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092-2021 土地质量调查评价规范.pdf

DB41/T 2092-2021 土地质量调查评价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41/T 2092-202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52812
免费资源

DB41/T 2092-202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1/T 2092-2021 土地质量调查评价规范.pdf简介:

"DB41/T 2092-2021 土地质量调查评价规范.pdf" 是一份中国湖南省发布的技术标准,全称为《土地质量调查评价规范》。这份标准详细规定了土地质量调查和评价的方法、程序、内容和要求,对于土地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以及环境影响评估等领域具有指导意义。它可能包括了土地污染状况的检测、土壤质量的分级、土地健康状况的判断以及土地质量改善的策略等方面的规定。该标准的发布日期为2021年,旨在提升土地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以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DB41/T 2092-2021 土地质量调查评价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4.1.1调查土壤中有益元素、有害元素和有机污染物的地球化学分布、分配特征和生物有效性,评价 其对土地生产功能和生态安全的影响程度,划分土壤质量等级。 4.1.2调查评价区灌溉水的地球化学指标含量水平和分布特征,划分灌溉水环境等级。

DB41/T2092—20214.1.4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管理措施及其它人类活动对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的影响,进行土地利用适宜性分区。4.1.5依据土地质量调查评价结果,提出土地质量与生态管护、土地整治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产品安全生产、特色土地资源开发、地方病防控与污染土壤治理等建议,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4.2调查评价工作流程调查评价工作流程见图1。前期准备样点布设野外调查与样品采集野外验收与数据分析重点区专项调查样品分析测试质量验收综合研究与质量评价报告编写图1土地质量调查评价工作流程示意图5前期准备5.1资料准备5.1.1收集不同种类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现状、社会经济概况、发展规划及与土地利用有关的各种资料。b)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生态地球化学等调查评价资料。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等资料。息服d)周边工矿企业及主要污染源分布、地方病。e)主要生态环境问题。f)地形图、卫星影像图等资料。5.1.2准备工作手图、可导入GPS的设计点位坐标电子文件等技术资料;进行图件校正;野外踏勘路线、照片等记录与总结。台5. 2设计书编写设计书的编写按DZ/T0295。6样点布设2

DB41/T2092202

6.1.1.1样点应均匀分布GBT 33780.6-2017标准下载,主要布设在耕地,同时在调查区范围内的园地、林地等其他农 设采样点。

设采样点。 1.1.2土壤样点布设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a 全覆盖原则:保证布设样品对调查区范围内农用地的有效控制,以满足对全区农用地质量的 总体评价需要。 突出重点原则:加大重点区域土地的采样密度,包括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粮食生产功能区、 现代农业园区、重要农业产业基地等重要规划区和特色资源土地等。 因地制宜原则:样点重点布设在集中连片土地,孤立分散且面积较小(耕地面积小于0.33公 顷)、不会对农用地质量整体评价造成影响的土地可适当降低布样密度。 d)精准性原则:土地整理或需特别保护的地块,无论地块大小,均需布设样品

6. 1.2 布设密度

表1土地质量基本采样密度划分与样品控制

6.1.2.21:50 000调香采样密度可根据地质背景、地利用方式、地形地貌等差异作出调整:

a) 地质背景(成土母质)及土壤类型单一、元素及污染物含量空间变异不大的平原连片耕地, 样点密度布设为4个点/km~6个点/km。 b 重要农业生产区、特色土地区布设为6个点/km~12个点/km²。 C 重金属元素含量高背景区、已知污染区等布设为9个点/km~16个点/km。 d 丘陵山地土地利用现状以林为主的,采用1个点/km²~4个点/km;坡度大于25°的林地或 山地,样点可放稀至1个点/km~1个点/4km:一般应保证每个林地图斑至少有一个样点控 制。

6. 1.3 布设方法

.1.3.1采用网格布点万法,按照以下步骤布设采样点: a)采用更大一级比例尺的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或经过坐标校准的影像图为工作底图。 按照6.1.2.1的要求确定调查密度分区,将样点均匀预布设在每个密度分区内。 C 优化样点分布,样点布设在土地利用方式、成土母质和土壤类型最具代表性的地块内,同时 又兼顾空间分布的均匀性。

DB41/T 2092202

b)图斑大于基本密度网格的,同一图斑在相邻网格无样点控制,样点位置靠近图斑中心位置; 当相邻网格同一图斑有样点控制,同一图斑内样点空间上应相对均匀。 6.1.3.3低山丘陵区,在充分考虑成土母质和地形地貌基础上,应考虑土地利用方式以及土壤类型等 的差异,将样点布设在地质背景具有代表性的农用地范围区: a)枝状沟系发育地区,一般沿主干沟系部署,将样点布设在下方的沟口附近农用地中。 b)山坡梯田地区,部署在成土母质、土地利用方式等最具代表性的梯田范围内。 C 园地、林地等样点布设在成土母质最具代表性的山坡坡中位置。 6.1.3.4平原、盆地及平原等平缓地区样点一般布设在格子中间部位,丘陵山区布设在土壤易于汇聚 的平缓坡地、山间平坝等部位,黄土沟壑区布设在沟谷部位;在500m以上的山区,采样点应布置在大 面积分布的母岩区冲沟中或坡地的下部汇集处

土壤样点编号时按照如下方法: a)应在底图上对采样单元从左向右、自上而下连续顺序编号,在编号图框下方注明重复样及标 准控制样样号。 b 在样品编号图上每50个号码为一批,其中随机取1个号码为重复采样号,并在工作图上标 明,另随机取4个号码作为标准控制样的分析编号。样品编号时做到重复样和标准控制样在 同一批次内基本均匀分布。

6.2.1调查区已有的灌溉水水质数据若能够满足评价工作需要,应以收集资料为主,可不进行样品采 集与分析工作, 6.2.2如收集的灌溉水水质数据不能满足评价工作需要,应系统采集灌溉水样品,并能代表评价区农 田灌溉水源和灌溉面积的80%。 6.2.3灌溉水采样密度为1:50000时1个点/16km²,1:10000时1个点/4km,1:2000时1个点/km; 山地可根据实际作适当调整。 6.2.4在优势作物或经济作物种植区、工矿企业密集分布区或污水灌溉地区,采样密度需适当加密

6.2.1调查区已有的灌溉水水质数据若能够满足评价工作需要,应以收集资料为主,可不进行样品采

农作物样品的布设在覆盖主要耕作范围、兼顾样点分布均匀性的基础上,重点布设在重要的地球化 学异常区和农业产区,其布设原则、方法及控制密度按DZ/T0295

7.1.1表层土壤样品采集

7.1.1.1采样物资准备

进行土壤样品米集之前,需要准备相关物资: a)工作布置图、交通图、地形图、土壤类型图等相关图件; b) 工具类:铁铲、铁镐、土铲、土刀、木(竹)片以及适合特殊采样要求的工具等; C 器材类:GPS、卷尺、样品袋(布袋和塑料袋)、棕色密封样品瓶(广口磨口玻璃瓶或带聚四 氟乙烯衬垫的螺口玻璃瓶)、密封胶带、照相机、运输箱以及其他特殊仪器和化学试剂等:

DB41/T20922021

d)文具类:样品标签(手工填写)、采样现场记录表、铅笔、文具夹、透明胶带、记号笔等小 型用品; e)防护用品: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手套、雨具、口罩、常用药品等; f)运输工具:越野车、样品箱、车载冷藏箱等设备

7. 1. 1. 2采样时间

7.1. 1.3 采样方法

野外进行土壤样品米集时《吹填土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GBT51064-2015》,遵循以下方法 a)以野外实际确定的采样点为中心,根据采样地块形状确定子样的位置。采样地块为长方形时, 采用“S”形布设子样点;采样地块近似正方形时,采用“X”形或“棋盘”形布设子样点。 子样点需在同一地块内布设。 b 当一个评价单元(图斑)中地块地貌部位有差异,不同地貌部位地块应有子样点控制,应保 持采样时主样点、子样点的土地利用方式相同。丘陵山地中林地图斑一般选择土流汇集的洼 地等土层较厚地带沿行进路线采集子样。 C 将采集的各子样点的土壤碎,挑出根系、秸秆、石块、虫体等杂物,充分混合后用四分法 留取样品装入样品袋。

7.1.1.4采样要求

7.1.1.4.1野外土壤样品采集过程中,对采用深度及采样量有如下要求: a)耕地采集耕作层土壤,采样深度为0cm~20cm,由4个~6个子样等量混合组成1件样品。 林地的土壤样品采集深度为0cm20cm,由2个~3个子样等量混合组成1件样品。 果园地土壤采集部位为毛根区,采集深度为0cm~60cm,原则上由2个3个子样等量混合 组成1件样品,采样困难的地区,混合子样数量适当减少。 d) 装入样品袋的留取样品重量为1.0kg~1.5kg。样品袋一般为干净结实的纯棉透气布袋,如 为潮湿样品,供有机化合物测定时可置于干净的玻璃瓶内;特别湿时放弃采样。 7.1.1.4.2野外土壤样品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用铁锹挖采样坑时,先挖好坑,然后用竹片去除与金属采样器接触的土壤,再采集样品。每 件样品采集后,应将采样工具上的泥土清除干净,再采集下一件样品。 每个子样点的采样部位、采样深度及样品质量要求一致。采集蔬菜地土壤混合样品时,一件 混合土壤样品应在同一具有代表性的蔬菜地或设施类型里采集。 C 采样时应避开沟渠、林带、由块、路边、旧房基、粪堆及微地形高低不平无代表性地段。 d 土壤样品采集时,实地调查并记录影响土地质量的其他指标,如土壤厚度、排灌情况、土壤 颜色等,具体内容见附录A。 土壤样品采集时应现场拍照留存。

7.1.1.5重复样采集

重复样按样品总量的2%~3%布设。重复样应由不同的人在不同时间完成,根据原采样点标记和GP 坐标点选择采样位置。采样方法同土壤样品采样方法一致,

7.1.2土壤垂直部面样品采集

7.1.2.1开展重点区土壤环境调查、地质土壤生态地球化学综合剖面或特定目的调查,需设置土壤垂 直剖面时,应根据调查目的选取代表性地段或位置布置部面T∕CECS G:E41-04-2019 国家公路网重点桥梁和隧道监测评价规程,尽量避开公路、铁路、工程设施、住宅四 司、水渠、堆肥点等认为干扰较大地段;自然断面可作为参考,但不应作为正式的土壤剖面。 7.1.2.2平原区剖面位置应选择在集中连片的平坦地块内,垂向深度宜不小于150cm或达到潜水面; 山地丘陵区剖面位置应选择在无明显堆积和侵蚀的坡中位置,深度以见到成土母岩为准。 7.1.2.3土壤垂向剖面挖掘及采样时,需要注意: a)土壤剖面点选定后挖掘时,规格一般为长1.5m~2m、宽0.8m~1m,深度以调查目的确定, 也可直到母质(或潜水面)出露为止,一般可设置为2m。 b) 土壤部面一面作为观察面,应面向阳光并垂直于地面,另一面呈阶梯状,便于观察者上下使 用。 C 表土和底土分别堆放于剖面两侧,不要放在观察面的上方;观察面上方不许踩踏,以免扰乱 破坏土壤剖面上土层性状。 d) 采样顺序为从剖面由底向上逐层采集样品,一般采集各层最典型的中部位置的土壤,以避免 层次之间的过渡现象,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7.1.2.4按采样布设图进行样品编号,编号顺序为从左至右和自上而下,部面号码前加标识剖面识别 码“P”

7.2.1采样物资准备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