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T 13-116-2015 预拌机制砂混凝土生产及施工技术规程.pdf简介:
DBJ/T 13-116-2015《预拌机制砂混凝土生产及施工技术规程》是一部地方标准,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针对预拌机制砂混凝土的生产和施工制定了详细的技术规程。这份标准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1. 定义与适用范围:界定了预拌机制砂混凝土的定义,以及适用于该规程的工程范围,强调了其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2. 材料要求:规定了预拌机制砂混凝土所需的原材料(如水泥、骨料、水、掺合料等)的质量标准和性能要求,确保混凝土的性能稳定。
3. 生产工艺:详细描述了预拌机制砂混凝土的生产过程,包括原材料的配比、搅拌、运输、储存等关键环节的技术要求。
4. 质量控制:对混凝土的性能指标(如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等)进行了规定,并提出了质量检测和控制的方法。
5. 施工技术:明确了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养护等工艺操作,以及对施工环境、温度控制等方面的指导。
6. 安全与环保:针对预拌机制砂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环保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管理规定。
总的来说,DBJ/T 13-116-2015 是一部旨在提升预拌机制砂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质量,保证建筑工程安全、环保的规范性文件。
DBJ/T 13-116-2015 预拌机制砂混凝土生产及施工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3.0.1预拌混凝土企业取得预拌混凝土专业承包资质后方可进行预拌混凝土生产。 3.0.3预拌机制砂混凝土生产企业对其生产的预拌机制砂混凝土质量负责,也包括 了对原材料的质量负责。预拌机制砂混凝土生产企业必须对其产品所使用的原材 料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工程建设、设计、监理及施工单位等只能对混凝土的质 量提出要求,由预拌机制砂混凝土生产企业自行选择合适的原材料,进行配合比 设计。
4.1.1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预拌机制砂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必须对原材料质量进 行预控制,可由预拌机制砂混凝土生产企业对各原材料供货商的生产设备、产品 质量、供货能力、检验仪器、质保体系现场考察、综合评估,并作出书面评估意 见。为保证进厂原材料的质量,进厂的原材料必须提供产品说明书、合格证、出 一检验报告及有检测单位提供的抽样型式检验报告。其中抽样型式报告应由具有 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单位进行。 4.2.1机制砂的细度模数u分级与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基本一致 考虑到生产效率与生产能耗,机制砂不宜包括特细砂。 4.2.2机制砂的颗粒级配与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基本一致。对于 颗粒级配不符合表4.1的规定时,充许重新混合配制并经过配合比试验和充分论证 后使用,预拌机制砂混凝土生产企业必须保留有相关论证和试验资料。 4.2.3机制砂生产前,应对母岩进行除尘处理保证泥块含量符合要求,生产过程中 应进行除尘处理保证石粉含量符合要求,目前除尘处理方式有水洗、干式两种。 为了保证此次机制砂石粉含量限定值的科学与合理性,编制组在参考现行行业标 准《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41的同时,还进行石粉含量对预拌机制 砂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在此基础上对石粉含量范围进行规定,从而确保适合 预拌机制砂混凝土性能要求满足要求。 机制砂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试验情况如下:试验由两家参编单位分 别独立完成。选用MB<1.4,石粉含量分别为0、5%、7%、10%、13%左右经整 形的机制砂,配制C25、C35、C45、C60的泵送混凝土,分别测试不同石粉含量 的机制砂对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其中 对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影响包括落度、扩展度、落度经时损失、压力泌水三 个试验,对于每个配合比,每个参数重复进行10次试验;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 响:每个配合比分别成型30组抗压试件,标养至7d、28d、60d(各10组),测 试其抗压强度;对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分别进行抗渗试验(3组)、抗氯离子 渗透试验(3组)、碳化深度(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试验,一种是标准方法即便用碳 化箱方法,另一种是直接用抗压试验完成后的试件劈开进行测试,各进行10组试 验)及早期抗裂性能试验(标准养护、覆膜养护和养护剂养护各3组)。综合两 家单位试验结果得到以下结论:在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方面,石粉含量为13%
混凝土,分别测试两种类型的机制砂对混凝土落度、落度经时损失、压力泌 水率、抗压强度(7d、28d、60d)、碳化试验、抗水渗透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 能、早期抗裂性能等的影响。其中:碳化试验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试验,一种是标 准方法、另一种是直接用抗压试验完成后的试件劈开测试的方法;早期抗裂性能 采用三种方法进行试验,一种是标准方法,另一种是在早期抗裂性能试件成型后 用薄膜覆盖试件表面的方法,第三种是在早期抗裂性能试件成型后在其表面喷养 护剂的方法。两家单位的试验结果均表明在落度经时损失方面,整形预拌机制 沙混凝土小于未整形预拌机制砂混凝土,而压力泌水率则略大于未整形预拌机制 砂混凝土。在抗裂性能、抗渗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及抵抗碳化性能上,整形 预拌机制砂混凝土均在不同程度上优于未整形预拌机制砂混凝土。由此可以验证 整形预拌机制砂混凝土总体性能优于未整形预拌机制砂混凝土的性能,即通过优 化机制砂的粒型指数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4.2.9对细骨料堆放场地要求搭设雨棚,可以避免受雨水影响造成细骨料含水率过 高影响混凝土生产。
5预拌机制砂混凝土基本性能
土应用技术规程》JGJ241的规定,将预拌机制砂混凝土强度等级划分了C10~C100 5.3.1明确了预拌机制砂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参数,规定了预拌机制砂 凝土抗渗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抗碳化性能、早期抗裂性能等长期参数的 级划分。明确了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试验方法标准
GB50082、《混凝土质量控制》GB50164、《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 等规范同样适用于预拌机制砂混凝士
6.1.1预拌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依据是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 计规程》JGJ55,在配合比相同的情况下,预拌机制砂混凝土拌合物施工性能一般 比天然砂要差一些,因此预拌机制砂混凝土往往需要较大的用水量和减水剂掺量, 易引起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开裂,故在满足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应遵循 低水泥用量、低用水量和低收缩性能的原则来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有耐久性要求 的预拌机制砂混凝土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GB/T50476和《混凝士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6.1.2由于预拌机制砂混凝土较易产生早期收缩裂缝,因此,在一些有较高耐久性 要求的混凝土工程中,应通过混凝土早期抗裂试验或收缩试验来考量配合比设计 的合理性;预拌机制砂混凝土拌合物落度经时损失一般比天然砂要大,因此, 在配合比设计时应进行落度经时损失试验;预拌机制砂混凝土的压力泌水率会 影响其可泵性,因此,应在配合比设计时检测该指标,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6.1.3使用天然砂拌制混凝土时,宜使用中砂,而使用机制砂时则可稍粗一些《桥梁检测车 QC/T826-2010》,比 较合适的细度模数范围为2.33.2。 6.1.4机制砂备用配合比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或重 新设计。 6.2.1为了解机制砂与河砂配制的混凝土之间的差异,编制组进行了对比试验。试 验情况如下: ①实验方案:在配合比数据相同的情况下分别使用机制砂、河砂、混合砂配制了 C25、C35、C45、C60混凝土,研究的性能指标有落度、扩展度、1小时落度 经时损失、压力泌水率、强度、电通量、自然养护的碳化深度、渗水高度比等, 每编号配合比平行试验6次,试验结果以6次试验结果平均值表示。试验结果表 明:由于机制砂表面粗糙,需水量大,同强度等级的预拌机制砂混凝土拌合物的 初始落度基本上均小于河砂。因此,为了保证机制砂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在水 胶比不变的情况下,每立方混凝土用水量应适当增加5~10kg。 5.2.2试验表明,为保证预拌机制砂混凝土的和易性,应适当提高其砂率。 5.2.3机制砂与天然砂的搭配比例除考虑其细度模数外,尚应使其颗粒级配符合标 准要求。
6.2.4试验表明,机制砂的MB值对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早期抗裂性能、 抗碳化性能等耐久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当混凝土有耐久性设计要求时,应 控制机制砂的MB值小于1.4。 6.2.5为了保证工程混凝土的质量,应控制预拌机制砂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品种和 掺量。 6.2.6使用粉煤灰、矿粉之外的矿物掺合料或大掺量矿物掺合料要谨慎,应有权威 数据证明其对混凝土无不良影响时方可使用。 6.2.7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经试验确定。 6.3.1预拌机制砂混凝土生产企业的配合比管理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基础工作。 6.3.2配合比的选择既要考虑合理性也要考虑经济性。 6.3.3即使生产使用的原材料品种(厂家)、规格、等级等未发生改变,定期对预 拌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进行验证也是必要的,验证周期不应超过半年。
7.1.7预拌机制砂混凝土的生产控制需要不断地累积经验,所以在混凝土生产各 工序中取得的质量数据,应定期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统计分析结果指导后续 产。
7.2.1本规程提到的“校正”是指根据测定的骨料含水率对设计配合比的骨料用 及用水量进行相应调整,校正并没有改变原配合比的任何设计参数。如果生产 程中骨料含水率发生较大变化时未及时检测并校正生产配合比,会造成配合比 实际水胶比发生较大变化,影响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及硬化后的混凝土强度
7.2.2需方要求的落度是指到达施工现场指定部位的混凝土落度。对预拌机制 砂混凝土生产企业而言,生产落度必须考虑天气条件、混凝土运输、施工现场 车辆停置、卸料过程等因素引起的落度损失,保证到达施工现场预拌机制砂混 疑土拌合物性能符合施工要求。 7.2.3~7.2.4对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配合比的调整程序进行了规定。为保证混凝土配 合比的科学性及严肃性,其他部门不得擅自更改配合比,只能由试验室相关技术 人员视生产具体情况予以调整并确认。 7.3.1计量设备的计量精度直接影响各种原材料的称量误差,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质 量,因此计量设备必须经过计量部门检定合格方可使用。 7.3.2计量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因各种原因造成零点飘移,为了保证计量结果 的准确性,生产操作人员应在每一工作班开始前对计量设备进行零点校准。 7.3.3引用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T14902的规定。 7.3.4规定了混凝土搅拌机应符合的国家标准。 7.3.5预拌机制砂混凝土的拌合物和易性比天然砂差,因此其搅拌时间应比天然砂 混凝土适当延长,延长时间可通过匀质性检验结果来确定。 7.3.6引用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搅拌机》GB/T9142关于搅拌机搅拌匀质性的相 关规定。 7.4.1开盘鉴定是指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首次投入生产使用时所进行的技术交底 工作。本条规定了使用预拌混凝土必须进行开盘鉴定并提供了混凝土开盘鉴定表 格。 7.4.2规定了参加开盘鉴定相关人员的职责。 7.4.3在预拌机制砂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需方项目技术负责人和监理工程师可随 时对混凝土质量进行抽查,核对混凝土配合比及生产记录,预拌机制砂混凝土生 产企业应随时提供混凝土生产记录(计算机自动打印的生产记录),防止误发货 或弄虚作假的现象。 7.5.1规定了用于运送预拌机制砂混凝土的搅拌运输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 土搅拌运输车》GB/T26408的要求。要求搅拌运输车在装料前筒内不得积水、积 浆,因为筒内积水积浆必然使混凝土拌合物质量降低。 7.5.2为防止预拌机制砂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分层离析,搅拌车滚筒必须保持慢速 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