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1/T 983-2016 热固改性聚苯板节能与安全技术要求

DB31/T 983-2016 热固改性聚苯板节能与安全技术要求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31/T 983-2016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05.3K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34922
免费资源

DB31/T 983-2016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1/T 983-2016 热固改性聚苯板节能与安全技术要求简介:

DB31/T 983-2016 是上海市的地方标准,全称为《热固改性聚苯板节能与安全技术要求》。这个标准主要针对热固改性聚苯板这种建筑材料,规定了其在节能和安全方面的技术要求,以确保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能够达到预期的保温效果,同时保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1. 节能要求:标准可能规定了热固改性聚苯板的导热系数、热阻等能效指标,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建筑的保温性能,从而影响到建筑的能源消耗和节能效果。

2. 安全要求:包括热固改性聚苯板的防火性能,如氧指数、燃烧性能等级等。由于聚苯板本身的可燃性,防火性能是衡量其安全性的重要指标。此外,可能还会规定其有害物质释放限量,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 制造和施工要求:标准还可能包括热固改性聚苯板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运输、储存和施工安装等方面的要求,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施工的规范性。

这个标准的实施,能有效规范热固改性聚苯板的生产和使用,提升建筑的节能效果和安全性,推动建筑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DB31/T 983-2016 热固改性聚苯板节能与安全技术要求部分内容预览:

热固改性聚苯板物理性能应符合表2的要求。

热固改性聚苯板燃烧性能应符合表3的要求。

DB32∕T 4071-2021 城市景观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外观质量在自然光条件下且测检验。

导热系数应按照GB/T10294或GB/T10295规定的方法进行,其中平均温度(25王2)C。仲裁时 应依据GB/T10294规定的方法进行

5.5乘垂直于板面方向的抗拉强度

垂直于板面方向的抗拉强度应按照GB/T29906一2013中6.5.1规定的方法进行。

5.7熔结性(断裂弯曲负荷)

水蒸气透过系数应按照GB/T17146规定的方法

吸水率应按照GB/T8810规定的方法进行。

尺寸稳定性应按照GB/T8811规定的方法进行,使用温度(70士2)℃,时间48h。

燃烧性能应按照GB8624规定的方法进行;氧指数应按照GB/T2406.2规定的方法进行。

5.12表面火焰传播特性

表面火焰传播特性应按照附录A规定的方法进行。

热固改性聚苯板检验批的划分应满足以下要求: a)同规格产品,每500m²划分为一个检验批; b)不足500m亦作为一个检验批。

检验项目为:第4章的全部项目

试验结果均符合第4章的技术要求时判定该产品合格。 若其中任何一项不符合第4章的技术要求,允许在同一组批中重新加倍取样进行复验全部项目,以 复验结果判定。复验仍不符合则判定该产品不合格,

结果均符合第4章的技术要求时判定该产品合格。 中任何一项不符合第4章的技术要求,允许在同一组批中重新加倍取样进行复验全部项目,以 判定。复验仍不符合则判定该产品不合格,

本附录适用于符合本标准定义的热固改性聚苯板表面燃烧特性的试验

尧特性测试设备由燃烧测试箱、箱盖、点火源、排烟

DB31/T983—2016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热固改性聚苯板表面燃烧特性测试方法

燃烧测试箱(以下简称测试箱)是个矩形的水平隧道箱,带有可移动箱盖。测试箱一侧应有双层 观察窗。内侧窗玻璃暴露面的中线应在炉壁的上半部分,窗口的位置应使不少于305mm的试样度能 被观察到。多个窗口沿着箱体长度方向布置,从测试箱外部可观察到整个试件。测试箱由耐高温耐火 结构材料组成,具体尺寸见图A.1,测试箱截面尺寸见图A.2。

图A.1测试箱示意图

DB31/T983—2016

图A.2测试箱截面图

测试箱盖可移动,由不燃金属和矿物复合结构组成,隔热材料可用厚50.8mm的矿棉,盖子可完全 覆盖测试箱和试样。整个顶盖组件,应采用纤维增强水泥板保护,并适时进行更换以保持完好,无翘曲 无裂纹。该防护板可固定到燃烧炉盖子上或放置在试样的背面。盖子放置到位时应完全密封,以防止 在试验过程中有空气漏进燃烧箱中,

测试箱的一端,被指定为“燃烧端”。应配有两个朝上的燃气喷嘴,对着试样提供火焰。燃气喷哦 式箱的端头304.8mm,距试样底面190mm。燃烧器的供气由单路进气管提供,通过T型接头分 每个燃烧器,出口处用19mmNPT弯头。管口平面应平行于箱底面,每个出口中心线应离炉中心 边分别(102士13mm,确保火焰可均匀分布在暴露试样表面的宽度方向上。

过程中,保持试验环境温度为10℃C~30℃,相对

A.3.3.1放置6mm厚的纤维水泥板在测试箱的壁架上,盖上箱盖。将测试箱的进气口打开76mm, 调节测试箱前端的压差计显示应为37.4Pa。关闭测试箱进气口,此时测试箱前端的压差计显示应为 93.4Pa,表明测试箱密封良好,未出现漏气。 A3.3.2燃气使用甲烷,公称热值为37.3MJ/m²,调节气体供应量约为5.3MJ/min。整个测试过程 中,记录燃气消耗量。调节排风系统使火焰朝向下游并覆盖到1370mm的距离。 A.3.3.3连续预热直到在7090mm处的测试箱热电偶温度达到(66士3)℃,在预热过程中,至少每 15s记录测试箱末端热电偶的温度。预热结束后,冷却至3960mm处的热电偶显示为(40士3)℃,放人 样品进行试验。 A.3.3.4设备预热结束后,用18mm厚的红橡木地板样品和6mm厚的纤维水泥板执行校准。 A.3.3.5使用红橡木校准,观察火焰前端的距离,记录的间隔不超过600mm和时间间隔不超过30S。 满足校准的要求为:火焰达到试样末端的时间应为5.5min士15s。另一个判断火焰前端到达试样末端 的方法是7000mm处的暴露热电偶温度达到527℃。 A.3.3.6用6mm的纤维水泥板进行校准试验,其结果代表指数为0。 A.3.3.7当设备大修需更换耐火砖时,应重新进行校准。除此,应每完成200次测试或每年校准:次。

A.3.3.4设备预热结束后,用18mm厚的红橡木地板样品和6mm厚的纤维水泥板执行校准。

封带。 A.3.4.2试样安装完成后,开启试验设备,调整排烟风机至测试箱前端的压差计显示应为1.40mm~ 2.54mm水柱,预运行(120±15)s。 A.3.4.3预运行完成后,点燃引火源,调节天然气供应量约为5.3MJ/min,观察和记录火焰前端的最大 距离及其时间,连续运行10min。测试时尽量调低实验室的照度,以更好地观察火焰前端的位置。 A.3.4.4测试结束时,关闭气源,观察样品的续燃、阴燃、熔融滴落和其他现象。打开箱盖,移出样品供 进一步的检查。

A.3.4.5绘制火焰传播距离随时间的曲线,用于计算火焰传播指数(FSI)。火焰传播距

JC∕T 598-2007 电光源用透明石英玻璃管DB31/T 983—2016

减去1370mm,至少应每30s记录一次,

A.3.5.1根据火焰传播距离与时间关系绘点,采取直线将连续的前后点相连,火焰传播距离时间曲线 下的面积记为AT。在试验过程中如出现火焰传播前端距离减小时,在计算A时应忽略任何的火焰前 端后撤情况。如图A.3所示,A↑=A,+A

图A.3火焰传播距离和时间关系图

A.3.5.2当A+不超过29.74m·min时,火焰传播指数(FSI)应等于A的0.515倍(FSI=0.515Ar)。

试验报告应包含以下信息: 试样的描述,包括成分或类别描述、厚度、尺寸、试样安装、是否存在拼接及拼接描述和其他相 关信息; 火焰传播指数(FSI); 记录试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d) 下列描述“在特定的试验条件下,试验结果与试样的性能有关;试验结果不能作为评价试样在 实际使用条件下潜在火灾危险性的唯一依据”。

试验报告应包含以下信息: ) 试样的描述,包括成分或类别描述、厚度、尺寸、试样安装、是否存在拼接及拼接描述和其他 关信息; 火焰传播指数(FSI); 记录试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d) 下列描述“在特定的试验条件下GB 50541-2009 钢铁企业原料场工艺设计规范,试验结果与试样的性能有关;试验结果不能作为评价试样 实际使用条件下潜在火灾危险性的唯一依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