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T 1759-2017 电力负荷聚合服务商需求响应系统技术规范.pdf简介:
"DL/T 1759-2017 电力负荷聚合服务商需求响应系统技术规范.pdf" 是一份由中国电力工业协会(DL/T)发布的标准文档。这份技术规范详细阐述了电力负荷聚合服务商在进行需求响应( Demand Response)服务时所需遵循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流程。需求响应是电力系统中的一种管理策略,通过激励和引导用户在特定时段调整其用电行为,以改善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峰值负荷,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以及促进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该规范涵盖了系统架构、数据交换、安全管理、服务质量保障、用户参与机制、系统测试与验证等多个方面,为电力负荷聚合服务商提供了清晰的指导,以确保需求响应系统的有效运行和管理。对于电力行业的参与者,如负荷聚合商、电力公司、智能电网设备供应商等,这是一份重要的参考文件。
DL/T 1759-2017 电力负荷聚合服务商需求响应系统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GB/T3267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
电力负荷聚合服务商powerloadaggregationserviceprovider 将具备信息化装置的电力用户集中在一起,作为整体进行管理控制,并代理相关商务事宜的机构, 简称负荷聚合商(LoadAggregator,LA)。负荷聚合商还可以对其他负荷聚合商进行集中管理控制。 3.2 电力负荷聚合服务商需求响应系统demandresponsesystemforpowerloadaggregationservice provider 通过信息双向.1.动,为负荷聚合商实施需求响应业务提供信息处理、运行监控、业务管理等支撑 功能的软硬件系统,简称负荷聚合商需求响应系统。 3.3 需求响应资源demandresponseresource 能够按照资源调用需求参与需求响应,从而变换自身运行状态的用户侧负荷、分布式电源、储能 等设备。 3.4 需求响应合约demandresponsecontract
需求响应合约demandresponsecontract 针对需求响应参与容量、激励标准、负荷控制方式等信息上海市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管理办法(沪住建规范[2018[5号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2018年7月),需求响应服务管理者等需求响应业务 组织方与其他各参与方达成的有法律效力的约定
需求响应合约 demandresponsecontract 针对需求响应参与容量、激励标准、负荷 组织方与其他各参与方达成的有法律效力的约
工作环境温湿度分级和人气压力分级应分别符合表1、表2的规定。主站计算机机房的环境条件以 符合GB/T2887的规定
交应终端和下级级联的负荷聚合商需求响应系统,并利用需求响应终端直接连接用户侧需求响应资 或通过用户能源管理系统间接连接用户侧需求响应资源。 负荷聚合商需求响应系统的用户包括级联的负荷聚合商用,以及工业、商业和居民等电力用: a)级联的负荷聚合商用户通过自身运营的负荷聚合商需求响应系统,与上级负荷聚合商需求响 应系统连接 b)工业、商业和居民等电力用广的制冷负荷、电加热负荷、照明负荷、储能充放电设备以及分布 式电源等需求响应资源,通过下列方式与负荷聚合商需求响应系统连接: 1)直接连接负荷聚合商需求响应系统的需求响应终端; 2)通过用户能源管理系统间接连接负荷聚合商需求响应系统的需求响应终端。
5.2.1主站硬件设备
主站硬件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主站的部署位置包括数据中心、机房等,数据中心、机房硬件配置需满足第7章中负荷聚合商 需求响应系统性能要求; b)主站设备应采用符合标准的主流设备,主站配置应满足系统功能和性能指标的要求,保障系统 运行的实时性、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并充分考虑可维护性、可扩展性要求。
主站软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主站操作系统应支持多任务工作方式,具备并发处理能力,对外提供标准的数据库调用接口, 具有容错能力和恢复能力,具备安全机制,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 主站应用软件应符合系统功能要求,保证其开放性能,满足系统应用、维护及不断优化、升级 的需要,并提供详细的系统应用、维护、接口等技术文档
通信网应满足需求响应业务的带宽、延时领要求,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5.4需求响应终端设计要求
需求响应终端应具有通信、采集、存储和控制等功能,部署安装前应由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 测试验证。
负荷聚合商需求响应系统主站与需求响应服务 合商需求响应系统以及需求响 应终端进行信息交互,接口位置分别如图2接口1 2、3所示,其中接口1是负荷聚合商需求响应系 充主站与需求响应服务系统的接口:接口2是负荷聚合商需求响应系统主站与级联的负荷聚合商需求 响应系统的接口:接口3是负荷聚合商需求响应系统主站与需求响应终端的接口。
5.5.2与需求响应服务系统的接口
据,并保证数据交互的时效性。
负荷聚合商需求购应系统主站功能配置应符合表3的规定。
DL/T17592017
表3负荷聚合商需求响应系统主站功能配置
需求响应终端应具有通信、采集、存储和控制等功能,可具有增值服务功能。需求响应终端功能 配置应符合表4的规定。
配置应符合表4的规定。
DL/T1759—2017
表4需求响应终端功能配置
6.2.1用户管理功能
用户管理功能应包括用户注册、档案管理、信息查询等功能,保证用户顺利参加需求响应。
6.2.1.2用户注册
6.2.1.3档索管理
主站应对用户用电情况、历史响应情况建立档案,并进行过程管理,对档案录入、修改、删除建 立操作记录;用电情况档案包括供不限于用户基本信息,计量方式,电气连接方式(主接线图),用户 对应的变电站、线路和台区等供电区域信息;历史响应情况档案应包括用基本信息、需求响应合约 前息、历史响应次数及历史响应执行情况信息等。
6.2.1.4信息查询
具有对用用电情况档案、历史响应情况档案等的
6.2.2资源管理功能
6.2.2.2资源注册
主站应向用户提供需求响应资源自助注册功能,工业、商业和居民用户注册需求响应资源时 应存储系统或设备名称、系统或设备是否具有信息交万接口、额定功率、年度最大响应次数等属 性信息。
6.2.2.3参数维护
DL/T17592017
DL/T17592017
助用户完成应参数的辨识,包 可调容量、提前通知时间、应速 长应参数
6.2.2.4资源分类
主站对用户需求响应资源响应参数进行维护后,应提交用户确认,经用户确认后的需求响应资源 成为需求响应资源库的一部分。 需求响应资源应按属性信息、响应参数等分类,以适应调峰、调频、系统备用、可再生能源消纳 等不同场景下快速、准确调用的要求。 主站应针对用不同类型的需求响应资源,根据负荷聚合商发布的需求响应项日信息,将相应类 型的需求响应资源关联到对应的需求响应项且
6.2.3项目管理功能
项目管理功能包括两方面内容:··是负荷聚合商接收并管理上级需求响应服务管理者发布的需 应项日信息;二是负荷聚合商设计、管理、维护需求响应项日。项日管理应包括项日查询与维护 项日设计、项日发布等功能。
6.2.3.2项目查询与维护
6.2.3.3项目设计
6.2.3.4项目发布
主站应发布负荷聚合商已经审核确认的需求响应项日,需求响应项日息包括电价微息、参与 件、激励标准等,供参与需求响应的工业、商业和居民用广提前查阅,
6.2.4计划管理功能
6.2.4.1历史计划查询
主站应支持对历史需求前应计划进行查询, 包而求用应计划的实施时、参与用的值感 应资源的信息、实施效果等
6.2.4.2计划编制
主站应针对调峰、调频、系统备用、可再生能源消纳等不同场景下的资源调用需求,人工或由系 统自动制定需求响应计划;需求响应计划应包括拟实施需求响应的供电区域信息、负荷缺口或可再生 能源消纳需求信息、拟调用的需求响应资源容量信息、拟供用广选择参与的需求响应项日类型、计划 发布的用广、用户可响应容量等。
对于涉及价格型需求响应项目的计划,编制需求响应计划前应分析用户的电价敏感度,估算用户 能够参与该计划的需求响应资源容量。
6.2.4.3计划审批
负荷聚合商应将编制好的需求响应计划提交需求响应服务管理者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组织实施。
6.2.5计划实施功能
6.2.5.1计划发布
在发布需求响应计划过程中,主站应根据需求响应计划涉及的需求响应项目类型,以需求响应事 件的形式通知所辖负荷聚合商需求响应系统和需求响应终端,以便相关系统和终端按照预设的响应策 略自动参与需求响应。
6.2.5.3计划执行
6.2.6实施效果计算功能
6.2.6.1响应有效性判定
主站应按需求响应项日中的有效性判定原则,以及需求响应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用厂 判定用广响应的有效性。 主站应根据用户响应的有效性,维护更新参与需求响应用广的年度剩余响应次数等信息。
6.2.6.2节约电力计算
应奔 础《手持式电动工具 手柄的振动测量方法 第1部分:电钻和冲击钻 GB/T 22665.1-2008》,并结合需求响应计划实施过格 百以进 ·步计算参与需求响应后的节约电力。
6.2.6.3消纳可再生能源电量计算
主站应针对可再生能源消纳场景下的需求响应计划,利用用的历史用电负荷信息
需求响应基线,同时根据用户在参与需求响应过程中的用电负荷假息、响应持续时间等,计算用户消 纳的可再生能源电量
负荷聚合商需求响应系统可支持级联,通过通偏网与下级负荷聚合商需求响应系统进行息交万.。
6.2.8基础支撑功能
6.2.8.1信息监测与存储
JB∕T 11317-2013 道路施工与养护机械设备沥青洒布车6.2.8.2安全防护
王站应米取安全防护 简求闸应系统 需求响应终端进行身份验证,同时针对需求响应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数据进行加密和签名,防止关 键数据被泄露或被算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