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5542-2018 配电网规划设计规程

DLT 5542-2018 配电网规划设计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8.6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9133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T 5542-2018 配电网规划设计规程简介:

DLT 5542-2018《配电网规划设计规程》是中国电力工业标准化委员会发布的一项国家标准,全称为《电力工程 第5542部分:配电网规划设计规程》。该规程于2018年发布,主要适用于中国境内的配电网规划设计工作,包括城市、乡村和各类工业园区的配电网规划。

该规程详细规定了配电网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设计内容、方法和步骤,涵盖了配电网的规划范围、供电质量、可靠性、经济性、环境友好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它对配电网的电压等级选择、线路走廊规划、变电站布点、电缆与架空线路的选用、负荷预测和管理、保护和自动化配置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DLT 5542-2018是指导配电网规划设计的重要技术文件,对于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提升供电服务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DLT 5542-2018 配电网规划设计规程部分内容预览:

3.0.9配电网规划应充分考对分布式电源的消纳能力,满足

4.0.1电力需求预测应包括用电量需求预测、最大负荷需求预测 以及负荷特性分析等。电力需求预测工作应在长期调查分析的基 础上,收集和积累本地区用电量和负荷的历史数据以及城市建设 和各行各业发展的信息,充分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种相关 因素与电力需求的关系。

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电力需求历史数据、重大项目建设 况和上级电网规划负荷预测成果等。政府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力用户等应配合做好电力需求数据的调查与收集工作,提升电 需求预测的准确性

4.0.4配电网电力需求预测应分期进行DB11∕T 1629-2019 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规程,与配电网规划设计的期

限保持一致。近期规划宜列出遂年预测结果,为遂年输变电项自 安排提供依据;中期规划可列出规划水平年预测结果,为阶段性规 划方案提供依据;远期规划宜侧重饱和负荷预测,为高压变电站站 址和高、中压线路廊道等电力设施布局规划提供参考,并为目标网 架规划提供依据。

4.0.5电量需求预测常用的预测方法宜符合本标准附录A相关

4.0.6电力负荷预测常用的预测方法宜符合本标准附录B相关

4.0.7电力需求宜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预测和校核。对

级的原则,电力需求预测宜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方式综 合选用三种及以上适合的方法进行预测,并可参考上级电网规划 的电力需求预测结果进行校核。 4.0.8对于涉及研究新能源消纳的配电网规划,宜对负荷特性进 行分析预测。 4.0.9对于大用户负荷比重较大的地区,宜采用大电力用户法与 其他预测方法相结合进行预测。 4.0.10对于具备条件地区的区域电网规划,为变(配)电站选址 与定容、自标网架、配电线路线径选择及廊道需求等提供设计依据 时,需开展规划区的空间负荷预测,宜采用负荷密度指标法。 4.0.11如有特殊需要,电力需求预测可考虑用户终端用电方式 变化和负荷特性变化,分析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等新型负荷接人以 及由力负益需求侧管理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5.1变电容量需求分析

5.1.1变电容量需求分析应通过计算层级负荷,获得各电压等级 变电容量需求,结合现有变电容量确定新增变电容量需求,作为确 定规划水平年输变电项目安排的主要依据。 5.1.2高压配电网层级负荷计算应在负荷预测的基础上,计算各 电压等级配电网供电的负荷。 1配电网110(66)kV层级负荷P110(66)可按下式计算:

年度、分区、分电压等级进行。变电容量需求可按下式计算:

5.1.4根据规划区域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不阶胶 应的配电网负荷增长速度可分为较慢、中等、较快三种情 相应电压等级配电网的容载比取值宜控制在1.8~2.2范 之间。

发区或负荷较为分散的偏远地区,可适当提高容载比的取值;双 网络发展完善(负荷发展已进入饱和期)或规划期内负荷明确的 区,在满足用电需求和可靠性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适当降低容载 的取值。

5.1.6当区域较大、负荷发展水平极度不平衡、负荷特性差

1.6当区域较大、负荷发展水平极度不平衡、负荷特性差异 大、分区最大负荷出现在不同季节的地区,可分区计算容 此

5.1.7在计算新增变电容量需求或核算容载比时,对于主要

5.1.8如有需要,计算容载比时可考虑各类新能源、电动汽车

5.2.1同一规划区域中,相同电压等级的主变压器单台容量规格 不宜超过3种,同变电站的主变压器宜统一规格。变电站的主 变压器台数最终规模不宜多于4台。各类供电区域变电站主变容 量及台数可参考表5.2.1选取。

表5.2.1各类供电区域变电站最终容量配置推荐表

2对于负荷密度高的供电区域,若变电站布点困难,可选用大容量变压器以 提高供电能力,同时加强上下级电网的联络。 3 藏区及偏远农牧地区可根据自身实际用电需求考虑适宜的变压器容量 序列。 4对于中压出线电压等级为20kV的变压器,容量选择范围可适当放宽,

应结合当地负荷发展与电网建设难度综合考。变电站一期 容量宜满足3年~5年内不扩建的原则。A十、A、B类地区

5.2.4变电站布点以负荷分布为依据,考虑行政建制并来

结构和建设条件,统筹考虑、统一规划。新建变电站座数可根据 增容量需求、单台主变参考容量来初步确定。结合新建变电站 数初算结果,制定变电站布点方案,逐个落实规划变电站站址 化变电站供电范围和调整变电站布点规划,避免造成站点间负 分布不均衡,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投资效益。

5.2.5变电站主接线形式应根据变电站在电网中的地位、出

路数、设备特点、负荷性质及电源与用户接入条件等因素确定,并 结合远期电网结构预留扩展空间。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应满足供电 可靠、运行灵活、适应远方控制、操作检修方便、节约投资、便于扩 建以及规范、简化等要求。变电站的高压侧以桥式、环入环出、单 母线分段接线为主,也可采用线变组接线;中、低压侧以单母线分 段接线为主,A十、A类供电区域变电站的10kV侧也可采用环形 接线。

5.2.6为简化电压等级或减少重复降压容量,对于无35kV电压

等级地区,可米用110(66

1变压器阻抗宜选择标准型,为限制母线短路电流不超过限 定值,可选择高阻抗型;各电压等级短路电流限定值可参考本标准 第10.4.2条; 2三绕组普通型和自耦型变压器根据提供短路电流的电源 立置来确定最大阻抗设置于高~中压侧或高~低压侧。

率因数不低于0.95,低谷负荷时仍为感性进行配置,并可随用电 负荷的增减调节输出容量: 1容性补偿容量应经计算确定,宜为主变压器容量的10%~ 30%;; 2发电厂并网变电站和以110kV电缆出线为主的变电站, 应根据无功计算结果选择补偿型式和容量。 5.2.10无功补偿容量过大时应分组。投切一组补偿设备引起接 入母线的电压波动应小于现行国家标准《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 闪变》GB/T12326规定的限值。电容器和低压电抗器分组容量 可按下式计算:

(5. 2. 10)

S.一一低压电抗器和电容器接入母线的最小三相短路容量。 5.2.11电容器补偿装置分组在不同组合方式下投切时,应不引 起谐波放大甚至谐振。110kV变电站宜对电容器补偿装置投切 过程的谐波谐振问题进行校验。引起谐波谐振的容量可按下式近 似计算: 未装设串联电抗器时,

式中:Sa1 低压电抗器和电容器接入母线的三相短路容量 n—谐波次数; A一并联电容器的电抗率。

5.2.12中性点接地方式应综合考供电可靠性和单相

全相最大工频电压的升高值、单相接地时最大故障电流以及

电保护影响进行选择,可参考以下条款: 1110kV系统应采用直接接地方式; 266kV系统宜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335kV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小于10A时宜采用中性点 不接地方式;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大于或等于10A且小于 150A时,宜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单相接地故障电容 电流大于或等于150A或全部为电缆线路时,宣采用中性点经低 电阻接地方式。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及消弧线圈容量计算方法可分 别参考本标准附录G和附录H

5.3.1110kV~35kV电网结构可分为辐射、环网、T接、链式四 类,各类接线的结构特点、可靠性和适用范围宜符合下列规定: 1辐射结构分为单辐射和双辐射两种类型,接线简单,适 应发展性强,但可靠性较差;双辐射结构适用于C、D类供电区 域,也可作为网络形成初期、上级电源变电站布点不足时A十、 A、B类供电区域的过渡性结构;单辐射结构可用于D、E类供电 区域; 2环式结构分为单环网和双环网两种类型,在正常运行方式 下开环运行,对电源布点要求低,扩展性强,但电源单一,网络供电 能力小;双环网适用于C、D类供电区域,也可作为网络形成初期、 上级电源变电站布点不足时A十、A、B类供电区域的过渡性结 构;单环网结构可用于D类供电区域; 3T接分为双T和三T两种类型,组网较为容易,双侧电源 T型接线供电可靠相对较高,主要适用于以架空线路为主的A、 B、C类供电区域,也可用于对以电缆为主的A十、A、B类供电区 域(利用变电站高压侧配电装置实现T接); 4链式分为单链、双链和三链三种类型,运行灵活,供电可靠 高,但出线回路数多,投资大;适用于对A十、A、B类供电区域,也

用于以电缆为主的C类供电区域。

订用于以电缆为主的C类供电区

[扬州]商业住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017年)各供电区域110kV~35kV高压配电网初期接线、过渡接线和目 标接线形式可参考表5.3.2。

.S.J 正配电网自来时以 ZZUKV(330KV)变电站为中心、分片 供电的模式,各供电片区正常方式下相对独立,但同时具备事故情 况下相互支援的能力

5.3.41 110kV~35kV典型电网结构示意图可参考本标准附 录C。

5.3.4110kV~35kV典型电网结构示意图可参考本标?

5.4.1线路建设形式应根据市政规划、自然条件、污染水平、走廊 宽度、电网结构及运行要求等方面综合论证确定。 5.4.2高压配电网线路导线截面规格不宜过多,每个电压等级不

超过3种。配电网电缆线路载流量应与该区域架空线路相匹 高压配电网线路常用规格可参考表5.4.2。

【毫州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2010年)高压配电网线路常用导线截面参考序

5.4.3配电网线路导线截面的选择应满足负荷发展的需求,宜按 远期规模考虑、参考饱和负荷值选择线路导线截面。 5.4.4配电网线路导线截面应与电网结构、变压器容量和台数相 匹配。配电网线路导线截面选择与校核时,任一元件N一1故障 方式下(相关线路、主变、母线)线路输送容量不应大于线路的持续 极限输送容量。故障方式下线路输送容量计算时宜符合下列 规定: 1对于中低压侧具备联络通道的变电站宜考虑变压器短时 过载能力,2台主变时按负载率65%核算,3台主变时按负载率 87%核算,4台主变时根据中低压侧接线型式确定主变负载率; 2对于中低压侧不具备联络通道的变电站,2台主变时按负 载率50%核算,3台主变时按负载率67%核算,4台主变时根据中 低压侧接线型式确定主变负载率; 3对变压器负载率有特殊要求的变电站按实际负荷进行 计算。 常用导线的持续极限输送容量可参见本标准附录E。

条件限制,改造中选用常规导线无法满足要求的,可采用耐热 导线。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