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4/T 5018-2015 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技术规程简介:
DB34/T 5018-2015 是中国安徽省的一项地方标准,全称为《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技术规程》。这个规程主要针对的是在建筑施工中,使用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也叫螺旋钻孔灌注桩)的一种施工技术,这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和桩基施工方法。
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是通过螺旋钻机向下钻孔,同时在钻孔过程中通过灌注混凝土,形成桩体。这种施工方法有以下特点:
1. 施工效率高:螺旋钻机能够连续作业,且钻孔和灌注混凝土同步进行,节省了时间。 2. 环境影响小:相比于其他桩基施工方式,双向螺旋灌注桩产生的噪音和震动较少,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3. 结构承载力好:螺旋挤土过程能有效挤密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该规程详细规定了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的设计、施工、验收等方面的要求,包括桩的直径、长度、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旨在保证桩基工程的安全、有效和经济。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地方标准,具体执行时还需要参照国家的其他相关规范和工程实践。
DB34/T 5018-2015 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技术规程部分内容预览:
6.4.1施工完成后应按桩基或复合地基的要求检查桩位偏差禾 桩顶标高。
6.4.1施工完成后应按桩基或复合地基的要求检查桩位偏差和 桩顶标高。 6.4.2工程桩应进行桩身完整性和承载力的验收检测。 6.4.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桩基工程,应采用静载荷试验对工程 桩单桩承载力进行验收检测,检测数量应根据桩基设计等级、施 工前取得试验数据的可靠性因素,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 测技术规范》JGJ106确定:
1施工过程中变更了施工工艺参数或施工质量出现异常 时; 2 施工前未进行单桩静载荷试验的工程; 3地质条件复杂、桩的施工质量可靠性低: 4没有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施工经验的地区。 6.4.4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桩基工程,可采用高应变动测法对工 程桩单桩竖向承载力进行验收检测: 1除本规程6.4.3条规定条件外的桩基工程; 2设计等级为甲、乙级的建筑桩基静载试验检测的辅助检 测。 6.4.5当桩身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等级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进 行钻芯法检测。检测方法及检测数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 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的规定。 6.4.6抗拔桩和对水平承载力有特殊要求的基桩,应进行单桩 抗拔静载荷试验和水平静载荷试验检测。 6.4.7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检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 处理技术规范》JGJ79的规定。
施工记录;了解施艺和施工出现的异常情传播或其他 2委托方的具体要求; 3核查检测项目现场实施的可行性。 6.5.2桩基检测前,应编制检测方案,检测方案应包含下列内 容:工程与地质概况、基桩参数与设计要求、施工工艺与要求、 验测方法与数量、受检桩选取原则、检测周期及所需的机械与人 T
JBJ 21-1990 工厂竣工现状决图编绘与实测规程6.5.3检测开始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6.5.3检测开始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采用低应变法检测时,受检桩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设 计强度的70%,且不小于15MPa; 2当采用钻芯法检测时,受检桩的混凝七龄期达到28d或同 条件养护的预留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3承载力检测前的休止时间除应达到本条第2款规定的桩身 混凝土强度外,在无成熟的地区经验时,尚应符合表6.5.3的规 定。
表6.5.3休止时间表
收检测的受检桩选择宜符合下列
当基础理深较天时,桩身完整性检测和承载力检测应在基坑升控 至基底标高后进行。
6.5.6检测报告应结论明确、用词规范。检测报告应包合
1委托方名称,工程名称、地点,建设、勘察、设计、监 理和施工单位,基础形式、结构类型,建筑层数,设计要求, 测目的,检测依据,检测数量,检测日期:
6.6.1当桩顶设计标高与施工场地标高相近时,基桩的验 待基桩施工完毕后进行;当桩顶设计标高低于施工场地标高 应待开挖到设计标高后进行验收。
6.6.2验收应包括下列资料:
主:(1)钻机就位 (4)沉入钢筋笼:(5) 当采用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技术进行复合地基施工时,不插放钢筋笼 A.0.2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图
B.0.1 基桩施工记录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规程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 “应符合·…···的规定(或要求)”或“应按·………执行”
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soil displacement screw pile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检测、科研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在 使用本规程时能够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双向螺旋挤士灌 主桩技术规程》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程的条文说 明,供使用者参考。在使用中如发现本条文有不妥之处,请将意 见函寄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以供修订时参考。
1.0.1~1.0.3近年来,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已在我省阜阳、毫 州等地区广泛应用,该种桩基施工新技术既能够应用于桩基工程 又能够应用于复合地基工程。目前,在安徽省尚无相应的技术标 准来指导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的设计、施工、检验与验收,故编 制本规程。 国内外大量的工程实践已证明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是一种安 全适用、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经济合理、保护环境的干作业灌 注桩施工技术。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的主要施工工艺流程是:钻 孔一→压灌混凝土→沉放钢筋笼成桩(需要时)。其适用性和主要 特点如下: 1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施工工艺适用于填土、黏性土、粉 土、砂土、碎石类土、全风化岩和强风化岩等可压缩岩土地层 且不受地下水位的限制。对于淤泥质土、厚层不可压缩性土层、 卵石粒径较大或卵石层较厚土层,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成孔可 能性以及成桩适用性; 2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在安徽省有较广泛的适用区域,皖 中的粘土层、皖北以及沿江砂王层的地层条件具有较强的适用 仅供学习交流使用,请勿传播或其 性;
3随看施工钻具提升,混凝土能够通过压灌立即填充桩 孔,不易产生断桩、缩颈、塌孔等现象,桩身混凝土均匀,外观 质量好,施工质量可控可靠; 4施工过程噪音小、无振动、不排土、无排污、不扰民, 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效益突出; 5采用完全挤土灌注成桩工艺,单位混凝土能够获得高承 载力,经济效益显著。
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复合地基的定 名,是根据该工法的技术性能和特点综合后的统一名称,SDS桩 简称是SoilDisplacementScrewPile的缩写,也是根据当前国际 上主流的习惯用语采取的称谓。本规程使用的符号尽量沿用现行 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中使用的符号,以便于设 计人员应用。
3.0.1根据国内外桩工钻机装备制造能力和实际工程经验,双 句螺旋挤土灌注桩的桩径适用范围为350mm~600mm,呈圆柱 形,属于中等直径桩,其常用桩径为400mm~600mm。 3.0.2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属于挤土桩,适用于标准贯入试验 SPT击数N<60的可压缩岩土地层,对于厚层饱和软黏土、淤泥、 淤泥质黏土和泥炭质土地层,应慎用或采用相应技术措施后再使 用。 3.0.3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基设计应采用极限状态设计,两种 极限状态说明如下: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本规程采用综合安全系数K代替荷载分项系数和抗力分项系 数,以单桩极限承载力和综合安全系数K作为桩基抗力的基本参 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荷载分项系数为 1.0,亦即为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算。 仅供学习交流使用,请勿传播或其 桩基设计所采用的作用效应组合和抗力是根据计算或验算的 内容相适应的以下原则确定: 1确定桩数和布桩时,由于抗力是采用基桩或复合基桩极限 承载力除以综合安全系数K=2确定的特征值,故应采用荷载分项 系数G.o=1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2计算荷载作用下的基桩沉降时,应考虑土体固结变形时效 特点,应采用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
3验算坡地、岸边建筑桩基整体稳定性时,应采用综合安全 系数,其荷载效应采用G、Yo=1的标准组合。 4在计算桩基结构承载力时,应与上部混凝土结构计算相 致,承台项面作用效应应采用基本组合,其抗力应采用包含抗力 分项系数的设计值, 3.0.7端承型桩的承载力依赖于桩端土层,勘探点间距宜适当 缩小,摩擦型桩的承载力依赖于桩侧土层,勘探点间距可适当加 大。 3.0.9关于工程场地的适宜性应重点评价:场地地层均匀性 岩土设计参数、成桩可能性、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的稳定性及其
4.1.2建筑桩基设计等级的划分目的在于界定桩基设计的复杂 程度。桩基设计等级是根据建筑物规模、体型与功能特征、场地 也质与环境复杂程度,以及由于桩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 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划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 甲级建筑桩基可细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考虑建筑物的重要 性、层数、高度以及荷载大小。第二类主要考虑由于建筑物体型 复杂对桩基础变形所产生的特殊要求。第三类主要考虑场地、地 质条件和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 乙级建筑桩基,为甲级、丙级以外的建筑桩基,设计较甲级 简单,计算内容应根据场地与地基条件、建筑物类型确定。 丙级建筑桩基包含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较均匀、 本型简单的七层及七层以下一般建筑桩基;桩基设计简单,计算
4.1.3基桩的平面布置是桩基合理X优化设计的关键环节,基.Cn
1)考虑力系的最优平衡状态: 2)使上部荷载在桩基础上的传力路径最短; 3)宜采用变刚度调平设计方法; 4)主裙楼连体时应弱化裙楼布桩、强化主楼布桩 2基桩的合理最小中心距确定是重点【河北省】《潜孔钻机和钻凿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DB13/T 1239-2010》,基桩最小中心距应基 于以下两个因素确定:
1)有效发挥桩的承载力; 2)不同成桩工艺所导致的挤十效应大小。对于挤十桩 为减小挤土负效应,在饱和黏性土层和密实砂土层条件下,应适 当加大桩距。基桩的最小中心距确定应充分考虑挤土负效应的影 响,同时考虑桩的排列与数量因素。 3)对特殊土层可根据当地经验适当调整基桩的最小中心 距。
4.2.1桩身配筋率、配筋长度和箍筋的配置采用以下
1正截面最小配筋率根据桩径确定。桩承受水平力时,桩身 受弯截面模量为桩径的3次方,配筋对水平抗力的贡献随桩径增加 而增大。正截面最小配筋率宜为0.65%~0.4%,小桩径取高值。 2配筋长度主要考虑轴向荷载的传递特征与荷载性质。对于 端承桩宜通长等截面配筋,摩擦型桩可分段变截面配筋。桩的配 筋长度不宜小于2/3桩长。抗拔桩应通长等截面配筋。 为了使钢筋笼顺利沉放到位,钢筋笼底端应设置引尖,根据 施工经验,引尖长度一般为0.5m~1.0m,且长度不宜小于0.5m。
GB/T 36478.4-2019标准下载4.4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
bttn'bzxx. ahbz. 4.4.1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应明确桩基竖向承载力取值的对应 关系,本规程中,将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作为基桩竖向 承载力的基本参数,将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作为抗力,特征值R对 应上部结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本规程采用综合安全系数K=2, 因此,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O和基桩特征值R的设计表达 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