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T 1093-2021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50/T 1093-2021 城市隧道养护技术规范.pdf简介:
"DB50/T 1093-2021 城市隧道养护技术规范.pdf" 是一份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标准文档。这个标题表明这是一份关于城市隧道养护的技术规范,DB50/T是地方标准代码,1093是标准编号,2021则是发布年份。这份规范详细规定了城市隧道的维护、管理、检查、修复和更新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指南,旨在保证城市隧道的正常运行,延长其使用寿命,以及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安全。它涵盖了隧道的结构、通风、排水、照明、消防、监控等多个方面,是城市隧道建设与运营的重要参考依据。
DB50/T 1093-2021 城市隧道养护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机电设施 指为保证城市隧道正常运行服务的相关机电设施,包括供配电及照明设施、通风设施、监控设施、 通信设施和消防与救援设施。
城市隧道养护 为保持城市隧道土建结构、机电设施及其他工程设施的正常使用而进行的日常巡查、清洁维护、检 查评定、保养维护等工作。 3.4 养护等级 根据城市道路等级、交通量、隧道规模、技术状况、地质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对城市道路隧道划分 不同等级,实施差异化的养护标准和养护频率等。 3.5 其它设施 隧道其它设施包括交通标志标线、环保景观设施、管理用房。 3.6 安全保护区 指隧道上、下方空间和进、出口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区域。 3.7 监测 在城市隧道养护过程中,对隧道主体结构的变形、沉降、裂缝、渗漏水等进行的专业性量测工作
城市隧道养护 为保持城市隧道土建结构、机电设施及其他工程设施的正常使用而进行的日常巡查、清 查评定、保养维护等工作。
养护等级 根据城市道路等级、交通量、隧道规模、技术状况、地质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对城市道 不同等级DB61/T 1035-2016 大型展览消防安全技术规范,实施差异化的养护标准和养护频率等。
5.1.1城市隧道分类见表1
5.2.1城市隧道养护工作包括日常巡查与监测、日常养护、检测与评估、维修工程、安全管理、技术 管理。 5.2.2城市隧道日常巡查工作包括主体结构、机电设施、其它设施、安全保护区等;监测包括变形监 测、沉降监测、裂缝监测、渗漏水监测等。 5.2.3城市隧道日常养护包括主体结构养护、机电设施养护、其它设施养护。 5.2.4城市隧道检查与评定工作应按照《城市隧道检测评估技术规程》(DB50)规定进行,包括土建 结构和机电设施的检查与评定(或评估),评定(或评估)工作包括总体技术状况评定、土建结构的缺 损判定和技术状况评定、机电设施的技术状况评定、隧道安全性评估和影响性评估。
6.1.1应对隧道主体结构、机电设施、其它设施及安全保护区等进行的日常巡视检查,及时发现病害 或其它异常情况。 6.1.2日常巡查主要采用目测方法,辅以简单的检查量测工具进行。 6.1.3日常巡查结果应及时填写“日常巡查记录表”(见附录A),详实记述检查项目的破损类型,估计 破损范围和程度。 6.1.4日常巡查频率:主体结构、机电设施应不少于1次/日,监测设施应不少于1次/周,其它设施、 安全保护区应不少于2次/月。如遇恶劣天气、重大活动等特殊情况,应提高巡查频率。 3.1.5日常巡查中,发现可能危及隧道结构及运营安全的病害应进行针对性监测或进一步检查;当发 现隧道存在严重异常情况时,应采取措施进行处治;当对其产生原因及详细情况不明时,尚应做定期检 查或专项检查。 6.1.6监测应由专业隧道养护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完成并及时提交相应的监测成果;当委托具有相应资
质的专业单位承担时,工作完成后应及时提交相应的书面监测报告。
6.2.1主体结构日常巡查内容按表2热
6.2.1主体结构日常巡查内容按表2执行
2.1主体结构日常巡查内容按表2执行
表2主体结构日常巡查内容
6.2.2机电设施日常巡查主要内容按表3执行
6.2.2机电设施日常巡查主要内容按表3执行
表3机电设施日常巡查内容
表4其他设施日常巡查内容
表5安全保护区日常巡查内容
6.3.1变形监测应包括以下内容
a)监测要求: 1)隧道结构的变形监测包括横向变形监测和竖向变形监测; 2)横向变形和竖向变形宜布置在同一个断面上,变形监测断面的间距应不大于100m,且每座隧 道不得少于3个断面。 b)监测方法: 1)在隧道结构上安装测点、布设测线,根据测线长度方向的变化进行隧道结构横向变形和竖向 变形的监测: 2)监测所采用的仪器应满足监测精度要求; 3)横向变形应至少选取一条测线,应布置在隧道水平方向最大宽度处;竖向变形应至少选取 条测线,应布置在隧道竖直方向最大高度处,
c)监测频率: 1)在隧道验收后通车前,应进行隧道结构变形初始值的读取; 2)第一年变形监测频率为1次/月,之后为1~2次/年; 3)隧道结构变形发生异常时,应增加变形监测频率。 d)监测结果: 1)每次监测完成后,应提交监测成果,包括变形曲线图、对监测数据的评价分析; 2)出现变形量较大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应按本文件6.3.2执行; 3)应根据隧道变形监测情况,每年度提交年度监测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监测情况介绍、 结果评价、异常情况说明、变形曲线图、结论及建议等。 2泾降监测应包据以下内究
3.2流降监测应包括以
1)隧道结构发生异常情况时,应进行沉降监测; 2)应在隧道进出口处设置深层基准点,埋设深度应大于隧道底板深度; 3)隧道外水准观测基准点应按一等水准测量精度连测; 4)隧道沉降监测的主要方法和精度要求应符合GB/T12897的要求。 b)监测方法: 1)隧道结构沉降监测按照二等水准测量等级的要求实施; 2)从隧道一端的基准点开始,沿途施测各沉降观测点的高程,至另一端基准点返回,构成一个 团合环线。 c)监测频率: 1)沉降变化速率正常时,监测频率不少于1次/周; 2)沉降变化速率发生异常时,应不少于1次/天。 d)监测结果: 1)每次监测完成后,应提交监测成果。监测成果应包括隧道沉降曲线图、对监测数据的评价分 T; 2)出现沉降量较大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应根据监测结果及时提交报告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3)应根据隧道沉降监测情况,提交监测报告。监测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监测情况介绍、监测 吉果评价、异常情况说明、沉降曲线图、结论及建议等。
1)裂缝监测应测定隧道主体结构上的裂缝分布位置和裂缝的长度、深度、宽度、错台及其变作 情况; 2)对需要监测的裂缝应统一进行编号,每条裂缝应至少布设两组监测标志,其中一组应在裂 的末端,另一组应在裂缝的最宽处;每组应使用两个对应的标志,分别设置在裂缝的两侧; 3)裂缝监测标志应具有可供量测的明晰端面或中心; 4)隧道裂缝监测中,裂缝宽度量测精度不应低于土0.1mm,裂缝长度量测精度不应低于土1mm。 b)监测方法: 1)裂缝宽度监测宜在裂缝两侧贴埋监测标志,具体方法可按JTGH12执行; 2)裂缝长度监测宜采用直接量测法,裂缝深度监测宜采用超声波法,必要时采用钻孔取芯法 3)需要进行连续监测裂缝变化时,可采用测缝计或传感器自动测记方法监测, ) 监测频率: 1)开始时裂缝监测频率为1次/半月,3个月后裂缝监测频率为1次/月; 2)当发现裂缝处于变化中时,应及时增加监测次数
d)监测结果: 1)每次监测完成后,应提交监测成果。监测成果包括隧道结构裂缝的位置分布图、裂缝监测成 果表、裂缝变化曲线图以及拍摄的裂缝照片; 2)应根据隧道结构裂缝的监测情况,每年度提交年度监测报告。监测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监 则情况介绍、监测结果评价、异常情况说明、裂缝变化曲线图、结论及建议等。 3.4渗漏水监测应包括以下内容: a)监测要求: 1)进行渗漏水监测时,应停止隧道内一切用水作业。 2)当渗漏水可能具有劣化作用时,应对其水质进行检测。 b)监测方法: 1)隧道内渗漏水量的监测方法应按GB50208执行。 2)渗漏水可能具有劣化作用时,应请具有相应资质的水质检测机构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对渗漏 (的温度、PH值、导电度等的测定,详细了解渗漏水水质,应按JTGH12执行。 c)监测频率: 1)隧道渗漏水量的监测频率应根据具体工作确定,不少于1次/2月; 2)隧道结构变形、沉降变化速率发生异常时或隧道内有较大漏水点时,应增大监测频率。 d)监测结果: 1)每次监测完成后,应提交监测成果。监测成果包括渗漏水点的位置、漏水类别、漏水量等评 个分析; 2)出现漏水量较大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应根据监测结果及时提交报告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3)应根据隧道渗漏水监测情况,每年度提交年度监测报告。监测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监测情 记介绍、漏水类别、水质分析、监测结果评价分析、异常情况说明、结论及建议。
d)监测结果: 1)每次监测完成后GB/T 11024.2-2019标准下载,应提交监测成果。监测成果包括隧道结构裂缝的位置分布图、裂缝监测成 果表、裂缝变化曲线图以及拍摄的裂缝照片; 2)应根据隧道结构裂缝的监测情况,每年度提交年度监测报告。监测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监 测情况介绍、监测结果评价、异常情况说明、裂缝变化曲线图、结论及建议等。 6.3.4渗漏水监测应包括以下内容: a监测要求
1主体结构包括洞口、洞身、路面、横洞、人行道或检修道、排水设施、墙体装饰层、斜井 风道等设施,主体结构养护应使各项设施技术状态良好。 2保养维修应包括经常性或预防性的保养和轻微缺损部分的维修,病害处治应根据评定结果 处治措施,以恢复和保证主体结构的正常工作状态。
7.2.1洞口边坡及仰坡上的危石、浮土应及时清除,绿化规范、整齐;洞口边沟和仰坡上截水沟、排 水沟应保持完好、排水通畅,冬季时应及时清除积雪和挂冰。 7.2.2洞口支护结构应保持完好稳固。发现异常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处治。 7.2.3洞门结构应保持完好,出现结构开裂、变形等病害应及时修复。V 7.2.4明洞顶的地表线应保持原设计状态,如有变化应及时采取措施处治。
1洞身衬砌应保持完好,无结构裂损、变形,衬砌混凝主起层、剥落、掉块等病害,应先对 检查,并对病害的成因、范围、程度及其发展趋势等进行评定,再合理确定处治方案,及时处 隧道良好的技术功能状态。 2光过渡段的防水层应完整、牢固、不漏水出现松动、破损及漏水等情况应及时修复,遮
应完好、清洁,出现缺损时应及时修复。 7.3.3洞身衬砌的渗漏水应及时将水导入边沟排出;冬季时应及时清除洞顶挂冰等。 7.3.4明洞的防水层失效或破损时,应及时修复
7.4.1隧道路面应保持平整、完好、排水畅通。
JT∕T 839-2012 车载式道路几何数据仪7.4.3路面修复按下列规定处理:
a)对路面出现的各种病害,按DB50/T232的规定进行处理; b) 当交通压力过大或进行抢险施工时,宜采用快凝快硬类混凝土修补水泥混凝土路面; c)沥青路面面层的早期病害,宜采用快速、环保节能的方法维修,
7.5.1横洞内应做好日常保洁工作,及时清除散落杂物。 7.5.2横洞内应保持畅通,除救援物品外,禁止堆物占用通道。 7.5.3横洞内出现破损等病害时,应及时进行修补。 7.5.4定期检查保养横洞洞门,确保开启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