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915-2014 隧道式大中型沼气工程工艺设计规范

DB41/T 915-2014 隧道式大中型沼气工程工艺设计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17.7K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36669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1/T 915-2014 隧道式大中型沼气工程工艺设计规范简介:

DB41/T 915-2014 是河南省的地方标准,全称为“隧道式大中型沼气工程工艺设计规范”。这个标准主要针对的是隧道式大中型沼气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为确保沼气工程的安全、经济、高效运行提供了技术依据。

该标准详细规定了隧道式大中型沼气工程的工艺设计原则、工艺流程设计、设备选型、施工技术要求、安全防护措施、运行管理及维护等各个方面。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计原则:强调系统整体性、经济性、环保性和安全性,以及适应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2. 工艺流程设计:规定了沼气发酵、沼气净化、沼气储存和利用等主要工艺流程的设计要求。

3. 设备选型:对沼气发酵罐、沼气净化器、沼气燃烧器等主要设备的选型给出了具体指导。

4. 施工技术要求:包括了施工前的准备、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控制、以及施工后的检验与调试等。

5. 安全防护:规定了防火、防爆、防毒、防泄漏等安全措施,以保障工程运行安全。

6. 运行管理及维护:明确了沼气工程的日常运行管理、定期维护和故障处理的规范。

7. 环保要求:确保沼气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符合环保标准。

DB41/T 915-2014 是指导隧道式大中型沼气工程设计的有效工具,对于推动河南省沼气工程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DB41/T 915-2014 隧道式大中型沼气工程工艺设计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酵原料从发酵装置一端进入,经沼气发酵后从另

隧道式沼气工程 以畜禽粪便为主要发酵原料、以塞流式厌氧消化工艺、集中供气为主要技术环节,集污染治理 生产、资源利用为一体的系统工程。

能源生态型发酵工艺 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经沼气发酵后,产生的沼气作能源、沼肥作为农田肥水利用的处理工 艺。 3.5 中温发酵 发酵温度在35℃土2.5℃环境条件下的沼气发酵。 3.6 容积产气率 发酵装置单位容积在单位时间内的产气量。 3.7 水力滞留期 沼气发酵原料在发酵装置内的平均发酵时间。 3.8 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XPS) 以聚苯乙烯树脂或其共聚物为主要成分DB11∕1311-2015 污染场地勘察规范,添加少量添加剂,通过加热挤塑成型而制造的具有闭孔结 构的硬质泡沫塑料。 3.9 沼气站 管理运行沼气工程、并向农户集中供应沼气的场所。 3.10 沼肥 发酵原料制取沼气后的剩余物。主要由沼渣和沼液两部分组成。

4.1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原则。本规范以农业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及资源化为目的,把资源的开 发利用与污染治理结合起来,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农产品生产的协调发展。 4.2技术先进、经济实用原则。以最大限度的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为前提,综合考虑工程使用年限、 建设规模及养殖企业发展状况,选择投资少、占地小、工期短、技术成熟、经济实用、运行稳定、操作 方便的工艺路线。对于需要引进的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应以提高沼气工程综合效益,推进技术进步为 原则。 4.3科学规划,统筹发展原则。应根据当地畜禽养殖场(小区)及新农村建设现状,统筹考虑,合理 规划,能够正确处理集中与分散、处理与利用、近期与远期的关系。

5.1沼气工程的发酵容积以单体300m为基本设计单元,以村为单位实行集中供气。单体供气户数不 低于100户。 5.2沼气工程设计的发酵单元数目应不小于2座。在实际设计时,可根据养殖规模现状、供气农户及综

1沼气工程的发酵容积以单体300m为基本设计单元,以村为单位实行集中供气。单体供气户 于100户。 2沼气工程设计的发酵单元数目应不小于2座。在实际设计时,可根据养殖规模现状、供气农户

合利用情况,合理增加发酵单元。 5.3沼气工程设计的正常使用年限应不低于15年。 应充分考虑发酵原料的种类、总量、收集方式以及发酵原料供应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年限。 5.4所在地土地承载力、地下水位、地震裂度等水文地质状况,应满足本沼气工程建(构)筑物及输 气管网的建设需求。 5.5生产的沼气应能满足用户需求,产生的沼渣、沼液应及时得到处理利用,避免二次污染。 5.6各种供(排)水供电、交通运输、卫生防疫、消防安全及应急报警装置等设施,应严格按照国家 现行的有关技术标准及要求同步设计。 5.7各种设备、电气、仪表等的安装应与施工建设同步设计。其技术指标应符合相关标准。 5.8调节池、进出料间、储液池等地面设施,应设计防护盖板。

主要包括:总体布置设计、工艺流程设计、前处理系统设备选型与构筑物的设计、厌氧发酵装 设计、增温保温系统设计、沼肥综合利用系统设计等。

沼气工程采用能源生态型沼气发酵工艺

沼气工程工艺流程见图1。

图1隧道式沼气工程工艺流程图

最大工作压力不超过15kPa。 6.4.2发酵浓度:6%~10%,冬天宜采用上限值,夏天宜采用下限值 6.4.3发酵温度:35℃±2.5℃。 6.4.4容积产气率:0.8m/m.d~1.0m/m.d。 6.4.5水力滞留期:15d~20d。

7. 2. 1平面布置原则:

a)功能分区明确,构筑物布置紧凑,减少占地面积; b)流程力求简短、顺畅,避免迁回重复; c)应有一定的绿化面积,总平面布置应满足消防要求; d)施工、管理及维护方便。

a)主要车行道宽度:单车道3m,双车道5m,并应有回车道; b)车行道转弯半径不小于6m; c)人行道宽度为1m~1.5m。 7.2.7沼气站周围应设围墙(栏),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群体设计效果应与周围景观协调统一,并设置相应 安全防护设施

单独建设的联体隧道式沼气工程平面图

3.1高程布置应按工艺流程要求进行设计,宜利用重力作用,使处理系统通畅。 3.2高程设计时,应以受纳污水的最高位置作为零标高。当排污水位不受限制时,应以沼气发 埋设深度确定起点标高,减少土方量的开挖和回填。

1.1应配套养殖粪便污水的收集、输送、清杂、调控等设施和装置。 1.2以鸡粪为原料时,应设置沉砂池,沉沙池的设计应符合GB50014一2006中6.4的规定 1.3以牛粪为原料时应设置粪草分离装置。 1.4粪便污水进入调节池前应通过格栅清除较大的杂物,沟渠坡度应确保污水能自流进入,

8.2.1根据原料特性,在进入调节池前,应设置1~2道格栅。 8.2.2粗格栅栅条间隙宜为20mm~40mm,细格栅栅条间隙宜为8mm15mm。 8.2.3格栅的其他设计应符合GB50014一2006中6.3的有关规定,

3.1调节池的形状宜为矩形,池底应保持5%的坡度,坡向沼气发酵装置的进料口或泵的吸料

3.3.2调节池宜设计成半地下式、双格或多格串联(并联)使用。 8.3.3调节池容积大小可根据每天的原料量和滞留时间来确定,最小不低于每日最大排放量, 3.3.4应综合考虑消除浮渣、沉渣及污泥、冬季保温、安全防护等措施。

8.4.1进料时宜采用添加回流沼液的方式进行进料。

4.1进料时宜采用添加回流沼液的方式进行进料。 4.2进料管宜采用管径40cm~50cm的混凝土管或陶瓷管,与发酵装置竖向夹角应保持30°左

9沼气发酵系统工艺设计

9.1.1沼气发酵系统采用塞流式、中温厌氧消化工艺。 9.1.2沼气发酵装置应设计观察(检查)口(窗)、导气管、温度传感器、超压保护、增温保温设施及 沼液回流等装置。 9.1.3沼气发酵装置应符合抗渗、抗压及气密性要求。

9.2.1沼气工程的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

隧道式沼气工程厌氧发酵装置主要技术参数

9.2.2沼气工程发酵装置有效容积,可按下式计算

V一一沼气工程发酵装置有效容积,单位为立方米(m); Q一一日处理量DB13∕T 2945-2019 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单位为立方米每天(m/d); 一水力滞留期,单位为天(d)。 9.2.3储气模式:宜采用“发酵装置+低压湿式气柜”或“发酵装置+软体气袋”的组合储气模式 9.2.4 储气容积:按日产气量的50%~60%设计。 9.2.5池底坡度:以发酵装置底部高度占池体长度的3%进行设计。

9.3沼气工程发酵装置设计

9.4.1水压间的天小应以满足储气需求、方便出料与维修及减少能量损耗为原则。

9.4.1水压间的天小应以满足储气需求、方便出料与维修及减少能量损耗为原则。 9.4.2发酵装置拱形体与长方体的交界面为最大投料量,其所在的液位线为零压力线 9.4.3水压间应安装溢流装置,其外部可根据需要加装控制阀门。

10.1.1采用“加热锅炉+保温层+太阳能暖棚”的形式对系统进行供热保温。系统主要由加热炉、 热水循环泵、换热装置、太阳能温室大棚、温度传感器、保温材料及其它辅助部件组成。 10.1.2按照沼气发酵系统工艺要求,应对发酵装置内部所有池体及池底、内部料液、进出水管道、出 料口及水压间等采取增温保温措施, 10.1.3所选用的增温保温设施、管材及其辅件应满足料液升温保温及管理维护需要,其质量应符合相 关标准。 10.1.4对固定在内墙基层上、特别是暴露在外的增温保温设备、管道(件),应做好密封防腐及防水 保温处理。

10.3.1加热系统主要包括热水锅炉、换热装置、热水循环泵等(见图3)

【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条例》10.3.1加热系统主要包括热水锅炉、换热装置、热水循环泵等(见图3)

图3隧道式沼气工程加热系统示意图

12.2沼气站内给排水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