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0311-201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 50311-201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GBT 50311-2016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MB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2006
免费资源

GBT 50311-2016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50311-201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简介:

GBT 50311-201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是中国关于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的国家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于2016年11月1日起实施。该规范主要规定了综合布线系统在工程设计中的基本原则、设计内容、设计要求、施工图设计以及验收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和规定,旨在保证综合布线系统的可靠性和先进性,满足各种信息通信的需求。

此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与建筑群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包括住宅、办公、商业、文化、教育、医疗、工业生产等各类建筑。它对线缆选择、布线路径、设备配置、系统接口、防雷接地、电磁兼容、网络安全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规定。

具体来说,该规范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综合布线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系统设计:包括总体设计、配线子系统设计、设备间系统设计、管理子系统设计、干线子系统设计、建筑群子系统设计等。 3. 设备选择:包括各类连接设备、传输媒体的选择等。 4. 系统安装:包括线缆敷设、设备安装、缆线端接等。 5. 系统测试和验收:规定了系统在施工完成后应进行的测试项目和验收标准。

GB/T 50311-2016是设计、施工、验收综合布线系统的重要依据,对确保信息网络的稳定运行和升级扩展具有重要意义。

GBT 50311-201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5.2.4每一个工作区信息插座模块数量不宜少于2个,并应满 足各种业务的需求。 5.2.5底盒数量应由插座盒面板设置的开口数确定,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每一个底盒支持安装的信息点(RJ45模块或光纤适配 器)数量不宜大于2 个。

5.3.1干线子系统所需要的对绞电缆根数、大对数电缆总对数 及光缆光纤总芯数,应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与缆线的规格,并应 留有备份容量。

2设备侧的配线设备容量应与设备应用的光、电主干端 口容量相一致或与干线侧配线设备容量相同。 3外线侧的配线设备容量应满足引入缆线的容量需求。

《低合金钢焊条GB/T 5118-1995》5.4.1建筑群配线设备(CD)内线侧的容量应与各建筑物引入的 建筑群主干缆线容量一致。 5.4.2建筑群配线设备(CD)外线侧的容量应与建筑群外部引入 的缆线的容量一致。 5.4.3建筑群配线设备各类设备缆线和跳线的配置应符合本规 范第 5. 2. 10 条的规定。

5.5.1建筑群主干电缆和光缆、公用网和专用网电缆、光缆等 外缆线进入建筑物时,应在进线间由器件成端转换成室内电 缆、光缆。缆线的终接处设置的入口设施外线侧配线模块应按出 入的电、光缆容量配置。 5.5.2综合布线系统和电信业务经营者设置的入口设施内线侧 配线模块应与建筑物配线设备(BD)或建筑群配线设备(CD)之间敷 设的缆线类型和容量相匹配。 5.5.3进线间的缆线引入管道管孔数量应满足建筑物之间、外 部接入各类信息通信业务、建筑智能化业务及多家电信业务经营 者缆线接入的需求,并应留有不少于4孔的余量

5.6.1对设备间、电信间、进线间和工作区的配线设备、缆 线、信息点等设施,应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宜采用计算机进行文档记录与保 存,简单且规模较小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可按图纸资料等纸质文 档进行管理。文档应做到记录准确、及时更新、便于查阅,文档 资料应实现汉化。 2综合布线的每一电缆、光缆、配线设备、终接点、接 地装置、管线等组成部分均应给定唯一的标识符,并应设置标 签。标识符应采用统一数量的学母和数字等标明。 3电缆和光缆的两端均应标明相同的标识符。 4设备间、电信间、进线间的配线设备宜采用统一的色 际区别各类业务与用途的配线区。 5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应制订系统测试的记录文档内容。 5.6.2所有标签应保持清晰,并应满足使用环境要求。 5.6.3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规模较大以及用户有提高布线系统维 护水平和网络安全的需要时,宜采用智能配线系统对配线设备的 端口进行实时管理,显示和记录配线设备的连接、使用及变更状 况。并应具备下列基本功能: 1实时智能管理与监测布线跳线连接通断及端口变更状

2以图形化显示为界面,浏览所有被管理的布线部位; 3管理软件提供数据库检索功能; 4用户远程登录对系统进行远程管理: 5管理软件对非授权操作或链路意外中断提供实时报 警。 5.6.4综合布线系统相关设施的工作状态信息应包括设备和缆 线的用途、使用部门、组成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传输信息速率、 终端设备配置状况、占用器件编号、色标、链路与信道的功能和 各项主要指标参数及完好状况、故障记录等信息,还应包括设备 位置和缆线走向等内容

6.1缆线与连接器件性能指标

5.1.1D级、E级、F级的对绞电缆布线信道器件的标称阻抗应 为1002,A级、B级、C级可为1002或1202。 6.1.2对绞电缆基本电气特性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信道每个线对中的两个导体之间的d.c.环路电阻不 平衡度对所有类别不应超过3%。 2电缆在所有的温度下应用时,D、E、EA、F、FA级信道 母一导体最小载流量应为0.175A(d.c.)。 3布线系统在工作环境温度下,D、E、EA、F、FA级信道 应支持任意导体之间 72V(d.C.)的工作电压。

5.1.1D级、E级、F级的对绞电缆布线信道器件的标称阻抗应 为1002,A级、B级、C级可为100或1202。 6.1.2对绞电缆基本电气特性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信道每个线对中的两个导体之间的d.c.环路电阻不 平衡度对所有类别不应超过3%。 2电缆在所有的温度下应用时,D、E、EA、F、FA级信道 母一导体最小载流量应为0.175A(d.c.)。 3布线系统在工作环境温度下,D、E、EA、F、FA级信道 应支持任意导体之间 72V(d.C.)的工作电压。

4布线系统在工作环境温度下,D、E、Ea、F、Fa级信道 每个线对应支持承载10W的功率。 5对绞电缆的性能指标参数应包括减、等电平远端串 音衰减、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功率和、衰减远端串音比、衰减远 瑞串音比功率和、耦合衰减、转移阻抗、不平衡衰减(近端)、近 端串音功率和、外部串音(Ea、Fa)。 62m、5m对绞电缆跳线的指标参数值应包括回波损耗 近端串音。 6.1.3对绞电缆连接器件基本电气特性应符合下列规定: 1配线设备模块工作环境的温度应为一10℃~十60℃。 2应具有唯一的标记或颜色。 3连接器件应支持0.4mm~0.8mm线径导体的连接。 4连接器件的插拨率不应小于500次 5器件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L)RJ458位模块通用插座可按568A或568B的

4布线系统在工作环境温度下,D、E、EA、F、FA级信道 每个线对应支持承载10W的功率。 5对绞电缆的性能指标参数应包括衰减、等电平远端串 音衰减、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功率和、衰减远端串音比、衰减远 瑞串音比功率和、耦合衰减、转移阻抗、不平衡衰减(近端)、近 端串音功率和、外部串音(EA、Fa)。 62m、5m对绞电缆跳线的指标参数值应包括回波损耗 近端串音。

1配线设备模块工作环境的温度应为一10℃~十60℃。 2应具有唯一的标记或颜色。 3连接器件应支持0.4mm~0.8mm线径导体的连接。 4连接器件的插拔率不应小于500次。 5器件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RJ458位模块通用插座可按568A或568B

6连接器件的性能指标参数应包括回波损耗、插入损 耗、近端串音、近端串音功率和、远端串音、远端串音功率和、 输入阻抗、不平衡输入阻抗、载流量、时延、时延偏差、横向转 换损耗、横向转换转移损耗、耦合衰减(屏蔽布线)、转移阻抗(屏

蔽布线)、绝缘电阻、外部近端串音功率和、外部远端串音功率 和。

6. 2 系统性能指标

JTJ 041-2000 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5.2.1划绞电缆布线系统永久链路、CP链路及信道的回波损 耗、插入损耗、近端串音、近端串音功率和、衰减远端串音比、 衰减远端串音比功率和、衰减近端串音比、衰减近端串音比功率 和、直流环路电阻、时延、时延偏差、外部近端串音功率和、外 部远端串音比功率和等性能指标参数的规定值应符合本规范附录 的规定。 6.2.2在工程的安装设计中应考虑综合布线系统产品的缆线结 构、直径、材料、承受拉力、弯曲半径等机械性能指标

情况下,还应考虑横向转换损耗、两端等效横向转换损耗、不平 衡电阻、耦合衰减等屏蔽特性指标,

7.1.1 工作区信息插座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暗装在地面上的信息插座盒应满足防水和抗压要求。 2工业环境中的信息插座可带有保护壳体。 3暗装或明装在墙体或柱子上的信息插座盒底距地高度 宜为300mm。 4安装在工作台侧隔板面及临近墙面上的信息插座盒底 距地宜为1.Om。 5信息插座模块宜采用标准86系列面板安装,安装光 模块的底盒深度不应小于60mm。 7.1.2工作区的电源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个工作区宜配置不少于2个单相交流220V/10A电 源插座盒。 2电源插座应选用带保护接地的单相电源插座, 3工作区电源插座宜嵌墙暗装,高度应与信息插座一 致。 7.1.3CP集合点箱体、多用户信息插座箱体宜安装在导管的弓 入侧及便于维护的柱子及承重墙上等处,箱体底边距地高度宜为 500mm,当在墙体、柱子的上部或吊顶内安装时,距地高度不宜小

于1800mm。 7.1.4每个用户单元信息配线箱附近水平70mm150mm处,宜 预留设置2个单相交流220V/10A电源插座,并应符合下列规 定: 1每个电源插座的配电线路均应装设保护电器,电源插 座宜嵌墙暗装,底部距地高度应与信息配线箱一致。 2用户单元信息配线箱内应引入单相交流220V电源

1电信间数量应按所服务楼层面积及工作区信息点密度 与数量确定。 2同楼层信息点数量不大于400个时《馆藏砖石文物病害与图示 GB/T30688-2014》,宜设置1个电信 间;当楼层信息点数量大于400个时,宜设置2个及以上电信 间。 3楼层信息点数量较少,且水平缆线长度在90m范围内 时,可多个楼层合设一个电信间

7.2.2当有信息安全等特殊要求时,应将所有涉密的信息通信 网络设备和布线系统设备等进行空间物理隔离或独立安放在专用 的电信间内,并应设置独立的涉密机柜及布线管槽。 7.2.3电信间内,信息通信网络系统设备及布线系统设备宜与 弱电系统布线设备分设在不同的机柜内。当各设备容量配置较少

时,亦可在同一机柜内作空间物理隔离后安装。 7.2.4各楼层电信间、竖向缆线管槽及对应的竖并宜上下对 齐。 7.2.5电信间内不应设置与安装的设备无关的水、风管及低压 配电缆线管槽与竖井。 7.2.6根据工程中配线设备与以太网交换机设备的数量、机租 的尺寸及布置,电信间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5m。当电信间内需设 置其他通信设施和弱电系统设备箱柜或弱电竖井时,应增加使用 面积。 7.2.7电信间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0℃~35℃,相对湿度应保持 在20%~80%之间。当房间内安装有源设备时,应采取满足信息 通信设备可靠运行要求的对应措施。 7.2.8电信间应采用外开防火门,房门的防火等级应按建筑物 等级类别设定。房门的高度不应小于2.0m,净宽不应小于 0. 9m。 7.2.9电信间内梁下净高不应小于2.5m。 7.2.10电信间的水泥地面应高出本层地面不小于100mm或设置 防水门槛。室内地面应具有防潮、防尘、防静电等措施。 7.2.11电信间应设置不少于2个单相交流220V/10A电源插座 盒,每个电源插座的配电线路均应装设保护器。设备供电电源应 另行配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