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GB50432-2007 炼焦工艺设计规范简介:
GB50432-2007《炼焦工艺设计规范》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标准性技术文件,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颁发的一项关于炼焦工艺设计的国家标准。该规范的主要内容涵盖了炼焦工厂的总体设计、焦炉设计、煤处理和准备、焦炭生产、煤气净化与利用、废水处理、环境保护、安全与消防等多个方面。
这部规范旨在指导炼焦工艺设计,确保炼焦生产过程的科学性、合理性,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注重环境保护,防止污染,保障工人的健康和安全。它对炼焦工厂的工艺流程、设备选型、技术参数、环保措施等方面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和规定,是炼焦行业设计、建设、管理和改造的重要依据。
总的来说,GB50432-2007《炼焦工艺设计规范》是一部具有实用价值和法规效力的技术标准,对于规范和推动我国炼焦工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GB50432-2007 炼焦工艺设计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8.2.1干熄焦供电应按双回路电源设计。 8.2.2干熄焦应设置中央操作室,并应对整个生产过程采用 控制计算机系统进行控制。 8.2.3干熄焦起重机应采用PLC控制,其提升及走行用电 配置变频调速装置。
8.2.5干熄焦装置必须设置防雷接地装置。
8.2.8干熄焦综合电气室必须设置火灾检测及报警装置。
GB∕T 50509-2009 灌区规划规范1 预存室上、下料位的检测。 2 循环气体成分的在线分析。 排焦温度的检测。 4 锅炉汽包液位的检测。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宣”;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本规范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 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 总 则 (29) 2 术 语 (30) 4 原料、燃料的要求 (32) 4. 1. 装炉煤的质量要求 (32) 4.2 燃料的要求 (34) 5 焦 炉 (36) 5. 1 炼焦主要设计技术指标 (36) 5. 2 焦炉炉体 (39) 5. 3 炼焦工艺布置 (40) 5.4 炼焦工艺装备 (42) 5.5 焦炉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 (47) 6 干熄焦 (48) 6.1 干熄焦主要设计技术指标 (48) 6.2干熄焦砌体 (49) 6.3 干熄焦工艺布置 (50) 6.4 干熄焦工艺装备 (51) 烟尘治理 (56) 7.1 装煤烟尘治理 (56) 7. 2 出焦烟尘治理 (57) 7.3 于熄焦烟尘治理 (58)
1 总 则 (29) 术 语 (30) 4 原料、燃料的要求 (32) 4. 1. 装炉煤的质量要求 (32) 4.2 燃料的要求 (34) 5焦 炉 (36) 5. 1 炼焦主要设计技术指标 (36) 5. 2 焦炉炉体 (39) 5. 3 炼焦工艺布置 (40) 5.4 炼焦工艺装备· (42) 5.5 焦炉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 (47) 6 干熄焦 (48) 6.1 干熄焦主要设计技术指标 (48) 6.2干熄焦砌体 (49) 6.3 干熄焦工艺布置 (50) 6.4 干熄焦工艺装备 (51) 烟尘治理 (56) 7. 1 装煤烟尘治理 (56) 7. 2 出焦烟尘治理· (57) 7.3干熄焦烟尘治理 (58) 一中层上自动
8.1炼焦电气与自动化
8.2于熄焦电气与自动化
1.0.1本规范是指导编制或审批新建或改扩建焦炉以及于熄焦 建设工程的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 施工图设计等各阶价段工艺设计的主要依据
1. 0.2 本条说明如下:
1对生产铸造焦及铁合金焦的焦炉,因其原料及产品与冶金 焦(高炉焦)有差异,其炼焦工艺的设计需作调整,本规范未详细论 述,可参照执行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的焦炉炭化室高度确定为4.3m及以上,是因 为:国家发改委“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规定“钢铁联合企业的焦炉炭 化室高度应在6m及以上”;“焦化行业准人条件”要求“新建或改 扩建焦化项目的年生产能力应达到60万吨及以上,炭化室高度必 须达到4.3m及以上”;“清洁生产标准炼焦行业”二级标准要求 新建或改扩建焦化项自的年生产能力应达到60万吨及以上,炭 化室高度必须达到4m及以上,单孔炭化室容积应达到23.9m及 以上”。 综上所述,按国家有关产业政策,新建或改扩建焦化项目焦炉 炭化室的高度应不小于4.3m;对钢铁联合企业,炭化室的高度应 不小于6m。因此,炭化室高度小于4.3m的焦炉将不再允许建 设,故本规范确定的适用范围为焦炉炭化室的高度4.3m及以上。 1.0.4凡在其他有关规定、规范中涉及炼焦工艺设计的内容,应 按本规范执行。在炼焦工艺设计中,有关环保、劳动安全、职业卫 生、消防、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冷却焦炭的惰性气体是指:空气与红焦多次接触、燃烧后形成 废气,其主要成分是氮气,还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水 气及氧气等。
全焦产率定义中的“焦炭量”是指从焦炉炭化室推至焦罐或湿 熄焦车中的全部焦炭及头尾焦量之和。 在工业标定中,除运焦系统的计量秤测得的干基焦炭量外,全 焦产率定义中的“焦炭量”还应包括头尾焦量(于基)、熄焦系统收 集的焦粉量(干基)以及焦炭计量之前的焦处理系统收集的焦粉量 (干基);采用干法熄焦时,还应包括干熄炉内焦炭的烧损量。其 中,熄焦系统收集的焦粉应包括干熄焦系统收集的焦粉及(或)湿 法熄焦的粉焦沉淀池收集的焦粉
顶装焦炉用的焦炉机械包括装煤车、推焦机、拦焦机、焦罐车 及(或)熄焦车、电机车、液压交换机等。 捣固焦炉用的焦炉机械包括捣固机、装煤推焦机、导烟车 或消烟除尘车、拦焦机、焦罐车及(或)熄焦车、电机车、液压交 换机等。装煤与推焦采用分体车操作时,“装煤推焦机”将由 “捣固装煤车”和“捣固推焦机”代替,捣固、装煤与推焦采用一 体车操作时《《中国民航国内航空资料汇编》编写规范 MH/T4044-2015》,“捣固机”和“装煤推焦机”将由“捣固装煤推焦 机”代替。
计算干熄炉高径比时使用的高度不是干熄炉冷却室直段
度,而是利用十熄炉冷却室有效容积计算出的当量高度。于 令却室的有效容积包括冷却室直段容积、斜道区有效容积以 气装置上锥斗扣除风帽体积后的有效容积,
4.1.1装炉煤的质量要求应按照下列原则确定:
1严、宽适度。我国地域辽阔,资源分布不均,优质煤资源有 限,且焦化企业遍及全国各地,条件各异。如对装炉煤质量要求过 严,势必给资源利用和焦化企业采购带来困难;相反,如对装炉煤 质量要求过低,也会造成焦炭质量下降,给炼铁生产带来不利。 本规范从装炉煤对炼焦生产的适应性、安全性以及能够生产 出具有可使用性的焦炭这几方面提出了装炉煤的质量要求,且装 炉煤的质量指标是控制在一定范围而未规定绝对数值。 2装炉煤的质量指标应根据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最终按 炼焦配煤实验结果确定。对捣固焦炉,为保证煤饼的稳定性,宜作 煤料捣固试验。当装炉煤的挥发分较低、膨胀压力较大宜采用捣 固炼焦工艺时,为保证焦炉炉体安全,宜作煤饼膨胀压力试验 3为适应高炉大型化要求,与大型高炉相配套的焦炉在选择 原料时应根据炼焦用煤的资源状况、供应条件以及高炉大型化对 焦炭质量的要求等综合确定装炉煤的质量指标。 根据以上原则,结合近年来我国焦炉装炉煤的实际情况,本规 范规定装炉煤的质量指标宜符合下列要求: 装炉煤水分:对于顶装焦炉,规定为“≤10%”。采用较低的装 炉煤水分,可以降低运费、缩短结焦时间、减少炼焦耗热量、减小剩 余氨水处理量以及延长焦炉炉龄等。但考虑到我国焦化企业多采 用露天煤场,夏季雨水较多时装炉煤的水分较高(南方地区更加明 显,部分企业装炉煤水分甚至达到14%及以上),且对装炉煤的水 分缺乏有效控制手段,故在进行炼焦工艺设计时,应使所设计的焦
炉在稍高的装炉煤水分如“14%”的情况下也能正常工作。国内 外炼焦工艺设计中,如未特别指明,装炉煤水分一般按10%进行 设计。 根据国内外捣固焦炉多年来的生产经验,采用9%~11%的 水分有利于提高捣固煤饼的稳定性,故捣固焦炉的装炉煤水分规 定为“9%~11%”。 装炉煤细度:对于顶装焦炉,规定为“76%~80%”,这是根据 以下两方面资料确定的:一是全国各主要焦化企业近几年实际装 炉煤细度的统计结果,二是国外各焦化企业总结的生产经验 为提高焦炭质量宜适度提高装炉煤细度。 对于捣固焦炉,规定为“≥90%”。根据国内外捣固焦炉多年 来的生产经验,采用较高的细度指标有利于提高捣固煤饼的强度 和稳定性,且近年来的生产实践表明,捣固煤料的粉碎能够达到该 细度指标的要求。 装炉煤的灰分及硫分:鉴于“焦化行业准入条件”中要求新建 或改扩建焦化项目所生产的治金焦焦炭质量必须达到二级或二级 以上”,所以本规范对装炉煤的灰分及硫分指标是按能生产出二级 治金焦来确定的。若要生产一级治金焦或质量更高的焦炭,相应 的装炉煤的灰分及硫分指标的限值应降低。 装炉煤的挥发分、粘结指数及胶质层指数:本规范中装炉煤挥 发分的上限指标和粘结指数、胶质层指数的下限指标是根据装炉 煤对炼焦生产的适应性、能生产出合格的焦炭以及充分利用各种 炼焦煤资源等原则来确定的;而装炉煤挥发分的下限指标和粘结 指数、胶质层指数的上限指标是根据近年来全国各主要焦化企业 上述指标的统计结果来确定的。 在我国的炼焦煤资源中,粘结性差的高挥发分煤居多。为了 合理利用资源,我国炼焦生产宜选择可以多配这类煤的工艺,而捣 固焦炉在达到相同焦炭质量的前提下可以多配弱粘结性高挥发分 煤,所以捣固焦炉是适合上述要求的首选工艺。本规范正是以此
来确定捣固焦炉装炉煤的挥发分、粘结指数和胶质层指数等指标 的。相应地,采用多配弱粘结性高挥发分煤捣固炼焦时,全焦产率 较低,煤气产率较高。
NB/T 14021-2017标准下载4.2.1加热用焦炉煤气的质量要求的确定依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