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 149-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EC ***-20**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技术规范T/CEC ***-20**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简介:
《T/CEC ***-20**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是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发布的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技术规范,该规范主要针对微电网系统的能量管理系统,为微电网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提供了技术依据。以下是其主要内容简介:
*. 定义与术语:规范明确了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EMS)的定义,及相关术语的解释,如微电网、主站、子站、能量管理等。
2. 系统架构:规定了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架构,包括主站系统、子站系统和通信系统,明确了各部分的功能和连接方式。
3. 功能要求:详细描述了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应具备的功能,如数据采集与处理、运行控制、优化调度、故障诊断与处理、电能质量监测等。
*. 性能指标:对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进行了规定,如数据处理速度、控制响应时间、系统可用性、安全防护等。
5. 系统接口:明确了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与其他系统(如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电力市场交易系统等)的接口要求,确保系统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6. 安全与防护:规定了系统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电磁兼容性等方面的防护要求,以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信息安全。
7. 测试与验收:给出了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在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和运行过程中的测试与验收方法,保证系统的性能和质量。
该规范的出台,旨在推动微电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高微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对微电网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T/CEC ***-20**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技术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本标准按照GB/T*.*一2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微电网与分布式电源并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 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天津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凌志、赫卫国、周昶、王成山、许晓慧、赵波、汪春、美琴、李强、 华光辉、姚虹春、梁志峰、施涛、邱腾飞、刘海璇、叶荣波、王德顺、李官军、朱想。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 条一号,*0076*)。
T/CEC***20**
DL/T **7-20*7标准下载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结构及配置、工作环境条件、系统功能、性能指标等技术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微电网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应在保证微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以经济优化运行为目标,对微电网系 统的发电、配电以及用电进行管理和运行结果分析。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宜具备发电预测、分布式电 源管理、发用电计划、负荷管理、电压无功管理、统计分析与评估、Web发布等功能。 *.2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应遵循标准化和平台化原则,满足安全性、可靠性、开放性的要求,具备良 好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T/CEC***20**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应满足电力监控系统安全
5.*.**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宜采用双路电源供电,3*0V电压等级微电 理系统可采用单电源供电。 5.*.2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应配置维持系统正常工作时间不低于2h的不间断电源(UPS)
5.2.*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设备应组屏安装,并按照其功能划分部署在控制室和计算机机房内。 5.2.2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各屏的结构和屏面布置应符合DL/T5*36的规定。 5.2.3 机房内应配有防水、防火和事故照明设施,其设置要求应符合GB/T2**7的规定。 5.2.* 机房的隔离和防雷保护措施应符合GB/T2**7的规定。 5.2.5机房的接地设计应符合GB50*7*的规定。
5.2.*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设备应组屏安装,并按照其功能划分部署在控制室和计算机机房内 5.2.2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各屏的结构和屏面布置应符合DL/T5*36的规定。 5.2.3 机房内应配有防水、防火和事故照明设施,其设置要求应符合GB/T2**7的规定。 5.2.* 机房的隔离和防雷保护措施应符合GB/T2**7的规定。 5.2.5机房的接地设计应符合GB50*7*的规定。
5.3.*最大相对湿度
最大相对湿度应满足以下要求: a)日平均:*5%。 b)月平均:*0%。
5.3.2工作环境温度
耐震能力应满足以下要求: a)水平加速度:0.3g。 b)垂直加速度:0.*5g。
6.*.*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包括计算机设备、通信网络、隔离装置等自动化设备,系统典型结构如图* 所示。 6.*.2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应能与微电网监控系统数据交互,并下发微电网运行指令值给微电网监控 系统执行。 6.*.3并网型微电网的能量管理系统应具备与电力调度机构进行数据交换的功能,将微电网运行数据 上传给电力调度系统,并接受调度下发的控制指令。独立型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宜具备与电力调度机
6.*.*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包括计算机设备、通信网络、隔离装置等自动化设备,系统典型结构如图 所示。 6.*.2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应能与微电网监控系统数据交互,并下发微电网运行指令值给微电网监控 系统执行。 6.*.3并网型微电网的能量管理系统应具备与电力调度机构进行数据交换的功能,将微电网运行数据 上传给电力调度系统,并接受调度下发的控制指令。独立型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宜具备与电力调度机
构进行数据交换的功能
T/CEC***20**
6.2.*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宜配置前置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工作站、交 换机/路由器等主要设备以及打印机、UPS、卫星对时等其他辅助设备。服务器和工作站的数量可根据 微电网规模以及运算量大小进行合理的增减。 6.2.2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应设置防火墙、安全加密装置等安全防护设备,网络安全防护应符合GB/T 20270等规定的要求,
图*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典型结构与配置
6.3.*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软件宜包括操作系统、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 6.3.2支撑软件宜包含数据库管理、网络通信管理、图形系统、报表系统、权限管理、报警管理、计 算统计管理等功能模块。 6.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宜配置实时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
6.*.*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和微电网监控系统之间通信宜采用双绞线通信和光纤通信方式,通信协议 宜采用DL/T63*.5*0*、DL/T63*.5*0*和DL/T*60通信协议。 6.*.2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和电力调度机构之间通信宜采用以太网通信和光纤通信方式,通信协议宜 采用DL/T63*.5*0*、DL/T63*.5*0*和DL/T*60通信协议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宜通过历史数据、实测数据等进行发电功率预测,可接收发电功率 据。
T/CEC***20**
T/CEC***20**
对于包含风电、光伏发电等间歇式发电形式的微电网系统,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宜配置资源 对于包含风电、光伏发电等间歇式发电形式的微电网系统,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宜配置相应 发电、光伏发电的功率预测功能
7.2.*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应对微电网中的分布式电源和储能系统进行发电管理,包括发电燃料管 理、发电检修状态管理、储能荷电状态管理、主从电源设置等。 7.2.2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应对微电网中燃气轮机、柴油机等发电装置进行相应的燃料管理,包括各 然料消耗统计、剩余燃料计算和显示、燃料存量预警等。 7.2.3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应对微电网中的发电设备进行检修状态管理,对发电设备进行检修挂牌、 验修时间设置。 7.2.*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应对微电网中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进行状态管理,储能荷电状态过高/过低 时应能够预警, 7.2.5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应对微电网中主电源进行设置,对于存在多个电源可作为主电源运行的微 电网,应对各备用主电源设置相应的备用次序
7.3.*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应根据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以及中断供电对人身安全、微电网运行安 全、经济上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程度等因素,对负荷进行分类管理。 7.3.2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应根据负荷分类预先制定微电网不同工况下的负荷投切策略和计划。 7.3.3行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宜配置负荷预测功能。 7.3.*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应具备根据负荷实时监测数据、负荷用电计划对负荷用电进行管理的功能。 7.3.5微电网离网状态下,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应能分别对各负荷终端实施限电策略,可包括控制轮 次、控制时段、功率定值、电量定值等,并下发到监控系统执行。
7.*.*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应根据远程调度计划、发电负荷预测数据、微电网实时运行数据、电源与负荷 特性及运行约束条件,通过优化计算安排各分布式电源的发电计划、储能充放电计划、负荷用电计划。 7.*.2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宜包括日前发用电计划和日内发用电计划。发用电计划宜能安排次日零时 起2*h的输出功率计划,时间分辨率不大于*5min,宜滚动安排当前时刻至未来*h的输出功率计划, 每*5min滚动一次,时间分辨率不大于*5min。 7.*.3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可采用人工输入和自动生成两种方式安排发电计划
7.5.*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应能对微电网无功电压运行进行优化设置,无功电压运行模式可 点功率因数控制模式、并网点无功功率控制模式、电压控制模式、离网无功平衡模式等,并 的控制模式给出参数设定值或范围。 7.5.2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应具备无功补偿设备投入顺序设置功能
7.6 统计分析与评估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统计分析与评估功能宜包括资源分析、能量交换分析、能耗和效益 可靠性分析、电能质量分析等。
T/CEC***20**
7.6.2对于以风力发电或光伏发电为主要能源的微电网,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宜根据风能资源、太阳 能资源监测数据进行资源分析。 7.6.3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应对微电网内部发电、用电、储能系统,以及微电网与外部系统间电能量 交换进行统计分析。 7.6.*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宜对微电网系统运行能耗和效益进行分析,具备能耗分析、节能分析、成 本核算、效益分析等功能。 7.6.5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宜具备微电网供电可靠性分析功能,包括供电可靠率、年停电时间、年停 电次数等分析 7.6.6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宜根据资源监测数据和实际发用电数据进行风光资源利用分析。 7.6.7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应对并网型微电网的并网点进行电能质量分析,
DB∕T 2*-20-20*7 天津市岩土工程技术规范7.7.*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宜具备微电网相关数据的信息发布、浏览和下载等Web功能。 7.7.2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宜支持信息、报表和画面等信息发布。 7.7.3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宜支持权限范围内的数据、报表、画面和图形的浏览和下载。
系统可靠性应满足以下要求: a)系统年可用率:≥**.*% b)系统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20000h。 c)控制操作正确率:≥**.**%。 d)系统故障恢复时间:≤2h; e)由于偶发性故障而发生自动热启动的平均次数:<*次/3600h
系统实时性应满足以下要求: a)控制及调节命令传送时间(从按执行键到输出):≤*s。 b)画面整幅调用响应时间: *)实时画面:≤2s。 2)其他画面:≤3s。 c)画面实时数据刷新周期:≤3s
*.3.*各工作站 CPU平均负荷率
GB∕T *670-**** 排水陶管及配件各工作站CPU平均负荷率应满足以下要求: a)正常时(任意30min内):≤30%。 b)微电网故障时(*0s内):≤70%。
网络负荷率应满足以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