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135-2018 载体桩技术标准.pdf

JGJT135-2018 载体桩技术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1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46332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GJT135-2018 载体桩技术标准.pdf简介:

《JGJT135-2018 载体桩技术标准》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于2018年发布的一项工程技术标准。该标准全称为《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程——载体桩技术规程》,主要针对建筑地基处理中的一种重要技术——载体桩进行规范。载体桩,也称为复合桩或混合桩,是指由两种或多种材料复合而成的桩,如混凝土桩和钢桩的组合,或者混凝土桩与填料(如碎石、卵石等)的组合。

该标准详细规定了载体桩的设计原则、施工工艺、质量控制、验收要求以及安全规定等,旨在确保载体桩的施工质量、承载能力和环境适应性,以保障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它适用于各类建筑物(如住宅、办公楼、工厂等)的桩基施工,为载体桩的施工提供了技术指导和依据。

JGJT135-2018 载体桩技术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桩端平面下第i层土在自重压力至自重压力加附加 压力作用段的压缩模量(MPa)。

桩端平面的附加压刀订算应付合下列规定: 对于独立承台基础:

GB/T 38222-2019标准下载1对于独立承台基础:

F+Gk ydhA po L+2(1+2) · tan ? B +2(1+2) ·tan ?

对于墙下布桩条形承台梁基

F"+G kydnBo Bo +2(l+2) · tan

式中:4 桩身穿过土层的等效有效内摩擦角(°); 相应于作用的准永久组合时作用于承台顶的竖向力 (kN); F'一 相应于作用的准永久组合时作用于承台梁上单位长 度的竖向力(kN/m); Gk一一一单位长度梁及其上土的自重标准值(kN/m)。 小于2^R时,按2△R取值。 4.4.7载体桩基沉降计算深度(之)应符合下式规定

4.4.7载体桩基沉降计算深度(zn)应符合下式

As, ≤ 0. 025 ZAs

式中: △s 在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层土的计算变形值 (mm); △s,一一由计算深度位置向上取厚度为△zn的土层计算变 形值(mm),△z,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 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执行。

4.5.1现场灌注载体桩基桩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

4.5.1现场灌注载体桩基桩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

4.5.1现场灌注载体桩基桩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预制载体桩基桩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4.5.2载体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mm,且应满 足耐久性要求

1桩身应通长配筋。 2桩身配筋率宜取0.2%~0.5%,小直径桩取大值,大直 径桩取小值。对于承受荷载特别大的载体桩、抗拔载体桩,桩身 配筋尚应满足设计要求。 3抗拨的主筋应伸入载体内,进入载体长度不应小于20 倍纵向主筋直径,且不应小于50cm。 4.5.4承台构造除应满足受冲切、受剪、受弯承载力和上部结 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柱下独立载体桩基承台边中心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应 小于桩的直径,且桩的边缘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m。 对于墙下条形承台梁,载体桩基的边缘至承台梁边缘的距离不应 小于75mm。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300mm。 2高层建筑平板式和梁板式筏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 400mm,墙下布桩的剪力墙结构筱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 于200mm。 3高层建筑箱形承台的构造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 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JGJ厂6的规定。 4.5.5承台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并应满足混凝土 耐久性要求

4.5.6承台的钢筋配置应符合

1当无混凝土垫层时,承台底面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 厚度不应小于70mm;有混凝土垫层时,不应小于50mm。 2柱下桩基独立承台的钢筋应通长配置,对四桩以上(含

四桩)承台宜按双向均匀布置,柱下三桩的三角形承台应按三向 板带均匀布置,且最里面的三根钢筋围成的三角形应在柱截面 范围内。承台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2mm,间距不宜 大于200mm。柱下独立载体桩基承台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 于0.15%。 3对于条形承台梁纵向主筋的最小配筋率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主筋直径不应 小于12mm,架立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箍筋直径不应小 于6mm

红型数 光物拥正 5.1.2载体桩复合地基增强体应选择中、低压缩性土为持力层

5.1.2载体桩复合地基增强体应选择中、低压缩性土为持力层。

5.2.1复合地基中增强体桩径宜为400mm~600mm。当复合地 基桩间距大于2m时,宜在距桩顶1倍桩径范围扩径。 5.2.2载体桩复合地基的桩间距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复合地基承 载力、地层土性、桩径、施工工艺及布桩等因素综合确定,桩距 宜为4倍~6倍桩身直径,满堂布桩时宜取高值。 5.2.3载体桩复合地基布桩宜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 技术规范》JGJ79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中设思振热摄热主饰合下列

5.2.4载体桩复合地基桩顶应设置褥垫层,褥垫层应符合

1其材料宜为粗砂、级配砂石或碎石等,最天粒径不宜大 于30mm; 2厚度应根据桩直径、桩顶构造、增强体承载力及间土 承载力等因素综合确定,宜为0.5倍桩顶直径。 5.2.5载体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 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可按下式估算:

5.2.5载体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 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可按下式估算:

fspk = Azm Ra +α,(1一m)f A,

式中: fspk 载体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入一一复合地基增强体竖向承载力发挥系数,按地区经 验确定,无经验时可取0.80~0.95; R一载体桩增强体的承载力特征值(kN),按本标准 第4.2节确定; 入一桩间土承载力的发挥系数,按地区经验确定,无 经验时可取0.85~0.95; α一一地基土承载力提高系数,按地区经验确定,无经 验时可取1.1~1.3,砂性、粉士取高值,黏性土 取低值; m一 载体桩复合地基面积置换率,m的计算应按现行 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I79 执行; fak一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载体桩复合地基增强体桩身强度验算应按现行行业标准 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执行。 载体桩复合地基变形计算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 代规范》IGIL79 执行

1应通过查阅建筑场地和邻近区域内原有构筑物和地下管 线分布资料、现场踏勘等进行施工环境调查,对存在影响施工的 建筑、管线、地下构筑物等应进行勘察,并应会同有关单位采取 相应保护措施: 2应依据审查合格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桩基设计文件及 现场施工条件等,结合工程经验,确定施工工艺和设备,并编制 施工方案; 3应进行施工图会审和设计交底; 4应对主要施工机械及其配套设备进行性能和运行安全 检查; 5 应对拟用的混凝土、钢筋、构件等原材料进行见证检验: 6应进行工艺试验施工,并根据施工结果调整工程桩的施 工工艺。 6.0.2施工前应进行设备的调平,避免施工中桩机倾斜过大导 致施工安全事故。 6.0.3成桩过程中应结合地质情况、桩间距及桩长,合理安排 施工顺序。施工顺序应本着减少影响邻桩质量的原则,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应有利子保护已施工桩不受损坏; 2应采取退打的方式自中间向两端或自一侧向另一侧进行: 当一侧毗邻建筑物时,应由毗邻建筑物一侧向另一侧施工; 3持力层理深不一致时,应按先浅后深的顺序进行施工。 6.0.4载体桩施工可分为成孔、载体施工和桩身施工三部分 (图6.0.4)。成孔可采用锤击跟管、振动锤、液压锤、柴油锤

图6.0.4 载体桩施工工艺

潜孔锤等沉管方式,也可采用旋挖、长螺旋等辅助引孔方式 成孔。 6.0.5载体施工宜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通过输入施工参 数自动控制每次夯击时锤的提升高度,自动记录每次夯击的贯人

6.0.6当在饱和黏土中施工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1柱锤锤底出护筒的距离不应超过5cm; 2施工中测完三击贯人度后,应检查桩端土体是否回弹。 当土体回弹量超过5cm时,应分析原因,处理后重新测量。 6.0.7在地下水位以下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封堵措施。 6.0.8抗拔载体桩施工时,经测量三击贯入度满足要求后,应 再次沉护筒至载体内,深度应满足抗拔构造要求且不得小于 50cm, 随后方可放置钢筋笼,浇筑混凝土成桩。

7.0.1载体桩基应进行桩位、桩长、桩径、桩身质量和单桩承 载力的检验。 7.0.2桩位、桩长、桩径等的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的规定。 7.0.3施工前应对混凝土、钢材、预制构件等进行检查,并应 进行相关的抽样检测。 7.0.4施工中应对成孔、钢筋笼、混凝土进行检查,混凝土应 留试块并进行相关试验,试块留置数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51004的规定。 7.0.5施工过程中应对水泥砂拌合物的总体积、三击贯人度进 行检查。 7.0.6载体桩施工完毕后应进行单桩承载力和桩身质量的抽样 检测。 7.0.7 载体桩基桩的单桩承载力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桩承载力检测应采用静载荷试验,检测方法可按本标 雅附录A执行; 2单位工程检验桩数量不应少于同条件下总桩数的1%, 且不应少于3根,当总桩数小于50根时,检测数量不应少于 2根。 7.0.8桩身质量检测可采用低应变法检测,并应按现行行业标

强制性条文汇编--建筑专业(2019年8月版)(2019年8月发布)7.0.6载体桩施工完毕后应进行单桩承载力和桩身质量

1单桩承载力检测应采用静载荷试验,检测方法可按本标 准附录A执行; 2单位工程检验桩数量不应少于同条件下总桩数的1% 且不应少于3根,当总桩数小于50根时,检测数量不应少于 2根。 7.0.8桩身质量检测可采用低应变法检测,并应按现行行业标 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106执行。低应变法检测数量 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柱下为三桩或三桩以下承台,每个承台下基桩抽检数量 不得少于1根; 2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的载体桩项目,抽检数

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应少于20根; 3其他工程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应少于 10根。

7.0.9载体桩复合地基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7.0.9载体桩复合地基的检

1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宜采用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增强 体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有经验时,可采用增强体竖向抗压静载 荷试验、桩间土的载荷板试验。 2载体桩复合地基和增强体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的检测方 法和检测数量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 79执行,桩间土的载荷板试验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 础设计规范》GB50007执行。 3增强体应进行桩身完整性的检测,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 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的规定。 7.0.10在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从成桩到开 始检测的休止时间,对于砂类土不应少于7d,粉土不应少于 10d,非饱和黏性土不应少于15d,饱和黏性土、淤泥或淤泥质 土不应少于25d, 7.0.11给设计提供参数的单桩静载荷试验可采用快硬水泥施工 载体,用钢管或预制构件代替桩身进行试验

《电气绝缘用树脂基活性复合物 第5部分:石英填料环氧树脂复合物 GB/T 15022.5-2011》附录 A载体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