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1325-2014 汽轮机通流部件冲蚀损伤修复与防护技术导则

DL/T 1325-2014 汽轮机通流部件冲蚀损伤修复与防护技术导则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L/T 1325-20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4649
免费资源

DL/T 1325-20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T 1325-2014 汽轮机通流部件冲蚀损伤修复与防护技术导则简介:

DL/T 1325-2014《汽轮机通流部件冲蚀损伤修复与防护技术导则》是一部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行业标准,主要针对电站汽轮机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蒸汽或空气中的微小颗粒高速冲刷,可能导致通流部件如叶片、喷嘴等产生冲蚀损伤。此导则旨在提供一套科学、合理、经济的冲蚀损伤修复与防护技术方案,以延长汽轮机部件的使用寿命,提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导则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术语和定义:对冲蚀损伤、修复、防护等相关专业术语进行明确的定义。 2. 通流部件冲蚀损伤的评估:介绍冲蚀损伤的识别、评估方法,如目视检查、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等。

3. 冲蚀损伤的修复技术:提供各种修复技术的适用条件、修复工艺、质量控制等内容,如堆焊、喷涂、激光熔覆等。

4. 防护技术:推荐各种防护措施,如表面处理、材料选择、运行优化等,以降低冲蚀损伤的发生。

5. 修复与防护的验收:规定修复和防护工作完成后,应进行的验收内容和标准。

6. 附录:可能包括常用材料的性能参数、各种修复工艺的详细步骤等。

该导则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汽轮机设备的管理水平,降低设备故障率,对提升电力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具有积极意义。但具体应用时,还需要结合设备的具体情况和现场条件进行灵活运用。

DL/T 1325-2014 汽轮机通流部件冲蚀损伤修复与防护技术导则部分内容预览:

本标准规定了发电厂汽轮机通流部件冲蚀损伤焊接修复与超音速火焰喷涂防护的方法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火力发电厂汽轮机动叶片、隔板、喷嘴等通流部件的水蚀、固体颗粒侵蚀损伤的焊接修复 与热喷涂防护。核电机组汽轮机通流部件冲蚀损伤的焊接修复与超音速火焰喷涂防护,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产生和输送高温、高压蒸汽的 汽中富含的其他固体颗粒,随高温蒸 潼到汽轮机通流部件 员失的现象

4.1.1汽轮机通流部件用钢焊接工艺评定应符合DL/T868的规定,修复前应编制焊接作业指导书。 4.1.2焊接修复场所环境温度和条件以及防护设施应符合DL/T869的规定。 4.1.3 实施焊接修复工作应遵守DL5009.1对安全、防火、环保和施焊中其他相关条件的有关规定。 4.1.4 热喷涂单位应具有喷涂施工资格证书。 4.1.5热喷涂工艺应以喷涂工艺试验为基础,确定喷涂工艺参数,编制喷涂作业指导书。 4.1.6汽轮机通流部件防冲蚀涂层喷涂质量管理应按照GB/T19352进行。 4.1.7实施热喷涂工作应遵守GB/T11375对安全、防火、环保的有关规定。

4.1.1汽轮机通流部件用钢焊接工艺评定应符合DL/T868的规定,修复前应编制焊接作业指导书。 4.1.2焊接修复场所环境温度和条件以及防护设施应符合DL/T869的规定。 4.1.3 实施焊接修复工作应遵守DL5009.1对安全、防火、环保和施焊中其他相关条件的有关规定。 4.1.4 热喷涂单位应具有喷涂施工资格证书。 4.1.5热喷涂工艺应以喷涂工艺试验为基础,确定喷涂工艺参数【安徽省】《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导则》(试行),编制喷涂作业指导书。 4.1.6汽轮机通流部件防冲蚀涂层喷涂质量管理应按照GB/T19352进行。 4.1.7实施热喷涂工作应遵守GB/T11375对安全、防火、环保的有关规定。

焊接设备应符合DL/T869的要求。手工钨极氩弧焊宜采用具有高频脉冲功能的焊机。 热喷涂设备喷涂前应按照GB/T20019对喷涂设备进行检查。热电偶等温度检测元件、温度控 录仪表均在有效检定期内,具体技术要求应避照DLT819执行

4.3.1焊接修复技术负责人应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 4.3.2焊工应取得DL/T679中规定的类焊工CI类钢及以上级别的焊接资格证书,或者其他等效标 准规定的资格证书,并根据焊接修复作业指导书按通流部件的材质、类型模拟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焊前培 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施焊,

4.3.3热处理、无损检测及理化检验人员应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5.1.1焊接修复前应按下列要求确认母材牌号: a)汽轮机通流部件常用钢材牌号及其化学成分可参见表A.1; b)汽轮机通流部件常用钢材力学性能可参见表A.2、表A.3。 5.1.2焊接材料的管理应符合JB/T3223的规定。

5.1.1焊接修复前应按下列要求确认母材牌号: a)汽轮机通流部件常用钢材牌号及其化学成分可参见表A.1; b)汽轮机通流部件常用钢材力学性能可参见表A.2、表A.3。 5.1.2焊接材料的管理应符合JB/T3223的规定 其技术指坛应链合GPT4842的要戎

5.1.1焊接修复前应按下列

5.2.2应采用宏观检查、磁粉探伤或渗透探伤等,检查通流部件缺陷的分布状况及尺寸,并记录。 5.2.3应采用机械方式清理缺陷,并通过宏观检测及无损检测确认待修复区域缺陷已完全消除。 5.2.4应采用机械方式制备坡口。焊前应对坡口及其周围进行打磨清理,露出金属光泽后用清洗剂清洗。 5.2.5焊机地线应与被焊接修复通流部件直接相接,且夹持牢固、接触良好,不得将地线接在转子、转 子支架等部件上。

5.3.1应优先采用手工钨极氩弧焊。 5.3.2宜采用与被修复部件材质相匹配的焊材,也可采用镍基或奥氏体钢焊材,焊丝直径宜不大于 1.6mm 5.3.3常见的汽轮机通流部件焊接修 艺及热处理参数见表1。

在现场热处理条件不具备时,可在焊态下使用 需进行时效热处理。

5.3.4焊前应进行预热。 5.3.4.1可采用氧一乙炔中性焰局部预热,预热范围宜为坡口两侧各50mm,预热时火焰焰心宜距离被 修复部位10mm以上,均匀加热。 5.3.4.2应采用接触式测温仪测量预热温度,预热温度测量应按照GB/T18591的规定执行。 5.3.5焊接过程中应进行层间温度测量及控制。层间温度控制见表1,层间温度测量应按照GB/T18591 的规定执行。

5.3.4焊前应进行预热

5.3.6焊接工艺应遵循如下措施。

a) 穿透性缺陷修复应采用厚度为2mm~3mm的铜板衬底,与修复区域通流部件背面贴紧,应用 夹真固定夹紧。 b) 应采用多层多道堆焊修复,要求焊接线能量小,焊道(层)薄窄,每道堆焊焊缝厚度宜为0.2mm 0.5mm,焊道宽度应不超过2倍焊丝直径。 C 应在焊缝金属红热状态时锤击焊道,消除焊缝残余应力

DL/T13252014

恒温时间宜为5min~15min。 5.4.3采用接触式测温仪监测后热处理温度

温时间宜为5min~15m

应采用机械方式修磨通流部件修复区域,恢复其

5.7.1通流部件焊接修复后应检验的项目包括宏观检查、渗透探伤或磁粉探伤、硬度检验、金相检验等, 必要时可进行射线探伤。 5.7.2宏观检查时,修复区域焊缝不应有咬边、凹陷、裂纹、未熔合、气孔等表面缺陷。修复后通流部 件型线应满足汽轮机安全运行要求。 5.7.3渗透探伤或磁粉探伤修复区域焊缝不应有缺陷显示。 5.7.4射线探伤应按照DLT905及IBT4730的规定热行

5.7.1通流部件焊接修复后应检验的项目包括宏观检查、渗透探伤或磁粉探伤、硬度检验、金相检验等,

a)焊缝及热影响区的硬度、金相组织可在通流部件上检验,也可在同时处理的试板检验。 b)采用与材质相匹配焊材焊接修复的焊缝及热影响区硬度应不低于母材硬度值的90%,不超过 母材布氏硬度值加100(HBW),且布氏硬度值不超过400HBW。 c) 采用镍基或奥氏体钢焊材焊接修复的焊缝及热影响区硬度标准应按照DL/T752的规定执行。 d) 焊缝和热影响区的复膜金相组织不允许存在显微裂纹及过烧组织,复膜金相样制备应按照 DL/T884的规定执行。

5.8.1经检验不合格焊接区域可允许进行1次返修。

5.9焊接修复技术文件

焊接修复技术文件应及时进行编制、整理和保存,技术文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a)焊接材料质量证明书: b)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c) 焊接技术负责人、焊工、热处理工的资格证明; d) 焊接修复作业指导书; e) 叶片原始缺陷记录和坡口形貌图: f) 焊接过程控制记录及热处理过程控制记录; 焊接质量检验报告: h)技术总结报告。

6.1.1喷涂材料应有制造厂的质量合格证明书,包括粉末化学成分、涂层性能保证值等,喷涂 行复检。 6.1.2喷涂粉末使用前应充分摇匀,使其粗细粉末均匀,并进行烘焙,烘焙温度为120℃,保温1.5

6.1.3喷涂粉末取 应立即将成 分末的容器进行封装, 6.1.4喷涂后送粉器中剩余的喷涂粉末应单独封装,并做好标记

DB11∕T 1628-2019 钢管混凝土顶升法施工技术规程DL/T13252014

6.2.1喷涂前应对压缩空气进行净化处理,防止水、油污染。 6.2.2喷涂前应检查喷涂设备是否完好,确保喷涂工艺参数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 6.2.3采用确定的喷涂丁.艺参数,在施.工现场喷涂同步挂片样品,用于涂层质量检测和验收。 6.2.4通流部件喷涂现场应保持空气流通,排除末黏结的粉尘。 6.2.5通流部件表面应无宏观缺陷。 6.2.6采用清洗剂清洗通流部件表面,除去表面污垢。 6.2.7对通流部件不喷涂区域进行遮蔽保护,

6.3.1.1使用喷砂法对通流部件喷涂区域进行粗糙、活化处理,使基体表面粗糙度达到RZ25um~RZ100μm 清洁净度达到Sa3 6.3.1.2喷砂磨料宜采用棕刚玉砂或白刚玉砂,磨料粒度范围为0.5mm~1.5mm,磨料应清洁、干燥。 6.3.1.3喷砂完成后,涂层喷涂前应采用干燥的乐缩空气对喷砂表面进行清理,去除喷砂过程中产生的 粉尘。 6.3.1.4喷砂后应保持喷涂工件表面干燥,并尽快进行喷涂处理。晴天时,喷砂与喷涂工序间隔时间不 应超过2h:雨天、潮湿、盐雾或含硫的气候环境下,其间隔时间不得超过30min,否则应进行.二次喷砂 处理。

6.3.2预热及温度控制

6.3.3喷涂工艺及要求

6.3.3.1汽轮机通流部件防冲蚀涂层宜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方法进行喷涂。 6.3.3.2喷涂过程中工艺参数应稳定,涂层厚度应均匀,喷涂过程中每层的涂层厚度不应超过0.03mm, 汽轮机通流部件防冲蚀涂层厚度宜为0.15mm~0.25mm。现场条件下应同步喷涂挂片涂层样品。 6.3.3.3喷涂过程中应对通流部件喷涂部位采用红.外线测温仪进行跟踪测温,记录喷涂时实测温度,通 流部件表面温度在喷涂过程中应不超过150℃

6.5.1汽轮机通流部件防冲蚀涂层应进行现场验收和同步喷涂挂片涂层质量验收

a)现场检测应包括外观检测、厚度检测等; b 涂层喷涂完毕后DBJ∕T 13-124-2010 城市垂直绿化技术规范,应对喷涂工件进行外观检查,涂层表面应平整,色泽:·致,不应有起皮、鼓 泡、脱落等缺陷,通流部件应无变形: 进行厚度检测时,应根据涂层和基体的磁性选择适合的仪器进行多点测量,测试方法应按GB/T 11374的规定执行, .5.3挂片样品实验室检测与验收应符合下列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