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42105-2016 高压交流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用盆式绝缘子

NB/T 42105-2016 高压交流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用盆式绝缘子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NB/T 42105-2016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3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5627
免费资源

NB/T 42105-2016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NB/T 42105-2016 高压交流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用盆式绝缘子简介:

NB/T 42105-2016 是中国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高压交流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用盆式绝缘子”的标准。这份标准详细规定了用于高压交流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盆式绝缘子的设计、制造、试验和验收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

盆式绝缘子是高压交流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支撑和隔离带电部件,具有绝缘性能好、机械强度高、耐环境性能优良等特点。在电力系统中,它扮演着防止短路和接地,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角色。

NB/T 42105-2016 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术语和定义:对相关技术术语进行了明确的定义,确保在行业内的理解和使用的一致性。 2. 技术要求:对盆式绝缘子的材料、尺寸、机械强度、绝缘性能、环境适应性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3. 生产工艺:规定了盆式绝缘子的制造工艺流程,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 4. 试验方法:列出了对盆式绝缘子进行各种性能试验的方法,包括机械试验、电气试验、环境适应性试验等。 5. 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规定了产品的检验方式,以及产品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的要求,确保产品的完整性和使用安全。

这份标准的实施,对于提升我国高压交流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用盆式绝缘子的制造水平,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相关产品的设计、生产、检验和使用提供了依据。

NB/T 42105-2016 高压交流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用盆式绝缘子部分内容预览: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气孔、杂质、收缩痕迹等缺陷的检查

深度在0.2mm及以下的缺陷称为收缩痕迹,深度在0.2mm以上的缺陷称为气孔,按表A.1的规 检查区如图A.1和图A.2所示。

下的缺陷称为收缩痕迹,深度在0.2mm以上的 和图A.2所示。

表A.1绝缘件表面缺陷的检查

高层商住楼模板施工方案_含计算书(2017)A.1.2收缩痕迹、附着在绝缘件表面的脱模剂、浇注模痕检查

表A.2混入杂质的检查

NB/T42105—2016

A.1.3对磕碰划伤的检

本标准所指的磕碰划伤,是针对表面处理、运输、检查、安装过程中,产品之间或产品与工 等硬物发生的撞击和划伤。 a)磕碰痕迹:单个不允许超过0.3mm深,5mm长:累计不超过10mm长

NB/T421052016

DB21∕T 2206-2021 岩棉薄抹灰外墙外保温技术规程NB/T421052016

划伤:有效密封面不应有划伤。其他部位划伤应按如下规定: 1)相对等电位方向要求划伤痕迹不允许超过0.2mm深,累计不允许超过30mm长; 2)相对高低电位方向,要求划伤痕迹不允许超过0.2mm深,累计不允许超过20mm长; 3)划伤超出以上要求2倍以内,可以依据缩孔或收缩痕迹处理要求进行修整,达到肉眼不可 见的划伤,划伤超出以上要求2倍的不应使用。

弯曲试验试品安装方法如图B.1所示。在中心导体上施加由制造厂规定的弯矩Mw(Mw=F 至破坏,并记录该破坏值。

B.2拉伸试验(适用时)

拉伸试验试品安装方法如图B.2 录该破坏值。

图B.2拉伸试验形态

扭转试验试品安装方法如图B.3所元 二F:L),进行扭矩试验直至破坏,并记 录该破坏值。

图B.3扭转试验形态

《安装式电能表型式评价大纲特殊要求 功能类电能表 JJF1245.6-2010》[1]GB/T311.1一2012绝缘配合第1部分:定义、原则和规则 [2]GB/T772—2005高压绝缘子瓷件技术条件 [3]GB/T775.3—2006 5绝缘子试验方法第3部分:机械试验方法 [4]GB/T1804一2000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5]】GB/T2035—2008 塑料术语及其定义 『61GB/T2900.82009 电工术语绝缘子 [7]GB/T4109—2008 交流电压高于1000V的绝缘套管 [8]GB/T5048—1999 防潮包装 [9]GB/T195192014架空线路绝缘子标称电压高于1000V交流系统用悬垂和耐张复合绝缘子 定义、试验方法及接收准则 [10]GB/T21429—2008 户外和户内电气设备用空心复合绝缘子定义、试验方法、接收准则和 设计推荐 [11】GB/T22079一2008标称电压高于1000V使用的户内和户外聚合物绝缘子一般定义、试验方 法及接收准则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