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甬 DX-15 宁波市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审查要点试行.pdf

2017甬 DX-15 宁波市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审查要点试行.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46121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2017甬 DX-15 宁波市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审查要点试行.pdf简介:

2017甬 DX-15 宁波市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审查要点试行.pdf部分内容预览:

1 总 则 1.1 审查目的 1.2审查对象.. 1.3送审资料.. 1.4审查要点说明 1.5审查结论 2审查要点 .3 2.1政策性审查要点 2.2强制性条文审查要点 2.3非强制性条文审查要点 3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 .14 3.1一般要求 ..14 3.2建筑与小区一施工图深度要求 3.3城市道路一施工图深度要求 ...19 3.4城市绿地及广场一施工图深度要求 ..22 3.5城市水系一施工图深度要求 25

1.1.1为了更好指导宁波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完善施工图文件 审查制度,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 《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基础上加入海绵城市 工程建设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建筑工程 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规定了相关审查总体要求及园 林、建筑、给排水、道路等专业的审香要点,但缺少海绵城市建 设相关内容审查要点。因此,为完善工程建设施工图设计审查, 特编制本审查要点。

1.2.1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小区、公园绿地、市政道路等海绵 城市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图设计文件

《电气绝缘材料 耐热性 第8部分:用固定时限法确定绝缘材料的耐热指数(TI和RTE) GB/T 11026.8-2014》1.3.1建设单位委托施工图审查应提供下列资料

【建设单位委托施工图审查应提供下列资料: 1立项批文(复印件); 2用地规划许可证(复印件)。 3红线图(复印件); 4海绵方案审查意见告知书及相关资料(复印件)。 5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扩初)批准文件(复印件)。 6岩土工程详勘报告(纸质版); 7全套施工图; 8相关计算书纸质版及计算: 9项目工程建安费(概(预)算)

1.4.1本要点所列审查内容是保证工程设计质量的基本要求,并 不是工程设计的全部内容。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应全面执行工程 建设标准和法规的有关规定。 1.4.2本要点发布后,如有新版相关工程建设标准和法规实施, 应以新版工程建设标准和法规为准。

1.5.1审查结论由审查机构出具专项审查意见。

1.5.1审查结论由审查机构出具专项审查意见。

7.3.1雨水供水管道应与生活饮用水管道分开设置,严禁回用雨 水进入生活饮用水给水系统。

2.3非强制性条文审查要点

3.2.4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城镇类型、 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按表3.2.4的规 定取值,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人口密集、内涝易发且经济条件较好的城镇,宜采用规定 的上限; 2新建地区应按本规定执行,原有地区应结合地区改建、道 路建设等更新排水系统,并按本规定执行; 3同一排水系统可采用不同的设计重现期。

注:3超大城市指城区常住人口在1000方以上的城市;特大城市指城区常 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大城市指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 500万以下的城市;中等城市指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城市; 小城市指城区常住人口在50万以下的城市(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3.2.4B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应根据城镇类型、积水影响程度和 内河水位变化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应按表3.2.4B的 规定取值,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人口密集、内涝易发且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宜采用规定 的上限;

2目前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分期达到标准; 3当地面积水不满足表3.2.4B的要求时,应采取渗透、调 蓄、设置雨洪行泄通道和内河整治等措施: 4对超过内涝设计重现期的暴雨,应采取预警和应急等控制 措施。

表 3.2.4B 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

注:2超大城市指城区常住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城市;特大城市指城区常 主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大城市指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500 以下的城市;中等城市指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城市:小城市 指城区常住人口在50万以下的城市(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2.3.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版) 修订的条文,即:

.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池》 ZUZ (2016斤) 日 修订的条文,即: 5.3.4路侧带可由人行道、绿化带、设施带等组成(图5.3.4) 路侧带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 5.3.4 路侧带

2绿化带的宽度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 设计规范》CJJ75的相关要求。当绿化带内设置雨水调蓄设施时 绿化带的宽度还应满足所设置设施的宽度要求。 3设施带宽度应包括设置护栏、照明灯柱、标志牌、信号灯、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等的要求,各种设施布局应综合考虑。设施带 可与绿化带结合设置,但应避免各种设施间,以及与树木的相互 干扰。当绿化带设置雨水调蓄设施时,应保证绿化带内设施及相 邻路面结构的安全,必要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及防渗措施

5.3.5分车带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分车带最小宽度应符合表5.3.5

表5.3.5分车带最小宽度

注:4当分隔带内设置雨水调蓄设施时,宽度还应满足所设置设施的宽度要 求。 3分隔带应采用立缘石围砌,需要考虑防撞要求时,应采用 相应等级的防撞护栏。当需要在道路分隔带中设置雨水调蓄设施 时,立缘石的设置形式应满足排水的要求。

注:4当分隔带内设置雨水调蓄设施时,宽度还应满足所设置设施的宽度要 求。 3分隔带应采用立缘石围砌,需要考虑防撞要求时,应采用 相应等级的防撞护栏。当需要在道路分隔带中设置雨水调蓄设施 时,立缘石的设置形式应满足排水的要求。

注:4当分隔带内设置雨水调蓄设施时,宽度还应满足所设置设施的宽度要

12.3.2路面面层类型的选用应符合表12.3.2的规定,并应符合下 列规定: 2综合考虑雨水收集利用的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应满足透水 性的要求,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 188、《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190和《透水水泥混凝土 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的有关规定。

2.0.19C植草沟grassswale 用来收集、输送、削减和净化雨水径流的表面覆盖植被的明 渠,可用于衔接海绵城市其他单项设施、城市雨水管渠和超标雨 水径流排放系统。主要型式有转输型植草沟、渗透型干式植草沟 和经常有水的湿式植草沟。

3.0.15A海绵型城市绿地的设计应遵循经济性、适用性原则,依 据区域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水文水系、径流现状等实际情况 综合考虑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海绵型城市绿地的设计应首先满足各类绿地自身的使用 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和游憩功能,根据不同的城市绿地类 型,制定不同的对应方案: 2大型湖泊、滨水、湿地等绿地宜通过渗、滞、蓄、净、 用、排等多种技术措施,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 利用和排放能力; 3应优先使用简单、非结构性、低成本的源头径流控制设 施;设施的设置应符合场地整体景观设计,应与城市绿地的总平 面、竖向、建筑、道路等相协调; 4城市绿地的雨水利用宜以入渗和景观水体补水与净化回

用为主,避免建设维护费用高的净化设施。土壤入渗率低的城市 绿地应以储存、回用设施为主;城市绿地内景观水体可作为雨水 调蓄设施并与景观设计相结合: 5应考虑初期雨水和融雪剂对绿地的影响JT∕T 1246-2019 公路与铁路两用桥梁通用技术要求,设置初期雨水 弃流等预处理设施

6.1.5城市绿地内的道路应优先采用透水、透气型铺装材料及可 再生材料。透水铺装除满足荷载、透水、防滑等使用功能和耐久 性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透水铺装对道路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潜在风险较大时, 可米用半透水铺装结构: 2土壤透水能力有限时,应在透水铺装的透水基层内设置 排水管或排水板; 3当透水铺装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上时,顶板覆土厚度不应 小于 600mm并应设置排水层。

8.2.5绿地宜利用景观水体、雨水湿地、渗管/渠等措施就地储存 雨水,应用于绿地灌溉、冲洗和景观水体补水,并应符合下列规 定: 1有条件的景观水体应考虑雨水的调蓄空间,并应根据汇 水面积及降水条件等确定调蓄空间的大小。 2种植地面可在汇水面低洼处设置雨水湿地、碎石盲沟、 渗透管沟等集水设施,所收集雨水可直接排入绿地雨水储存设施 中。 3建筑屋顶绿化和地下建筑及构筑物顶板上的绿地应有雨 水排水措施,并应将雨水汇入绿地雨水储存设施中。 4进入绿地的雨水,其停留时间不得大于植物的耐淹时间 般不得超过48小时。

6.1.2雨水入渗宜优先采用下凹绿地、透水铺装、浅沟洼地入渗 等地表面入渗方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庭院、广场等硬化地面宜采用透 水铺装,硬化地面中透水铺装的面积比例不宜低于40%; 2小区内路面宜高于路边绿地50mm~100mm,并应确保 雨水顺畅流入绿地; 3绿地宜设置为下凹绿地。涉及绿地指标率要求的建设工 程,下凹绿地面积占绿地面积的比例不宜低于50%; 4非种植屋面雨水的入渗方式应根据现场条件,经技术经 济和环境效益比较确定。

6.1.4地下建筑顶面覆土层设置透水铺装、下凹绿地等入渗设施 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下建筑顶面与覆土之间应设疏水片材或疏水管等排水 层; 2土壤渗透面至渗排设施间的土壤厚度不应小于300mm; 3当覆土层土壤厚度超过1.0m时,可设置下凹绿地或在土 壤层内理设入渗设施。

6.1.6雨水渗透系统不应对居民生活造成不便,不应对小区卫生 环境产生危害。地面入渗场地上的植物配置应与入渗系统相切 调。渗透管沟、入渗井、入渗池、渗透管一排放系统、生物滞留 设施与生活饮用水储水池的间距不应小于10m。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DB33∕T 2095-2018 振动压实试验法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施工技术规范,渗透设施应设置于建筑物防护距离 以外,且不应影响小区道路路基。

6.2.1下凹绿地应接纳硬化面的径流雨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周边雨水宜分散进入下凹绿地,当集中进入时应在入口 处设置缓冲措施: 2下凹式绿地植物应选用耐淹品种: 3下凹绿地的有效储水容积应按溢水排水口标高以下的实 际储水容积计算。

7.2.9景观水体和湿塘用于储存雨水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储存雨水的有效容积应为景观设计水位或湿塘常水位与 溢流水位之间的容积 2雨水储存设有排空设施时,宜按24h排空设置,排空最 低水位宜设于景观设计水位和湿塘的常水位处; 3前置区和主水区之间宜设水生植物种植区; 4湿塘的常水位水深不宜小于0.5m 5湿塘应设置护栏、警示牌等安全防护与警示措施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