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1720-2010 黄河中下游流域粉质土路基与二灰土底基层施工技术指南.pdf

DB37/T 1720-2010 黄河中下游流域粉质土路基与二灰土底基层施工技术指南.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7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57589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7/T 1720-2010 黄河中下游流域粉质土路基与二灰土底基层施工技术指南.pdf简介:

DB37/T 1720-2010 是一份由中国山东省地方标准制定的施工技术指南,具体名称为《黄河中下游流域粉质土路基与二灰土底基层施工技术指南》。这份指南主要适用于黄河中下游流域地区在道路建设中,针对粉质土(一种常见的土壤类型,主要特点是粉粒含量较高,结构较为疏松)路基和二灰土(以石灰和粉煤灰为主要成分的混合料,常用于基层建设)的施工过程。它详细规定了施工工艺、材料选用、质量控制、施工安全等相关内容,旨在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施工方法,以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同时考虑到黄河中下游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土壤特性。这份技术指南对于指导这类工程的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DB37/T 1720-2010 黄河中下游流域粉质土路基与二灰土底基层施工技术指南.pdf部分内容预览:

泛区取土场粉质土含水率一般比较高,且

故须翻晒,降低含水率。土中的粘土块如果拌和不均匀,会导致路基压实度较 大差异。

4.3.1冲击碾压的有效压实深度一般可达70cm~80cm,由于黄泛区土质、 水文条件较差,不同路段差异性大,冲击碾压的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黄泛区粉 质土冲击碾压后,表层10cm左右的土体较为松散。为保证施工质量,冲击碾压施 工时应控制基底下20cm的压实度不低于90%;或通过现场试验,采用冲击碾压后 也基沉降差控制压实质量,

注:1YZ18JC型振动压路机参数:频率28Hz,振幅1.1/2.1(mm),吨位18t。

压路机参数:频率30/36(Hz)DB13(J)∕T 8411-2021 住宅室内装配化装修技术标准,振幅0.78/1.70(mm),叫

国内已有工程经验表明,粘性土适宜羊足碾静压。当黄泛区粉质土小于 0.005mm的颗粒含量大于15%时,建议试验羊足碾静压的施工工艺

5.0.1~5.0.2水是造成路基病害的主要因素之一。黄泛区地下水位高, 地势平坦,排水困难;黄泛区粉质土路基特性因特殊的土质特性,更易发生水 损坏。因此,路基施工中的排水十分重要。宜首先施工涵洞、桥梁工程以及路 基施工现场内外的地表水、地下水临时和永久排水设施,使工程不受水侵害: 保证工程的质量、安全和进度

6.1.16.1.2为减小或避免突发恶劣天气时的损失,提前做好防雨防冻 准备工作士分重要,

6.2.1~6.2.2黄泛区处于李节性冰冻区,地下水位高,毛细水的上开容 易使路基造成水分集聚,冬季容易冻涨,春季易发生翻浆,因此不宜进行冬季 施工。在此期间可进行备土工作,为后续施工做好准备,

6.3.2雨季施工中的防护 3黄泛区路基边坡稳定性差,极易受雨水冲刷破坏,因此要雨季要做好集 中排水工作。

率不宜控制。为保证材料质量,对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建议采用专用的稳定 土拌和机路拌法施工。 8.0.5温度与湿度,特别是温度梯度与湿度的均匀性强烈地影响着二灰土 强度增长与干缩速率。因此,适宜的养生条件(水分、温度和时间)是保证二 灰稳定土强度生长、提高抗干缩裂缝能力的关键,是实现混合料设计目标的保 障。 石灰粉煤灰类混合料压实成型后,更适宜在潮湿条件下养生。养生过程中 若能基本保持二灰土中的压实含水率(通常接近最佳含水率范围)是最理想的养 生条件。山东大学与青银项目办的研究表明,二灰稳定粉质土早期封养强度大 于散开养生强度,二灰比越小(粉煤灰含量越高)开养生强度越低;后期敲 开养生强度高于封养。二灰稳定粉质土由于粒间粘结力差,在早期物理变化阶 段,水的进入会进一步降低粒间粘结力,过多的水分使得试件松散,不利于早 期强度的形成,二灰土碾压完成后的六天内,特别是前三天,应避免养生时过 量的水分或雨水的浸泡。当二灰粉质土经过早期的物理变化,有了初步强度 进入火山灰反应阶段后,充足的水分是强度增长的保障,因此,7~10天后 灰稳定粉土适宜在更潮湿的环境中养生。 8.0.6二灰稳定黄泛区粉质土压实后,孔隙率高,毛细孔发达,水分极易蒸 发,使表层变干松散。因此当二灰土底基层较厚,需分层连续铺筑,当铺筑上 层时应保证下层表面处于潮湿状态

9.0.2粉煤灰的活性是保证二灰土强度与工程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可参照 长安大学根据石灰吸收法提出的活性度指标进行粉煤灰活性检测,活性度计算 式为:

05ZJ201 平屋面Tcaz = 0.5603 Cml ml,

二灰土的强度与稳定性。因而,为获得良好的二灰稳定土强度,本指南规定采 用小于0.005mm的颗粒含量大于15%的土作为选土的指标。 9.0.4当土的有机质含量较高时,应适量增加石灰的用量,用以中和土中 有机质水解后的酸性。

10.3配合比设计步骤

10.3.1~10.3.6原规范规定在配合比设计时,先确定石灰粉煤灰比例, 但是由于二灰土的强度生成是石灰、粉煤灰和土三者之间混合料系统内发生的 反应过程,仅通过石灰粉煤灰的试验确定的二灰比并不能反应二灰土混合料中 合理的二灰比,因此,本指南对二灰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进行了简化。 10.3.2二灰稳定黄泛区粉土适宜的二灰比为1:2~1:3,二灰稳定黄泛 区粉质粘土适宜的二灰比为1:3。二灰稳定粉土,当二灰含量小于34%时,二灰 比宜采用1:3;当二灰含量大于34%时,二灰比宜采用1:2。当土中的有机质含 量偏高时,宜增加石灰用量。

由于二灰稳定细粒土在厂拌时,不容易拌合均匀,含水率不易控制,因此, 建议二灰稳定黄泛区粉质土施工时一般不采用中心站集中厂拌法施工。

12.4养生及交通管制

二灰稳定黄泛区粉质土水分极易散失《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2部分:金属材料电阻率试验 GB/T 3048.2-2007》,影响强度形成,二灰土碾压完成后必 须及时采用草苦子、土工布等覆盖保湿养生。二灰稳定黄泛区粉质土强度形成缓 曼,初期强度低,养生初期过高的养生湿度不利于强度增长,甚至会破坏已经形 成的结构强度。室内试验和工程经验表明,二灰稳定黄泛区粉质土碾压完成后2 3天内应禁止直接向二灰土表面洒水,如果二灰土养生湿度不足,可在草苦子

土工布上少量洒水,保持二灰土表面潮湿,养生初期严禁二灰土表面积水浸泡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