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43/T 101-2017 湖南省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

DBJ43/T 101-2017 湖南省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J43/T 101-2017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1.1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33205
免费资源

DBJ43/T 101-2017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43/T 101-2017 湖南省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简介:

DBJ43/T 101-2017《湖南省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是湖南省根据国家绿色建筑相关政策和标准,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主要目的是指导和规范湖南省内的建筑工程绿色施工,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该标准详细规定了绿色施工评价的范围、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以及评价等级。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材料与设备、绿色运营管理等方面。具体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境保护、建筑垃圾管理、施工噪声与振动控制、施工期空气质量控制等方面。

评价方法主要通过量化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分。评价等级一般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以鼓励和推动建筑企业提高绿色施工水平。

此外,该标准还强调了绿色施工的全过程管理,从项目策划、设计、施工、运营直至项目结束的全生命周期,都应考虑绿色、环保、节能的原则。

总的来说,DBJ43/T 101-2017标准是湖南省推动绿色建筑,实现建筑行业绿色转型的重要工具,对于提升湖南省内建筑工程的绿色水平,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DBJ43/T 101-2017 湖南省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部分内容预览:

8.2.34混凝土输送泵、电锯房等设有吸声降噪屏或

8.2.34混凝土输送泵、电锯房等设有吸声降噪屏或其他降噪 措施。

8. 2.35 夜间施工噪声声强值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8. 2. 36 采取措施降低人为噪声。 8. 2. 37 现场合理设置噪声监测点,实施动态监测。 8.2.38 施工现场设置连续、封闭能有效隔离污染的围挡

9.2.1根据就地取材的原则进行材料选择,距施工现场500km 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不小于70%: 并有实施记录。 9.2.2绿色建材使用率达40%。 9.2.3临建设施采用可拆迁、可回收材料。 9.2.4 施工现场主要道路采用可周转使用的材料和构件。 9.2.5利用粉煤灰、矿渣、外加剂等新材料降低混凝土和砂浆 中的水泥用量;粉煤灰、矿渣、外加剂等新材料掺量应按供货单 位推荐掺量、使用要求、施工条件、原材料等因素通过试验 确定。 9.2.6施工单位建立建筑材料数据库,采用绿色性能相对优良

9.2.7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 9.2.8 预拌砂浆使用率达50%。 9.2.9 采用管件合一的脚手架和支撑体系。 9.2.10 高层建筑结构施工,采用整体或分片提升的工具式脚 手架。 9.2.11 采用工具式模板和新型模板材料。 9. 2.12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采用早拆支撑体系。 9.2.13 材料运输的方法科学、现场堆放有序、储存环境适宜、 保管制度健全。 9.2.14 优化线材下料方案。 9.2.15 采用专业化生产的成型钢筋。 9. 2. 16 现场加工钢筋损耗率不大于1.5%。 9.2.17 预拌混凝土现场损耗率不大于1% 9. 2.18 根据工程特点,采取节材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 材料。 9. 2. 19 现场临建设施、安全防护设施定型化、工具化、标 准化。 9.2. 20 面材、块材镶贴EN 196-6-1989 水泥试验方法 第六部分 细度的测定,做到预先总体排板。 9. 2. 21 提高模板、脚手架体系的周转率

9. 2. 22 建筑余料合理使用。 9. 2. 23 板材、块材等下脚料和散落的混凝土及砂浆应科学 利用。 9. 2. 24 临建设施充分利用既有建筑物、市政设施和周边道路 9. 2. 25 现场办公用纸分类摆放,纸张两面使用,废纸应回收 9. 2. 26 建筑材料包装物回收率达100%

9.3.1采用建筑配件整体化或建筑构件装配化安装的施工方法。 9.3.2 主体施工选择自动提升、顶升模架或工作平台。 9.3.3 绿色建材使用率大于60%。 9.3. 4 现场临时设施实现永临结合。 9.3.5 全部使用预拌砂浆。 9.3.6 在施工过程中,设备和材料选择考虑拆除后的废弃物再 生利用。 9.3.7 临建设施采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 9.3.8 临建设施布置时考虑了现场动态布置和过程中的维护和 更换。

9.3.9按进度计算工程主材计划月

10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评价指标

10.1.1 建立水资源使用的管理制度 10.1.2 根据工程实际,制定水资源消耗总目标及各区域和各施 工阶段水资源消耗分解目标。 10.1.3有用水计量统计记录,建立用水台账。 10. 1. 4 管网和用水器具不应有渗漏

10.2.1施工现场市政自来水分区供应系统科学合理,排水系统 合理适用。 10.2.2 节水器具配置率达100%。 10.2.3 施工中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 10. 2.4 混凝土养护和砂浆搅拌用水合理,有节水措施。 10.2.5 喷酒路面、绿化浇灌不使用市政自来水。 10.2.6 公共浴室采用节水措施 10.2.7 混凝土标准养护室采用节水养护

10.2.8 基坑降水储存使用。 10.2.9 冲洗现场的机具、设备、车辆用水,设立循环用水装置

0.3.1现场绿化采用节水灌溉或无需灌溉的植物。

10.3.2景观水体、雨水回收等用水设施实现永临结合。 10.3.33 非市政水经检验合格后,作为施工、生活用水使用。 10.3.4 制定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限制降水范围和深度,并在 施工中进行监测。 10.3.51 合理规划雨水资源,降低地表径流。 10.3.6 生活用水分班组进行用水动态管理。 10.3.7 定期分析现场用水情况,与水资源消耗目标进行对比

11. 1. 1 建立能源使用的管理制度。 11.1.2 根据工程实际,制定能源消耗总目标及各区域和各施工 阶段能源消耗分解目标。 11.1.3有用能计量统计记录,建立用能台账。 11.1.4对施工现场的生产、生活、办公和主要耗能施工设备设 有节能的控制措施。

11.2.1采用节能型设施

11.2.4办公、生活区100%使用节能照明灯具

11.2.5 采用能源利用率高的施工机械设备。 11. 2. 6 施工机具资源共享。 11.2.7 定期监控重点耗能设备的能源利用情况,并有记录 11. 2.8 建立设备技术档案,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11. 2. 9 施工作业做到停工关机

11.2.10结合日照和风向等自然条件,合理采用自然采光、通 风和外窗遮阳设施。 11.2.11使用热工性能达标的复合墙体和屋面板,顶棚宜采用 吊顶。

11. 2. 12 建筑材料的选用应缩短运输距离 11. 2. 13 合理布置施工平面,场内材料运输有减少二次转运的 措施。 11. 2. 14 采用能耗少的施工工艺。 11. 2. 15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施工进度。 11. 2. 16 尽量减少夜间作业、冬期施工、雨期施工和高温作业 的时间,

11.3.1 合理利用太阳能或其他可再生能源。 11.3.2 采用节能环保的新设备 11.3.3 临时用电设备采用自动控制装置。 11.3. 4 照明采用声控、光控、延时等自动照明控制。 11.3.5 使用的施工设备和机具符合国家、行业有关节能、高 效、环保的规定。 11.3.6分阶段统计分析重点设备用能,并对下一阶段设备使用 提出用能规划。

11.3.8 功率因数不低于 0. 9。

12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评价指标

12.1.1在施工总平面设计时,针对施工场地、环境和条件进行 分析,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12.1.2施工场地布置合理并实施动态管理。 12.1.3施工临时用地应有用地审批手续, 12.1.4施工单位应充分了解施工现场及毗区域内人文景观的 呆护要求、工程地质情况及基础设施管线分布的情况,制定相应 保护措施,并应报请相关方核准。

12.2.1 施工总平面布置应紧凑,并应尽量减少占地 12.2.2 在经批准的临时用地范围内组织施工。 12. 2. 3 根据现场条件,合理设计场内的交通道路

12.2.4施工前制定合理的场地使用计划;施工中减少场地干 扰,保护环境。 12.2.5 采取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 12. 2.6 充分利用山地、荒地作为取、弃土场的用地, 12. 2.7 施工后临时施工用地恢复植被。

12.2.8对深基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并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

12.2.9生态脆弱的地区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地貌复原

9生态脆弱的地区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地貌复原

12.3.1对现场种植土进行保护。 12.3. 2 实现现场绿化永临结合。 12.3.3 构件制作工厂化。 12.3.4 地下水位控制应对相邻地表和建筑物无有害影响。 12.3.5 采用经检验合格的再生料进行回填。 12.3.6 合理采用逆作法施工。 12.3.71 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结构可靠的活动板房等可重复 使用的装配式结构或租用现场周边现有房屋。 12.3.8施工现场临时设施的布置与原有设施及永久设施应兼底 考虑,并充分利用拟建的设施为施工服务。 12.3.9施工总平面布置应能充分利用和保护原有建筑物、构匀 物、道路和管线。 12.3.10优化垂直运输设备的布置方案,减少垂直运输设备日 maT

12.3.7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结构可靠的活动板房等可重复 更用的装配式结构或租用现场周边现有房屋

L..O 施工现场幅的设施的布直与原有设施及求人设施应兼顾 考虑,并充分利用拟建的设施为施工服务。 12.3.9施工总平面布置应能充分利用和保护原有建筑物、构筑 物、道路和管线。 12.3.10优化垂直运输设备的布置方案,减少垂直运输设备占 用施工场地,

13.1.1实施绿色施工的项目,有明显技术创新并取得相关科技 成果的,可按本章规定予以加分。 13.1.2在单位工程绿色施工评价得分的基础上,加分数量不超 过10分

13.2.1开展了技术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

1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加1分,发明专利加3分; 2获得省部级工法加2分,国家级工法加3分: 3地方或团体标准参编加1分,主编加2分;国家或行业 标准参编加2分,主编加3分; 4获得软件著作权加2分。 13.2.2施工中有技术创新突破,获得省级及以上科技成 果奖。 1获省级科技成果二等奖加1分,一等奖加2分;国家级 科技成果三等奖加1分,二等奖加2分,一等奖加3分; 2获省部级科技奖三等奖加1分,二等奖加2分,一等奖 加3分; 3获国家级科技奖加3分; 4列人省部级科技课题示范项目加1分《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系统实施指南 GB/T 26666-2011》,国家级课题示范 项目加2分; 5经鉴定达到省内领先或国内先进的科技成果加1分;国 内领先的科技成果加2分;达到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的科技成果 加 3 分;

6获绿色施工地级观摩工程加1分;省级观摩工程加2分; 全国观摩工程加3分

14.1.1 绿色施工评价分施工企业自评价和示范工程评价两种

14.2.1企业自评价由批次评价、阶段评价和单位工程评价 组成。 14.2.2绿色施工批次评价应由施工单位组织,项目建设单位和 监理单位参加,评价结果应由建设、监理、施工单位三方签认。 14.2.3绿色施工阶段评价应由建设单位组织,项目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参加,评价结果应由建设、监理、施工单位 三方签认。

14.2.4绿色施工单位工程评价应由建设单位组织,项目建

14.2.4绿色施工单位工程评价应由建设单位组织,项目建设单

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参加,评价结果应由建设、监理、 单位三方签认。

14.2.6项目部会同建设和监理单位应根据绿色施工情况【吴忠市】《区公建民办幼儿园管理办法(试行) 》2016年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