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10115-2018 光伏支架结构设计规程

NB/T 10115-2018 光伏支架结构设计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NB/T 10115-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2.79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1800
免费资源

NB/T 10115-2018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NB/T 10115-2018 光伏支架结构设计规程简介:

NB/T 10115-2018《光伏支架结构设计规程》是中国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光伏支架结构设计的行业标准,该标准于2018年发布并实施,主要目的是为了规范和指导光伏支架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确保光伏电站的安全、可靠、经济和环保。

该规程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1. 总则:包括适用范围、引用标准和基本规定等。 2. 设计原则:强调了安全、经济、适用和环保的设计原则。 3. 设计荷载:规定了光伏支架应考虑的各种荷载,如风荷载、雪荷载、地震荷载等。 4. 结构设计:详细规定了支架的材料选择、结构形式、计算方法等。 5. 施工与验收:对支架的安装、防腐、防锈、防雷等施工过程和最终的验收标准进行了规定。 6. 维护与检查:对支架的日常维护和定期检查提出了要求。

总的来说,NB/T 10115-2018为光伏支架的设计者、施工者和验收者提供了一套详细、实用的规范,有助于提高光伏电站的建设质量,保障光伏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在实际应用中,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具体项目的环境条件和工程特点,灵活运用和适当调整该规程中的规定。

NB/T 10115-2018 光伏支架结构设计规程部分内容预览:

8.2.12光伏支架地基基础可按现行国家标准《膨胀土地区建筑 技术规范》GB50112中设计等级为内级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

8.2.13光伏支架地基基础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冻土地区建筑地 基基础设计规范》JGJ118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

8.2.13光伏支架地基基础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冻土地区建筑地

GA 503-2004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8.3.1光伏支架结构基础的形式应依据地基变形量、地基承载力 以及布置情况·并结合上部结构特点和使用要求合理确定。

8.3.1光伏支架结构基础的形式应依据地基变形量、地基承载力

8.3.2光伏支架结构微型桩基础可采用单根或单排无承台形式, 按材料可分为微型混凝土桩基础和微型钢桩基础。微型钢桃宜采 用冷弯薄壁钢管桩、普通钢管桩或螺旋钢管桩等.按受力情况可分 为摩擦型和魔擦承压型微型桩基础,

8.3.3微型桩基础竖向承载力计算

NMEkm<1. 5R

式中:NMk一·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微型桩顶平 ·28

中:QMuk 微型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N); K 安全系数.可取2。 8.3.5当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 微型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宜按下列公式估:

QMuk=QMxk+QMpk Q Mak =uZqsik l, QMnk =(rkA,

的规定取值;微型钢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Pa)可 取混凝土预制桩相同值。 8.3.6当微型桩桩端支承在岩石上时可按端承桩考虑,此时桩的 承载力主要由桩身材料强度控制。桩身材料强度可按现行行业标 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相关规定进行计算。 8.3.7受水平荷载的微型单桩基础应满足下式要求:

8.3.8微型桩基础的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

1对于微型钢筋混凝土预制、钢桩、桩身配筋不小于 0.65%的灌注桩,可根据静载试验结果取地面水平处位移为 10mm所对应的荷载的75%为微型单桩基础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2对于桩身配筋小于0.65%的微型灌注,可取微型单栅 水平静载荷试验的临界荷载的75%为微型单桩基础水平承载力 特征值; 3当微型桩的水平承载力由水平位移控制,且缺少微型单栅 水平静载荷试验资料时,对于微型预制桩、钢桩、桩身配筋不小于 0.65%的灌注桩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 桩基技术规范》IG94的相关规定进行估算

.3.9微型桩基础设计与构造应符合下列

1所有微型桩基础均应进行承载力和桩身强度计算,对微型 混凝土预制桩基础尚应进行施工等过程中的强度和抗裂验算; 2微型桩基础沉降验算时,最终沉降量宜接按单向压缩分层总 和法计算; 3微型桩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

4位于坡地、岸边的微型桩基础应进行基础的整体稳定 验算; 5微型桩基础端部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不宜小于微型桩边长 或直径的3倍; 6微型混凝土桩基础采用的材料、最小水泥用量、水胶比、抗 渗等级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 规范》GB/T50476的有关规定; 7微型混凝土桩基础的主筋配置应经计算确定;微型混凝土 预制桩基础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6%(静压沉桩)、0.8%(铺 击沉桩),微型混凝土预制基础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5%; 微型混凝土灌注桩基础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65%; 8腐蚀环境中的微型混凝土灌注桩基础主筋直径不宜小于 16mm,非腐蚀环境中微型混凝土灌注桩基础主筋直径不应小 于12mm; 9微型混凝土灌注桩基础主筋保护层不应小于50mm,微型 混凝土预制桩基础不应小于45mm,微型混凝土预应力管桩基础 不应小于35mm.腐蚀环境中的微型混凝土灌注桩基础不应小 于55mm; 10微型混凝土灌注桩基础浇筑应一次完毕,不允许留设施 工缝;微型桩基础的质量控制应保证达到设计要求深度。 8.3.10微型桩基础的检验、监测与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 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的 有关规定。

8.3.12当光伏支架结构承受的水平荷载较大、竖向荷载相对较 小时.应按下式进行基础抗滑移验算:

H≤(F+G).μm/K,

表8.3.12 基础底面对地基的摩擦系数μm

注:1对易风化的软质岩和塑性指数1p大于22的黏性土,其m值应通过试验确定。

8. 3. 13 光伏支架基础应按下式进行抗拨稳定性验算:

式中:Nk一 和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所承受的上拨力 (kN):

(8. 3. 13]

Mkx<(F+Gk)·ex/K, M≤(F+G)·e/K

图8.3.15微型桩基础整体稳定性计算简图 注:1 微型桩基础在达到水平抗力或极限倾覆力时,假定微型桩基础侧向土壤运 到极限平衡状态.此时依靠微型桩基础侧面的被动土压力X平衡: 2被动土压力的分布假定沿深度线性变化.被动土压力X(y)=my。

图8.3.15 微型基础整体稳定性计算简图

m=stan²(45°+P

微型桩基础的计算宽度%应按下式计算

bo=bK。 K。= 1+ 2h 45° + 3 36 Fcos tang

8.3.16微型钢桩基础的压 宜满足下列要求:

NMmax

8.4屋面光伏支架结构基础

8.4屋面光伏支架结构基础

8.4.1屋面光伏支架结构基础设计应与工艺和建筑专业配合:

8.4.1屋面光伏支架结构基础设计应与工艺和建筑专业配合;柱 基础在屋面上的布置应合理确定,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础布置不应跨越屋面变形缝; 2基础布置不应影响所在屋面部位的建筑防水、排水和雨水 排放; 3基础结构形式应满足系统的检修、更新与维护要求。 8.4.27 在既有建筑屋面上设置光伏支架时,支架立柱架宜设在屋 面梁上。与屋面坡度相同时,支架梁与屋面板的连接设计应满足 承载力的要求,同时支架梁的受力点宜作用在能承受额外组件支 架重量的次梁、条或主梁上,不宜以彩钢板屋面作为受力点。 8.4.3屋面光伏支架缩构基础设计应进行抗拨、抗滑移和抗倾授 等稳定性验算。 8.4.4在新建或既有建筑屋面上布置柔性光伏支架结构时,光伏 支架结构可按单层结构计算。 8.4.5对于布置支架结构基础的新建或既有建筑屋面结构设计, 应根据使用过程中作用在新建或既有建筑上的支架基础荷载,按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进行荷载组合。 8.4.6在既有建筑上的支架基础布置时,应对既有建筑的结构设 计、结构材料、耐久性、布置基础部位的屋面的构造及承载力等进 行复核验算.并应满足建筑结构及其他相应的安全性能要求。 8.4.7布置在新建建筑上的屋面光伏支架基础应考虑其传递的 荷载效应。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置钢筋混凝土支墩时,支墩的主筋应铺固在主体结构 内,支墩顶预留理件或地脚螺栓与支架连接,否则应理设预理件或 其他连接件; 2连接件与主体结构的铺固承载力设计值应大于连接件本 身的承载力设计值。

塞仙在屋闻 A 1基础布置不应跨越屋面变形缝; 2基础布置不应影响所在屋面部位的建筑防水、排水和雨水 排放; 3基础结构形式应满足系统的检修、更新与维护要求。 8.4.2 在既有建筑屋面上设置光伏支架时,支架立柱架宜设在屋 面梁上。与屋面坡度相同时DBJ51∕T 041-2015 四川省建筑节能门窗应用技术规程,支架梁与屋面板的连接设计应满足 承载力的要求,同时支架梁的受力点宜作用在能承受额外组件支 架重量的次梁、標条或主梁上,不宜以彩钢板屋面作为受力点。 8.4.3屋面光伏支架结构基础设计应进行抗拨、抗滑移和抗倾覆 等稳定性验算。

8.4.4在新建或既有建筑屋面上布置柔性光伏支架结构时,光伏

应根据使用过程中作用在新建或既有建筑上的支架基础荷载,按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进行荷载组合。 8.4.6在既有建筑上的支架基础布置时,应对既有建筑的结构设 计、结构材料、耐久性、布置基础部位的屋面的构造及承载力等进 行复核验算.并应满足建筑结构及其他相应的安全性能要求。 8.4.7布置在新建建筑上的屋面光伏支架基础应考虑其传递的 荷载效应。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置钢筋混凝土支墩时,支墩的主筋应锚固在主体结构 内,支墩顶预留理件或地脚螺栓与支架连接,否则应理设预理件或 其他连接件; 2连接件与主体结构的铺固承载力设计值应大于连接件本 身的承载力设计值。

8.4.8在既有混凝土结构建筑屋面增设光伏支架时,宜采用化学 铺栓连接,也可采用预制混凝土基础。当采用化学镭栓连接时,其 构造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个莲接节点锚栓数量不应少于2个,直径不应小 于10mm; 2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大于其选用材料极限承载力的50%; 3化学锚栓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结构后锚固 技术规程》JGJ145的有关规定,并且在基础下部应增设附加防 水层。

9.1.1支架结构防腐根据材质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 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 50046、《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铝合金建筑型 材》GB/T5237和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 JGJ/T251等的相关规定设计。 9.1.2光伏组件表面进行水清洗维护时,应采用对支架结构无腐 蚀作用的清洗液,水质应满足清洁水的要求。

1非腐蚀环境中预制微型桩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 于C30,预应力微型墩桩基础不应低于C40.灌注微型墩桩基础的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2二b类、三类及四类、五类微腐蚀环境中不应低于C30; 3腐蚀环境中的微型墩桩基础,其自身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

9.2.4微型钢桩防腐处理应符合下列规

1当无实测资料时,微型钢管桩的腐蚀速率可按表9.2.4的 规选取,

《企业节能规划编制通则 GB/T25329-2010》表9.2.4微型钢管桩年魔蚀速率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