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2944-2019 重力式沉箱码头棱体强夯处理规范

DB13/T 2944-2019 重力式沉箱码头棱体强夯处理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13/T 2944-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84.2K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4208
免费资源

DB13/T 2944-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3/T 2944-2019 重力式沉箱码头棱体强夯处理规范简介:

DB13/T 2944-2019《重力式沉箱码头棱体强夯处理规范》是河北省的地方标准,主要针对重力式沉箱码头棱体的强夯处理技术进行规范和指导。这个标准的制定,是为了确保码头建设的质量和稳定性,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该规范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强夯处理的适用范围和条件:规定了强夯处理技术在重力式沉箱码头棱体应用的条件和限制,如地基条件、地质特性等。

2. 强夯处理的设计:规定了强夯点的布置、夯击能的选择、夯击次数和深度等设计参数的确定方法。

3. 施工技术要求:详细规定了强夯设备的选择、施工步骤、操作方法、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等。

4. 质量检验与验收:明确了强夯处理后的地基质量检验方法和验收标准,确保工程质量。

5. 环境保护和安全要求:对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和安全问题提出预防和处理措施。

6. 后期监测与维护:对强夯处理后的地基进行定期监测,确保地基的长期稳定性。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基于常识的简介,具体的内容可能需要参考标准原文以获取准确信息。

DB13/T 2944-2019 重力式沉箱码头棱体强夯处理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承载力标准值 standardvalueofgroundbear

DB13/T 29442019

减压棱体selectedprismfiliforabsorbingearthpressure 码头在紧靠直墙墙背侧,为减少作用于墙上的土压力而填筑的棱体,常采用块石等粒径和内摩擦 角较大的材料。

减压棱体selectedprismfiiforabsorbingearthpressure 码头在紧靠直墙墙背侧,为减少作用于墙上的土压力而填筑的棱体,常采用块石等粒径和内 较大的材料。

码头后方therearoftheterminal 对码头结构整体稳定产生影响的区域CJ∕T 106-1999 城市生活垃圾产量计算及预测方法,均为码头后方。

重力式沉箱码头后方减压棱体的密实处理一直是重力式沉箱码头设计、施工中的难点,为保证码 头结构安全、减小工后沉降量,在强夯处理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检测中,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 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并满足码头基础设施的使用要求,制定本标准。 码头后方减压棱体的强夯处理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1确定强夯加固地基方案应具备下列条件

a)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上部结构及基础设计资料; b)沉箱、轨道梁、排水沟以及电缆沟等基础设计资料; c)掌握码头后方减压棱体材料的物理力学指标; d)根据工程的要求确定强夯加固的范围和加固后要求达到的各项技术指标; e)了解当地强夯地基处理施工经验和施工情况,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尚需了解其它地区相 以强夯区域同类工程的处理经验和使用情况等; f)掌握工程强夯区域周围的环境情况,

5.2码头后方减压棱体的选取:

a)回填材料宜采取单一匀质材料,避免多层非均匀材料同时回填。 b)回填棱体宜采用级配良好的10kg100kg块石。 c)选取回填材料时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并保证安全性和经济性

DB13/T29442019

5.3强分处理施工前,宜根据工程现场情况和强分区域复杂程度,在有代表性的强分区域处进行相应 的现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如达不到设计要求时 应查明原因,修改设计参数或调整强夯处理方案。 5.4强夯处理施工期间,包括试验性施工,码头主体结构应设置观测点。检测前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 况、建筑物重要性及强夯区域复杂程度编制相应检测方案,检测仪器符合相应检测方法的技术要求, 并形成完整可靠的检测报告。

5.5经检测后如不符合设计要求,应采取补夯或其他有效措施,并对重新处理区域进行再次检测。 5.6施工中应有专人负责质量控制和监测,并做好施工记录和监测;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会同 有关部门妥善解决。施工结束后应按 程质量检验和验收。

5.6施工中应有专人负责质量控制和监测 并做好施工记录和监测;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会同 有关部门妥善解决。施工结束后应按JTS257进行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

虽夯法设计应具备下列资

a)建(构)筑物结构型式、上部荷载、整平地面及基础埋深高程、强夯区域建(构)筑物总平面 布置图、基础平面图及结构尺寸; b)强夯区域工程地质资料,应满足设计要求。夯前勘察除应进行常规勘察试验项目外,尚应根 据土质特点和工程要求,安排适于检验强夯效果的原位观测或其他试验项目; c)强夯加固后的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和有效加固深度; d)强夯振动影响范围内已有的抗振性能低的建(构)筑物位置等资料及工程强夯区域周围的环 境情况; e)当地水文资料

布置图、基础平面图及结构尺寸; b)强夯区域工程地质资料,应满足设计要求。夯前勘察除应进行常规勘察试验项目外,尚应根 据土质特点和工程要求,安排适于检验强夯效果的原位观测或其他试验项目; c)强夯加固后的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和有效加固深度; d)强夯振动影响范围内已有的抗振性能低的建(构)筑物位置等资料及工程强夯区域周围的环 竞情况; e)当地水文资料。 6.1.2强夯处理工程可能对周围环境或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时,应对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和计算。有危 害时,应采取设置隔振沟等防护措施或调整夯击参数。 6.1.3设计应对主要土性指标、地基变形及周围建(构)筑物提出施工过程监测、检测及试验要求 5.1.4强夯施工振动对周围建筑物和环境的影响评估及安全施工距离应通过现场试夯振动测试确定 强夯振动对工程的影响参照JTS204的有关规定确定。 5.1.5强夯施工侧向挤压水平变形对码头沉箱产生的影响应最终通过现场试夯的深层水平位移测试 确定,安全施工距离应按照现场变形监测确定。棱体强夯后的码头主体结构倾斜、沉降和位移监测可 采用测斜仪或沉降位移观测点进行监测。

害时,应采取设置隔振沟等防护措施或调整夯击参数。 6.1.3设计应对主要土性指标、地基变形及周围建(构)筑物提出施工过程监测、检测及试验要求 3.1.4强夯施工振动对周围建筑物和环境的影响评估及安全施工距离应通过现场试夯振动测试确定 强夯振动对工程的影响参照JTS204的有关规定确定。 5.1.5强夯施工侧向挤压水平变形对码头沉箱产生的影响应最终通过现场试夯的深层水平位移测试 确定,安全施工距离应按照现场变形监测确定。棱体强夯后的码头主体结构倾斜、沉降和位移监测可 采用测斜仪或沉降位移观测点进行监测。

2.1夯击能及分层厚度

6.2.1.1水下夯实区每夯的冲击能可采用200~600kJ/m(不计浮力、阻力等影响),分层厚度可采用 2m~4m,单击夯击能较大时分层厚度可取较大值。 212水上态实区单主态主能应根握要求的加固

DB13/T 29442019

表1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

3.2.2强夯施工前,应根据强夯区域复杂程度、工程规模、工程类型及施工工艺等,在施工现场有代 表性的强夯区域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每个强夯试验区范围不宜小于 20mx20m,有条件的工程建议试验区不小于30m×30m。根据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提出强夯试验方 案,进行现场试夯。应根据不同土质,待强夯结束1d~15d后,对试夯强夯区域进行检测,并与夯 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工程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

6.2.3试夯检测及试验成果应包括下列参数:

a)地基有效加固深度、地基土的承载力标准值fk、压缩模量Es值或变形模量Eo值等 b)确定合适的夯击能、夯锤尺寸和落距等参数; c)测定强夯后强夯区域的沉降量和夯坑周围的抬升量; d)确定夯点间距、夯击次数、夯击遍数、最后两击夯沉量和间隔时间等设计参数; e)确定强夯施工停夯标准等施工质量控制指标; f)检测强夯施工振动、侧向挤压等对周边环境和工程的影响,确定与周边工程的安全施工最小距 。

6.2.4.1水下夯实区,锤夯宜采用纵横向相邻接压半夯,每点1锤,如图1所示。

2.4.1水下夯实区,锤夯宜采用纵横向相邻接压半夯,每点1锤,如图1所示。夯锤宜具有竖 通道。

DB13/T29442019

图1秀锤落点平面示意

第二遍夯击点应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之间。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适当减小。对处理深度较深或单 击能较大的工程,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宜适当增大,

6.2.5夯击击数及夯实遍数

6.2.5.1水下夯实宜采用初、复夯各一遍,或多遍夯实的方法,夯击遍数应根据试夯确定。试夯的停 锤标准:在已夯实的面积范围内任选不小于5m一段复打一次,夯锤相接排列,不压半夯,其平均 劵沉量不大于30mm。不进行试夯时,每遍夯击击数不宜小于8击,并应分两遍夯实, 6.2.5.2水上夯实单点夯击击数应根据现场试验中得到的最佳夯击能确定,停锤标准可按照表2的规 定执行。

5.2.5.1水下夯实宜采用初、复夯各一遍,或多遍夯实的方法,夯击遍数应根据试夯确定。 锤标准:在已夯实的面积范围内任选不小于5m一段复打一夯次,夯锤相接排列,不压半夯, 夯沉量不大于30mm。不进行试夯时,每遍夯击击数不宜小于8击,并应分两遍实。

5.2水上夯实单点夯击击数应根据现场试验中得到的最佳击能确定,停锤标准可按照表2的规 行。

表2水上夯点停锤标准

5.3水上夯实单点夯击遍数应根据减压棱体的性质确定,宜采用2~3遍。后一遍夯点应选在前 夯点间隙位置。单点夯击完成后再以低能量满夯2遍,

6.3强夯施工安全距离

第一排夯点距建(构)筑物的充许安全距离应经现场试夯或当地经验确定,缺少试验资料或经导 根据式(2)计算地面质点振动安全允许速度V,通过与表3进行比较确定,也可按3.0m~5.0 预估。

DB13/T 29442019

重力式码头的强夯振动安全允许标准

3.2强夯施工安全距离可按空间问题采用数值分析方法计算。 3.3码头后方若设置有倒滤层,应在分层强夯完成后再进行倒滤层施工

JGJ 135-2007 载体桩设计规程7.1.1施工前应取得下列资料

a)强夯设计文件及图纸会审记录; b)主要施工机具及其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 c)强夯试验的有关资料,当地有关强夯施工的经验资料。

7.1.2施工前应完成下列工作

a)强夯地基处理的施工组织设计; b)掌握减压棱体的成分、构成和级配等; c)设置测量控制网,建立现场坐标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 7.1.3施工过程中,必须对码头的沉降、位移、振动等进行监测,若有突然增大的沉降、位移发生 应立即停止施工。

2.1应根据经验或强夯试验结果,预估强夯区域夯后下沉量和夯坑周围的抬开量,根据建筑物 深确定强夯区域起夯面高程,挖填、平整强夯区域至起夯面高程。施工前,必须查明施工区周 夯区域范围内需保护建筑物的位置及高程等,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2.2应测量强夯处理范围夯前高程。

7.2.2应测量强夯处理范围夯前高程

.3.1根据设计要求的强夯能级 其它专用设备。中、高能级强夯施工时, 或采取其它措施,防正落链时机架倾覆

与夯锤质量相匹配的履带式起重机或 设备。中、高能级强夯施工时JTG M20-2011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投资估算编制办法,起重机宜配门架或采取其它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兑钩器的设计应保证强度和耐久性,结构形式应轻便灵活、易于操作。

DB13/T29442019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