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17758-2010 单元式空调机.pdf简介:
"GB/T 17758-2010 单元式空调机"是中国国家标准(GB/T)中的一份技术规范,全称为《单元式空调机》。该标准于2010年发布,适用于单元式空调机的设计、生产和检验。单元式空调机是一种常见的空调设备类型,它将室内机和室外机合并为一个整体,便于安装和使用。
这份标准详细规定了单元式空调机的性能要求、技术参数、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安全和环保等方面的标准,旨在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安全性,提升行业的技术准入门槛,促进单元式空调机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它对空调机的能效比、噪音控制、制冷/制热性能、耐用性等均有严格的规定。
总的来说,GB/T 17758-2010 是空调行业的重要技术标准,对于空调制造商、检验机构以及消费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GB/T 17758-2010 单元式空调机.pdf部分内容预览:
本附录规定了以下五种试验方法: a) 室内侧空气焰差法; b) 室外侧空气熔差法; C) 压缩机标定法; d) 制冷剂流量计法; 室外水侧量热计法
A.1.2试验方法的适用范围
.1.2.制冷(热)量小于40000W的空调机应采用室内空气恰差法与另一种方法同时测试。 .1.2.2制冷(热)量等于或大于40000W的空调机至少应采用一种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行制冷量测试时,如未采用室内侧空气熔差法,应按A.6和A.8的规定同时测定室内空气流量 热制冷量。
A.2.1制冷量是通过测定空调机进、出口的空气干、湿球温度和空气流量确定。 A.2.2制冷量小于40000W的空调机的室内侧试验应采用本方法;大于等于40000W的空调机的 室内侧试验也可采用本方法。在满足A.2.8的附加要求后,本方法还可用于制冷(热)量小于40000W 的空调机的室外侧试验。压缩机单独通风的空调机用室外空气熔差法试验时应按A.2.8.2的规定CJJ∕T 229-2015 城镇给水微污染水预处理技术规程, 分体式室外侧热交换的空调机用室外侧空气恰差法试验时应按A.2.9.3和A.2.10.3所允许的管路漏 热损失进行修正。
A.2.3试验装置采用下列布置
a)风洞式空气烩差法布置原理图见图A.1
图A.1风洞式空气烩差法布置原理图
b)环路式空气恰差法布置原理图见图A.2。 测试环路应密闭,各处的空气渗漏量应不超过空气流量测试值的1%,空调机周围的空气干球温度 应保持在测试所要求的进口干球温度值的土3℃之内。
图A.2环路式空气烩差法布置原理图
c)量热计空气熔差法布置原理图见图A.3。 图中的封闭体应制成密封和隔热的,进人的空气在空调机与封闭壳体之间应能自由循环,壳体和空 调机任何部位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150mm,封闭壳体的空气人口位置应远离空调机的空气进口。空 气流量测量装置处在封闭壳体中的部位应隔热。
图A.3量热计空气烩差布置原理图
d)房间空气熔差法布置原理图见图A.4 e)图A.1~图A.4所示的布置是空气熔差法的各种使用场合,不代表某种布置仅适用于图中所 示型式的空调机。当压缩机装在室内部分并系单独通风时应使用图A.3所示的封闭壳体。
图A.4房间空气烩差法布置原理图
A.2.4试验房间应按实际使用情况满足A.9.1的规定。 A.2.5空气流量测量装置应按A.6的规定。 A.2.6机外静压测量应按A.7的规定。 A.2.7温度测量规定如下: A.2.7.1测量风管内的温度应在横截面的各相等分格的中心处进行,所取位置不少于3处或使用合 适的混合器或取样器。风管内典型的混合器和取样器见图A.5。测量处的空调机之间的连接管应隔 热,通过连接管的漏热量应不超过被测量制冷量的1.0%
2.7温度测量规定如下
图A.5风管内典型的混合器和取样器
2.7.2室内侧空气人口处的温度应在空调机空气人口处至少取3个等距离的位置或采用同等效果 样方法进行测量。温度测量仪表或取样器的位置应离空调机的空气人口150mm。 2.7.3室外侧空气人口处的温度测量应满足下列条件: a)室外侧空气人口处的温度测量应在室外侧热交换器周围至少取3点,测量点的空气温度不应 受室外部分排出空气的影响。 b) 温度测量仪表或取样器的位置应离室外侧热交换器的表面600mm。 C) 测出的温度应是室外部分周围温度的代表值,试验中室外部分周围所规定的试验温度应尽可 能地模拟实际使用中的状况
GB/T17758—2010
4.2.7.4经过湿球温度测量仪表的空气流速应为5m/s左石。在空气达 详的流速,空气流速高于或低于5m/s的湿球温度测量应进行修正。 A.2.8室外侧空气熔差法试验的附加要求规定如下: A.2.8.1当空气差法用于室外侧试验时,应确认附装的空气流量测量装置不会改变被试空调机的 生能,否则应进行修正。在空调机的室外侧热交换器的中点处应焊接热电偶,对配有膨胀阀并且对充注 制冷剂量不敏感的空调机可以把压力表接在检修阀上或接在吸气管和排气管上。首先,把空调机接上 室内侧试验装置但不接室外试验装置,在规定的工况下进行预试验运行。在运行的工况稳定后每隔 10min记录一次数据,连续记录时间不少于1h。然后接上室外侧试验装置进行试验,再次取得稳定后 将焊接的热电偶指示的温度或安装的压力表指示的压力记录下来。将这些数据的平均值和预试验记录 的数据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如果温度超过0.3℃或压力不在其相应的范围内时,则应调整室外空气流量 直到达到上述要求为止。接室外侧试验装置的试验应在运行工况稳定后继续进行1h,这一期间内的 室内侧试验结果应与不接室外侧装置时的预试验结果一致,其相差不超过2.0%。以上要求对空调机 的制冷循环和制热循环均适用。 A.2.8.2空调机中的压缩机若和室外气流进行通风,考虑压缩机的热辐射应采用量热计空气熔差法 布置(图A.3)。 A.2.8.3在室外侧空气流量按A.2.8.1的规定进行调整后,制冷(热)量计算应采用调整后的空气流 量。但在预试验期间记录的室外侧风机输人功率应作为计算时的依据。
对于不进行再蒸发的风冷式空调机
2.9.3管路漏热损失的修正值按式(A.7)和式
a)对于光铜管 qt=[0.605 7 + 0.000 531 6(D,)0.75(△t)1.23+ 0. 079 74D,△tJL ·(A.7) b)对于隔热管 qL =[0. 615 4 + 0. 030 92(T,)~0.33(D,)8.75(△t)1.25 JL .. (A.8 为取得6%的热平衡,管路漏热损失修正值应按代数相加,计入室外侧制冷量或制热量中。 A.2.10制热量的计算规定如下:
A.3压缩机标定法见图A.6
GB/T17758—2010
A.3.1制冷(热)量按以下方法确定:
图A.6压缩机标定法
a)根据测量进人和离开空调机室内侧的制冷剂参数,以及同一形式的压缩机在相同工况下试验 结果求得的制冷剂流量确定,当离开蒸发器的制冷剂过热度小于6℃时,制冷(热)量应采用量 热器直接测量法。 b) 当压缩机运行工况和空调机的试验工况相同时,由量热器直接测量法确定制冷(热)量。 A.3.2本方法不适用于下列空调机的试验: a) 配有一个处于室内气流中且无隔热的室外侧水冷热交换器的空调机。 b)压缩机处于室内气流中且无隔热时,不采用量热器直接测量法确定制冷(热)量
A.3.3制冷剂参数的测量规定
A.3.3.1空调机应在规定的试验工况下运行,进入和离开室内侧以及进人和离开压缩机的制冷剂的 温度和压力每隔10min测量一次。取七组读数,试验允差应在A.10.2规定范围之内。室内侧采用空 气恰差法时,读数应在这一试验中读取。 A.3.3.2配有膨胀阀并对制冷剂充注量不敏感的空调机,其测定制冷剂压力的压力表可以接在制冷 剂管路上
或室外侧热交换器回路的U型弯头中点处的热电偶测量。对水冷室外侧热交换器,温度通过焊 蒸气过热及液体过冷影响点上的热电偶测量。试验后把压力表接入管路中,再将空调机抽真空, 牌规定的种类和数量注人制冷剂。并使空调机在试验工况下运行,根据工况参数增减制冷剂,使 则得的温度的复示差值不超过0.3℃,进人和离开压缩机的制冷剂蒸气温度的复示差值不超过 进入节流装置的复示差值不超过0.6℃,即可测定运行压力。
在不受蒸气过热及液体过冷影响点上的热电偶测量。试验后把压力表接入管路中,再将空调机抽真空, 并按铭牌规定的种类和数量注人制冷剂。并使空调机在试验工况下运行,根据工况参数增减制冷剂,使 热电偶测得的温度的复示差值不超过0.3℃,进人和离开压缩机的制冷剂蒸气温度的复示差值不超过 2.0℃,进人节流装置的复示差值不超过0.6℃,即可测定运行压力。 A.3.3.4制冷剂温度应采用焊在管路适当位置上的热电偶测量。 A.3.3.5整个试验过程中,热电偶不应移动、更换或受干扰。 A.3.3.6进人和离开压缩机的制冷剂蒸气的温度和压力应尽可能在远离压缩机进口和出口处测量, 但最远距离应不超过250mm,如果在标定中装有换向阀,则应在离阀250mm处的管路上测量。 A.3.4压缩机标定法 A.3.4.1根据GB/T5773规定方法的一种,由预先决定的进人和离开压缩机的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 通过压缩机的标定确定制冷剂流量
A.3.4.2标定试验时,压缩机和换向阀(如使用的情况下)的环境温度与空调机试验工况的环境温皮 应相同,空气流向也应相同。 A.3.4.3在采用第二制冷剂量热器法、满液式制冷剂量热器法或干式制冷量热器法等方法时,制冷剂 法量控式( A 11)计算,
A4.3.4.4气体制冷剂流量计法能直接得出制冷剂流量 3 4 5制冷量和制热量分别按 A. 3. 6 和 A. 3. 7 的规定进行计算
b 离开冷凝器的制冷剂压力和温度; 进人和离开冷凝器的水温; d) 冷凝器周围的环境温度; e) 冷凝器的冷却水量; f) 暴露在环境中的冷凝器夹套表面的平均温度。 A.3.5.4制冷剂流量按式(A.12)计算:
A.3.5.5制热量按A.3.7的规定进行计算。
A.3.5.5制热量按A.3.7的规定进行计算
A.3. 6 制冷量的计算
《单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 19415-2013》A.3.7制热量的计算
用压缩机标定法按式(A.15)计算制热量
A.4制冷剂流计法见图A.7
图A.7制冷剂流量计法
GB/T17758—2010
流量确定制冷(热)量。熔值的变化由室内侧进口和出口的制冷剂压 力和温度确定,流量由液体管路中的流量计测定。 A.4.2本方法适用于对制冷剂充注量不敏感DB11∕1343-2016 建筑内外墙涂料施工及验收规程,安装程序中包括现场连接制冷剂管路的空调机试验。 A.4.3本方法不适用于流量计出口的制冷剂液体过冷度小于2.0℃,室内侧热交换器出口的蒸气过 热度小于6.0℃的空调机试验
A.4.4制冷剂流量的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