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799.4-2019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4部分:生产性毒物监测.pdf

DL/T 799.4-2019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4部分:生产性毒物监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1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48407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T 799.4-2019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4部分:生产性毒物监测.pdf简介:

"DL/T 799.4-2019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4部分:生产性毒物监测"是一部由中国电力工业出版社发布的标准,属于电力行业的技术规范。该标准详细规定了电力行业工作场所中生产性毒物的监测方法、程序、频率和报告要求。它旨在确保电力生产过程中的劳动环境安全,预防和控制生产性毒物对工作人员健康的潜在危害。

"第4部分:生产性毒物监测"部分,主要关注的是监测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化学性毒物,如有害气体、蒸气、粉尘、雾和烟等,这些毒物可能来源于燃料燃烧、化学反应、设备运行等多个环节。通过定期的毒物监测,可以评估工作场所的毒物暴露水平,为制定和实施职业健康和安全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这部标准对于电力企业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保护劳动者权益,维护企业稳定运营。

DL/T 799.4-2019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4部分:生产性毒物监测.pdf部分内容预览: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4部分:生产性毒物监测

本部分规定了电力行业工作场所生产性毒物监测的检测内容、采样与检测仪器、采样与检测 法、检测对象及检测点的设置、检测结果计算及检测结果评判。 本部分适用于电力行业中火电、水电、风电、供电等企业生产性毒物的监测和评判,其他电力 业参照执行。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牛。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DB33∕T 2283-2020 公路钢板混凝土组合梁桥设计规范,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T160(所有部分)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GBZ/T300(所有部分)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JG956大气采样器

DL/T799.42019

限值的化学物质,当价

空气采样泵的流量范围、采样时间、运行环境等功能参数满足采样需要,经过检定或校准,性能 指标符合GBZ159、JJG956要求。

5.1.2 空气流量计

采用选用检测方法要求的气体吸收管及吸收液、固体吸附剂管、采气袋、滤膜及采样夹和采样头 空气收集器,其具有气密性,性能指标符合检测方法及GBZ159要求。

空气中有毒物质的采样和检测应符合GBZ159、GBZ/T160和GBZ/T300的规定

6.2.1.1应在生产设备正常运转及操作者正确操作状况下采样;对于设有通风净化装置的工作地点,应 在通风净化装置正常运行的状况下采样。 6.2.1.2对于配药、投加料、装卸料等非连续稳定进行的生产工序,应将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最高时段 作为重点采样时段。 6.2.1.3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随季节发生变化的工作场所,应选择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最高的季节为重 点采样季节。

6.2.2采样仪器准备

6.2.2.1按照有毒物质检测方法准备空气采样泵和空气收集器,检查空气采样器和空气收集器的性能。 6.2.2.2采样前,测量空气采样器的采样流量,流量显示值偏差应不超过土5%,进行流量测量时必须 串联空气收集器。 6.2.2.3空气采样器的气路连接牢固,检查气密性,不漏气。 6.2.2.4在存在氮、一氧化碳、柴油等爆炸性气体的场所采样,应使用防爆型空气采样器。

6.2.3采样的质量控制

6.2.3.1个体采样空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应尽量靠近采样对象的呼吸带;定点采样点应尽可能靠近操作 者,采样高度设在操作者呼吸带高度。 6.2.3.2采样点应设在污染源下风向的工作地点,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采样应避免生产 过程中被测物质直接飞溅入收集器内。 6.2.3.3在采样同时应进行样品空白对照试验,每批次随机抽取3个空气收集器作为样品空白,样品空 白与采集样品一起储存和运输。吸收管、固体吸附剂管、滤料收集器在收集器准备和安装的地点,在 采样前、后时间段,将收集器打开约10s~20s后封闭保存作为样品空白;采气袋、采气罐收集器在样 品采集前,用氮气充满收集器带至现场,并随样品一起储存和运输作为样品空百。 6.2.3.4不应在采样点进行吸收液、滤膜装取操作,采样前、后应及时封闭空气收集器,避免样品 污染。 6.2.3.5采集的样品应按照检测方法要求保存,转运时避免损失、污染。 6.2.3.6长时间采样,应使用采样前、后空气采样器校准流量的均值计算采样体积。 6.2.3.7当采样时间段平均气温低于12℃或高于27℃、大气压低于98.8kPa或高于103.4kPa时,应将 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6.2.4.1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样品采集

6.2.4.1.1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样品的采集优先采用个体采样方法,当受采样方法限制无法使用个体 采样方法时也可采用定点采样方法。 6.2.4.1.2在对有毒物质接触情况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确定接触各种有毒物质的作业岗位,按GBZ159 的要求选定采样对象数量。 6.2.4.1.3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样品应采集作业人员整个工作班在所有工作地点和全部作业内容 接触有毒物质的样品。采样时间原则全部覆盖作业人员接触有毒物质时间;当接触有毒物质时间 内,接触毒物浓度变化不大时,采样时间应覆盖70%以上接触有毒物质的时间;当接触有毒物质为 周期性巡检作业时,采样时间应覆盖不少于2个典型的周期性巡检接触时间段;当检测方法为现场 瞬时直接检测和采样时,应在作业人员接触有毒物质的不同时间段进行不少于8次的现场瞬时检测 和采样。 6.2.4.1.4对于配药、投加药、装卸料等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有明显波动的作业,定点采样应覆盖接触 有毒物质浓度变化的整个过程。 6.2.4.1.5当作业人员在不同地点或巡检作业接触有毒物质时,定点采样应当在每个工作地点或在移动 范围内,分别设置采样点,并记录作业人员在每个工作地点的作业时间,用于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 计算。

6.2.4.2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样品采集

6.2.4.2.1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样品的采集可采用个体采样方法或者定点采样方法。 6.2.4.2.2当作业人员接触有毒物质浓度有明显波动时,在采集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样品的同时进行短时 间接触容许浓度的样品的采集,在作业人员接触有毒物质浓度高的工作地点或接触高时段进行样品采 集;作业人员接触有毒物质浓度无明显波动时,可不采集短时间接触浓度样品。 6.2.4.2.3当作业人员接触有毒物质时间不足15min时,按实际接触时间进行采样,按公式(5)进行 15min短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计算;当接触有毒物质时间为15min时,按15min采样;当接触有毒

质高浓度时间大于15min时,采样时间一般不大于15min。 2.4.2.4当作业人员接触有毒物质浓度最高时段无法确定时,在多个时段进行次采样,具体按GBZ 9规定执行。

6.2.4.3最高容许浓度的样品采集

6.2.4.3.1最高容许浓度样品的采集可采用个体采样方法或者定点采样方法。 6.2.4.3.2在有毒物质浓度高时段进行样品采集;当作业人员接触有毒物质浓度有明显波动时,在接触 有毒物质浓度有波动的工作地点或接触高的工作时间段,根据有害物质的特点,在满足检测方法要求 下,采用尽可能短的采样时间,采样时间最长不超过15min。 6.2.4.3.3当作业人员接触有毒物质浓度无明显波动时,可随机选择采样时间段进行样品采集。 6.2.4.3.4当作业人员接触有毒物质浓度有明显波动,且高浓度时间段无法确定时,在多个时段进行采 样,具体按GBZ159规定执行

采样时应实时记录检测场所毒物产生源情况、防毒护设施运行状况、检测对象接触毒物时间、个 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情况、采样起止时间、采样流量、采样设备(名称、型号、编号)、气象条件 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大气压)等采样信息

6.3.1优先采用GBZ/T160、GBZ/T300国家职业卫生方法标准进行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的测定。 6.3.2采集的样品按照检测方法要求保存、预处理,在检测方法给定的样品保存期限内尽快进行实验 室分析测定。 6.3.3样品测试同时应进行样品空白的测试,样品空白测定结果小于方法定量下限时,样品检测结果 即为最终检测结果;样品空白测定结果大于方法定量下限时,则应按照GBZ159对样品空白测定结果 进行评判和处理,得到样品最终检测结果

6.3.2采集的样品按照检测方法要求保存、预处理,在检测方法给定的样品保存期限内尽快进行实验

7检测对象及检测点的设置

在对生产工艺和设备,原料、辅助材料、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种类、数量、纯度、杂质及 其理化性质等),作业人员接触有毒物质情况(包括作业人数、工作地点、工作内容、作业方式以及按 触有毒物质时间、频次),有毒物质防护设施设置及运行情况等进行充分现场调查基础上确定电力企业 产生和存在的生产性毒物及其接触作业岗位和工作场所

7.2火电厂毒物检测对象及检测点的设置

火电厂主要接触有毒物质作业岗位、工作场所参考表1设置

表1火电厂毒物检测对象及检测点举例

注:油漆工、防腐工在对使用的化学物料成分分析基础上确定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

7.3其他企业毒物检测对象及检测点的设置

DL/T 799.42019

DL /T 799.42019

表2其他电力企业毒物检测对象及检测点举例

注:油漆工、防腐工在对使用的化学物料成分分析基础上确定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

8.1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检测计算

CTWA 一作业人员8h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有毒物质的质量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 (mg/m²); C、C、、C,—t、t2、、t,时间段测得接触有毒物质的质量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 (mg/m3); f、2、、t —C、Cz、、C,作业人员接触有毒物质的时间,单位为小时(h);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规定的接触时间,单位为小时(h)。 注:当C,、C2、、C,均低于最低定量质量浓度时,Cwa为小于最低定量质量浓度;部分低于最低定量质量 浓度时,以最低定量质量浓度参与Cw计算。

、t2、、t, C、C²、、C,作业人员接触有毒物质的时间,单位为小时(h);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规定的接触时间,单位为小时(h)。 注:当C、C,、、C,均低于最低定量质量浓度时,Crwa为小于最低定量质量浓度;部分低于最低定量质量 浓度时JGJ∕T 290-2012 组合锤法地基处理技术规程,以最低定量质量浓度参与Cw计算。

8.2最高容许浓度的检测计算

空气中有毒物质最高接触质量浓度CAc按公式(3)计算。

CMAC C: F·t

CMAc——作业人员接触有毒物质的最高质量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 C——测得样品溶液中有毒化学物质的质量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 V 样品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8.3短时间接触浓度的监测计算

采样时间为15min时JG∕T 87-1999 组合式振动压路机分类,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按公式(4)计算。

CSTEL 15XF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