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545-2019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程

DB11/T 545-2019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11/T 545-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7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35683
免费资源

DB11/T 545-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1/T 545-2019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程简介:

DB11/T 545-2019是北京市的地方标准,全称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程》。这个标准主要规定了北京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更新以及服务的技术要求和规范,旨在确保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质量、完整性和一致性,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具体来说,这份规程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系统架构:规定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包括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等的构建原则和方法。

2. 数据标准:定义了基础地理信息的数据格式、数据内容、数据精度等标准,保证数据的统一性和兼容性。

3. 数据采集与处理:规定了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方法,如遥感、GPS、GIS等,以及数据处理、整合、质量控制的流程和标准。

4. 系统服务:规定了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服务类型、服务方式、服务接口等,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5. 安全管理:要求系统必须具备一定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数据泄露、篡改和丢失。

6. 更新维护:规定了地理信息数据的更新频率、更新方法以及系统的维护管理机制。

7. 法律法规遵守:强调系统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必须遵守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工作的合法性。

这份规程的实施,对于提升北京市地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推动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以及服务政府决策、社会管理和公众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DB11/T 545-2019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程部分内容预览:

6.3.2.6.2历史数据的管理应采用时间

6.3.3 DLG数据

GB∕T 36054-2018 浮法玻璃拉边机6.3.3.1数据内容

DLG数据应包括1:500、1:2000、1:10000等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矢量数据及元数据,其内容与 符合DB11/T407的规定。

6.3.3.2数据逻辑结构

3.3.2.1DLG数据宜建立量数据集,并与属性信息关联。不同比例尺的DLG数据宜建立不同的 量数据集。 3.3.2.2应在矢量数据集下建立要素类,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每一个要素类应由属于同一地形要素分类、具有相同属性结构、具有相同几何特征的要素组 成; 同一要素类应物理无缝; c) 1:500、1:2000、1:10000DLG要素类的设置宜符合表1的规定,可根据数据管理需要扩充原 始观测、待更新区域、工作区域、问题信息、排除信息等要素类; ) 要素类属性数据表内容和结构宜符合附录E中E.5的规定,可根据需要增加属性字段

6.3.3.2.1DLG数据宜建立量数据集,并与属性信息关联。不同比例尺的DLG数据宜 矢量数据集。

表11:500、1:2000、1:10000DLG要素类设置

DB11/T 5452019

DB11/T 5452019

表11:500、1:2000、1:10000DLG要素类设置(续)

3历史数据库要素类设置应与现势数据库一一对应,对应要素类的属性结构宜在现势数据库 基础上,增加记录创建删除和更新时间、新增、更新和删除状态等的字段。 4每一要素应设置在现势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中全局唯一的标识码。

6.3.3.3数据准备

6.3.3.3.1准备入库的DLG成果数据可按作业网格、更新区域等不同范围分文件存储,其文件格式 应符合或经过转换后应符合入库要求。 5.3.3.3.2应检查待入库数据的文件与结构一致性、空间参考正确性等。对于存在问题的数据需要返 回到前一生产工序进行修改后再重新汇交和检查,

6.3.3.4数据库模式创建

6.3.3.4.1应根据数据库的物理设计进行DLG数据库表空间的分配,并设置用户及权限 6.3.3.4.2应根据DLG数据的逻辑结构设计建立矢量数据集、要素类、属性数据表。 6.3.3.4.3应根据DLG数据的空间覆盖范围确定失量数据集的空间域。 6.3.3.4.4数据库模式创建后,应检查存储空间分配的正确性、数据库逻辑结构的正确性和矢量数据 集空间域的正确性。

6.3.3.5数据入库

6.3.3.5.1应使用入库工具将DLG数据批量导入到相应的矢量数据集、要素类和属性数据表中, 6.3.3.5.2数据入库后,应对要素类设定合理的空间格网索引,索引级数不宜超过三级。 6.3.3.5.3数据入库后应对数据内容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拓扑关系正确性、要素类空间格网索引设定 的合理性等进行检查,

6.3.3.6数据更新

DB11/T 5452019

DLG数据,数据更新时不应修改管理类信息。 6.3.3.6.2同时作业的多个更新区域的DLG数据变量更新入库时,应对跨相邻更新区域地物的空间 位置和属性信息进行冲突检测。检测无冲突情况下应直接更新入库,检测出有冲突情况下,应逐一完成 冲突情况处理,并经重新冲突检测无冲突后进行更新入库。 6.3.3.6.3数据更新时应维护标识码的唯一性和延续性,未更新要素实体的标识码应保持不变,已经 使用过的标识码被删除后不应再次使用

6.3.4 DEM 数据

6.3.4.1数据内容

DEM数据成果应包括描述高程的数字高程数据、特征点线数据、元数据及相关文件,并应符 合下列要求: a) 数字高程数据为用格网点的三维坐标表达地面起伏形态的数据集,格网类数据宜分为规 则格网类数据和非规则格网类数据; b) 特征点线数据应为切准地表采集的特征线、特征点,其中特征线宜包括道路边线、河流边线、 面状水域(湖泊、水库、池塘等)范围线等,特征点宜为山顶最高值等特殊点位; c) DEM元数据应是描述数字高程成果信息的数据,元数据内容、结构和格式应符合CH/I 1007的规定; d) DEM相关文件应包括技术设计书、图幅接合表、图历表、检查报告、技术总结和成果清单; e) DEM的基本比例尺应采用1:500、1:2000和1:10000:还可采用1:1000和1:5000

6.3.4.2数据逻辑结构

6.3.4.2.1DEM成果的格网尺寸应符合DB11/T407的规定。 6.3.4.2.2DEM规则格网类数据应根据分辨率的不同分别建立栅格数据集,建立栅格金字塔,并按照 栅格数据集组织和命名;非规则格网类数据根据格网特点和要求进行单独设计。 6.3.4.2.3DEM的特征点线数据应建立矢量数据集,存储特征点、线的三维坐标(X,Y,Z),并进 行无缝拼接。

6.3.4.3数据准备

6.3.4.3.1DEM数据文件宜采用多级文件目录结构进行准备。 5.3.4.3.21:500到15000DEM数据文件宜采用三级目录结构,第一级目录为数据集名称,第二级 目录为数据文件所在万分之一图幅号,第三级目录为数据文件图幅号,在第三级目录下存放所有DEM 数据文件。 6.3.4.3.31:10000DEM数据文件宜采用两级目录结构,第一级目录为数据集名称,第二级目录为数 据文件图幅号,在第二级目录下存放所有DEM数据文件。卧 6.3.4.3.4数据入库前应对特征线采用分区或整体的方式进行物理无缝拼接。 5.3.4.3.5应检查所准备的数据是否符合数据库设计要求,检查内容主要包括目录和文件的命名及 次关系的正确性、数据格式的正确性、数据内容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等。

6.3.4.4数据库模式创建

6.3.4.4.1应根据数据库的物理设计进行DEM数据库表空间的分配。 5.3.4.4.2 应根据DEM数据的逻辑结构设计建立栅格数据集、量数据集、要素类和栅格文件目录 结构。 6.3.4.4.3应根据DEM数据的空间覆盖范围确定栅格数据集和矢量数据集的空间域。 6.3.4.4.4数据库模式创建后,应检查存储空间分配的正确性、数据库逻辑结构的正确性、栅格数据

DB11/T 5452019

DB11/T 5452019

集和矢量数据集空间域的正确性。

6.3.4.5数据入库

6.3.4.5.1DEM数据的入库应使用数据入库工具将数据批量导入。 6.3.4.5.2数据入库后,应设定合理的空间格网索引。 6.3.4.5.3数据入库后应对数据内容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特征点线拓扑关系正确性、空间格网索引设 定的合理性等进行检查。

6.3.4.6数据更新

6.3.4.6.1栅格数据宜采用按图幅的增量更新或版本更新方式,矢量数据宜采用按图幅或按要素的增 量更新方式。

6.3.5 DOM数据

6.3.5.1数据内容

6.3.5.1.1DOM数据成果应包括数字正射影像、元数据及相关文件。 6.3.5.1.2DOM数据应是将地表航空航天影像经垂直投影而生成的影像数据集,宜包括航空正射影 象和卫星遥感正射影像。 6.3.5.1.3DOM元数据应是描述DOM成果信息的数据,元数据内容、结构和格式应符合CH/T1007 的规定。 6.3.5.1.4DOM相关文件应包括技术设计书、图幅接合表、图历表、检查报告、技术总结和成果清单 等。 6.3.5.1.5基本比例尺宜采用1:500、1:2000和1:10000,还可根据情况采用1:1000和1:5000。

6.3.5.2数据逻辑结构

6.3.5.2.1不同比例尺DOM的地面分辨率应符合DB11/T407的规定。 6.3.5.2.2DOM数据宜根据比例尺和版本的不同分别建立栅格数据集,并建立栅格金字塔。 6.3.5.2.3对应不同的栅格数据集,DOM影像数据文件宜分别采用多级目录的文件目录结构,并应 按照附录E中E.4的规定编制文件索引表。

6.3.5.3数据准备

5.3.5.3.1DOM数据文件应采用多级文件日录结构。 5.3.5.3.21:500到1:5000的DOM数据文件宜采用三级目录结构,第一级目录为栅格数据集名称, 第二级目录为数据文件所在万分之一图幅号,第三级目录为数据文件图幅号,在第三级目录下存放所有 DOM数据文件。 5.3.5.3.31:10000DOM数据文件宜采用两级目录结构,第一级目录为栅格数据集名称,第二级目录 为数据文件图幅号,在第二级目录下存放所有DOM数据文件。 5.3.5.3.4数据入库前应采用分区或整体的方式进行物理无缝拼接。 5.3.5.3.5应检查所准备的数据是否符合数据库设计要求,检查内容主要包括目录和文件的命名及层 次关系的正确性、数据格式的正确性、数据内容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等,

6.3.5.4数据库模式创建

录结构存储空间及数据库表空间的分 3.5.4.2应根据DOM数据的逻辑结构设计建立栅格数据集和文件目录结构

DB11/T 5452019

6.3.5.4.3应根据DOM数据的空间覆盖范围确定栅格数据集的空间域。 6.3.5.4.4数据库模式创建后,应检查存储空间分配的正确性、数据库逻辑结构的正确性、栅格数据 集空间域的正确性。

DB37∕T 5192-2021 路基边坡变形远程监测预警系统技术标准6.3.5.5数据入库

3.5.5.1DOM应使用数据入库工具将数据批量导入 3.5.5.2数据入库后,应设定合理的空间格网索引。 3.5.5.3数据入库后应对数据内容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空间格网索引设定的合理性等进行检查

6.3.5.6数据更新

6.3.5.6.1宜采用按图幅的增量更新或版本更新方式。 6.3.5.6.2历史数据的管理应采用时间标识码管理。

6.3.5.6.1宜采用按图幅的增量更新或版本更新方式

皖2006J118 外墙外保温系统构造图集(四)挤塑板外墙外保温系统6.3.6.1数据内容

DSM数据成果应包括描述地表高程信息的地表高程数据、特征点线数据、元数据及相关文 内容及质量要求应符合DB11/T407的规定

6.3.6.2数据逻辑结构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