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T 012-2019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RB/T 012-2019 风力发电机组设计评估指南 关键结构件简介:
"RB/T 012-2019 风力发电机组设计评估指南"是一部关于风力发电设备设计的行业标准,其中关于关键结构件的介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叶片:叶片是风力发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捕捉风能并转化为机械能。设计评估会考虑叶片的强度、刚度、耐腐蚀性、重量效率等因素,以确保其在极端天气条件下能正常运行且安全性高。
2. 塔架:塔架是风力发电机的支撑结构,需要承受风力载荷和自身的重量。设计评估会关注其结构稳定性、疲劳寿命、地震性能以及与基础的连接方式。
3. 齿轮箱:连接发电机和叶片的齿轮箱是能量转换的关键部分,需要考虑其耐磨性、传动效率、热管理以及维修性。
4. 发电机:负责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部分,设计评估会关注其效率、可靠性、噪音控制以及散热性能。
5. 控制系统:风力发电机组的"大脑",负责监控和调节风力发电过程,确保安全运行。
6. 制动系统:在风力过大或需要维护时,制动系统能确保风力发电机安全停止,设计评估会考虑其性能、可靠性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响应能力。
以上是关于风力发电机组关键结构件在设计评估指南中的一般介绍,具体细节会根据风力发电机组的型号、用途、环境条件等因素有所不同。
RB/T 012-2019 风力发电机组设计评估指南 关键结构件部分内容预览:
RB/T012—2019目次前言引言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设计评估概述4.1设计评估依据4.2设计评估流程4.3评估主要内容4.4文件审查原则5设计评估5.1文件审查5.1.1图纸5.1.2设计技术规范5.1.3强度计算报告与有限元5.2独立平行计算附录A(资料性附录)关键结构件静强度与疲劳强度计算方法介绍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风电事业部、国电联合动 力技术有限公司、山东中车风电有限公司、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重庆重齿风电齿轮箱有限责任 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邢合萍、李建桥、康巍、王宁、吕杏梅、宁红超、徐芯璇、张讯、李世慧、王佳林、 王英博、李常、王伟峰、杨天时。
风力发电机组认证标准GB/Z25458介绍了风力发电机组合格认证总的规则及程序扣压式薄壁钢导管敷设安装施工工艺标准,并规定了风 力发电机组型式认证、部件认证及项目认证三种不同认证形式下的评估模块及每个评估模块的评估内
图1设计评估认证流程模块图
对于风力发电机组的机械部件和关键结构件,标准指出认证机构应依据GB/Z25458、GB/T18451. 及GB/T31517进行设计评估,并特别指出齿轮箱的评估依据标准GB/T19073。但对于关键结构件, 由于并无具体设计标准,应如何进行设计评估,上述标准缺少具体的指导意见。 本标准在考虑了GB/Z25458、GB/T18451.1及GB/T31517相关要求以及国外认证机构对于关 键结构件的评估方法基础上,对关键结构件设计评估流程、方法及各评估环节的具体要求进行了规定, 使关键结构件的设计评估工作有章可循。这有助于统一国内认证机构对关键结构件的设计评估要求和 方法,并因此提升对关键结构件设计评估的质量水平。另外,本标准也可作为认证机构与申请人之间在 进行关键结构件设计评估时沟通的依据
文电机组设计评估指南关键结机
本标准规定了风力发电机组关键结构件设计评估工作的流程、方法及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认证机构的风力发电机组关键结构件设计评估工作,申请人在进行风力发电机组设 计认证时也可参照使用
RB/T012—20193.5独立平行计算independentparallel calculation评估人员对申请人关键结构件强度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的计算活动。设计评估概述4.1设计评估依据设计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关键结构件是否按设计条件、制定标准和其他技术要求进行设计,认证机构可依据GB/T18451.1、GB/T31517、GB/T29543及GB/T31519的要求,对关键结构件进行设计评估。4.2设计评估流程关键结构件设计评估流程见图2。文件提交1文件审查1No审查结果发反馈意见YesF1独立平行计算客户回复NoYesNo计算结果Yes 设计评估通过图2关键结构件设计评估流程关键结构件的设计评估工作一般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文件审查,认证机构应要求申请人提交设计评估所需要的各种认证文件,评估人员对收到的认证文件进行审查并予以反馈;第二部分是独立平行计算,评估人员根据文件审查情况对全部或部分关键结构件的强度计算结果进行计算验证。4.3评估主要内容认证机构至少应对关键结构件的下列认证文件进行评估:图纸,包括零件图与装配图;设计技术规范;强度计算报告;有限元。4.4文件审查原则评估人员应评估关键结构件认证文件中的下列内容:认证文件之间的关联性;引用标准或规范的有效性;2
关键技术要求规定的完整性: 关键技术参数(如材料力学性能)与采用标准的符合性; 材料牌号、力学性能、图纸编号等重要信息在各文件中表述的一致性; 强度计算过程的合理性等。 关键结构件根据制造方式不同分为铸件、锻件与焊接件。不同类型关键结构件在技术要求规定上 存在较大差异,本标准以此为分类,对不同类型关键结构件图纸与设计技术规范的评估要求分别进行了 规定。
5.1.1.1铸件图纸
铸件一般包括铸件机械加工图、铸件无损探伤图及铸件防腐涂层图。 铸件机械加工图主要规定了铸件在室温20℃土2℃下的机加工尺寸及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 度等方面的要求。 评估人员至少应评估铸件机械加工图当中的下列内容: 关键尺寸及公差; 关键形位公差; 关键表面粗糙度; 铸件表面缺陷; 防锈措施; 与相邻结构件的装配关系等。 铸件无损探伤图应评估铸件各个部位采用的铸造质量等级要求,图纸规定的质量等级不得低于铸 件在强度计算报告中要求的质量等级。 铸件防腐涂层图应评估采取的防腐等级及具体的防腐措施:包括涂层材料牌号、涂层数目、每道涂 层厚度,以及铸件毛坏表面清洁度等。
5.1.1.2锻件图纸
锻件机械加工图主要规定了锻件在室温20℃土2℃下的机械加工尺寸及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 造度等方面的要求。 锻件的无损探伤与表面防腐要求一般在锻件设计技术规范中予以规定。 评估人员至少应评估锻件机械加工图当中的下列内容: 关键尺寸及公差; 关键形位公差; 关键表面粗糙度; 锻件表面缺陷; 防锈措施; 与相邻结构件的装配关系等
5.1.1.3焊接件图细
焊接件机械加工图主要规定焊接件在室温20℃士2℃下的机械加工尺寸及公差、形位公差、表
粗糙度、焊缝形式、焊缝高度以及焊缝无损探伤等方面的要求。 焊接件的表面防腐要求一般在焊接件设计技术规范中予以规定。 评估人员至少应评估焊接件机械加工图下列内容: 钢板平面度; 关键尺寸及公差; 关键形位公差; 坡口焊前要求; 预热要求; 无损探伤要求; 焊缝评定等级; 焊后清理要求; 与相邻结构件的装配关系等
5.1.2设计技术规范
5.1.2.1铸件设计技术规范
评估人员至少应评估铸件设计技术规范当中的下列内容: 适用环境条件; 材料牌号及依据标准; 机械性能:包括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硬度、低温抗冲击性能、断面收缩率延伸率等; 金相组织; 铸造质量:包括表面缺陷、内部缺陷、球化率、铁素体含量、珠光体含量及石墨尺寸大小等 附铸试块位置或取样位置; 表面粗糙度及表面处理工艺; 无损探伤; 防腐措施签
5.1.2.2锻件设计技术规范
评估人员至少应评估锻件设计技术规范中的下列内容: 适用环境条件; 材料牌号及依据标准; 锻造比; 机械性能:包括材料屈服强度、抗拉强度、表面硬度、低温冲击功、断面收缩率,延伸率等: 化学成分; 金相组织; 锻造质量:包括内部缺陷、非金属夹杂及晶粒度等; 热处理; 无损探伤; 防庭排施等
5.1.2.3焊接件设计技术规范
评估人员至少应评估焊接件设计技术规范中的下列内容:
材料牌号及依据标准; 机械性能:包括碳当量、低温冲击功、钢板厚度方向性能、断面收缩率等; 化学成分; 钢板质量等级:包括表面缺陷、内部缺陷质量等级要求; 使用焊材; 焊接前准备工作; 焊缝检测; 焊接后处理; 防庭措施等
材料牌号及依据标准; 机械性能:包括碳当量、低温冲击功、钢板厚度方向性能、断面收缩率等; 化学成分; 钢板质量等级:包括表面缺陷、内部缺陷质量等级要求; 使用焊材; 焊接前准备工作; 焊缝检测; 焊接后处理; 防腐措施等。
5.1.3强度计算报告与有限元
5.1.3.1强度计算报告
评估人员至少应评估关键结构件强度计算报告中的下列内容: 分析对象介绍; 分析使用软件及版本信息; 坐标系介绍; 载荷来源; 建模说明:包括材料特性、单元类型、载荷施加位置、约束边界条件等; 有限元简化; 有限元反作用力验证; 有限元错误与警告单元; 单位载荷应力结果; 单位载荷变形结果; 极限工况载荷作用下的应力结果; 疲劳强度计算过程简述; SN曲线关键输人参数值; SN曲线显示; 疲劳强度计算结果; 参考文件等
5.1.3.2有限元
载荷施加方式、位置及载荷施加点的坐标方向; 边界条件; 警告和错误单元; 单位载荷作用下的反作用力检查等。
评估人员应根据申请人提供的关键结构件设计参数与有限元,对关键结构件强度计算报告中 的静强度与疲劳强度计算结果进行计算验证,确认关键结构件能够满足风力发电机组设计规定使用寿 命下的强度要求, 因不同结构分析软件之间的兼容性以及同一软件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性,评估人员在独立平行计 算时宜对有限元作下列修改: 使用不同的单元; 删除并重新建立接触对; 删除并重新建立边界约束条件; 使用不同的方法传递远程力等。 关键结构件的静强度与疲劳强度计算方法参见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关键结构件静强度与疲劳强度计算方法介绍
A.2.1Miner疲劳失效准则
关键结构件在某恒幅值交变应力S作用下,循环破环的寿命为N,则可以定义其在经受n次循环 时的损伤为D=n/N,n=0,则D=O;n=N,则D=1,结构失效。 结构在某恒幅值应力S;作用下经受n;次循环的损伤为D,=n;/N;,则在K个不同恒幅值应力S 作用下,各经受n,次循环则可定义其总损伤见式(A.1)
失效准则见式(A.2)
n;某一应力幅值下实际发生的次数; NDB13∕T 2951-2019 高速公路路基加宽变形剖面沉降管、沉降杯观测技术规程,—材料关联S/N曲线中某一应力幅值下允许的发生次数; D一总的疲劳损伤值。
A.2.2安全系数的选取
强度计算过程中应采取的载荷安全系数与材料安全系数见GB/T18451.1第7.6条
A.2.3铸件与锻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A.2.3.1疲劳强度计算流程
DBJ/T15-173-2019 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铸件与锻件疲劳强度计算流程可由图A.1表示。
A.2.3.2疲劳强度计算常用应力假设
图A.1铸件与锻件疲劳强度计算流程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