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 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简介:
"GB 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这份规范详细规定了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材料选择、构造要求、计算方法和检验标准等内容。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桥梁、隧道、水工结构等各类混凝土结构的设计。2010版的规范更新了设计理念和技术要求,旨在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耐久和经济性,是建筑设计与施工的重要参考依据。完整版PDF格式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通常包含了所有章节和详细的图表,清晰无水印,方便专业人员查阅和使用。
GB 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部分内容预览:
4.2.4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筋在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g不应小于 表 4. 2. 4 规定的数值。
4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筋在最大力下
4.2.5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E。应按表4.
JGJ∕T 388-2016 住房公积金信息系统技术规范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E。应按表4.2.5采用
5钢筋的弹性模量(×105Nmm²)
注:必要时可采用实测的弹性模量。
主:当纵向受拉钢筋采用闪光接触对焊连接时,其接头处的钢筋疲劳应力幅阳 应按表中数值乘以0.8取用。
注:1当psx不小于0.9时,可不作预应力筋疲劳验算; 2当有充分依据时,可对表中规定的疲劳应力幅限值作适当调整 普通钢筋疲劳应力比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Os,uinvOsuux 构件疲劳验算时,同一层钢筋的最小应力、 最大应力。 预应力筋疲劳应力比值β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minop.maz 构件疲劳验算时,同一层预应力筋的最小 应力、最大应力。 4.2.7构件中的钢筋可采用并筋的配置形式。直径28mm及以 下的钢筋并筋数量不应超过3根;直径32mm的钢筋并筋数量宜 为2根;直径36mm及以上的钢筋不应采用并筋。并筋应按单根 等效钢筋进行计算,等效钢筋的等效直径应按截面面积相等的原 则换算确定。 4.2.8当进行钢筋代换时,除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构件承载力、 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裂缝宽度验算以及抗震规定以外,尚应满 足最小配筋率、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钢筋锚固长度、接头面 积百分率及搭接长度等构造要求
4.2.8当进行钢筋代换时,除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构
2.8当进行钢筋代换时,除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构件承载
大力下的总伸长率、裂缝宽度验算以及抗震规定以外,尚应 最小配筋率、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钢筋锚固长度、接头 百分率及搭接长度等构造要求
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的规定。 2.10各种公称直径的普通钢筋、预应力筋的公称截面面积 论重量应按本规范附录A采用。
应付合国家现行有天标准的规定 4.2.10各种公称直径的普通钢筋、预应力筋的公称截面面积及 理论重量应按本规范附录A采用。
5.1.1混凝土结构应进行整体作用效应分析,必要时尚
5.1.3结构分析的应符合下列要求:
5.1.4结构分析应符合下列
4 塑性极限分析方法: 5试验分析方法。
5.1.6结构分析所采用的计算软件应经考核和验证,其
件应符合本规范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应对分析结果进行判断和校核,在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 应用于工程设计。
5.2.1混凝王结构宜按空间体系进行结构整体分析,并宜考虑 结构单元的弯曲、轴向、剪切和扭转等变形对结构内力的影响。 当进行简化分析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体形规则的空间结构,可沿柱列或墙轴线分解为不同方 向的平面结构分别进行分析,但应考虑平面结构的空间协同 工作; 2构件的轴向、剪切和扭转变形对结构内力分析影响不大 时,可不予考虑。
5.2.2混凝土结构的计算简图宜按下列方法确定:
1梁、柱、杆等维构件的轴线宜取为截面儿何中心的连 线,墙、板等二维构件的中轴面宜取为截面中心线组成的平面或 曲面; 2现浇结构和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梁柱节点、柱与基础连接 处等可作为刚接;非整体浇筑的次梁两端及板跨两端可近似作为 铰接; 3梁、柱等杆件的计算跨度或计算高度可按其两端支承长 的中心距或净距确定,并应根据支承节点的连接刚度或支承反 力的位置加以修正; 4梁、柱等杆件间连接部分的刚度远大于杆件中间截面的 刚度时,在计算中可作为刚域处理
假定楼盖在其自身平面内为无限刚性。当楼盖开有较大洞口
其局部会产生明显的平面内变形时,在结构分析中应考虑其 影响。
5.2.4对现浇楼盖和装配整体式楼盖,宜考虑楼板作为
刚度和承载力的影响。梁受压区有效翼缘计算宽度6可按 2.4所列情况中的最小值取用;也可采用梁刚度增大系数法 考虑,刚度增大系数应根据梁有效翼缘尺寸与梁截面尺寸的 比例确定。
表5.2.4受弯构件受压区有效翼缘计算宽度b
注:1表中6为梁的腹板厚度; 2肋形梁在梁跨内设有间距小于纵肋间距的横肋时,可不考虑表中情况3的 规定; 3加腋的T形、I形和倒L形截面,当受压区加腋的高度hh不小于hi且加 腋的长度bh不大于3hh时,其翼缘计算宽度可按表中情况3的规定分别增 加2bh(T形、I形截面)和bh(倒L形截面); 4 独立梁受压区的翼缘板在荷载作用下经验算沿纵肋方向可能产生裂缝时 其计算宽度应取腹板宽度6。
5.2.5当地基与结构的相互作用对结构的内力和变形有显著影
5.2.5当地基与结构的相互作用对结构的内力和变形有显著影 响时,结构分析中宜考虑地基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
5.3.2结构构件的刚度可按下列原如确
1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可按本规范表4.1.5采用; 2截面惯性矩可按匀质的混凝土全截面计算:
3端部加腋的杆件,应考虑其截面变化对结构分析的影叫 4不同受力状态下构件的截面刚度,宜考虑混凝土开袭 变等因素的影响予以折减
5.3.3混凝土结构弹性分析宜采用结构力学或弹性力学等分析 方法。体形规则的结构,可根据作用的种类和特性,采用适当的 简化分析方法。
5.3.3混凝土结构弹性分析宜采用结构力学或弹性力学
法。体形规则的结构,可根据作用的种类和特性,采用适当 化分析方法,
5.3.4当结构的二阶效应可能使作用效应显著增大时,在结
混凝土结构的重力二阶效应可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也 可采用本规范附录B的简化方法。当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时, 宜考虑混凝土构件开裂对构件刚度的影响。
5.4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
5.4.2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方法设计的结构
选用符合本规范第4.2.4条规定的钢筋,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 状态要求且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 对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以及要求不出现裂缝或处于 三a、三b类环境情况下的结构,不应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 的分析方法。
5.4.3钢筋混凝土梁支座或节点边缘截面的负弯矩调幅
宜大于25%;弯矩调整后的梁端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不应超过
0. 35,且不宜小于 0. 10 。
钢筋混凝土板的负弯矩调幅幅度不宜大于20%。
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弯矩调幅幅度应符合本规范第10.1.8条 的规定。
5.4.4对属于协调扭转的混凝士结构构件,受相邻构件
考虑内力重分布后的支承梁,应按弯剪扭构件进行承载力 计算。 注:当有充分依据时,也可采用其他设计方法。
5.5.1重要或受力复杂的结构,宜采用弹塑性分析
本规范附录C采用。5.6塑性极限分析5.6.1对不承受多次重复荷载作用的混凝土结构,当有足够的塑性变形能力时,可采用塑性极限理论的分析方法进行结构的承载力计算,同时应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5.6.2整体结构的塑性极限分析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可预测结构破环机制的情况,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可根据设定的结构塑性屈服机制,采用塑性极限理论进行分析;2对难于预测结构破坏机制的情况,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可采用静力或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确定:3对直接承受偶然作用的结构构件或部位:应根据偶然作用的动力特征考虑其动力效应的影响。5.6.3承受均布荷载的周边支承的双向矩形板,可采用塑性铰线法或条带法等塑性极限分析方法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分析与设计。5.7间接作用分析5.7.1当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以及温度变化等间接作用在结构中产生的作用效应可能危及结构的安全或正常使用时,宜进行问接作用效应的分析,并应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5.7.2混凝土结构进行间接作用效应的分析,可采用本规范第5.5节的弹塑性分析方法;也可考虑裂缝和徐变对构件刚度的影响,按弹性方法进行近似分析。33
技张 的规定。 深受弯构件、牛腿、叠合式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应符合本规范 第9章的有关规定。 6.1.2对于二维或三维非杆系结构构件,当按弹性或弹塑性分 析方法得到构件的应力设计值分布后,可根据主拉应力设计值的 合力在配筋方向的投影确定配筋量,按主拉应力的分布区域确定 钢筋布置,并应符合相应的构造要求;当混凝土处于受压状态 时,可考虑受压钢筋和混凝土共同作用,受压钢筋配置应符合构 造要求。 6.1.3采用应力表达式进行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极限状 态验算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设计状况和构件性能设计目标确定混凝土和钢筋 的强度取值。
析方法得到构件的应力设计值分布后,可根据主拉应力设 合力在配筋方向的投影确定配筋量,按主拉应力的分布区 钢筋布置,并应符合相应的构造要求;当混凝土处于受日 时,可考虑受压钢筋和混凝土共同作用,受压钢筋配置应 造要求。
1应根据设计状况和构件性能设计目标确定混凝土和钢筋 的强度取值。 2钢筋应力不应大于钢筋的强度取值。 3混凝土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的强度取值;多轴应力状态 混凝土强度取值和验算可按本规范附录C.4的有关规定进行。
.2.1 正截面承载力应按下列基本假定进行计算: 1截面应变保持平面。
《定形耐火制品验收抽样检验规则 GB/T10325-2012》6.2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工)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一般
2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3混凝土受压的应力与应变关系按下列规定取用: 当≤时
当 式中:Osi、pi 第层纵向普通钢筋、预应力筋的应力,正值 代表拉应力,负值代表压应力; 0一 第i层纵向预应力筋截面重心处混凝土法向应 2.2在确定中和轴位置时,对双向受弯构件,其内、外弯 用平面应相互重合:对双向偏心受力构件,其轴向力作用! 凝土和受压钢筋的合力点以及受拉钢筋的合力点应在同一条 上。当不符合上述条件时,尚应考虑扭转的影响 方向的杆端弯矩比 M2 牛的长细比满足公式(6.2.3)的要求,可不考虑轴向压力在该 方向挠曲杆件中产生的附加弯矩影响;否则应根据本规范第 6.2.4条的规定[平潭]综合实验区安置小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按截面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考虑轴向压力在挠 曲杆件中产生的附加弯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