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37/T 5112-2018 村庄道路建设规范简介:
DB37/T 5112-2018 是山东省的地方标准,全称为“山东省村庄道路建设规范”。这份规范主要规定了山东省农村地区道路建设的设计、施工、验收以及后期的维护管理等方面的要求,目的是为了提高农村道路的建设质量,促进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具体内容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道路等级划分:根据村庄规模、交通需求等因素,规定不同等级的道路建设标准,如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等。
2. 设计标准:包括道路宽度、路面结构、路基处理、排水系统、防护设施等的设计要求,确保道路的安全、耐用和适用性。
3. 施工管理:规定施工过程中的材料选用、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保证施工过程的规范和质量。
4. 验收标准:对道路工程的竣工验收设定详细的标准,确保建成的道路符合设计要求,满足使用需要。
5. 维护管理:提出道路的日常维护、定期检查、损坏修复等管理规定,延长道路使用寿命,保证其持续的有效性。
这份规范的实施,有助于统一和提升山东省农村道路建设的水平,对于推进乡村振兴,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DB37/T 5112-2018 村庄道路建设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表6.2.3基层、底基层压实度
注:巷路压实度可视情况适当减小。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智能型成套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GB/T7251.8-2005》6.2.4基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采用旧路路面作为基层时,应对原有路面进行整平或 强等处理。 2半刚性基层宜采用厂拌法或路拌法施工,采用人工沿路 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筛拌法施工时,应将所用十与结合料混合或交替过筛 20mm方孔),筛余土块应打碎后过筛。过筛之后,适 当加水至比最佳含水量略大1%~2%,并拌和均匀。 2)翻半法施工时,将过筛的十和结合料先干拌1~2遍,然 后加水拌和,应不少于3遍,直到均习为止。 3)拌和的混合料中不应出现“素土”夹层,拌和好的混合 料应按松铺厚度摊铺均匀。 4)对水泥稳定材料或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宜在2h(或水 泥初凝前)之内完成碾压成型。 5)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应及时养生,养生期不 宜少于7d。
合料覆盖保温。 3冷拌沥青混合料面层应遵守下列规定: 1)冷拌沥青混合料宜采用乳化沥青或液体沥青拌制,也可 采用改性乳化沥青。 2)冷拌沥青混合料宜采用厂拌,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混 合料离析。 3)拌和的混合料应及时运至现场摊铺,并在乳液破乳前结 束。在搅拌与摊铺过程中已破乳的混合料应予以废弃。 4)摊铺后宜先用轻型压路机初压,再用中型压路机碾压。 5)路面的上封层应在混合料压实成型且水分完全蒸发后 施工
图6.3.2沥青路结构示意图 沥青面层:2一基层:3一底基层
6.3.3沥青路面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的压实度应不小于95%,平整度 ≤5mm:冷拌沥青混合料面层的压实度应不小于95%,平整度 ≤10mm。 2热拌沥青混合料表面应平整、坚实,接缝紧密,无枯焦; 无明显轮迹、推挤裂缝、脱落、烂边、油斑、掉渣现象,不得污 染其他构筑物。面层与路缘石及其他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
3热拌沥青混合料低于50℃时方可开放交通。
6.4.1般规定 1 面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表面抗滑、耐磨、 平整。 2面层采用设接缝的普通混凝土,一般采用矩形,其纵向 和横向接缝应垂直相交,纵缝两侧的横缝不得相互错位。 3纵向接缝的间距以3.0m~4.5m为宜;横向接缝以4m~ 6m为宜,面层板的长宽比不宜超过1.30,平面尺寸不宜大 于25m²。 4基层应符合表6.2.2、表6.2.3的要求,基层厚度应不低 于15cm,基层压实厚度应按表6.2.2执行。 5干路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不应小于18cm,支路水泥混凝 土面层厚度不应小于15cm,巷路可适当降低。干路、支路水泥 昆凝王强度等级应不低于C30,巷路不低于C25。面层水泥的抗 玉强度、弯拉强度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1一2008第10章中轻交通等级道路的要求。 6季节性冰冻地区,路面总厚度小于最小防冻厚度时,应 设防冻功能层。 7水文地质不良的土质路堑,路床土湿度较大时,宜设置 排水功能层。 8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设计可按《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 范》CJJ169一2012中的规定执行,或者根据当地经验选用典型 结构,也可参考表6.4.1给出的典型结构,按照经济合理、安全 可靠、便于施工的原则进行。
表6.4.1水泥混凝土路面典型结构
6.4.2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1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示意图见图6.4.2。 2水泥粗集料、细集料、水外加剂填缝料的质量应 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一2008中支路 以及轻、中交通量道路的要求。 3水泥混凝士配合比设计应按照《城镇道路程施工与质 量验收规范》CJJ1中支路的相关规定。 4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宜采用强制式搅拌站进行搅拌,条 件不具备时,可采用自落式搅拌机,但应严格控制加水量。 5模板宜采用钢模,采用木模板时,板厚宜为5cm以上, 弯道上木模板可减薄。模板应支立准确、稳固,接头紧密、平 顺,不得前后错位和高低不平。模板下方空隙处应用混凝土混合 料填塞,防止漏浆。安装好的模板应保证在施工中不得跑模,漏 浆,模板与混凝土接触的表面应涂抹隔离剂。 6采用人工摊铺时严禁抛掷和楼粑,以防混合料离析。 7小型机具施工时应优先采用在拌合物中掺外加剂;无掺 外加剂条件时,应使用真空脱水工艺,真空脱水工艺应在振捣 后抹面前进行。 8接缝应符合以下要求:
1)切缝时,切缝深度不小于板厚的1/4~1/3。应掌握切缝 时间,防正因温差影响使混凝士早期出现开裂。切缝时 间应以切缝时不晴边为开始切缝的最佳时机,并以铺筑 第二天及施工初期无断板为控制原则。 2)设置胀缝时,缝宽不小于20mm,且需设置传力杆。胀 缝板应连续完整,其两侧混凝土不得相连。 3)灌缝前应清洁接缝,清除接缝中夹杂的砂石凝结的泥 浆等杂物。 4)接缝应填缝密封,填缝材料不得开裂、挤出或缺失。 路面表面应采取刻槽、拉槽、压纹等方式进行防滑。 10 施工完毕应采取必要的覆盖措施,并及时洒水保湿养生 11 面层达到设计弯拉强度后方可开放交通
图6.4.2水泥混凝土路结构示意图 1一水泥混凝土:2一基层:3一底基层
6.4.3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6.4.3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泥混凝土面板应平整、坚实,边角应整齐、无裂缝 并不应有石子外露和浮浆、脱皮、踏痕、积水等现象,蜂窝麻面 面积不得天于总面积的0.5%。 2伸缩缝应垂直、直顺,缝内不应有杂物。伸缩缝在规定 的深度和宽度范围内应贯通,传力杆应与缝面垂直。 3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充许误差头
±5mm。面层平整度最大间隙5mm;中线偏位充许偏差20mm; 纵断高程充许偏差±20mm;横坡充许偏差±0.3%且不应有反 坡。相邻板高差≤3mm;纵、横缝直顺度≤10mm;蜂窝麻面面 积≤2%。
块石路面根据材料性质、形状、尺寸、修琢程度的不同,分 为整齐块石(整齐石块和条石)路面、半整齐块石(小条石、 弹石)路面、不整齐块石(拳石、片弹街石)路面等。块石路 面适用于村庄干路、支路及巷路
5.5.2块石路面材料应符合下列要
1石块宜选蜂强度高、坚固耐磨、不易风化的石料。整 齐石块和条石宜采用1级石料,半整齐石块和不整齐石块应符 合I~Ⅱ级标准。 2整平层材料宜选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洁净的天然中 粗砂,细砂含量不大手15%,含泥量不天于10%也可采用煤 渣或石屑以及水泥砂或沥青砂,不得使用细砂、粉砂、黏土。 3基层材料可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和粒料类。 4填缝可采用砂、水泥砂浆,地势较高的路段可采用白灰 沙浆或白灰掺红胶泥填缝,水泥可采用普通水泥或矿渣水泥,生 石灰应烧充分。
.3结构层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于整齐块石路面,整齐石块和条石宜有两个大面,顶 面与底面大致平行:底面积应不小于顶面积的75%:顶面至底 面的高度应不小于12cm。用于于路的块石路面,基层宜采用强 度较高的C20水泥混凝土,整平层宜采用M10水泥砂浆,结构
示意图见图6.5.3。 2对于半整齐块石路面,弹石尺寸规格为长13cm~15cm、 宽8cm~10cm、高12cm~16cm。基层厚度不小于15cm。 3对于不整齐块石路面,拳石顶部直径宜大于10cm,高度 宜大于12cm。弹街石高度宜大于10cm,顶部长度不宜小于 10cm,宽度不宜小于5cm。拳石和粗琢块石可直接铺砌在厚 10cm~20cm的砂或炉渣整平层上,也可用碎砖、碎石、级配砾 石作基层。 4整平层为砂垫层时,厚度宜为3cm~5cm
图6.5.3块石路结构示意图 块石面层:2一整平层:3一基房
图6.5.3块石路结构示意图 一块石面层:2一整平层:3一基层
图6.5.3块石路结构示意图 一块石面层:2一整平层:3一基层
《城市遥感信息应用技术规范 CJJ/T151-2010》6.5.4块石路面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块石路面施工应符合下列要
1块石砌筑前,应在平整、密实的基层上均匀摊铺一层砂 垫层,厚度按照设计厚度及松铺系数确定。砂垫层可用刮板法 耙平法、灰土摊铺机摊铺法进行摊铺,摊铺后应人工压实 抹平。 2砌筑时先砌筑两边导向石,以控制标高、宽度,保证路 面整齐、顺直。纵坡路段应从低处向高处依次砌筑,弯道路段从 内侧向外侧依次砌筑。 3砌筑应分段施工,分段长度以5m~10m为宜。
4石块摆放要保证上面平整、下面稳定。石块天面在上, 下面空隙较大的要用小石块支垫牢固。厚度不够的石块可竖放, 并嵌挤紧密。 5浆砌法砌筑时块石下面应坐一层砂浆,摆一块砌一块, 石块错缝,不得有通缝,石块之间空隙用水泥砂浆填充,用木棒 捕实,较大空隙用铁锤将小的石头敲实。水泥砂浆填缝后的块石 路面,进行洒水或王覆盖保湿养生7d。 6十砌法不坐浆,在平整的基层上直接砌筑,块石之间要 嵌挤紧密,空隙之间用铁锤将小的石块敲实,最后用砂砾或石渣 填实。
块石路面要求表面平整密实,边线整齐,块石无松动。平整 度充许误差不超过±2cm,厚度允许误差不超过±5cm,宽度不 得小于设计宽度,面层石缝不得大于5cm。
DB11/T 1173-2015标准下载6. 6. 1 一般规定
1砖路面适用于村庄支路、巷路以及有特殊功能需求的道 路。砖的质量应符合《烧结普通砖》GB5101一2003中一等品的 要求。 2预制砖外观质量应整齐,正面脱皮及缺损、缺棱掉角最 大投影尺寸应不天于20mm。砖抗压强度不宜小手25MPa,吸水 率不天于8%,耐磨度不小于1.2。 3预制砖路面厚度宜为10cm~15cm。卷路方砖路面可不设 基层,但应在路基上设5cm~10cm厚的调平层:支路可设15cm~ 25cm厚的稳定土基层。 4当使用传统建筑用普通预制砖时,宜采取竖铺或立铺
材料要求参考本规范6.5.2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