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0568-2019 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标准

GBT 50568-2019 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标准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GBT 50568-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7.11 mb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32558
免费资源

GBT 50568-2019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50568-2019 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标准简介:

GBT 50568-2019《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标准》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9年发布的一项关于油气田及管道工程岩土勘察的技术规范。此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油气田和管道建设中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保证工程的安全、经济和环保。

标准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勘察要求:对勘察的目标、内容、深度、精度等进行了详细规定,以满足不同地质条件和工程需求。

2. 勘察方法:包括了钻探、测试、取样、分析等各种岩土工程常用的勘查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适用条件和操作要求。

3. 岩土体评价:对采集的岩土样品进行了详细的物理、化学、力学性质的测试和评价,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4. 勘察报告:对勘察报告的编制格式、内容要求、提交时间等进行了规定,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5. 安全环保:强调在勘探过程中应遵循的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规定,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6. 技术创新:鼓励在岩土勘察中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勘察效率和准确性。

该标准的实施,对于提升中国油气田及管道工程的勘察技术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降低工程风险,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GBT 50568-2019 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标准部分内容预览:

4.3.11工程地质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调查穿越山体、水域和冲沟的地貌成因、形态、特征及其发 展趋势; 2调查穿越山体、水域和冲沟及两岸地层的岩性、成因类型 分布规律、岸坡稳定情况及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性岩土的成因类 型、分布范围、形成条件及其对管道穿越工程的影响

伏变化不大时GB∕T 51437-2021 风光储联合发电站设计标准,宜进行工程物探工作。工程物探测线宜采取垂直 于河道或沿拟定的穿越中线布置。对工程物探的实测资料,应结 合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地质解释成果

4.3.13在初步勘察时,对水域大中型穿越工程应进行钻探工作

1助探点宜布置在拟定穿越中线位置的上游15m~30m 处,穿越段勘探点间距宜为100m~200m,每一个方案不应少于3 个勘探点,控制性勘探点数量不宜少于勘探点总数的1/3~1/5 对已经确定为挖沟法穿越方式的勘探点可沿穿越中线布置; 2探孔的深度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当无设计要求时,控 制性探孔深度自河底算起应为20m~30m,一般性探孔深度 宜为10m~20m; 3对抗震设防烈度天于或等于6度的地区,勘探孔深度应满 足场地和地基地震效应评价的要求

4.3.14山体水平定向钻穿越初步勘察时,钻探及测试的探点

4.3.15冲沟大中型穿越初步勘察时,勘探孔不宜少于3个,勘探

孔的深度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无设计要求时勘探孔深度 20m~30m

4.3.16详细察应在已确定的穿越断面上进行,应满足

1查明穿越断面的地层结构、松散地层的颗粒组成及其工程 地质和水文地质特性; 2 对设置的竖并部位进行工程地质分析评价: 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进行评价; 4 对河床、冲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 5对岸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并应对护坡措施提出建议:

4.3.18详细勘察的勘探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挖沟法穿越方式,探点应布置在确定的穿越管道中线 上,偏离中线不宜大于3m; 2对水平定向钻法、顶管隧道法、盾构隧道法穿越方式,应在 平行穿越中线两侧15m~30m处各布置一条勘探线,两条勘探线 上的勘探点应交错布置: 3勘探点投影到管道中线上的间距宜为30m~100m,对地 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一级(复杂)的应取小值,三级(简单)的应取大 直;勘探点不宜少于3个,且主河槽内至少有1个勘探点; 4当采用水平定向钻法穿越山体时,应结合山体形态、岩性 特点布置勘探点,勘探点间距不宜大于600m; 5当穿越方案设置竖并时,勘探点可根据竖井尺寸并结合地 质条件确定;对于断面和深度较小的竖井,勘探点不应少于1个, 布置于拟建竖并中心;对于采用天型顶管隧道法及盾构隧道法穿 越方案的竖并应布置勘探点3个~4个,勘探点沿圆形竖并的周 边轮廓线或矩形竖井的角点布置: 6当需要查明穿越地段地下管道、电缆、地下构筑物、古城遗 址、水下沉船、水下护岸设施等异常理置物时,宜采用适宜的工程 物探方法

1对挖沟法穿越方式,宜钻至河床最大冲刷深度以下3m~ 5m;无冲刷深度资料时应视河床地质条件而定,对粉细砂、粉土及 黏性土河床,勘探深度宜为10m~15m;对中砂、粗砂、砾砂河床 勘探深度宜为8m~12m;对卵(砾)石河床,勘探深度宜为6m~ 10m:对基岩河床,应钻穿强风化层,当强风化层很厚时,钻入深度

不宜大于10m;以上勘探深度均应自河床底面算起; 2对顶管法隧道或盾构法隧道穿越方式,勘探孔深度应根据 设计要求确定; 3对水平定向钻法穿越方式,勘探孔深度应为设计穿越深度 以下5m~10m; 4对设置的弃渣场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勘察; 5岸坡区地面高差较大,且岸坡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组成 时,位于高处的勘探孔深度应达到与其相邻的低处勘探孔的地面 标高以下一定深度; 6对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6度的地区,探孔深度应满 足场地和地基地震效应评价的要求。 4.3.20详细察采取岩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数量, 宜占勘探点总数的1/2~2/3。 4.3.21采取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的竖向间距应根据地层结构 地基土的均匀性和工程特点确定,每一主要土层的试样或原位测 试数据不应少手6件(组)。应至少采取穿越水域和两岸地下水试 样各1组。 4.3.22对顶管法隧道、盾构法隧道穿越方式应进行水文地质勘

4.3.22对顶管法隧道、盾构法隧道穿越方式应进行水文

察,水文地质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调查地下水历史上的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 2 进行水文地质试验,查明主要穿越岩土层的渗透系数; 3 查明地下水对钢结构、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4 当有承压水分布时,测定承压水的压力,并评定对工程的 影响。

1 挖沟法试验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 1)黏性土:液限、塑限; 2)粉土:颗粒分析、液限、塑限、渗透系数:

3水平定向钻法试验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

4.3.24小型穿越可合并勘察阶段或直接进行详细勘察。

条件、工程特点等具体情况编写,宜包括下列内容: 文字部分宜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概况; 2)察自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3)勘察方法、勘察工作布置和完成情况; 4)自然地理、区域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5)穿越断面的地质构成特征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6)竖并位置的地质条件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7)场区水文地质条件; 8)水和土的腐蚀性评价; 9)场地和地基地震效应评价; 10)工程水文参数、水域形态、河槽摆动特征及发展趋势,边 坡稳定性评价及护岸措施; 11)河床、沟床的稳定性和穿越的适宜性评价; 12)弃渣场的工程地质条件; 13)水平定向钻穿越出、入土点的工程地质条件; 14)施工条件及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图表部分宜包括下列内容: 1)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2)工程地质部面图: 3)工程地质柱状图; 4)工程物探解释成果图: 5)岩芯及工程照片; 6)各种原位测试成果图表; 7)水、土和岩石室内试验成果图表; 8)其他有关图表。

构造、不良地质作用、岸坡稳定性等岩土工程条件,并应对跨越段 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工程水文条件做出评价,提供设计所需的 岩土工程勘察资料。 4.4.2管道跨越工程等级应按表4.4.2划分

表4.4.2管道跨越工程等级

4.4.3可行性研究察应通过搜集资料、踏勘和调查,概略了解 跨越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对拟选跨越段地基的稳定性和跨越适宜 性做出工程地质评价。

1搜集跨越段有关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工程地质、水 文地质及工程水文资料: 2通过踏调查,了解跨越断面出露的地层、构造、岩土性质 和不良地质作用等工程地质条件

4.5确定管道跨越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避开地面或地下已有重要设施的地段; 2宜选择在河(沟)床较窄、两岸有山嘴或高地、侧向冲刷及 侵蚀较小并有良好稳定地层的地段; 3当河流有弯道时,宜选择在弯道的上游平直河段; 4宜选在闸坝上游或其他水工构筑物影响区之外; 5宜避开冲沟沟头发育地段、活动断裂带、滑坡、泥石流、岩 溶以及其他不良地质作用发育的地段; 6宜避开河道经常疏加深、岸蚀严重或冲淤变化强烈的 地段。 4.4.6可行性研究勘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阐明跨越段的地质

4.4.6可行性研究勘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阐明跨越段的地质

概况,评价可供选择作桥墩、锚固墩的范围和拟选段的工程 水文地质和工程水文条件,以及对下一步勘察工作提出建议

水文地质和工程水文条件,以及对下一步勘察工作提出建议。 4.4.7管道跨越工程初步勘察应初步查明拟跨越段的岩土性质、 地下水条件,地质构造、不良地质作用、岸坡稳定性等工程地质条 件,为初步设计提供所需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

4.4.7管道跨越工程初步勘察应初步查明拟跨越段的岩土

4.4.8初步勘察前应搜集下

1 附有拟跨越段范围的地形图: 2可能采取的跨越方式及有关工程特性; 3上下游有无水工设施或规划,其储水能力、最高水位、项顶 标高等及对拟建工程的影响; 4最高洪水位、流速、流量、枯水期水位标高及冲刷深度: 5跨越河流的冰凌资料。

4.4.10初步勘察勘探孔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陆域勘探孔深度宜为15m~20m; 2水域探孔深度宜为最大冲刷深度以下15m~20m,无冲 刷深度资料时探孔深度宜为20m~25m: 3在预定深度内遇到基岩时,勘探孔深度可予以减小 4.4.11跨越工程详细勘察应对桥墩、锚固墩场地及地基的稳定 性进行岩土工程评价,并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与加固提供岩王工

4.12详细勘察前应取得下列

12详细勘察前应取得下列资料:

1附有桥墩、锚固墩位置的地形图; 2各桥墩、锚固墩可能采取的结构形式、受力特点; 3采取的基础形式、尺寸、理置深度、单位荷载以及有特殊要 求的基础设计、施工方案等。

做出评价; 2查明桥墩、锚固墩范围内地层的岩性、风化破碎程度、软弱 夹层情况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对地基稳定性做出评价; 3当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6度时,应确定建筑的场地 类别; 4当跨越地段的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7度,存在饱和砂 土或粉土地基时应进行地震液化判别: 5查明对桥墩、锚固墩场地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的性质 特征和分布情况,并提出处理建议; 6当地表水或地下水对基础有影响时,应查明其特性并评价 其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7当水域中有桥墩时应确定一般冲刷深度和局部冲刷深 度。 4.4.14详细勘察工作应在已确定的桥墩、锚固墩位置进行,勘探

DBJ41∕T 215-2019 碳纤维发热线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标准表4.4.14详细勘察勘探点数量(个)

.4.15细奈探 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天然地基,探深度应为基础底面以下2.06~3.06(6 为基础宽度),且不应小于5m 2对桩基,勘探深度应至桩端以下3m~5m;当在预定的深 度范围内有软弱下卧层时,应穿透软弱土层或加深至预计控制 深度; 3当在预定深度内遇见基岩时,应钻穿强风化层进人中等风

4.4.16采取不扰动土试样或原位测试

JG∕T 5045.2-1993 混凝土搅拌机 混凝土搅拌机衬板技术条件构、地基土的性质和工程特点确定。每个场地每一王要土层的不 扰动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组)。两岸地下水及河 水应采取代表性水试样进行水质分析。

4.4.17各类地基应提供岩土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并应符

1天然地基应进行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并应提出岩土 的主要性能指标; 2桩基除应提供各岩主层的主要性能指标外,还应提供桩的 极限侧阻力和极限端阻力建议值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