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2127-2020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结构监测技术规范.pdf

DB45/T 2127-2020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结构监测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45/T 2127-2020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0.9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48921
免费资源

DB45/T 2127-2020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5/T 2127-2020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结构监测技术规范.pdf简介:

DB45/T 2127-2020《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结构监测技术规范》是一份由中国地方标准(DB45/T)发布的技术规范。这份规范主要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的线路结构监测工作,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和标准要求。它涵盖了线路结构的监测范围、监测方法、数据采集、分析与评估、监测设备的选择、监测频率、维护与管理等多个方面,旨在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安全运行,预防和减少结构损坏带来的风险。

通过这份规范,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可以了解如何有效地对线路结构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保障乘客安全,延长线路使用寿命。它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设计、施工、维护等各环节,是轨道交通行业的一项重要技术依据。

DB45/T 2127-2020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结构监测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结构监测structuremonitoringofurbanraiItransitoperationlines 为掌握开通运营轨道交通线路的结构变形量、变形范围、发展趋势及病害状况,而开展的巡查、监 测及相关工作

DB45/T21272020

控制保护区controlandprotectionareaofrailtransit 为保护城市既有轨道交通结构的正常使用和安全,在其结构及周边特定范围内设置的控 区域

为保护城市既有轨道交通结构的正常使用和安全 在其结构及周边特定范围内设置的控制和保折 区域。 3.5 外部作业exterioraction 在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结构控制保护区内进行的作业。 3.6 影响等级effectsgrade 外部作业对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结构安全影响程度的分级。 3.7 长期监测 regular monitoring 为监控运营期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结构变形状况DB5101∕T 44-2019 预制混凝土箱涵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规程,定期开展的变形监测工作。 3.8 专项监测specificmonitoring 为掌握运营期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结构病害段及受外部作业可能影响段的变形状况,在特定周期内针 对特定对象而开展的变形监测工作。 3.9 自动化监测 Jautomatic monitoring 通过监测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分析和判断,实现预期监测目标的方法。 3.10 监测点observation point 直接或间接设置在监测对象上并能反映监测对象变形特征的观测点。 3.11 工作基点workingreferencepoint 为了方便开展监测工作,布设在监测点附近、测定监测点量测值的控制点。 服务平台 3.12 基准点referencepoint 在变形监测中,用于测定工作基点和监测点量测值的起算点。 3.13 监测项目控制值 controlvalueformonitoring

监测项目控制值controlvalueformonitoring 为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结构安全,根据既有结构安全现状及其保护要求所设

DB45/T21272020

轨道交通线路结构有病害史的区段; 线路穿越大型江、河、湖水体或与其他交通基础设施(涵盖铁路、公路)交叠等区域; 存在与轨道交通结构相互影响的重要周边环境设施的区域。

DB45/T21272020

表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结构长期监测项目

长期监测基准点除应符合GB50911的规定外,同时符合以下规定: 线路基准点由地面基准点及车站基准点组成,地面基准点宜在车辆基地或车站周边理设深桩基 准点,车站基准点宜布设在车站相对稳定的部位: 其布点位置及布点数量的要求见表2; 地面基准点与车站基准点宜组成附合路线定期进行基准网联测工作; 基准点布点样式遵照附录C的规定执行,

表2基准点布点位置及布点数量表

5.4.1 车站结构监测点布设的规定: 竖向位移监测点宜布设在车站侧墙结构上,布设间距≤50m; 车站与区间衔接位置两侧应布设测点。 5.4.2隧道结构监测点布设的规定: 一竖向位移监测点应布设在隧道结构上,布设间距≤50m; 收敛监测点宜与竖向位移监测点布设于同一断面上,布设间距≤100m,每个断面应

5.4.1 车站结构监测点布设的规定: 竖向位移监测点宜布设在车站侧墙结构上,布设间距≤50m; 车站与区间衔接位置两侧应布设测点。

5.4.2隧道结构监测点布设的规定:

DB45/T21272020

DB45/T21272020

表3长期监测频率表(续》

5.5.2当遇到下列情况时,应提高监测和巡查频率:

符合5.1.3规定的特殊地段; 监测数据异常、变化速率较大或达到预警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出现裂缝、渗漏水等结构病害情况时; 其它需要增加监测频率的特殊情况

5.6.1在开展长期监测的同时,应对结构及监测点进行巡查,巡查频率与现场监测频率一致。 5. 6. 2结构的现场巡查内容见表 4。

6专项监测内容及要求

6专项监测内容及要求

DB45/T21272020

5级,划分标准遵照附录B的规定执行。

6.1.3遇到以下情况应开展专项监测

DB45/T 21272020

表5安全保护专项监测对象及项目(续)

专项监测的基准点除应符合GB50911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基准点应设置在受影响范围外的稳定地段; 竖向位移基准点数量不得少于3个,水平位移基准点数量不得少于4个; 高程控制网宜布设成附合水准路线或闭合水准路线形式,平面控制网宜布设成附合导线

6.4.1监测点的布设应结合轨道交通结构自身特点、外部作业影响等级、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 工程经验等综合考虑。

车站、隧道结构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净空收敛监测点应按监测断面布设,监测断面间距宜 2m~20m;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在两侧边墙各布设1个测点,净空收敛竖向和水平向至少各 设一条测线:

DB45/T 21272020

床结构整同位移在道床两测各布设1个测点: 结构变形缝差异沉降和开合度监测点应布设于结构变形缝两侧; 裂缝监测应选取有代表性部位的裂缝进行监测,监测点宜在裂缝的最宽处及裂缝首、末端按组 布设; 轨道静态几何形位监测点的布设应按运营单位维修、养护要求等进行确定 无缝线路钢轨位移监测,当线路长度<150m时,应在监测范围两端每条钢轨各布设1个监测 点;当线路长度>150m时,应在监测范围内每隔150m每条钢轨各布设1个监测点。

蓝测数据开开 一巡查发现异常, 6.5.3外部作业停工期间且监测数据相对稳定时可以适当调整监测频率 但在外部作业停工后和复工 前应分别进行一次监测。 6.5.4外部作业施工完成后应继续开展延续监测,监测频率应根据监测数据变化情况逐步调整,不宜 低于1次/1季度,监测方式可视监测频率调整情况由自动化监测转为人工监测,变形趋于稳定时,可 结束监测工作

3.6.1在开展专项监测的同时宜对结构及监测点进行巡查。 6.6.2专项监测应在外部作业开工前进行初始巡查,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过程巡查,完工后进行工后巡 查。并结合影像数据做好相应记录。

专项监测现场巡查内容见

DB45/T 21272020

7.1.1监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线路结构形式、工程特点、地质与环境条件、监测对象和监测 点、外部作业影响等级、设计要求、精度要求和当地工程经验综合确定。 7.1.2监测精度应根据监测项目、工程要求、受力或变形特征分析的要求以及国家现行有关 综合确定。

投入使用的监测仪器、设备和元器件应符合下

监测仪器、设备和元器件应满足监测项目要求的精度和量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监测仪器和设备应定期进行检定或校准,元器件应在使用前进行标定,标定记录应齐全; 监测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监测仪器的核查、比对,设备的维护、保养,以及监测元器件的检查 7.1.4监测点埋设完成并稳定后应及时采集监测初始值,至少连续独立进行3次观测,取其算术平均 直作为初始值, 7.1.5工程监测新技术、新方法的监测精度应满足要求,并应采用传统方法对其进行验证。

7.2.1竖向位移监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电子测距三角高程测量、静力水准测量、三维激光扫描、 摄影测量等方法,监测精度及频率要求较高或其它特殊情况应采用自动化监测方法。 7.2.2竖向位移监测的技术要求和监测精度应符合GB50911的规定。 7.2.3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进行竖向位移监测时,水准仪的标称精度应满足竖向位移监测等级的精 度要求DB34/T 3048-2017标准下载,i角应≤10”,i角检校应符合GB50911的规定。 7.2.4采用静力水准系统测量方法进行竖向位移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应根提监测精度、控制值、现场安装条件等要求选整租应精度和量程的静力水准佳感器 /

DB45/T21272020

观测高差较差<0.3mm; 静力水准线路宜布设成附合水准线路,一般由起算点、观测点、转点组成,当需要设置转点时, 宜采用多组串联方式构成观测路线; 测量装置的安装应保证与待监测结构部位的紧密连接,安装位置应在其量程中部附近,并完成 各个系统功能调试及参数设置工作; 应在气象、环境稳定的时段进行观测,在液体静止的状态下进行读数; 对静力水准测量的基准点应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定期联测。

三维激光扫描宜采用固定设站的静态扫描方式或使用匀速控制的电力采集车移动扫描方式,用 于激光扫描监测的激光扫描仪,25m测程内的距离测量精度不得低于土2mm,数据采集速度宜 ≥100万点/s; 采用固定设站激光扫描仪法时,应根据隧道的内径、激光扫描仪的性能,计算测站间距,满足 点云分辨率的要求,采用切片计算收敛测量时,切片应垂直于隧道轴线,切片的里程计算精度 不得低于土5cm; 采用移动激光扫描法时,扫描螺旋线应垂直于结构中线,应根据分辨率要求,配置行进速度和

DB45/T 21272020

扫描参数,保证螺旋线间隔及每个螺旋线的相邻点间距满足点云分辨率的要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 GBT50375-2006》已作废,移动扫描里程 方向的计算精度不得低于土5cm,宜采用里程计、惯导、里程标靶、RFID标靶、匀速控制装置 等方法提高里程方向的计算精度; 激光扫描监测期间应定期采用常规方法检测收敛测量值的正确性,激光扫描测量值与常规方法 测量值的校差的中误差宜≤4mm,激光扫描测量结果存在明显的常数差时,采用定期检测的结 果对激光扫描测量的结果进行修正; 激光扫描监测宜同步采集激光点云的反射率信息,利用反射率信息生成隧道内壁影像

7.5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7.5.1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宜在桩(墙)体或土体中理设测斜管,采用测斜仪观测各深度的水平位移变 量。测斜仪系统精度不宜低于0.25mm/m,分辨率不宜低于0.02mm/500mm。测斜管宜采用PVC工程塑 科或铝合金管制成,管内应有两组相互垂直的纵向导槽。测斜管一对导槽的方向应与所需测量的位移方 保持一致。 7.5.2计算深层水平位移时,应确定固定起算点,起算点可设在测斜管的顶部或底部;当测斜管底部 未进入稳定岩土体或已发生位移时,应以管顶为起算点,并应测量管顶的平面坐标进行水平位移修正。 7.5.3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应符合GB50911的规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