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441-2015 大气雷电环境评价技术规范

DB34/T 2441-2015 大气雷电环境评价技术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91.3K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9022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4/T 2441-2015 大气雷电环境评价技术规范简介:

DB34/T 2441-2015《大气雷电环境评价技术规范》是由中国浙江省地方标准局发布的关于大气雷电环境评价的技术性规范。该标准主要适用于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电力设施、通信设施、石油化工设施、矿山设施、交通运输设施等在大气雷电环境下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它涵盖了雷电防护设计、雷电风险评估、雷电防护设施的选型和安装、雷电防护效果的检测和维护等内容。

该规范的核心目标是保障各类工程在雷电环境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预防雷电灾害的发生。它提供了一套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流程,旨在提高雷电防护设计和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体内容可能包括雷电活动的频率、强度、路径、防护等级的确定、防雷设施的设计要求、雷电防护效果的验证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个地方标准,可能在某些方面与国家或行业的相关标准有所差异,具体执行时应参照最新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DB34/T 2441-2015 大气雷电环境评价技术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DB34/T24412

安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4/T24412015

宁波市施工图设计常见问题及质量通病(2019年)DB34/T 24412015

大气雷电环境评价的程序见图1所示。

图1大气雷电环境评价程序

评价所需资料 进行大气雷电环境评价时,需收集的资料如下: 项目所在市相对湿度的观测资料(最近10年及10年以上) 项目所在市历史雷灾资料(最近10年及10年以上) 项目所在市雷暴天气大气环流形势、卫星云图资料、雷达回波资料(最近5年及5年以上): 项目所在市雷暴日观测资料(最近10年及10年以上); 项目所在地闪电定位系统的监测资料(最近5年及5年以上); 项目所在地的地勘报告; 现场土壤电阻率的勘测数据 勘测深度不能低于 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请勿传播或其他用途

6.1.2雷暴移来路径

万史雷灾资料,分析项目所在市及项目所在地的

DB34/T24412015

根据大气环流、卫星云图、雷达回波、闪电定位系统监测资料,分析影响项目所在市的历年雷暴移 动路径,确定雷暴移来的主导方向和次主导方向

6. 1. 3雷电活动特征

6. 1. 3. 1雷暴日特征

利用雷暴日观测资料,分析项目所在市的历年雷暴状况,确定年平均雷暴日数据、雷暴日的年 特征等。

6. 1. 3. 2 雷电时空分布特征

根据内电定位系统的监测资料,统计项目所在市地闪活动的年际变化、月变化、日变化特征、地闪 领次的空间分布、雷电流极性及累计概率分布(见附录A)。 依据项目占地面积的大小,分析项目所在地地闪活动特征(见附录A): 当项目占地面积≤20km²时,统计以项目为中心,周边3km范围内的地闪活动特征; 当20km²<项目占地面积≤40km²时,统计以项目为中心,周边4km范围内的地闪活动特征: 当40km²<项目占地面积≤60km²时,统计以项目为中心,周边5km范围内的地闪活动特征: 当60km<项目占地面积≤100km时,统计以项目为中心,周边6km范围内的地闪活动特征: 当项目占地面积超出100km,统计以项目为中心,项目占地区域内的地闪活动特征。

勘查项目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并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地勘报告,了解项目所在地土壤类型、土质及分 层情况。

6. 2. 2 土壤电阻率

土壤电阻率的勘测方法见附录B,至少选取项目所在地东、南、西、北四个点进行土壤电阻率的勘 测,勘测深度不能低于项目的桩基深度,记录勘测数据(见附录B),分析土壤电阻率在水平和垂直方 向的分布特征 a)土壤不同深度的垂直电阻率分布,根据不同深度范围土壤电阻率仿真分析得到土壤电阻率的断 面图; b)土壤同一深度的水平电阻率分布义采用与①十类似的方法得到土裘电阻率的水平分布图。

也的年丧均密摩交流使用,请勿传

GB50057中雷击大地密度的计算公式(1)为: Ng=0. 1Td 式中: Td一一为区域年平均雷暴日,根据当地气象台、站确定(GB50057), Ng的单位是:次/(km²·a),利用雷暴日计算得到的Ng和6.1.3.2中统计的项目所在地 大地的年平均密度按观测时间进行加权平均(见附录C) 即得到项目所在地的Ng值

7.1项目概况:经纬度、占地面积、桩基的深度

7.1项目概况:经纬度、占地面积、桩基的深度

DB34/T 24412015

7.2所用资料 7.3评价内容:雷电气候特征、雷电流散流特性和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 7.4结论 (见附录 D)

7.2所用资料 7.3评价内容:雷电气候特征、雷电流散流特性和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 7.4结论 (见附录 D)

项目所在市雷电气候特征分析方法

月所在市雷电气候特征分

A.1.1时空分布特征

A.1.1.1年际变化及趋势分析

DB34/T24412015

趋势分析的方法采用线性趋势法:建立地闪频次(Y)与时间序列(t)之间的一元线

Yi=b+bti,(i=1, 2, , n) (A.1) 式中: bo一回归常数; b一一回归系数(线性趋势); 一资料长度。 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b。和b,当b为正(负)时表示在统计时段内该要素是线性增加(减小 的。检验趋势是否显著,可通过计算 Y,与t之间的相关系数r,并对r进行t检验,以确定趋势 变化是否显著。

A.1.1.2月变化特征

A. 1. 1. 3日变化特征

日变化特征主要分析地闪(正地闪和负地闪)频次、平均雷电流强度(正地闪、负地闪)一天 布情况。

A. 1.1.4空间分布特征

A.1.2雷电流特征分析

统计地闪发生的频次和雷电流幅值特征,如表A.1所示:

表A.1地闪发生概况

DB34/T24412015

A.1.2.2雷电流幅值累积百分率分布

A.2项目所在地雷电气候特征分析方法

根据项目的占地面积,按照6.1.3.2中要求,统计项目所在地地闪频次及雷电流的空间分布特征, 并分析雷电流强度的累计百分比,如表A.2所示:

表A.2雷电流分布特征统计表

DB34/T 24412015

图中: C 和C2 电流极 P, 和P2 电压极 M 接地电阻测量仪 h 测量电极埋设深度 测量电极之间的距离

图B.1等间距文纳四极法原理图

用等间距文纳四极法测量土壤电阻率时,两电极之间的距离a应大于等于电极埋设深度 倍,即a≥20h。最大的极间距离a可取拟建接地装置最大对角线的三分之二 电流极之间的距离不宜太大GB/T 36478.3-2019标准下载,一般不超过300m,否则引线间互感将对测量结果造成较大

B.1.3测量数据修正

表B.2季节修正系数表

表B.2季节修正系数表

DB34/T24412015

DB34/T24412015

K,Ng1+K,N2 K +K,

JT∕T 1104-2016 桥梁用热镀锌铝合金钢丝DB34/T24412015

表D.1评价结论模板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