 2倍顶管理深空间范围。 变形监测基准点应设置在施工影响区域外,基准点的埋设应符合《建筑 变形测量规范》JGJ8的有关规定,冻土区应埋设在冻结深度以下的稳定土层中。 8.1.4 在顶管施工开始前应完成测点布置并取得监测初始值 8.1.5 监测工作应贯穿于顶管工程施工全过程,监测期应从顶管工程施工前开 始,直至顶管工程完成并且地面变形稳定为止。 8.1.6 监测数据应连续、真实。

8.2.1 顶管工程的施工监测应采用可靠的监测仪器,并由专人进行巡视检查。 8.2.2 监测内容应包括顶管并、管道结构以及周边环境。 8.2.3 顶管井的施工监测项目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 范》GB50497执行。 8.2.4 管道顶进施工时及竣工后变形稳定之前,应对影响区域的地面沉降、建 (构)筑物变形、地下管线位移、反力墙变形等进行监测。 8.2.5 管道穿越地铁、铁路、公路或特殊管线时,监测项目、控制标准、监测 周期应符合相关设施的保护规定

8.3.1 顶管工程监测点应布置在监测对象内力及变形的关键部位。 8.3.2 监测点的设置应稳固、便于观测且不易破坏。 8.3.3 顶管井的施工监测点布置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 规范》GB50497执行。 8.3.4 顶进施工时,应沿管道轴线每10m布置一个地面沉降监测点,每10~30m 布置一个沉降监测断面。 8.3.5 顶进施工穿越地铁、铁路、公路或特殊管线时,测点布置应符合相关设 施的保护规定。

8.4.1监测频率应根据工程要求确定,能够反映监测项目的重要变化过程,并 可随监测对象变化进行调整。 8.4.2 顶管井的施工监测频率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 范》GB50497执行。 8.4.3 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监测值变化幅度超出规范要 求时,应提高监测频率或实时跟踪监测。 8.4.4 监测项目控制值应根据地层稳定性和周边环境安全或使用要求确定。 8.4.5 变形监测项目可按表8.4.5进行分级管理

表8.4.5变形监测管理等级

9.0.1施工过程的安全检查应符合《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的有关规 定。 9.0.2管道内应配备有害气体测试仪和通风设备,有害气体检测应符合《作业 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要求》GB12358的有关规定。 9.0.3 施工期间噪声应按《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的规定 控制。 9.0.4买 采用化学材料施工、焊接作业、防腐作业、登高作业等具有一定危险性 作业时,应有专项施工保护措施,保证工人安全施工。 9.0.5 废土、渣土、废泥浆的处置应符合有关部门的规定。施工过程产生的废 土、渣土及废泥浆应集中堆放,且不得堆放在顶管并周边。废土、渣土及废泥浆 应及时外运,外运车辆应为密封车或有遮盖自卸车,车辆及车胎应保持干净,不 粘带泥块等杂物,防止污染道路。 9.0.6施工现场应设置排水系统,严禁向排水系统排放泥浆。排水沟的废水应 经沉淀过滤达到标准后排入排污系统。 9.0.7 施工现场出入口处应设置冲洗设施、污水池和排水沟,应由专人对进出 车辆进行清洗保洁。 9.0.8 夜间施工应办理相关手续,并应采取措施减少声、光对周边产生的不利 影响。

10.0.1施工单位整理编制竣工资料,向建设单位提出报验申请。由建设单位组 织专业工程管理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相关单位对工程及工程 资料进行验收。 10.0.2工程峻工验收前,应完成施工现场清理和复原,以及必要的外观检查和 质量检验。 10.0.3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程施工质量应满足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符合本规程和相关专 业验收规程的规定; 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 3 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4 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监理等单位进行验收,并形成验收 文件; 5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工程应进行试验或检测,承担检测的单位 应具有相应资质。 10.0.4管道外观应符合下列规定: 管内清洁,无杂物、油污: 2 管节无破损,有缺陷的部位应修补密实、表面光洁; 3 管道内平顺、无突变、无形变: 4 管道接口缝隙内填料饱满、密实,且与管道内表面齐平; 5 管道与工作坑洞口连接紧密、牢固,无漏水、涌砂; 6 注浆孔全部封闭,无渗水、漏浆; 接口橡胶圈正确安装,无位移、脱落; 8 管道及管道接口无渗水。 1005 首线预管贯通层的充连信 005的

表10.0.5直线顶管允许偏差(mm)

注:S为顶进长度(m)

JG∕T 250-2009 维勃稠度仪10.0.6曲线顶管贯通后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0.0.6的规定。

:10.0.6曲线顶管允许偏

注:D,为管道外径(mm),r为曲率半径(m)

10.0.7工程峻工验收后,建设单位应将有关文件和技术资料归档。 10.0.8工程应经过竣工验收合格后JT∕T 1033-2016 交通分隔栏,方可投入使用。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 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条文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时,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 要求(规定)”。非必须按所指定标准执行时,写法为“可参照.....执行”

)《碳素结构钢》GB/T700 2)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 3 《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要求》GB12358 4)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 5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顶管》GB/T21492 6 《橡胶密封件给、排水管及污水管道用接口密封圈材料规范》GB/T21873 7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8)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9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 10)《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50236 1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 12)《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683 13)《顶进施工法用钢简混凝土管》JC/T2092 1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 1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 1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