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JT45/T 022-2020 公路机制砂水泥混凝土路面应用技术指南.pdf简介:
DBJT45/T 022-2020《公路机制砂水泥混凝土路面应用技术指南》是一份由中国相关行业发布的技术指南。这份标准主要针对公路工程中机制砂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指导。机制砂,即通过人工破碎和筛分天然砂石得到的砂,与天然砂相比,具有成本低、资源利用率高等优点。
该技术指南可能涵盖了以下内容: 1. 机制砂的选用原则和质量要求 2. 混凝土路面用机制砂的配合比设计 3. 混凝土制备和施工工艺 4. 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控制方法 5. 质量检测与验收标准 6. 环保和可持续性考虑 7. 工程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这份指南旨在为公路工程中机制砂的应用提供科学、规范的技术支持,确保公路机制砂混凝土路面的工程质量、安全和耐久性。
DBJT45/T 022-2020 公路机制砂水泥混凝土路面应用技术指南.pdf部分内容预览:
DBJT45/T0222020
4.1生产机制砂的母岩宜优先选用石灰岩、花岗岩、辉绿岩、玄武岩,不准许使用耐磨性较差的泥岩、 页岩、板岩等母岩品种生产机制砂,母岩强度和磨光值应符合本文件的要求。 4.2路面混凝土所使用的原材料除应符合JTG/TF30一2014的要求外,还应符合本文件的要求。当采 用的机制砂级配不符合本文件的技术要求,或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不能符合设计要求时,宜考虑采用机 制砂与适宜细度模数的天然砂按一定比例掺配的混合砂,以符合不同要求的混凝主。 4.3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设计指标应充分考虑不同母岩机制砂 和石粉含量的影响,应符合JTGD40和JTG/TF30一2014的要求,并满足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 4.4机制砂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除应符合JITG/TF30 一2014的要求外,还应符合本文件的要求
5.1.1水泥应符合GB175、GB/T13693的规定外,还应符合JTG/TF30一2014申3.1的规定。 5.1.2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宜选用42.5级水泥,抗压强度和抗折拉强度应符合 JTGD40和JTG/TF30一2014的要求,并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5.1.3生产机制砂水泥混凝土时,水泥的入机温度不宜超过60℃
苏G9605 钢筋混凝土圆形板式楼梯图集DBJT45/T0222020
5.2.6公称最大粒径为2.36mm机制砂的细度模数按式(1)计算。
式中: M一为细度模数; A、Az、A、A、As、Ab、A——分别为4.75mm,2.36mm,1.18mm,0.6mm,0.3mm,0.15mm和 0.075mm筛孔累计筛余百分率。 5.2.7机制砂应按照GB/T14684规定的试样取样、试样数量、样品处理等进行质量检验。 5.2.8机制砂与外加剂、掺合料间应进行适应性试验,原材料之间的适应性应达到公路水泥混凝土路 面用性能。 5.2.9机制砂进场后,应进行进场检验,不合格原材料不准许进场。 5.2.10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宜对机制砂进行随机抽检,应将相同料源、规格、品种原材料作为一个 批次,按表3中的全部检测项目、检测频率和试验方法进行检测,不准许采用未经检测和检测不合格的 机制砂。
表3机制砂施工过程检测项目及频率
1:当原材料规格、品种、生产厂、来源变化时或开工前,所有原材料项目均应检验。 2:机铺指三辊轴机组施工,数量不足一批时,按一批检验,
5.2.11机制砂宜按同产地、同规格划分批次,连续进场数量超过600t时,以600t为一个批次;不 足600t亦为一个批次;机制砂生产日产量超过2000t,按1000t为一个批次;不足1000t,以1d 产量为一个批次。当确认产品质量稳定宜按1000t为一个批次检验验收,
DBJT45/T0222020
5.4.1路面机制砂混凝土外加剂的选用、复合掺配、掺量范围、施工要求等,应符合GB50119、GB8076、 JG/T223和JTG/TF30一2014的各项规定。 5.4.2机制砂混凝土宜选用减水剂、缓凝剂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和施工性能。现场施工采用复合外加剂 时,应进行不同种类外加剂与水泥及水泥石粉复合时的相容性试验,并根据施工条件确定最优组合, 60min内应符合混合料运输出料的要求,90min内应符合路面摊铺、振动、密实、成型和表面除浆等要 求。 5.4.3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制宜掺用减水剂,选用聚羧酸系列高性能减水剂时,应复合使用,降低减水 率,不宜选用木质素磺酸盐类的普通减水剂。 5.4.4当明确水泥所用的石膏种类时,宜选用缓凝剂,宜选用羟基羧酸及其盐类、多元醇类、有机磷 酸及其盐类和无机盐类缓凝剂。 5.4.5当机制砂混凝土振动、密实和成型有困难时,宜选用引气剂,使用引气剂时应进行试验路段验 证。 5.4.6减水剂应与水泥、机制砂有良好的适应性,该适应性应采用GB/T8077中净浆流变性、砂浆流 动度试验方法进行对比试验,以及采用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和力学性能对比试验加以确定,适应性试验结 果应符合工程需要。 5.4.7当机制砂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过大、落度损失过高、工作性能变差时,宜在减水剂中掺入降 粘组分和引气组分,降低拌合物的黏度、增大流动性,提高工作性能。 5.4.8外加剂应对pH、固含量、氯离子含量、减水率、凝结时间差和抗压强度比进行检验;引气剂和 引气型减水剂还应检验其含气量;膨胀剂还应检验其凝结时间、限值膨胀量和抗压强度。 5.4.9掺量大于1%(含1%)同品种的外加剂应按100t为一个检验批次,掺量小于1%的同品种外 加剂应按50t为一个检验批次;不足一个检验批次时,也应按一个检验批次计。
5.5.1机制砂水泥混凝土中可掺入适量的矿物掺合料,但应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配检验与掺量优化试 验,保证面层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工作性能、耐磨性等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5.5.2机制砂水泥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的品种宜为粉煤灰、硅灰等。粉煤灰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1596 中I级以上(含I级)粉煤灰的规定;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机制砂混凝土的粉煤灰应符合 JTG/TF30一2014中3.2.2条中II级以上(含II级)粉煤灰的规定。
表4矿物掺合料应检验项目
DBJT45/T0222020
表4矿物掺合料应检验项目(续)
4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钢渣粉和磷渣粉等矿物掺合料应按200t为一个检验批次,硅灰应 七为一个检验批次:不足一个检验批次应按一个计
5.6.1混凝土拌和用水应符合JGJ63的规定。符合GB5749的饮用水能够直接作为混凝土的 护用水;水中应不含有漂浮的油脂和泡沫,或明显的颜色和异味,不准许使用未经处理的海水, 土拌制和养生。
护用水;水中应不含有漂浮的油脂和泡沫,或明显的颜色和异味,不准许使用未经处理的海水用于混凝 土拌制和养生, 5.6.2非饮用水应进行水质检验,并符合表5的规定,还应与蒸馏水进行水泥凝结时间与水泥胶砂强 度的对比试验;对比试验的水泥初凝与终凝时间差均不应大于30min,水泥胶砂3d和28d强度不应 低于蒸馏水配制的水泥胶砂3d和28d强度的90%,
表5非饮用水质量标准
5.6.3拌和水应按同一水源不少于一个批次进行检验。
5.6.3拌和水应按同一水源不少于一个批次进行检验。
6.1.1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公路路面水泥混凝王的工作性能、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要求,在 符合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的条件下,还应符合JGJ55、JTG/TF30一2014和本文件附录A的规定。 6.1.2施工性能设计应根据水泥混凝土路面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特点进行设计,充分考虑施工条件 气候环境和石粉含量波动的影响,采用适宜的施工性能评价指标。
气候环境和石粉含量波动的影响, 平价指标
DBJT45/T0222020
6.2.1机制砂混凝土混合料施工性能设计符合下列要求: 混合料的设计落度宜为100mm150mm,其中:混合料的出料落度≥100mm,静置 60min的混凝土落度≥60mm; b 混凝土混合料中,2.36mm以上的粗集料的体积含量宜为43.0%~47.0%,0.075mm~2.36mm 的细集料体积含量宜为25%~27%。 .2.2 混凝土混合料的试配弯拉强度宜不小于1.15倍设计弯拉强度,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等级要求 .2.3 机制砂混凝土使用性能设计符合下列要求: a 振动台振动成型,表面提浆的厚度≤5mm,表面砂浆稠度30mm~90mm; 6 成型表面无明显水纹、砂纹,经过标准养生28d,标准试件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等级要求; 采用外加剂时,应符合泌水率比的要求,普通减水剂应≤100%,高效减水剂应≤100%,引气 剂≤80%。 .2.4 公路面层水泥混凝土的最大单位水泥用量不宜大于420kg/m,使用掺合料时,最大胶凝材料总
6.2.4公路面层水泥混凝土的最大单位水泥用量不宜大于420kg/m,使用掺合料时陕09S4 专用给水工程 09系列给水排水图集,最大胶凝材料总 量不宜大于450kg/m,最大水灰(胶)比和最小单位水泥用量应符合表6的规定。
6.2.4公路面层水泥混凝土的最大单位水泥用量不宜大于420kg/m,使用掺合料时,最大胶凝材料总
6.2.5混合料组成设计试验符合下列要求
应根据初步确定的混合料组成进行试拌,检测混合料和静置60min的落度、含气率和表面 砂浆组成,在经验范围内对组成材料调整到符合施工性能的要求: b 配合比设计时,每个水胶比应成型不少于4组混凝土立方体试件,进行混凝土抗压强度、劈裂 抗拉强度和成型表面回弹值试验,其中2组为7d龄期,2组为28d龄期; C 按照经验水胶比范围,水胶比变化土0.03,进行3组配合比试验,每个水胶比成型两组弯拉强 度试件,测定7d和28d弯拉强度: d 各项性能均符合要求时,给出推荐配合比,以及推荐配合比各组成参数的控制范围。 5.2.6应检测混合料工作性指标,保证混合料的和易性,不准许出现离析。
6.3.1水泥混凝土路面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通过试生产验证,混凝土不准许有明显离析。 6.3.2配合比设计应验证弯拉强度,应采用标准小梁试件和钻芯取样圆柱体劈裂强度换算的弯拉强度 验证,弯拉强度应符合JTG/TF30一2014的规定。 6.3.3配合比设计应验证抗压强度,抗压强度应符合JTG/TF30一2014、JTGD40的规定 6.3.4配合比设计应验证水泥混凝土耐磨性的要求,其磨损量宜符合表7的规定。
表7公路面层水泥混凝土磨损量要求
GB∕T 51384-2019标准下载DBJT45/T0222020
其他公路宣铺筑试验路段;试验段长度 不应少于100m,宜在主线上进行试铺。 6.3.6试铺时宜分时段取样进行落度试验, 长的变化
7.1.1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桥面和隧道混凝土面层可采用三辊轴机组铺筑。 三、四级公路水泥混凝土面层可采用小型机具铺筑,小型机具不应用于隧道水泥混凝土面层和桥面铺装 施工。 7.1.2机制砂水泥混凝土的生产、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控制,除符合本文件的要求外,还应符合 TTG/TF30一2014和GB50164的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