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0176-2017(代替Q/GDW 176-2008) 架空平行集束绝缘导线低压配电线路设计规程

Q/GDW 10176-2017(代替Q/GDW 176-2008) 架空平行集束绝缘导线低压配电线路设计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Q/GDW 10176-2017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52.7K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7335
免费资源

Q/GDW 10176-2017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Q/GDW 10176-2017(代替Q/GDW 176-2008) 架空平行集束绝缘导线低压配电线路设计规程简介:

Q/GDW 10176-2017《架空平行集束绝缘导线低压配电线路设计规程》是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一项关于低压配电线路设计的标准。该规程主要适用于使用架空平行集束绝缘导线的低压配电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等环节。

该规程是对2008年发布的Q/GDW 176-2008版本的更新和升级,包含了更先进的技术要求和更详尽的设计规范,以适应电力系统的发展需要。主要内容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系统规划:规定了低压配电线路的供电范围、供电方式、电压等级等基本参数的确定原则。 2. 导线选择:详细规定了架空平行集束绝缘导线的选择原则,包括导线的材质、截面积、绝缘等级等。 3. 线路设计:包括线路路径选择、杆塔设计、绝缘配置、防雷保护等。 4. 施工与验收:明确了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以及线路工程的验收标准。 5. 运行维护:提供了线路运行中的维护和检查要求,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具体规程内容涉及专业技术和详细规定,以上的介绍仅作一般性理解,具体的设计和施工应严格按照该规程的详细规定执行。如果需要进行相关的工程设计或者施工,建议咨询专业的电力工程师或者查阅规程原文以获取准确信息。

Q/GDW 10176-2017(代替Q/GDW 176-2008) 架空平行集束绝缘导线低压配电线路设计规程部分内容预览: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Q/GDW 10176—2017

《控制用电磁继电器可靠性试验通则 GB/T 15510-2008》架空平行集束绝缘导线bundledinsulatedconductors 用于低压架空线路的两根、三根或四根绝缘导线平行连接在一起的导

1平行集束导线线路设计应与城乡总体规划相协调,统筹兼顾安全、环境、运行、施工、交 冬件等因素,做到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a)城镇街道、人口密集等通道受限区域; 绿化地区及林带; c) 污移严重地区; d) 农村偏远小负荷地区; e)农村低压分支线、接户线。

a)城镇街道、人口密集等通道 b)绿化地区及林带; c)7 污移严重地区; d)农村偏远小负荷地区; e)农村低压分支线、接户线。

5.1平行集束导线低压架空线路设计所采用的气象条件,应根据当地的气象资料和附近已有线路 的运行经验确定。如当地的气象资料与附录A典型气象区接近,宜采用典型气象区所列的数值。 5.2平行集束导线低压架空线路的最大设计风速值,应采用离地面10m高处,10年一遇10min平 均最大值,最大设计风速应不小于25m/s。 5.3平行集束导线低压架空线路通过市区或森林等地区时,如两侧屏蔽物的平均高度大于杆塔高 度的2/3,其最大设计风速宜比当地最大设计风速减少20%。 5.4风向与线路垂直情况导线风荷载标准值应按式(1)计算:

Wx = αlsdLwWe

电杆或绝缘导线束风荷载的标准值,kN; α 风荷载档距系数,当风速20m/s以下,α=1.0;风速(20~29)m/s,α=0.85;风速(30 34)m/s,α=0.75;风速35m/s及以上,α=0.7; μ,一一风荷载体型系数,当d<17mm,取1.2;当d≥17mm,取1.1;覆冰时,取1.2; d一一导线覆冰后的计算外径,m; Lw一一水平档距,m; W。一一基准风压标准值,kN/m。 5.5架空平行集束绝缘导线架空低压线路覆冰厚度,应根据附近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导线 爱冰厚度宜取5mm的倍数。如无可靠资料,参见附录A。

6平行集束导线技术要求

6.1.1铜芯应采用符合GB3953中的TR型软圆铜线。 6.1.2铝芯应采用符合GB3955中的LY9型Hg状态的硬圆铝线。 6.1.3铜芯10mm²及其以上,铝芯16mm及其以上导体应采用紧压圆型绞合,绞合的铜、铝导体、 导体绞合节距比、绞合方向应符合GB/T3956的规定。 6.1.47股及以下绞合线芯单股不允许有接头。 6.1.5线芯应表面光洁(无油污、无毛刺、无锐边、无凸起等),无断裂。 6.1.6导线材料的机械物理性能参见附录B。

6.1.1铜芯应采用符合GB3953中的TR型软圆铜线, 6.1.2铝芯应采用符合GB3955中的LY9型Hg状态的硬圆铝线。 6.1.3铜芯10mm²及其以上,铝芯16mm及其以上导体应采用紧压圆型绞合,绞合的铜、铝导体、 导体绞合节距比、绞合方向应符合GB/T3956的规定。 6.1.47股及以下绞合线芯单股不允许有接头。 6.1.5线芯应表面光洁(无油污、无毛刺、无锐边、无凸起等),无断裂。 6.1.6导线材料的机械物理性能参见附录B。

Q/GDW 101762017

聚乙烯(PE)或聚氯乙烯(PVC) 6.2.2绝缘材料应紧密挤包在导体上,表面应平整、色泽均匀、无机械损伤、断面无可见的气孔。 6.2.3绝缘材料的机械物理性能参见附录C。

6.3.1平行集束导线结构形状断面示意图应符合附录D的要求。 6.3.2平行集束导线的结构尺寸和技术参数应符合附录E的要求。 6.3.3平行集束导线的每束外皮绝缘厚度的标称值应符合附录E的规定,绝缘厚度的平均值不应 小于标称值,其最薄处厚度不小于标称值的90%。 6.3.4平行集束导线的中性线应有明显的凸纹标志

6.3.1平行集束导线结构形状断面示意图应符合附录D的要求。

4.1型式试验应符合附录F的要求 4.2出厂试验线芯与线芯之间及线芯与地之间应能经受3500V,1min交流耐压试验,其它试驱 页目应符合附录E的规定。

7.1平行集束导线的长期允许载流量可参照同截面同材料单根架空绝缘导线长期允许载流量的 0.7倍。 7.2架空平行集束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3.0。 7.3架空平行集束导线的型号选择参见附录G。

3.1.1架空平行集束导线低压架空线路直线杆应采用集束绝缘导线专用悬吊线夹,耐张杆应采用 集束绝缘导线专用耐张线夹。 8.1.2铆定线夹、并沟线夹、悬吊线夹等应采用专用绝缘金具,不应采用穿刺型线夹,且连接点 应加装绝缘防雨罩。使用前要进行外观检查,且应满足以下要求:组件齐全,铝合金、金属部件应 光洁、无裂痕、无毛刺、无飞边、无沙眼、无气泡;塑料、橡胶件应完整无损;螺帽螺杆配合良好 8.1.3抱箍、U形螺栓、延长环、墙担、尖铁、连板等应镀锌良好,不锈蚀。 8.1.4金具的安全系数运行工况不应小于2.5,断线工况不应小于1.5。

8.2.1架空绝缘导线应采用与线路额定电压相适应的绝缘子固定,其规格根据导线的设计荷载和绝 缘子类型确定。 8.2.2绝缘子在安装前应逐个清污并作外观检查,保证瓷釉光滑,铁脚与瓷件结合紧密,无裂纹 无缺釉、无斑点、无烧痕,

2.1平行集束导线的敷设方式采用杆上敷设和沿墙敷设方式 9.2杆上敷设时档距一般为30~40m,最大不超过50m。档距超过50m时,应采用钢绞线悬挂的敷 设方式,且挂件应绝缘。平行集束导线耐张段长度不宜超过300m。 9.3沿建(构)筑物架设时,导线支持点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5m。 2.4架空平行集束导线与电杆、拉线或构架间的净空距离不小于0.05m

于0.3m,当架空平行集束导线低压架空线路与10kV绝缘架空线路同杆架设时,垂直距离不小于 1.Om。

电杆应采用不小于8m水泥杆,梢径不小于150mm。电杆组立前应作如下检查: a)电杆表面应光滑,无混凝土脱落、露筋、跑浆等缺陷; b)平放地面检查时,不得有环向或纵向裂缝,但网状裂纹、龟裂、水纹不在此限; c)杆身弯曲不应超过杆长的1/1000; d)电杆的端部应用混凝土密封。

10.2.1转角、分支、耐张、终端和跨越杆均应装设拉线,拉线及其铁附件均应热镀锌。拉线宜采 用镀锌钢绞线,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0,截面不应小于25mm。 0.2.2跨越道路(非公路)的水平拉线,对路面的垂直距离不应低于5m,拉线柱应向张力反方 向倾斜10°~20°

10.3电杆、拉线基础

0.3.1电杆的埋设深度,应根据土质及负荷条件计算确定, 日不应小于杆长的1/6 0.3.2拉线的埋设深度,应根据土质条件和电杆的倾覆力矩确定,其抗拔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线杆为1.5;耐张杆为1.8;转角杆、终端杆为2.0。 0.3.3在拉线和电杆易受洪水冲刷的地方,应设保护桩或采取其他加固措施

11.1.1放线宜在干燥天气进行,施工温度为5℃~40℃。 11.1.2放线过程中应将平行集束绝缘导线放在塑料滑轮或套有橡胶护套的铝滑轮内。滑轮直径不 应小于平行集束导线外径的12倍,槽深不小于平行集束导线外径的1.25倍,槽底部半径不小于平 行集束导线等效外径的0.75倍。 11.1.3放线时,平行集束导线不得在地面、杆塔、横担、绝缘瓷瓶或其他物体上拖拉,以防损伤 绝缘层。 11.1.4平行集束导线宜采用网套牵引。

11.2.1平行集束导线应在耐张杆上非承力线处采用专用线夹连接。 11.2.2平行集束导线T接应采用专用线夹,各相T接点顺导线方向的间距不小于0.15m 11.2.3平行集束导线连接后,应进行安全防护处理。连接点应加装绝缘防雨罩,绝缘防雨罩不得 磨损、划伤,安装位置不得颠倒,并保持封闭,防止进水。

11.3.1平行集束导线不宜过牵引。环境温度25℃、档距为50m时,弧垂应保持在0.2m0.3m, 档距与环境温度变化时,弧垂作相应调整。 11.3.2应使用网套或面接触的卡线器,严禁直接用紧线器紧线,防止卡伤绝缘层。 11.3.3导线安装应保证各档导线的应力一致,先紧固耐张段的每个悬挂线夹,再紧固耐张线夹。 11.4固定

Q/GDW 101762017

11.4.1耐张杆、终端杆应采用与平行集束导线绝缘材料一致的绝缘垫衬耐张线夹 11.4.2直线杆采用橡胶绝缘垫衬悬挂线夹。 11.4.3过引线、引下线与相邻的过引线、引下线之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150mm《低压熔断器 第3部分:非熟练人员使用的熔断器的补充要求 GB 13539.3-2008》,绝缘导线束与 拉线、电杆或构架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50mm。 11.4.4接户线的固定应在建筑物上采用绝缘子固定

12.1.1多雷区,为防止雷电波或低压侧雷电波击穿配电变压器高压侧的绝缘,宜在低压侧装设避 雷器或击穿熔断器。如低压侧中性点不接地,应在低压侧中性点装设击穿熔断器。 12.1.2为防止雷电波沿线路侵入建筑物,接户线上绝缘子铁脚宜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大于30Q, 年平均雷暴日不超过30日/年的地区和被建筑物屏蔽的地区以及接户线与1kV以下干线接地点的距 离不大于50m的地方,绝缘子铁脚可不接地。

12.3接地体装设要求及型式

12.3.1接地体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6m,接地体与地下(燃气管、送水管等)的间距应满足规 程要求。 12.3.2接地体宜采用垂直敷设或水平敷设,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最小规格圆钢直径不小于8mm、 钢截面不小于48mm²,同时厚度不小于4mm,角钢肢厚不小于4mm,钢管壁厚不小于3.5mm,绞线截 面不小于25mm。锈蚀严重地区的接地体宜加大2~ ~4mm的圆钢直径或扁钢厚度。 12.3.3防雷和接地同时应符合DL/T

[3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

13.1平行集束导线线路对地面、建筑物、树木、铁路、道路、河流及各种架空线路的距离,应根 据最高气温情况或覆冰情况求得的最大弧垂和最大风速情况或覆冰情况求得的最大风偏计算。计算 上述距离,不应考虑由于电流、太阳辐射以及覆冰不均匀等引起的弧垂增大JC∕T 2385-2016 石材复合板工艺技术规范,但应计入导线架线后 望性伸长的影响和设计、施工的误差。

表1平行集束导线线路与地面或水面的最小距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