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BEE 003-2019 近零能耗建筑测评标准.pdf

T/CABEE 003-2019 近零能耗建筑测评标准.pdf
标准编号:T/CABEE 003-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8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45653
免费资源

T/CABEE 003-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T/CABEE 003-2019 近零能耗建筑测评标准.pdf简介:

"TB / CABEE 003-2019 近零能耗建筑测评标准.pdf" 是一个关于近零能耗建筑的测评标准文件。TB(Technical Bulletin)通常是中国的行业技术通报,CABEE是中国建筑节能工程标准委员会的缩写。003-2019 表明这是该委员会在2019年发布的第003号标准。

这份标准详细规定了近零能耗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过程中应达到的节能性能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的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使用、绿色建材选用、建筑环境的舒适性以及对环境影响的最小化等方面。它旨在推动和规范中国近零能耗建筑的发展,以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目标。具体的内容可能包括节能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措施、运行维护中的节能管理等。

T/CABEE 003-2019 近零能耗建筑测评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发布的《2019年度第一批团体标准 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建节协「201975号)文件要求,标准 *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标准 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7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 3.基本规定;4.控制指标;5.设计评价;6.施工评价;7.运 行评估。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由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 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地 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100013)。 本标准主*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单位: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吉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广州大学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哈尔滨森鹰窗业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奥润顺达窗业有限公司 绿建大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河南五方合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博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克络蒂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路德可持续建筑设计技术 山东同兴智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德国博仕格(中国区) 杭州弗迪沃斯电气有限公司 HALFEN(北京)建筑配件销售有限公司 上海咏信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保尔雅(北京)被动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水发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时聪 孙峙峰 尹宝泉 吕燕捷 金汐 朱宝旭 季柳金 裴清清 石俊龙 牛彦磊 王东旭 边书平 魏贺东 黄永申 陈先志 孙生根 潘向辉 杨茂强 刘镔 刘新路 李 慕心理 袁恒飞 季连翔 刘爽 吴景山 谢骆乐 乔振勇 罗多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李德英 鲍宇清 李本强 李胜英 郝翠彩 卢求 刘崇丁勇 万水娥

DB13(J)∕T 280-2018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人民防空设计导则总则 2 术语 2 基本规定 3 4 4 控制指标 4.1室内环境参数 4.2能效指标 6 5设计评价 6 施工评价…· 10 7 运行评估 11 附录A设计评价基本信息表 12 附录B施工评价基本信息表 14 附录C运行评估基本信息表 16 本标准用词说明 18 引用标准名录 19 附:条文说明 21

附录A设计评价基本信息表 附录B施工评价基本信息表 附录C运行评估基本信息表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General Provisions Terms General Requirements 4Control Parameters 5 4.1 Indoor Environment Parameters 4.2Energy Efficiency Requirements 6 5DesignEvaluations 6Construction Evaluations:.. 10 OperationEvaluations 11 Appendix A ... 12 Appendix B ..... 14 Appendix C .: 16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18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19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21

.0.2本标准适用于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 筑、产能建筑的技术达标性评价。

2.0.1近零能耗建筑

适应气候特征和场地条件,通过被动式建筑设计最大幅度降 氏建筑供暖、空调、照明需求,通过主动技术措施最大幅度提高 能源设备与系统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最少的能源消耗 提供舒适室内环境,且其室内环境参数和能效指标符合本标准规 定的建筑,其建筑能耗水平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近零能耗建筑 技术标准》GB/T51350相关规定。

超低能耗建筑是近零能耗建筑的初级表现形式,其室内环境 参数与近零能耗建筑相同,能效指标略低于近零能耗建筑,其建 筑能耗水平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 GB/T51350相关规定。

零能耗建筑是近零能耗建筑的高级表现形式,其室内环境参 数与近零能耗建筑相同,充分利用建筑本体和周边的可再生能源 资源,使可再生能源年产能大于等于建筑全年全部用能的建筑 其建筑能耗水平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 GB/T51350相关规定。

当零能耗建筑使可再生能源年产能大于建筑全年全部用能 110%时,这种零能耗建筑也可称为产能建筑

在设定计算条件下,单位面积年供暖、通风、空调、照明、 主活热水、电梯的终端能耗量和可再生能源系统发电量,利用能 源换算系数,统一换算到标准煤当量后,两者的差值。

在设定计算条件下,为满足室内环境参数要求,单位面积年 累计消耗的需由室内供暖设备供给的热量。

2.0.7供冷年耗冷量annual cooling demand

在设定计算条件下,为满足室内环境参数要求,单位面积年 累计消耗的需由室内供冷设备供给的冷量,

建筑在封闭状态下阻止空气渗透的能力。用于表征建筑或房 间在正常密闭情况下的无组织空气渗透量。通常采用压差实验检 测建筑气密性,以换气次数Nso,即室内外50Pa压差下换气次类 来表征建筑气密性

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生活热水、电梯系统中可再生能 源利用量占其能量需求量的比例,

设计建筑和基准建筑的建筑能耗综合值的差值,与基准建筑 的建筑能耗综合值的比值

在设定计算条件下,设计建筑不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建 筑能耗综合值与基准建筑的建筑能耗综合值的差值,与基准建筑 的建筑能耗综合值的比值。

2.0.12近零能耗建筑评价evaluationfornearlyzeroenergybuildings

对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产能建筑的 室内环境参数和能效指标是否满足本标准要求的技术判定工作

3.0.1近零能耗建筑评价应分为设计评价、施工评价和运行评 估三个阶段。 3.0.2对于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应通过设计评价 施工评价对其进行判定,宜进行运行评估。对于零能耗建筑、产 能建筑,应通过运行评估对其进行判定,可提前开展设计评价、 施工评价。

3.0.3评价应以单栋建筑为对象

3.0.4申请评价方应对参评建筑进行技术和经济合理性分 选用适宜技术、设备和材料,对规划、设计、施工、运行阶段 行全过程控制。申请评价方对所提交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 负责。

3.0.5第三方评价机构应按照本标准的有关要求,对申

方提交的文件进行审查,必要时应进行现场核查,确定评 结果。

4.1.1建筑主要房间室内热湿环境参数应符合表4.1.1规定。

4.1.1建筑主要房间室内热湿环境参数应符合表4.1.1规定。

4.1.2居住建筑主要房间的室内新风量不应小于30(m/h· 人)。公共建筑的新风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 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376的规定。 4.1.3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应符合表4.1.3的规定

表4.1.3建筑主要房间室内噪声级要

4.1.4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空气品质应符合表4.1.4的规定。

4.1.4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空气品质应符合表4.1.4的规定。

4.1.4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空气品质应符合表4.1.4的规定。

4.1.4建筑主要房间室内空气品质参

2.1近零能耗居住建筑的能效指标应符合表4.2.1的规定

4.2.1近零能耗居住建筑的能效指标应符合表4.2.1白

表 4.2.1近零能耗居住建筑能效指标

零能耗公共建筑能效指标应符合表

表4.2.2近零能耗公共建筑能效指标

条也适用于非住宅类月

JC∕T 931-2003机械式便器冲洗阀 标准免费下载4.2.6零能耗公共建筑的能效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4.2.6零能耗公共建筑的能效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本体节能率应符合本标准表4.2.2的规定: 2建筑本体和周边可再生能源产能量不应小于建筑年终端 能源消耗量。 4.2.7产能居住建筑的能效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本体性能指标应符合本标准表4.2.1的规定; 2建筑本体和周边可再生能源产能量大于建筑年终端能源 消耗量的110%。 4.2.8产能公共建筑的能效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本体节能率应符合本标准表4.2.2的规定; 2建筑本体和周边可再生能源产能量大于建筑年终端能源 消耗量的110%

5.0.1设计评价应在施工图设计文件完成后进行。 5.0.2建筑能效指标应符合本标准4.2节要求。 5.0.3设计评价所需提交技术材料: 1近零能耗建筑基本信息表(设计)应符合附录A的 规定。 2项目技术方案。包括但不限于:项目概述、效果图、能 效控制目标、建筑设计(整体布局、体形系数、窗墙比)、围护 结构设计(保温及门窗性能)、气密性及无热桥设计、冷热源及 未端设计和控制策略、能源环境一体机选型、生活热水系统、电 气节能系统、可再生能源应用等。 3建筑能效指标计算报告。包括但不限于:软件介绍、建 模方法、关键参数设置、系统建模、负荷/能耗模拟计算结果及 分析。 4主要施工图。包括但不限于:总平面图、建筑立面/部 面/典型层平面图、建筑设计说明、工程做法表、关键节点大样 图、热桥计算、防结露和防冷凝计算、暖通设计说明、暖通系统 图和设备列表、可再生能源系统设计资料、电气设计说明、照明 节能设计、能耗监测等图纸。

DBJ 50∕T-267-2017 钢筋镦锚应用技术标准6.0.1施工评价阶段应在建筑竣工验收后进行。

.0.2当施工阶段影响建筑能耗的因素发生改变时,应采用建 筑能耗计算软件对建筑能效指标进行重新计算并出具计算报告。 .0.3施工评价所需提交技术材料: 1近零能耗建筑基本信息表(施工)应符合附录B的 规定; 2高性能节能标识产品合格证明,包括门窗产品、保温材 料、照明灯具、冷热源机组、采暖空调末端设备、环控一体机和 遮阳设施等; 3专项施工方案; 主材进场质量检查和验收文件; 5 隐蔽工程记录和影像资料; 6 建筑气密性测试报告; 7 新风热回收装置性能现场检测报告; 8 能源系统调适报告。

7.0.1建筑投入正常使用一年后,应进行运行评估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