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1676-2018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1/T 1676-2018 通用桥式和门式起重机箱型桥架制造技术要求简介:
DB41/T 1676-2018是河北省的一项地方标准,全称为“通用桥式和门式起重机箱型桥架制造技术要求”。这份标准主要规定了通用桥式和门式起重机中,箱型桥架的制造技术要求,包括设计、材料、加工、检验等各个环节,旨在确保起重机的安全、可靠和耐用。
以下是该标准可能涵盖的一些内容概述:
1. 设计要求:规定桥架的结构设计应符合GB/T 14405《桥式起重机技术条件》等相关国家标准,同时考虑到负载能力、工作级别、工作环境等因素。
2. 材料要求:规定桥架制造所用的钢材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如GB/T 700《碳素结构钢》等,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化学成分等有明确要求。
3. 加工要求:包括焊接、切割、成型等加工工艺,对加工精度、焊缝质量、表面处理等有具体规定,以保证桥架的结构完整性。
4. 检验要求:规定了对桥架制造过程中的各阶段进行质量检验的方法和标准,包括尺寸检查、无损检测、性能试验等,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
5. 安装与调试:对桥架的安装位置、角度、水平度等有规定,同时对安装后的调试工作也有要求,以确保起重机的正常运行。
6. 表面防护:对桥架的防腐、防锈处理有具体要求,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概述,具体标准内容可能更详细,包括更精确的技术参数和更严格的质量控制要求。在实际使用或制造过程中,应详细参考标准原文。
DB41/T 1676-2018 通用桥式和门式起重机箱型桥架制造技术要求部分内容预览:
5. 1.1 抛丸处理
DB41/T 16762018
5.1.1.1主要受力件原材料处理后表面应无锈迹、氧化皮、铁屑等杂物,平整呈钢灰色,处理等级为 Sa21/2或手工除锈达到St3级;其余构件抛丸处理等级达到Sa2或手工除锈达到St2,表面清洁度的处 理等级见表1。
.2抛丸时钢材应保持十燥,以免影响漆膜质量。抛丸除锈后的钢材,应及时转人表面防腐工序 不宜超过2h,工序周转应注意防护安装工程造价课程设计,以免形成新的腐蚀,
5. 1. 2 喷砂处理
5.1.2.1喷砂条件应符合国家或当地环境保护标准。 5.1.2.2喷砂磨料应采用钢砂、铜矿砂或类似的材料,磨料应清洁干净。对较薄部分可使用棕刚玉、 石英砂处理,并留意表面状况,以免大颗粒砂料在薄板表面造成凹坑。 5.1.2.3砂料在使用前应进行筛选,把砂料中的石头、杂物或较大的砂料去除,潮湿的砂料应当晾干 后再使用。 5.1.2.4应当用适当的清洁剂对钢材表面除去油脂和其他污物,使得喷砂表面干燥和清洁。 5.1.2.5对于支撑工装接触部份(未能喷砂的表面)应采用手工除锈或移动支撑工装后喷砂处理。 5.1.2.6喷砂用的压缩空气应是除去油和水的干燥空气。
钢板厚度低于4mm时,亦可采用酸洗处理方式,具体要求应按.JB/T6978执
5.2.1油漆种类选择
5.2.1.1一般应按技术协议和起重机的使用环境来选择不同的车间底漆,技术协议对预处理底漆有特 殊要求时,应按技术协议要求执行。 5.2.1.2常用预处理底漆有环氧铁红和环氧富锌等,制作周期较长(>3个月)时宜采用环氧富锌 制作周期较短(≤3个月)时宜采用环氧铁红。
使用说明书将涂料和固化剂混合,并按说明书要
5.2. 3预涂底漆质量要求
连续完整,无明显缺陷,漆膜厚度应为15um~
DB41/T 16762018
下料方式应根据精度要求、下料设备能力进行选择,下料时可参考以下原则:箱型梁内部的大筋 板、易变形的薄板类零件宜采用等离子切割下料,其它异形件宜采用数控切割下料,型材可采用 料。
3.1主梁翼缘板、腹板下料时应留焊接收缩量,若组装时需要二次下料或装配时需要修整端面 留相应余量 3.2若主梁有拱度或上翘度要求时,主梁腹板下料应预设拱度或上翘度
6.4.1下料零件的垂直度、挂渣、表面缺陷、精度尺寸等应按照JB/T5000.2的要求检验 6.4.2首件零件下料后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后才能批量下料。 6.4.3若零件有变形,应矫正合格。
主梁上下翼缘板、主副腹板长度及宽度方向可进行拼接,宜按如下要求执行: 主梁翼缘板的拼接焊缝与腹板的拼接焊缝间距应≥200mm 长度方向拼焊时最短节长度应≥1000mm,宽度方向拼焊时最窄节宽度应≥300mm。 小筋板与上翼缘板、腹板的拼接焊缝间距,当起重机工作级别A6以下时应≥50mm,工作级别 A6及A6以上时应≥100mm 大筋板与上下翼缘板、腹板的拼接焊缝间距,当起重机工作级别A6以下时应≥100mm,工作 级别A6及A6以上时应≥150mm。 上下翼缘板、主副腹板的拼接焊缝均应检查表面与内部质量,表面质量应达到GB/T19418中 的“B”级,焊缝内部质量应进行无损探伤,射线探伤时不应低于GB/T3323中规定的质量等 级II,超声波探伤要求见7.4。 宜采用埋弧焊焊接上下翼缘板、主副腹板的拼接焊缝
DB41/T 16762018
T形梁(下翼缘板未组焊之前的半封闭箱型梁)组焊宜以上翼缘板为基准,首先组焊内部支撑筋板: 再组焊腹板,亦可采用其他组焊方式,具体技术要求如下: 组焊内部支撑筋板: 筋板组焊位置应考虑主梁纵向焊接收缩量,相邻两筋板间距宜留1/1000的余量。 筋板应与上翼缘板垂直。 筋板侧向组焊位置偏差应以内侧(无走台侧)为基准,偏差值≤2H/1000,筋板纵向组 位置偏差<2mml。 焊接各筋板与上翼缘板的角焊缝时,宜从无走台侧向有走台侧焊接,焊后应矫正变形
组焊假仪: 为减小腹板波浪度,宜在腹板上加焊角钢或工艺板条等纵向加强筋,当腹板有拱度时,纵 向加强筋应带有与腹板一致的拱度,纵向加强筋应与腹板贴紧,间隙≤0.5mm。 组焊腹板时,腹板应与上翼缘板贴紧,间隙≤0.5mm;腹板应与内部支撑筋板贴紧,间隙 ≤0.5mm 焊接T形梁内部焊缝: 一般应先焊接无走台侧,再焊接有走台侧,且应根据拱度与水平旁弯要求及实测值调整内 部焊缝焊接顺序。 宜采用分中反方向焊接法或分段焊接法,
7.2.2装配下翼缘板
7.2.2.1装配下翼缘板时宜采用正装法(以下盖板为基准装配π形梁)。 7.2.2.2主梁有拱度要求时,宜采用图2所示类似胎具预制拱度。 7.2.2.3装配时,T形梁应与下翼缘板的旁弯方向、大小相一致,否则允许采用火焰矫正的方法调整。 7.2.2.4定位焊接时,下翼缘板应与腹板间隙应≤1mm,斜面处间隙应≤1.5mm,定位焊焊缝应比正 式焊缝小,焊接质量应同正式焊缝
图2下翼缘板装焊胎具示意图
7.2.3焊接腹板与翼缘板连接焊缝
DB41/T 16762018
7.3.1端梁箱型梁组焊应符合如下技术要习
图3腹板与翼缘板连接焊缝焊接顺序示意图
3.1端梁箱型梁组焊应符合如下技术要求: 一端梁制造时宜以上翼缘板为基准组焊箱型梁。 组装内部支撑筋板时,宜采用直角尺检验筋板垂直度,筋板的两侧边、上下边等相互垂直偏差 ≤2mm 一组装定位焊两腹板时,应使腹板紧靠筋板,间隙≤0.5mm,并保证与翼缘板的垂直度偏差≤ H/200mm,且与翼缘板间隙≤0.5mm。 一宜先焊接下翼缘板与腹板的焊缝,后焊接上翼缘板与腹板焊缝,四条纵缝的焊接方向应一致 3.2角型轴承箱式端梁,其弯板制作及安装应符合如下技术要求: 弯板制作:各弯板直角偏差(间隙a≤1.5mm),见图4。 弯板安装:同端两个弯板平面度(同位差)≤2mm,主动端弯板与从动端弯板的中心线同位差 e≤5mm,平面度≤4mm,弯板孔距C的偏差△C≤±3mm,见图5
弯板直角偏差要求示意图
DB41/T 16762018
图5弯板安装尺寸要求示意图
.4.1.1受压盖板(如通用桥式起重机主 160mm范围内应探伤,横向焊缝由焊缝 度但不小于160mm范围内应探伤,见图6。
图6受压盖板探伤示意图
7.4.1.2受拉盖板(如桥机主梁下盖板、门机悬臂上盖板)的纵向焊缝两端各300mm范围内 横向焊缝全长范围内应探伤,见图7。
图7受拉盖板探伤示意图
1.3腹板横向焊缝邻近受压盖板处160mm范围内、 横向焊缝与纵向焊缝的每个“T”型接头处 逢300mm范围内、邻近受拉盖板处2/3腹板宽度范围内应探伤,当两个探伤范围重合时则进行100 纵向焊缝两端各160mm范围内应探伤,中间部位抽检,探伤总长不小于焊缝长度的20%,见图8
DB41/T 16762018
7.4.2.1当端梁腹板端部需要加厚时,其对接焊缝应100%探伤。
7.4.2.1当端梁腹板端部需要加厚时,其对接焊缝应100%探伤。
7.4.3探伤要求等级
8.1.1小车轨道的拼接形式
小车轨道一般宜用整根钢轨或将接头焊为一体,焊接接头的具体技术要求应按GB/T14405及GB/T 1406执行。对未焊为一体的轨道,推荐轨道接头处采用45°斜接,且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工字” 衫小车轨道亦可参照执行): 接口间隙≤2mm,见图9。 根据轨道总长度排料,最短一节轨道放于主梁端部,且最短节长度≥1500mm。 斜切接口水平方向错边≤1mm,垂直方向错边≤0.5mm,见图10。 双主梁起重机上的两根轨道上的接口不应在同一横截面上,错开间距≥250mm,且不应等于小 车基距,见图11。 正轨箱型梁和半偏轨箱型梁,斜切接口应位于筋板上,误差≤15mm。
DB41/T 16762018
8.1.2小车轨道的安装
图10斜切接口错边示意图
图11斜切接口间距示意图
小车轨道安装应符合如下技术要求: 当小车轨道采用焊接方式拼长时,接头的间隙处应满焊,且磨平。 安装时宜先安装一侧主梁上的轨道,按已装好的轨道为基准,安装另一根轨道。 小车轨道应与上翼缘板贴实,在小车轨道任意一点的横截面上,应超过1/3范围内无间隙,且 最大间随≤1mm
8.2.1通用桥式起重机主梁与端梁装配
【山西省】《钢板桩支护技术规程 DBJ04/T328-2016》图12小车轨道安装示意图
装配后,宜使端梁纵向水平,横向外倾(内八字)2mm 当主、端梁采用焊接方式连接时,应考虑焊接连接板和走台等焊缝的收缩,跨度可加大5mm 10mm。
8.2.2通用门式起重机主梁与端梁装配
DB41/T 16762018
9.1.1不宜机械矫正的非主要受力结构件可进行手工矫正。 2.1.2用大锤矫正时,锤击处应垫≥10mm厚的板,以避免工件表面有明显的锤痕(凹凸度≤0.5mm)
9.2.1机械矫正可用机械外力顶、压等冷作矫正,但不得产生裂纹,若发现裂纹应补焊,并修磨平整。 9.2.2板材应采用1m钢尺检验波浪值,若大于3mm/m时,可采用辊式板材矫平机 9.2.3矫正有对接焊缝的板材时,与矫正辊垂直的焊缝高度不应大于2mm,否则应先磨平后再矫正, 9.2.4冷矫正时,变换矫正方向的次数不得超过两次,否则须加热矫正。
2.3.1.1低温加热。加热温度为500℃600℃,适宜加热板厚小于6mm的钢板及含碳量大于0.25% 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高强度钢的火焰矫正,低温加热允许浇水(清水)冷却。 9.3.1.2中温加热。加热温度为600℃~723℃,适宜加热板厚6mm~12mm的钢板。对于含碳量大 于0.35%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高强度钢加热温度要控制准确,应采用测温仪器测量,不得超过共析转变温 度(723℃)。 9.3.1.3高温加热。加热温度为723℃~850℃,适于大厚板加热,含碳量大于0.35%的钢和合金高 强度钢不能采用高温加热矫正。
项目季度检查表培训资料PPT(2020)9. 3. 2冷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