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RTA 0003-2018 悬挂式胶轮有轨电车系统.pdf

TURTA 0003-2018 悬挂式胶轮有轨电车系统.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TURTA 0003-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2 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52852
免费资源

TURTA 0003-2018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URTA 0003-2018 悬挂式胶轮有轨电车系统.pdf简介:

,由于我是一个的,我无法直接访问或提供PDF文件的详细内容。TURTA 0003-2018 "悬挂式胶轮有轨电车系统"很可能是一份技术标准、规范或设计文档,它详细描述了悬挂式胶轮有轨电车(一种使用橡胶轮胎行驶在轨道上的公共交通工具)的设计、安装、操作、维护和安全要求等。

这份文档可能会包括系统的结构、材料选择、性能指标、安装步骤、故障排查方法、维护周期等内容,其目的是为了确保这类电车系统的高效运行和乘客安全。如果你需要了解具体的内容,建议你直接查看这份PDF文件或寻求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解读。

TURTA 0003-2018 悬挂式胶轮有轨电车系统.pdf部分内容预览:

(1)悬吊装置应能承受满载、11级风及紧急制动等各种综合条件下最恶劣工 况时的载荷,并具有足够的强度余量。 (2)悬吊装置应有亢余安全结构。 (3)悬吊装置应有横摆限位结构,以保证车辆符合限界要求。 (4)悬吊装置应设有抗横摆减振器

1列车应采用具有硬线余的微机控制的制动系统,应具备电制动、摩擦制 动等制动方式。摩擦制动应具有独立的制动能力,即使在牵引供电中断或电制动故 障情况下,也能保证摩擦制动发挥作用,使列车安全停车。 2制动系统应具有常用制动、快速制动、紧急制动、保持制动和停放制动等 制动模式。常用制动和快速制动应能根据空重车载荷调整制动力大小。 3电制动与摩擦制动应能协调配合,常用制动和快速制动应优先利用电制 动,并具有冲击率限制。当电制动力不足时,摩擦制动按总制动力的要求补充,电

悬挂式胶轮有轨电车系统

制动与摩擦制动能够平滑转换。 4紧急制动应为摩擦制动。列车出现意外分离、制动系统失电、车门意外开 启等故障时,应自动实施紧急制动。 5停放制动宜采用被动式,并保证在线路最大坡道、最大载荷、最大风速情 况下施加停放制动不会发生溜车。 6制动系统需在客室配置电气和手动辅助缓解装置,辅助缓解功能应可靠并 具有亢余设计,对其功能状态及结构完整性应进行监控

1风源系统的风源装置及风缸的配置应满足列车的用风需求住宅及商业项目钢筋工程施工方案,应设有安全阀 对系统进行保护。 2风源系统的气密性应符合GB/T14894的规定。

1电气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应符合GB/T24338.4的规定。 2电气设备保护性接地可靠,接地线要有足够的截面积。确保车辆中可能因 故障带电的金属件及所有可触及的导电体等电位联结。 3车体、电气系统应有良好的绝缘保护。各电路应能经受耐电压试验,试验 电压值为受试电路中单个电气设备试验电压最低值的85%,试验时间1min。试验 时应将电子器件和电气仪表加以防护或隔离。 4车体外安装的需保持内部清洁的电气设备箱应具有不低于GB4208中规定 的IP54等级的防护性能。 5各电路的电气设备联结导线应采用多股铜芯导线,电气耐压等级、导电性 能、阻燃性能均应符合TB/T1484的要求,电缆所用材料在燃烧和热分解时不应产 生有害和危险的烟气。使用光缆和通信电缆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规定 6电线电缆的敷设应合理排列汇集,主电路、辅助电路、控制电路、通信日 路的电线电缆应分开走线,纳入专用电线管槽内,并用线卡、扎带等固定,还应 足电磁兼容性的要求。在不可避免的交叉时,高压线缆的接触部分应有附加绝缘力 强。穿越电器箱壳的线缆应采用线夹卡牢,穿越电线电缆的管、槽、与箱壳靠贴部 应的线缆均应加装护套。电线管槽安装稳固。线管、线槽应防止油、水及其他污望 物侵入。车辆布线规则可参照TB/T3153的规定。 7电线电缆端头与接头压接应牢固、导电良好。两接线端子间的电线不充

悬挂式胶轮有轨电车系统

有接头。每根电线电缆的两端应有清晰耐久的线号标记。 8车上各种测量指示仪表的准确度不应低于2.5级。 9牵引高压及辅助供电系统 (1)牵引系统应采用变频调压的交流传动系统。 (2)牵引系统应具有为车辆提供所需牵引和电制动的能力。 (3)牵引电机应符合GB/T25123.2或GB/T25123.4的规定,电器设备应符合 GB/T21413的规定,电子设备应符合GB/T25119的规定,电力变流器应符合GB/T 25122.1的规定,受流器应符合GB/T32589的规定 (4)采用接触网供电时,受电装置和接触网接触力应满足车辆受电要求。 (5)车辆应具有过电压保护及避雷功能。 (6)采用储能装置供电时,储能装置应满足车辆牵引电制动性能要求。 (7)辅助供电系统应由辅助变流器、低压电源和蓄电池等组成。辅助变流器 应符合GB/T25122.1的规定,其容量应满足车辆相应工况下的使用要求。 10控制与诊断监视系统 (1)列车宜通过列车通信网络方式进行控制,当采用列车通信网络控制时, 还应有其他形式的亢余措施。关键部件的功能也应有余。 (2)车内应设有通用维护接口,可对车辆网络及子系统进行维护。 (3)列车控制网络符合IEC61375标准相关规定。 (4)列车诊断监视系统应具有:列车和主要设备运行状态显示、车辆技术参 数设定、故障检测和提示报警、故障和维修用数据记录等功能 (5)车辆运行状态应通过图形界面向车辆运营人员显示

4.4.6空气调节系统

1车辆的空调制冷能力,应能满足在环境温度为35℃时,车内温度不高于 28℃土1℃,相对湿度不超过65%。不同地区亦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另行规定温湿 度要求。 2空调系统应符合TB/T1804的要求。 3空调机组应有可靠的排水结构,运用中冷凝水及雨水不应渗漏或吹入到客 室内,宜采用冷凝水集中收集并集中排放。 4客室设置空调机组时,应保证在额定载客(AW2)条件下,人均新风不低 8m/h

悬挂式胶轮有轨电车系统

温度场及风速场应满足CJ/T354标准的规

悬挂式胶轮有轨电车系统5限界5.1一般规定5.1.1悬挂式胶轮有轨电车系统的限界分为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5.1.2车辆限界可按隧道内外区域分为隧道内车辆限界和隧道外车辆限界,也可按列车运行区域分为区间车辆限界、站台计算长度内车辆限界和车辆基地内车辆限界,以及可按所处地段分为直线车辆限界和曲线车辆限界。5.1.3设备限界可按所处地段分为直线设备限界和曲线设备限界。5.1.4建筑限界应分为隧道建筑限界、高架建筑限界。隧道建筑限界可按工程结构形式分为矩形隧道建筑限界、马蹄形隧道建筑限界和圆形隧道建筑限界。建筑限界中不应包括测量误差、施工误差、结构位移和变形等因素。5.1.5相邻区间线路,当两线间无墙、柱及设备时,两设备限界之间的安全间隙不应小于100mm;当两线间有墙或柱时,应按建筑限界加上墙或柱的宽度及其施工误差确定。5.1.6本标准适用的悬挂式胶轮有轨电车系统车辆的主要技术规格应符合本标准第4章的规定。车辆限界和设备限界应符合本标准附录B及附录C的规定。当选用车辆的基本参数与本标准不同时,应重新核算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5.2基本参数5.2.1制定限界的各型车辆基本参数应符合表5.2.1的规定。表5.2.1各型车辆基本参数车型A型B 型参数计算车体长度(mm)100009000计算车体宽度(mm)25002300车辆最下部距轨道梁走行面高度(mm)37003380计算车辆定距(mm)71006400地板面距轨道梁走行面高度(mm)33503115地板面处车体宽度(mm)22402164注:本表供限界设计使用,应考虑悬挂部件的失效。5.2.2制定限界的其他参数应符合表5.2.2的规定。16

挂式胶轮有轨电车系统

.2.2制定限界的基本参

5.3.1建筑限界坐标系,应为正交于线路中心线平面内的直角坐标,通过轨道梁内 走行面中点引出的坐标轴为水平轴,以Y表示,通过该中点垂直于水平轴为垂直轴 以Z表示。

5.3.2隧道外建筑限界的确定,应符合

隧道外的区间建筑限界,应按隧道外设备限界及设备安装尺寸计算确定: 2设备和设备限界之间的安全间隙不应小于50mm。当建筑侧面和底面没有设备 和管线时,建筑限界和设备限界之间的安全间隙不宜小于200mm,困难条件下不应 小于100mm。 3建筑限界高度应根据轨道梁系统的高度确定

5.3.3矩形隧道建筑限界应符合下列规

5.3.3矩形隧道建筑限界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线地段矩形隧道建筑限界,应在直线设备限界基础上,按下列公式计算确 定,

Bs =BL+BR BL=Ys (max) +bL+c BR=Ys (max) +bR+c H=h,+h,+h

Bs一一建筑限界宽度; BL一一行车方向左侧墙或柱至线路中心线净空距离; BR一一行车方向右侧墙或柱至线路中心线净空距离; H一一自结构底板至隧道顶板建筑限界高度: Ys (max) 直线地段设备限界最大宽度值(mm); bL、brbL、bR一一左、右侧设备、支架等最大安装宽度值(mm):

悬挂式胶轮有轨电车系统

安全间隙GB/T 2423.51-2012标准下载,取50(mm); hi一一设备限界高度(mm); h2轨道梁系统高度(mm): h3一一设备限界与底部建筑限界安全间隙,取200(mm)。 2曲线地段矩形隧道建筑限界,应在曲线设备限界基础上,按下列公式计算 确定:

悬挂式胶轮有轨电车系统

5站台门或安全栅栏轨道侧最外突出点(含弹簧变形量)至车辆限界之间安全 间隙应不小于25mm; 6车站范围内其余部位的建筑限界,按区间建筑限界的规定确定 5.3.8曲线站台边缘至车门门槛之间的间隙,应按站台类型、车辆参数和曲线半径 计算确定。曲线车站站台边缘与车厢地板面高度处车辆轮廓线的水平间隙不应大于 180mm

5.3.9车辆基地内建筑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车辆基地库外限界应按区间限界规定执行: 2 车辆基地库内检修平台的高平台不得侵入车辆限界,低平台应采用车站站台 建筑限界; 3车辆基地库外连续建筑物至车辆限界的净距不应小于

5.4轨道区设备和管线布置原则

5.4.1轨道区内安装的管线(含支架)宜布置在轨道梁内DB33∕T 2112-2018 公路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规范,严禁侵入轨道梁内的转 句架限界。安装在车辆运行区域两侧的设备和管线(含支架)与设备限界应保持不 小于50mm的安全间隙。 5.4.2强、弱电设备宜分别布置在轨道梁内两侧;当必须布置在同侧或轨道梁内顶 部时,其间隔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和现行 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的相关规定。

5.4.3区间内的各种管线宜保持顺直

悬挂式胶轮有轨电车系统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