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423.34-2012 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ZAD: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

GB/T 2423.34-2012 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ZAD: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GB/T 2423.34-2012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98.8K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4392
免费资源

GB/T 2423.34-2012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2423.34-2012 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ZAD: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简介:

GB/T 2423.34-2012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称为《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ZAD: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这个标准主要定义了一种用于评估产品在复杂环境条件下的性能和耐久性的试验方法。

试验ZAD,即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是一种模拟产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温度和湿度变化的环境试验。这种试验方法适用于各种电子、电器、机械、材料等产品,目的是检查这些产品在温度和湿度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的性能稳定性,包括但不限于功能正常、无结构损坏、无化学变化等。

试验ZAD的具体步骤包括在特定的时间周期内,将产品暴露在一系列预设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这些条件可能包括高温、低温、高湿、低湿等,每个条件持续一段时间后,可能会有快速的温度或湿度变化。通过这种反复的温度湿度循环,可以模拟真实环境中的极端和快速变化,从而评估产品的耐候性和可靠性。

这个标准的实施,有助于制造商在产品设计和生产阶段就进行充分的环境适应性测试,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也有利于用户在选择产品时,参考产品的环境适应性测试结果,做出更合理的选择。

GB/T 2423.34-2012 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ZAD: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部分内容预览:

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 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一般说明 3.1试验概述 3.2试验的应用 4试验箱的描述 4.1湿热试验箱 4.2低温试验箱 5严酷程度 6试验程序 6.1预处理 6.2 初始检测 6.3条件试验 6.4试验循环 6.5 最后检测 7相关规范应给出的信息 试验报告中应给出的信息 附录NA(资料性附录 GB/T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 DGJ32/J16-2005》江苏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

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

GB/12423的本部分提件 试验样品在高温/高湿和低温条件劣化作

试验Z/AD是温度/湿度组合的循环试验,用来揭示试验样品由不同于吸湿的“呼吸”作用导致的 缺陷。 本试验与其他湿热循环试验不同,由于下列原因提高了本试验的严酷等级: a)在给定的时间内有更多次数的温度变化或呼吸”作用; b) 温度循环变化范围更大; c)温度循环变化的速率更高; d) 包含多次0℃以下的温度变化。 加速的“呼吸”以及吸附在试验样品缝隙中水分的结冰效应是本试验的基本特点。 但要强调的是,只有缝隙足够大以致附着的水分能够渗人时,结冰效应才会出现,这种情形通常发 生在金属组件密封处或引线端的密封处。 冷凝的程度主要取决于试验样品表面的热时间常数。对于很小的试验样品冷凝可忽略不计,但对 于大试验样品则是显著的。 同样,具有较大带空气或气体空隙的试验样品,其“呼吸”作用将更明显,但同时试验的严酷程度 定程度上也取决于试验样品的热特性,

由于上述原因,推荐本试验方法只限于样品结构会产生湿热试验的“呼吸”和结冰效应,并且

用湿热试验箱做低温试验,湿热试验箱应满足4.1的要求,且还应满足下列规定: 1)在不超过30min内,温度能从25℃士2K降至一10℃士2K; 2)试验样品的温度在一10℃士2K能保持3h; 3)在不超过90min内,温度能从一10℃±2K升至25℃±2K。

除非另有规定,24h循环的次数应为10次。如果不是10次,相关规范应规定循环次数。

6.1预处理(见图1)

按关规范的要求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并进行电气和机械性能检测。

总的温度容差土2K是考虑了测量的绝对误差,温度的缓慢变化以及工作空间内的温度变化而确 的。但是,为了维持相对湿度在规定的容差范围内,在任意时刻工作空间内任何两点之间的温度差应 特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如果温度差超过K,湿度条件就达不到要求。为了维持规定的湿度,温度 寸波动应维持在土0.5K。 试验样品应处于不包装,本通电、准备使用状态,并按已知的正常状态或相关规范的规定安放于湿 箱内,进行10次温度/湿度循环,每次循环为24h。 关规范应规定低温分循环的颜序位置。 本试验可在一个试验箱或两个试验箱内进行,如果本试验的高温/高湿、低温分循环分别在不同的 检箱内进行,则读验样品不应受到热冲击的影响除非己知试验样品对这种程度的熬冲击不敏感。 如果一批试验样品由于使用两箱法受到热冲击影响并出现明显失效,则应改用温度渐变的方法重 武验另一批试验样品,如果在这种条件下没有出现失效,这批试验样品应视为顺利过试验。 前9次循环中的其余4次循环不应包括低温暴露(见6.4.3和图3),在所有情形下规定的湿热循 帮相同。 试验循环 .1 温度/湿度分循环描述 温度/湿度分循坏的描然适用于所有循环(见图2和图3)。 在每个24h循环弃始时,试验箱的温度应控制为25℃士2K,相对湿度为(98士3)%。 a)试验箱的温度在5h~2.5h内,应连续升到65℃±2K。在此期间相对湿度应保持在 (93±3)%。 b)试验箱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保持为65℃±2K和(93±3)%,直到循环试验开始后 5.5h止。 c)试验箱的温度在1.5h~2.5h内降至25℃士2K。在此期间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0%~96% 范围内。 自循环开始后8h起,试验箱的温度应在1.5h~2.5h内应再连续升到65℃士2K。在此期 间相对湿度应保持为(93士3)%。 e) 试验箱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保持为65℃土2K和(93士3)%,直到循环试验开始后 13.5h止。 f)试验箱的温度在1.5h~2.5h内降至25℃士2K。在此期间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0%~96% 范围内。 g)试验箱继续稳定保持为温度25℃土2K,相对湿度(93士3)%,直到低温分循环开始或24h循 环结束。

6.4.2低温分循环描述

年这些点的时间察差为土5min

图2暴露于湿热后暴露于低温

D%,时间至少1h,最多不超过2h,

图3暴露于湿热后未暴露于低温

6.4.3无低温暴露的24h循环描

6.5.3试验样品从箱内取出后立即进行的检

最后循环一结束,将试验样品取出箱外并在实验室环境温度条件下进行检测。 如果初始检测不是在实验室环境温度条件下进行则本次检测采用的环境条件应与初始检测的 相同。 已做规定的电性能和机械性能的检测应在试验样品取出箱外后1h~2h内进行。 在此期间的早期所进行的检测《城市轨道交通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技术要求 CJ/T 407-2012》,可在此期间的后期仅再重复1次,后期所测结果将作为失效判定的 依据。

6.5.4干燥恢复后的检测

最后循环一结束,应将试验样品取出箱外,并在标推大气条件下保持24h后再进行规

检测。 如果初始检测不是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则本次检测采用的环境条件应与初始检测的相同。 最后检测可在24h内进行,但只有在24h 获得的检测结果才作为失效判定的依据。

当相关规范包含本试验时,应尽可能根据适用的程度作出以下详细 试验类型(分循环); 预处理; c) 初始检测; d) 安装架或支撑物的详细描述; e) 循环数; f) 低温分循环的顺序位置; g) 条件试验期间的测量和/或负载; h) 恢复; i) 最终检测; i) 供需双方同意的对试验程序的任何偏离

8试验报告中应给出的信息

试验报告至少应给出下列信息: a)客户(名称和地址); 检测实验室(名称和地址,如果有,还包括认可的详细信息); 检测日期(检测进行的日期); 试验类型(Z/AD); 试验目的(研发、鉴定等): 7 试验标准、版本(注日期对本部分的引用); 相关试验室检测程序(代号和发行号); h)试验样品描述(工程图、照片、数量、结构、状态等); 试验箱标识(制造商、型号、唯一性标识符等); 试验设备性能(设定温度点控制、气流等); k)气流速度和方向(流向试验样品的空气流速和方向); 测量系统的不确定度(不确定度数据); m)校准数据(最近一次校准和下一次应校准的日期); 初始、中间和最终检测(初始、中间和最终检测); o)要求的严酷等级(从相关规范中); )试验的产酷等级(测量点、数据等): Q)试验样品的性能(功能检测的结果等); )试验期间的观察结果及采取的措施(所有相关的观察结果); s)试验的总结(试验总结); J 分发(分发清单)。 主:宜为每一项试验填写一份日志,该日志可附在报告中。

试验报告至少应给出下列信息: a)客户(名称和地址); 检测实验室(名称和地址,如果有,还包括认可的详细信息); 9 检测日期(检测进行的日期); d 试验类型(Z/AD); e) 试验目的(研发、鉴定等) D 试验标准、版本(注日期对本部分的引用); 相关试验室检测程序(代号和发行号); h) 试验样品描述(工程图、照片、数量、结构、状态等); 试验箱标识(制造商、型号、唯一性标识符等); ) 试验设备性能(设定温度点控制、气流等); k) )气流速度和方向(流向试验样品的空气流速和方向); 测量系统的不确定度(不确定度数据); m)校准数据(最近一次校准和下一次应校准的日期); 初始、中间和最终检测(初始、中间和最终检测); 0 要求的严酷等级(从相关规范中); 试验的产酷等级(测量点、数据等): q)试验样品的性能(功能检测的结果等); D 试验期间的观察结果及采取的措施(所有相关的观察结果); S) 试验的总结(试验总结); 分发(分发清单)。 主:宜为每一项试验填写一份日志,该日志可附在报告中。

CJJ 4-1983 粉煤灰石灰类道路基层施工暂行技术规定附录NA (资料性附录) GB/T2423标准的组成部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