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技术指南(试行)(湖南省自然资源厅2019年5月)

湖南省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技术指南(试行)(湖南省自然资源厅2019年5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50.6K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45133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湖南省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技术指南(试行)(湖南省自然资源厅2019年5月)简介:

《湖南省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技术指南(试行)》是由湖南省自然资源厅于2019年5月发布的一份技术性文件。这份指南旨在规范和指导湖南省内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工作,它是基于国家相关政策和地方实际情况制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城镇化进程中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可持续发展。

该指南详细规定了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原则、方法、程序和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边界划定的原则:强调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障发展、维护公共安全和促进城乡统筹的原则,要求边界划定既要满足当前城镇发展需要,又要考虑到长远规划。

2. 方法:指南提供了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内的多种方法,以确保划定的边界准确、公正、透明。

3. 程序:明确了从数据收集、分析、划定、审核到公布的一系列步骤,确保过程的规范性和合规性。

4. 要求:对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土地使用、建设活动、生态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以防止过度开发,保护生态环境。

这份指南对于湖南省的城镇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全省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

湖南省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技术指南(试行)(湖南省自然资源厅2019年5月)部分内容预览:

城镇开发边界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边界 集中建设区 弹性空间 "有条件建设区 不可分割的生态要素

其中,各区内涵及管控原则如下: (1)集中建设区:是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指标落实到 空间的主要区域。区内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受国土空间规划用地指标约 束;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允许建设用地不改变的前提下,调整其空间 布局形态,但不得突破城镇开发边界。 (2)有条件建设区:是国土空间规划为适应城乡建设发展的不 确定性,允许建设用地进行调整的区域。调整后的建设用地总规模不 得突破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指标。 (3)不可分割的生态要素用地:是为确保城镇开发边界的相对 完整性,被城镇建设区所包围或紧密衔接,与建设区共同构成完整的 生态网络和特色风貌格局,无法从中分割出来的各类生态要素用地 该区域禁止一切建设用地开发,不得改变其用地性质和规模边界。

1. 4. 1 政府主导,上下联动

结合城镇开发边界所处的行政单位层级,采取省市县上下联动的 方式划定,既严控资源利用上限,又保障地方发展权,确保划定方案 的国家意志和地方实际相统一。同时,应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DB64∕T 1680-2019 建筑装饰装修用石膏粉, 成果应产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以利科学、合理地划定城镇开发边 界。

1.4.2生态优先,集约节约

依据生态、环境、土地、水资源等承载容量,按照生产空间集约 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使城镇规 模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与宜居目标相适应,减少城镇用地扩 展对资源环境的损害,确保生态安全。衔接“三线一单”管控范围和 要求,严格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统筹安排新增和存量建设用地,珍惜 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推进各类建设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 效率。

1.4.3紧凑布局,刚弹结合

科学确定城镇人口及用地规模,优化空间布局,城镇开发边界划 定既要遵循守住生态红线、保护文物古迹、规避自然灾害威胁、不占 永久性基本农田等刚性要求,也要科学预测城镇发展潜力,充分满足 城镇发展对用地的要求,使城镇开发边界保持一定弹性,给未来发展 留有足够的弹性空间

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责任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政府要 故好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组织工作,具体工作由各级自然资源行政主 管部门承担

湖南省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技术路线示意图如下:

依据工作自标,原则上以第三次国土调查为规划编制的现状基 础数据。同时,应实地调查和收集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工作所涉及的自 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及城乡建设等方面资料 具体资料清单见附录1。

在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前,应与现有规划的用地分类标准协调, 明确用地分类的对应关系。用地分类标准详情参考《湖南省国土空间 规划用地分类(试行)》

2. 3 统一坐标系统

3确定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指标

3.1本级政府预测及上报

千发边界的坐标系统为2000国家大地

本级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发展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预 测本地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报请有审批权限的上级人民政府进行审 核。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要以国土空间规划评估为基础,根据实际情况 采用以人定地、以地定地、以产定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算,最终根 据三种方法的结果综合分析确定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同时,建设用地 规模预测应考虑范围内低效用地分布,可根据实际情况按适当比例予

以扣除;建设用地规模也可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测算。城镇建设用地规 模结果应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进行校核。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预测及 校核的具体方法见附录2。

3.2上级政府和本级政府协商后确

上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土空间规划顶层设计,针对本级人民政府上 报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进行审核,考虑总体定位和省级相关要求,与 本级政府充分协商后确认下发。

本级人民政府根据上级人民政府下发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指标以 及辖区内各地实际情况,将指标分解到本级中心城区和下一级城镇

4确定城镇开发边界规模

4.1弹性预留幅度确定

设用地规模小于50平方公里弹性幅度取值30%。部分重点开发区或 有重大项目布局的特殊区域按规定预留弹性空间确实无法满足实际 需求,不足以承担区域重要职能时,可开展专题论证研究调整弹性幅 度。

4.2不可分割的生态要素用地确定

不可分割的生态要素是指为确保城镇开发边界的相对完整性,被 城镇建设区所包围或紧密衔接的各类生态绿地,不可分割的生态要素 与城镇集中建设区共同构成完整的城镇生态网络和城镇特色风貌格 高,该类要素应纳入城镇开发边界。该类不可分割的生态要素用地包 括山体、水域、林地等,已计入城镇建设用地内的公园绿地、防护绿 地等不纳入不可分割的生态要素用地中

4.3不可分割的区域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

不可分割的区域设施用地是指为确保城镇开发边界的相对完整 生,被城镇建设区所包围或紧密衔接的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区域公共 设施用地以及特色用地等,其应纳入城镇开发边界。该类不可分割的 区域用地和特殊用地包括铁路、港口、机场、军事用地、安保用地以 及文物古迹用地等。

4.4城镇开发边界规模确定

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包含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预留弹性建设用地 以及不可分割的生态要素用地。即城镇开发边界规模=规划期末城镇 建设用地规模+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弹性幅度(10~30%)+不可分割 的生态要素用地规模(未纳入生态红线的生态要素)+不可分割的区

域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

域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

5.1城镇发展方向选择

1建设开发适宜性评价结论综合分机

城镇发展方向的确定应根据建设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避开洪水 位线以下、蓄滞洪区、坡度25°、农用地质量好、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等区域。建设开发适宜性评价具体方法参考《湖南省资源环境承载能 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本文中简称为双评价) 开发边界宜以建设开发适宜性评价图为工作底图,在适宜开发建设的 范围内划定

5.1.2生态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的纳束分析

城镇发展方向应综合考虑生态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由保护线的空 可布局,城镇发展主导方向应尽量避开大规模成片的生态红线和永久 基本农由保护线。同时,还应结合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分 区管控要求以及环境准入负面清单选择城镇发展方向。

5.1.3城镇外部拉力因素分析

(1)与周边城镇的联系 城镇发展方向的选择应考虑周边城镇(城市群)对自身的拉动作 用,在空间布局上充分对接周边主要城镇(城镇群),以融入周边区 或战略发展需求。与区域周边城镇的相互辐射和联系可引入经济联系 强度和城镇流来衡量。

(2)重大交通设施分析 重大交通设施建设是城镇发展的重要拉动因子,能有效带动周边 区域开发建设。城市发展主导方向的选择应综合考虑高速公路出入 口、高铁站、港口、机场等重要交通设施空间布局,充分利用该类设 施带来的集聚和辐射作用。 (3)重大项目建设分析 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大型旅游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会影响城镇空 间拓展方向。在综合分析现状已批在建、待建和计划重点建设的大项 目分布情况的基础上,明确城镇新增的发展带动点,确定城镇发展主 导方向。

GB∕T 7920.10-2019 道路施工与养护设备 稳定土拌和机 术语和商业规格5.1.4城镇内部动力因素分析

(1)产业发展需求 产业的更新换代可改变经济原有的空间结构,从而作用于城镇功 能结构,随着经济规模和空间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常常成为影响城市 发展方向的主要因素。应分析城镇产业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产业集 群、产业空间布局、现状主导产业分布等情况,判断城镇未来产业发 展趋势,综合确定城镇发展方向。 (2)品质生活需求 满足居民对于品质生活的需求是当前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 关系城镇未来发展潜力,也是城镇发展方向的重要影响因素。品质生 活需求分析应从开散空间布局、公共交通分布、慢行交通体系等多个 方面进行,城镇发展主导方向的确定应有利于提高城镇居民生活品 质。

(3)相关政策诉求 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直接改变引导着城镇土地利用模式和产业结 构变化,具体表现为通过新区开发、产业规划等项目影响城镇发展 同时,人口迁移制度、行政区划调整等措施也对城镇空间发展进行弓 导。城镇发展方向的选择应适当考虑当地相关政策诉求,以满足城镇 建设的需要。 (4)基础设施配套 良好的基础设施配套对促进城镇发展具有持续强化作用,能够最 大限度地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完善的基础设施在为城镇各产业发 展提供基本条件的同时还能有效引导产业迁移与人口分布,是城镇空 间布局的导向标。城镇发展方向应根据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程度以 及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综合确定。 最后,综合以上四方面因素确定城镇主导发展方向和次要发展方 向。

5.2城镇开发边界划定

5.2.1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步骤

依据初步确定的城镇开发边界规模要求,结合资源环境承载力与 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以行政区划分界线或道路、河流、山脉等清晰 可辨的地物为参照《建筑幕墙用铝塑复合板 GB/T17748-2016》,在现状建成区基础上,避让生态保护红线与永久 基本农田,划定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具体划定步骤如下: (1)生态优先,明确适宜进行城镇开发建设区域。 结合高分辨率影像图,在“双评价”的基础上,划出生态保护红 线、基本农由保护线及采空区、山体、水体、湿地等其他各类禁止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