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CJJ 76-2012 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简介:
"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 76-2012"是中国城市工程抗震设防技术规范系列中的一项标准,它详细规定了城市地下水动态的监测方法、数据采集、分析处理以及报告编制等方面的要求。这份规程适用于城市地下水资源的管理、环境保护、城市规划以及工程建设等领域,目的是确保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
该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规范的适用范围和基本术语 2. 地下水动态监测站的布设原则和要求 3. 水位观测、水质监测和流量测量的方法 4. 数据采集、记录、整理和分析 5. 监测结果的评价和报告编写
完整版的PDF文件通常包括上述所有详细内容,清晰无水印版本意味着文件质量较高,便于阅读和使用。它对于从事地下水管理、环境保护、地质勘探等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CJJ 76-2012 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部分内容预览:
7.3.2当地下水位的日变幅较小时,可取当日观测水位
7.3.2当地下水位的日变幅较小时,可取当日观测水位的算术 平均值作为地下水位日平均值;当地下水位的日变幅较大时,可 采用时间加权平均法计算地下水位日平均值,
广东省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破坏形式修复技术指南(试行)(2010年)7.3.3地下水位月平均值应按下列方法确定:
1当月内观测不少于3次且观测时间间隔相同时,地下水 位月平均值应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观测时间间隔不等时,地下 水位月平均值应采用时间加权平均法计算; 2当月内观测少于3次时,地下水位月平均值可采用算米 平均法计算,但该值应加括号。 7.3.4地下水位年平均值可采用当年内地下水位月平均值的算 术平均值。当年内缺少1个地下水位月平均值时,计算的地下水 位年平均值应加括号;当年内缺少2个及以上的地下水位月平均 直时,不宜计算地下水位年平均值。 7.3.5地下水位观测资料汇总整理时,宜按本规程附录E的表 E.0.1的规定编制水位观测点的“××××年地下水位观测资料 年报”。 7.3.6应根据地下水位动态观测数据绘制下列图件: 1观测点的年与多年水位动态变化曲线,必要时绘制水位 动态与影啊因素综合分析曲线: 2丰水期和枯水期地下水等水位线图与理藏深度图: 3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平面分布图、部面图,必要时绘制 历年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演变部面图; 4历年同期水位变化差值分布图,表示出水位上升区、下
术平均值。当年内缺少1个地下水位月平均值时,计算的 位年平均值应加括号;当年内缺少2个及以上的地下水值 值时,不宜计算地下水位年平均值。
1观测点的年与多年水位动态变化曲线,必要时绘制水位 动态与影响因素综合分析曲线: 2丰水期和枯水期地下水等水位线图与埋藏深度图: 3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平面分布图、剖面图,必要时绘制 历年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演变剖面图; 4历年同期水位变化差值分布图,表示出水位上升区、下 降区及其变化差值。
7.4.1地下水量观测资料汇总整理时,宜按本规程附录E的表 E.0.2的规定编制水量观测点的“××××年地下水量观测资料 年报”,应提供各观测点年总开采量、年总回灌量、月平均开采
7.4.1地下水量观测资料汇总整理时,宜按本规程附录E的表
1地下水量观测资料汇总整理时,宜按本规程附录E .2的规定编制水量观测点的“××××年地下水量观测 报”,应提供各观测点年总开采量、年总回灌量、月平均
量、年内最大和最小月开采量及其发生的月份,并应根据各观测 点的水量资料,统计全市的年总抽水量,总回灌量及总排水量。 7.4.2根据开采量资料,宜按本规程录E的表E.0.3的规定 编制“×××年地下水开采强度分区表”。 7.4.3应根据水量观测与调查数据编制下列图件: 1 观测孔抽水量,排水量或回灌量年动态变化历时曲线; 2 泉水流量年动态变化曲线: 3 年总抽水量、总排水量或总回灌量年及多年动态变化 曲线; 4 开采强度分区图。
量、年内最大和最小月开采量及其发生的月份,并应根 点的水量资料,统计全市的年总抽水量,总回灌量及总挂
7.5.1地下水温度观测资料汇总整理时,宜按本规程附录E的 表E.0.4的规定编制“××××年单孔.地下水温度观测资料年 报”。
7.5.2同一含水层组,宜按本规程附录E的表E.0.5的规短编
7.5.3应根据地下水温度观测数据编制下列图件:
1地下水年平均温度、年最高或最低水温等值线图及年水 温变幅图; 2单孔不同含水层组、不同深度的地下水温度同一时轴综 合曲线图; 3月或年地下水温动态变化曲线图
7.6.1水质分析资料整理时,宜按地下水类型或不同含水层组 分别进行统计分析。
水质分析资料整理时,宜按地下水类型或不同含水层组 行统计分析。 地下水质分析资料汇总整理时,宜按本规程附录E的表 的规定编制地下水水质监测点的*××××年地下水水质
.6的规定编制地下水水质监测点的"×XX×年地下水
E. 0. 6 的规定编制地下水水质监测点的“X XX X年
7.6.3根据观测区地下水实际遭受污染的程度,污染监测资料 充计应分别采用下列方法: 1单项有害物质的检出统计:应以水质观测点为单位,统 十有害物质检出点数及超标的水样件数,并应计算其占观测点总 效的百分数及最大超标率发生的时间,统计结果应按有害物质种 类分别表示; 2多种有害物质的检出统计:应按每个水质观测点中已检 出的有害物质的种类数统计,并应计算出各类的百分数及最大超 标率发生的时间: 3卫生指标统计:应按饮用水卫生标准,选择典型的超标 页自,统计检出的超标观测点数和超标水样件数,并应计算超标 的百分数及最大超标率发生的时间, .6.4水质分析资料分析整理时,应根据各观测点的水质分析 炎料,编制下列图件: 1不同含水层水化学类型分区图; 2矿化度、总硬度、硝酸根含量分区图: 3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分区图: 4污染成分含量分区图; 5无机指标超标项数分布图: 6有机指标检出和超标项数分布图: 7对同一观测点多年监测数据,宜绘制不同元素两两对应 的点状图; 8地下水水质年及多年动态变化曲线图; 9必要时可将对地下水化学成分变化有影响的因素的量或 质,增绘在同时轴的动态曲线图上; 10对同一观测点的多层观测资料,宜编制地下水化学成分 垂向变化图; 11对污染区应依据有害物质或超标物质的检出情况,编制 也下水污染现状图。当有害物质点分布呈面状时,宜用污染范围
和污染程度分别表示;当有害物质点呈零星分布时,宜月 出点或超标点分别表示。
7.6.5地下水对建筑材料腐蚀性评价,应按现行国家
7.7.1孔水压力现场量测后,应及时对原始资料进行核查、 分析,并应根据率定曲线换算孔隙水压力值。 7.7.2应绘制孔隙水压力的动态变化曲线。当同层或相邻含水 层同步观测地下水位时,应同时绘制其地下水位动态变化曲线。 7.7.3观测由工程施工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时,应同时记录对 应的工程施工荷载动态变化情况,并应绘制孔隙水压力与荷载的 关系曲线。
管理系统运行的需要。 8.2数据库管理系统应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并应其有数据的 人、修改、导人与导出、传输、建库、数据处理、图件绘制与 辑、查询、报表和图件打印输出等功能。 8.3数据库管理系统应包括下列数据库: 1 地下水动态观测点资料数据库; 2.地下水动态观测孔地层及井孔结构数据库; 3 地下水动态观测点基本特征数据库: 4 地下水水位、水温动态观测数据库, 5 孔隙水压力观测数据库; 地下水水量观测数据库; 7 地下水动态观测点水质分析数据库: 8 水文资料数据库; 9气象资料数据库。
1地下水动态观测点资料数据库: 2.地下水动态观测孔地层及并孔结构数据库; 3 地下水动态观测点基本特征数据库: 4 地下水水位、水温动态观测数据库; 5 孔隙水压力观测数据库; 6 地下水水量观测数据库; 7 地下水动态观测点水质分析数据库: 8 水文资料数据库; 9气象资料数据库。
7.8.4对生成的数据文件进行分析、处理时,应符合本 7. 3~7. 7 节的规定。
7.8.5下列资料应归档保存
1观测网和观测点的基本资料、原始观测记录、图表及编 制说明; 2原始观测资料的审查、校核、验收资料,审查通过后的 验收意见、提交的正式报告; 3观测数据、各种图表和成果报告的电子文件
7.9.1根据地下水动态观测工作的自的和要求,应向主管部门 提交整编资料及年度工作报告。 7.9.2初建网地区的年度工作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工作目的 范围、完成的工作量、区域自然地理概况、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条件、观测手段和方法、地下水动态分析评价等
7.9.3建网后历年工作报告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工作概况:包括本年度观测的项目,使用的观测点数, 可上年比较观测点,线及项自的调整与变动情况,完成的观测工 作量的统计; 2资料成果评价:包括对观测手段和方法的说明,观测频 率,观测时间变更的说明,当年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地下水与 地表水水力联系评价,地下水水位、水温、水量及水质变化分 析,动态变化对区内建筑物的影响评价,地下水动态的综合 评价; 3对下一年度地下水管理的建议。 7.9.4地下水动态观测整编资料(含年报表)与工作报告,应 在工作结束或年度结束后2~3个月内提交审查稿,经有关部门 事查通过后,再提交正式报告。 7.9.5对地下水动态观测有特殊要求的观测资料,资料的提交 及管理应满足相关部门的专项要求
9.6 地下水动态观测工作报告的目录可按下列顺序编排: 1 区域自然地理及水文地质条件; 2 地下水动态观测网现状, 3 地下水动态观测网的建设与维护; 4 地下水动态观测: 5 资料成果评价; 6 异常情况, 7 结论与建议, 8 附表及附图。
表A工业用水常规分析项目
注:“V”符号为应分析项目。
DB11∕T 1008-2013 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安装及验收规程附录 B测定地下水中不稳定
测定地下水中不稳定成分的水样
附录C地下水动态观测点基本特征资料
·1地下水动态观测点基本特征资料登记表宜采用表C. 各式
、水动态观测点基本特征资料登记表宜采用表C.0.
地下水动态观测点基本特征资
C.0.2地下水动态观测点基本特征资料汇总表宜采用表C.0.2的格式。表C.0.2地下水动态观测点基本特征资料汇总表第页坐标观测项日统井井1井顺井管地面孔口井地下孔序一编编(孔)孔)(孔)建点孔位直径标高标高(孔)水类:深度所属号竣工号Y(mm)时间(m)(m)类型型号(m)单位日期力备注:每个观测点的观测项目《建设工程分类标准 GB50841-2013》,分别在水位、水量、水质、水温格中面“”统计者校核者统计日期年月日39
附录 D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记录D.0.1地下水动态人工观测记录宜采用表D.0.1的格式表 D. 0. 1 地下水动态人工观测记录观测时间取水样水位水温气温取样加稳定剂情况孔号埋深分析8一时分(℃)(C)数量(m)类别名称数量(L)观测者记录者校核者年月日D.0.2地下水多参数自动监测仪观测记录的数据宜采用表D. 0. 2 的格式。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