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遵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遵义市人民政府令第4号 市长:魏树旺2018年3月2日).pdf简介:
"遵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遵义市人民政府令第4号 市长:魏树旺2018年3月2日)" 是一份由遵义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正式行政文件。这份规定可能是关于城市规划的详细指导和管理准则,旨在规范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行为,确保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持续性和公众利益。
它可能包括内容如下: 1. 规划原则:对城市空间布局、功能分区、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指导。 2. 规划审批程序:明确城市规划项目的申请、审查、批准和实施流程。 3. 建设控制:对建筑物高度、密度、外观、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规定。 4. 更新与调整:对于城市规划的动态管理,包括规划的评估、调整和更新机制。 5. 违规处罚:对违反城市规划管理规定的行为设定相应的处罚措施。
由于PDF文件格式,我无法直接提供具体内容,建议您查阅或下载该文件以获取详细信息。
遵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遵义市人民政府令第4号 市长:魏树旺2018年3月2日).pdf部分内容预览:
足二分之一的活动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范围以外。 托儿所、幼儿园的生活用房以及中、小学教学楼普通教室在 建筑设计中宜朝南向布置。 第二节建筑间距 第十二条建筑间距应当符合日照、消防、卫生、环保、绿 化、安全、文物古迹保护等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要求,耳不得 小于本规定确定的最小间距值。 第十三条居住建筑间距控制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建筑计算高度小于或等于27米的居住建筑,主采光面 半间距为计算高度的0.5倍,且不小于4米;山墙面半间距为3米; (二)建筑计算高度大于27米、小于或等于54米的居住建 筑,面宽小于或者等于50米的,主采光面半间距为15米;面宽 大于50米的,主采光面半间距为18米;山墙面半间距为8米; (三)建筑计算高度大于54米、小于或等于100米的居住 建筑,面宽小于或者等于50米的,主采光面半间距为18米; 面宽大于50米的,主采光面半间距为21米;山墙面半间距为 10米。 第十四条公共建筑间距控制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建筑计算高度小于或等于24米的公共建筑,主采光 面半间距为建筑计算高度的0.5倍,且不小于4米;山墙面半 间距为4米; (二)建筑计算高度大于24米、小于或等于50米的公共建
筑,面宽小于或者等于50米的,半间距为12米;面宽大于50 米的,半间距为建筑计算高度的0.5倍。山墙面半间距为8米: (三)建筑计算高度大于50米、小于或等于100米的公共 建筑,面宽小于或者等于50米的,半间距为18米;面宽大于 50米的,半间距为建筑计算高度的0.5倍。山墙面半间距为10 米; (四)建筑计算高度大于100米的超高层公共建筑,在符合 交通、消防、采光、通风、城市景观的规定条件下,由城市规划 亍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确定: (五)医院、学校等建筑间距按相关技术标准执行。 第于五条工业建筑、物流仓储等建筑间距,按照相关技术 标准执行。 第十六条特殊布局情况下,建筑间距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一)建筑错位布置时,建筑间距为山墙面半间距之和; (二)建筑相对布置时,建筑间距为各自半间距之和 (三)相邻建筑底层标高不一致时,建筑间距按照相对高度 确定。若其中一栋屋顶标高在另一栋底层室外地坪标高以下的: 建筑间距依据日照及消防等相关规范要求确定。 第十七条挡墙、护坡与建筑的距离在满足消防规定的前提 下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高度大于2米、小于6米的挡墙和护坡的下缘与建筑 的净距离不得小于3米;
(二)高度大于6米的挡墙和护坡的下缘与建筑的距离不得 小于挡墙高度的0.4倍,且不得小于3米。与挡墙的间距计算 值大于18米的,按照不小于18米控制。挡墙退台时,可以分 阶计算。 第三节建(构)筑物退让 第十八条建(构)筑物沿城市道路、公路、铁路、河道、 排水干线、人防设施、文物古迹、城市绿地、电力、通讯保护区及 用地边界建设时,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本章规定。 第于九条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退让距离不小于 相邻面半间距;建设用地红线外有建筑物的,还应当符合建筑间 距的规定。 第二十条临城市道路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其退让道
路红线的最小距离,应当符合下表规定
第二十一条道路交叉口转角处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的最小 距离应当符合下表规定:
十一条道路交叉口转角处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的最小 符合下表规定:
第二十二条新建公共场馆、大型商场、学校、医院等有大 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建筑(含高层建筑裙房),主要出入口后退规 划道路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10米,并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场地, 第二十三条公路建筑控制区的范围,从公路边沟外缘起向 外的距离标准为: (一)高速公路不少于50米; (二)国道不少于20米; (三)省道不少于15米; (四)县道不少于10米; (五)乡道不少于5米。 第二十四条沿铁路两侧新建、改建、扩建的建(构)筑物 除铁路管护必需外,其他建(构)筑物的外墙与最外侧钢轨的保 护距离:高速铁路不小于50米;十线铁路不小于30米;支线 及专用铁路不小于15米。交通设施、公用设施确需突破该保护
距离的,应当进行专题论证并征求铁路主管部门意见。 第二十五条沿隧道两侧新建、改建、扩建的建(构)筑物 的外墙与隧道外边线距离应不少于50米。 第二十六条新建、改建、扩建的建(构)筑,退让公园绿 地、广场用地、退让相邻中小学用地、医疗卫生用地、体育用地 范围的最小距离应在半间距的基础上增加3米。 第二十七条其他新建、改建、扩建除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外 的地下建(构)筑物,与建设用地红线的距离应当满足安全要求, 并且不得小于3米;沿城市道路布置时,还应按地上建筑临城 币道路最低值要求进行退让。 第二十八条建(构)筑物邻河道的,其退让城市蓝线距离 应当符合蓝线规划要求,蓝线外侧有绿线的,按照绿线退让距离 执行。蓝线规划未覆盖区域退让河道防洪治导线距离不得小于10 米。 第二十九条建(构)筑退让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森林 公园、凤景林地等不得少于20米,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第三十条在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周边进行建设的,应符合 《遵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第三十一条建(构)筑物退让黄线距离,应符合市政设施 各项专业规划及相关行业技术标准的要求。其中建筑与架空电力 线的水平距离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在已有高压走廊下方不得新建建(构)筑物
第三十三条靠近机场、通讯、微波、气象、军事设施等周
的25%,并宜设计成升放式绿地: (二)商业广场、交通集散广场等绿化应当选择具有地方特 色的树种,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当小于产场总面积的10%: (三)社区广场的用地面积不应当小于800平方米,服务半 径不宜大于500米。 第三十八条居住区绿地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新建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绿地配置和面积 计算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执行: (二)居住用地或者兼容居住的用地内,应当设置集中绿地 集中绿地的面积应当不小于规划条件中规定绿地面积的30%,并 且集中绿地的面积应当不小于800平方米。 第三十九条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山体公园、湿地公园、郊 野公园、森林公园及风景名胜区等,与公园绿地共同构成完整的 绿地系统。 第四十条绿化要求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公共活动广场、公园绿地、人行道绿化、地面停车场 等区域,应当多种植高大乔木,创造更多的树荫空间: (二)人行道沿街绿化应当充分升,不应当设置阻碍行人 通行和影响视线通透的花池、灌木等; (三)山体建筑和护坡挡墙应当实施立体绿化,新建人行天 桥、高架桥、立交桥等宜设置垂直绿化; (四)人行道、宅间小路、小游园、小广场的地面铺装应当
采用透水材料,地面停车场应当采用嵌草砖。 第四十一条绿地率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居住用地绿地率不低于30% (二)商业、商务用地绿地率不少于20%,商业兼容居住用 地不少于25%; (三)公共平台绿地率折算 公共平台绿化面积(覆土厚度大于0.9米,每块面积不得小 于100平方米)可按下表折算成绿地面积。其折算公式如下: F=M × N 式中:F一地面绿地面积,M一平台地栽绿化面积DB15∕T 2424-2021 高纬度多年冻土区公路混凝土管桩复合地基技术规范, N一有效系数
第二节建筑高度与景观控制 第四十二条‧建筑高度与景观控制原则 (一)建筑物的高度、面宽及建筑景观控制应当符合本章节, 并同时符合目照、消防、城市设计等方面的要求; (二)城市重要的山体、水体、公园与广场周边区域、景观 道路沿线、城市重点控制区,应当编制城市设计,通过视线、天 际线等景观分析方法合理确定建筑高度与建筑形式; (三)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应当体现地方优秀传统建筑风 格与地域文化特色,注重城市文脉的延续与城市凤貌、色彩的整 体协调:
(四)建设项目应当因地制宜的保留场地原有自然山体和绿 化植被,充分利用原有坑塘、沟渠、水面,设计适宜的景观水体。 第四十三条住宅建筑高度不应当超过100米。临城市主要 的道路、山体、水体、公园与广场等周边区域,建筑高度应当有 梯度变化。 第四十四条在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文物 呆护单位等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的高 度,应当符合保护规划和文物保护的有关规定。 第四十五条在机场空域、气象台、电台、电信、微波通信、 卫星地面站、军事设施等有净空要求的区域新建、改建、扩建建 构)筑物时,其高度应当符合相关规定。 第四十六条住宅建筑面宽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高层住宅建筑的最大面宽不应当大于60米;多层以 下住宅建筑的最大面宽不应当大于70米 (二)临城市主要的道路、山体、水体、公园与广场周边的 主宅建筑最大面宽不应当大于45米。 第四十七条建筑升散面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建筑物之间的开散面宽度,除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或者城市设 计另有规定外,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临城市主要的山体、水体、公园与场周边的建筑之 间的开散面宽度不应少于用地长度的30%; (二)临城市主次十道建筑之间的开敲面宽度不应当少于沿 街用地长度的2.0%
第四于八条建筑第五立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低层、多层建筑屋顶应当采用坡屋面。高层建筑屋顶 应当采用平坡结合,并实施屋顶绿化: (二)住宅建筑屋顶不得设置户告,不得设置铁架、网架等 用于标识名称。 第四十九条街道景观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沿城市主次十道建筑限高按下列公式计算: H ≤ 1. 5 (B+b) 公式中:H一一沿街建筑高度;B一一规划道路红线宽 b一一建筑物后退规划道路红线距离 注:1.建筑物临接两条以上道路的,可按较宽的道路规划红 线计算其控制高度。2.建筑物直接临接或者跨路临接广场、河道、 电力线路保护区的,在计算控制高度时,可将产场、电力线路保 护区的0.5倍宽度计为规划道路红线宽度。 (二)住建筑外立面应当简洁美观,临街住宅建筑的阳台 应当封闭,空调机位及附属设施应当统一隐蔽设计: (三)建筑退界空间宜布置街道家具和高品质的绿化环境, 形成宜人的公共空间。 第五十条临山景观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城市中重要的临山地区应当避免主要的山脊线、山峰 受到建筑物的遮挡,同时应当设置特定的视点、视角来控制山体 视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