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42341-2023 挖泥船离心式泥泵.pdf简介:
GB/T 42341-2023是中国国家标准中的一个技术文件,全称为《挖泥船离心式泥泵》。这个标准主要针对的是挖泥船上广泛应用的离心式泥泵进行规定和指导,这是一种专门用于处理和输送含有大量泥沙、淤泥等固体颗粒的流体的设备。
离心式泥泵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离心力将流体从泵壳内部推出,通过叶轮高速旋转产生吸力,将泥浆吸入泵体,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泵腔和管道将泥浆输送到目标位置。这种泵具有结构简单、排量大、扬程高、能适应恶劣工作环境(如高浓度泥浆、含砂量大)等特点,特别适合于港口疏浚、河道清理、海底开挖等挖泥作业。
GB/T 42341-2023详细规定了离心式泥泵的设计、制造、检验、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旨在确保产品的性能、安全和可靠性,推动挖泥船离心式泥泵行业的健康发展。
GB/T 42341-2023 挖泥船离心式泥泵.pdf部分内容预览: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
B3.1 单壳泥泵singlewalleddredgepump 泵壳采用单层结构的泥泵。 3.2 双壳泥泵doublewalleddredgepump 泵壳采用双层结构的泥泵。 3.3 内泵壳innercasing 双壳泥泵中收集叶轮输出的介质并进行能量转换和承受磨损的过流部件。 3.4 外泵壳 outercasing 双壳泥泵中主要承受压力的结构件。 3.5 衬板wearingplate 安装在叶轮与前、后泵盖(或外泵壳)之间,用于保护泵盖与泵壳的耐磨板。 注:根据安装位置分为前衬板和后衬板,按结构形式分为内衬板和外衬板。 3.6 吸口衬管suctionnozzleliner 安装在泥泵吸口端,用于导流和保护前泵盖的耐磨管。 3.7 出口衬管dischargeliner 安装在双壳泥泵出口端,用于导流和保护外泵壳的耐磨管。 B3.8 吸口直径suctionnozzlediameter 泥泵吸口法兰端面处的内径。 3.9 出口直径dischargediameter 泥泵出口法兰端面处的内径。 3.10 叶轮口环screwbush 安装在叶轮进口端,用来保护叶轮并与吸口衬套或吸口密封圈形成间隙密封的耐磨环。 B3.11 叶轮出口宽度impelleroutletwidth 叶轮出口端两盖板(叶墙)间的宽度。 3.12 比转速 specificspeed 比转数 1 清水工况下,以泥泵在最佳效率点的转速、叶轮人口的流量和扬程的特征量,按式(1)计算
7 泵转速,单位为转每分(r/min); Q一一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s); H一一扬程,单位为米(m)。 13 泵盖 casingcover 安装在泵壳上与泥泵吸人短节或轴承体托架相连的结构件。 注:与吸人短节相连的称为前泵盖,与轴承体托架相连的称为后泵盖。前泵盖若为内外分体结构,则外部称为大泵 盖,内部称为小泵盖。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意识设计评价导则 GB/T 26671-2011》泥泵有单壳泥泵和双壳泥泵两种型式
泥泵产品型号编制规则见图1
图1 泥泵产品型号编制规则
单壳泥泵典型结构示意图见图2。
图3双壳泥泵典型结构示意
双壳泥泵典型结构示意(续)
5.1.1泥泵的流量、扬程应根据其所装挖泥船的舱容、排距、公称生产率等确定。 5.1.2设计转速对应的设计流量点的实际扬程偏差应为设计值的0%~3%。 5.1.3泥泵设计流量点实测效率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5.1.4未设置水下泥泵的挖泥船首级泥泵在设计流量点的必需汽蚀余量应不大于4m。 5.1.5叶轮宜为闭式叶轮。 5.1.6叶轮叶片数宜为3枚~5枚。 5.1.7叶轮与泵轴宜为2头~4头梯形螺纹连接。 5.1.8泥泵出口直径宜为泥泵吸口直径的65%~100%。 5.1.9双壳泥泵的内、外泵壳之间应设置平衡水腔
5.1.1泥泵的流量、扬程应根据其所装挖泥船的舱容、排距、公称生产率等确定。 5.1.2设计转速对应的设计流量点的实际扬程偏差应为设计值的0%~3%。 5.1.3泥泵设计流量点实测效率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5.1.4未设置水下泥泵的挖泥船首级泥泵在设计流量点的必需汽蚀余量应不大于4m。 5.1.5叶轮宜为闭式叶轮。 5.1.6叶轮叶片数宜为3枚~5枚。 5.1.7叶轮与泵轴宜为2头~4头梯形螺纹连接。 5.1.8泥泵出口直径宜为泥泵吸口直径的65%~100%。 5.1.9双壳泥泵的内、外泵壳之间应设置平衡水腔
5.1.10 )双壳泥泵的内、外泵壳之间的径向间隙宜为40mm~60mm。 5.1.11单壳泥泵泵壳、双壳泥泵外泵壳、泵盖、轴承体和轴承体座应设置吊点 5.1.12叶轮与前、后衬板的间隙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叶轮与前、后衬板的间隙
5.1.13前(后)内衬板与前(后)外衬板之间的径向间隙应不大于0.5mm。 5.1.14泵轴的强度应按第四强度理论进行强度校核并进行有限元刚强度分析和结构优化。 5.1.15承压泵壳应采用有限元法进行结构强度分析。 5.1.16泵轴轴承宜采用铜保持架的自调心滚动轴承和推力轴承。 5.1.17采用"L”形橡胶密封时,轴端密封装置应设置带有沙水分离器的封水系统和具有虹 轴套。 5.1.18采用"L"形橡胶密封时,吸口密封装置应设置前封水和具有螺旋槽的叶轮口环。 5.1.19泥泵连接紧固件规定的性能等级宜采用GB/T3098.1一2010规定的8.8级。 5.1.20泥泵应设置盘车机构,叶轮质量超过4t的泥泵宜采用电动盘车机构 5.1.21配置强制润滑系统的泥泵轴承应设置带有滑油温度、压力、冷却水温度等指示及报警! 的润滑单元,其他形式的泥泵轴承润滑系统应设置滑油温度指示及报警监控系统。 5.1.22应配置泥泵拆装专用工具
泥泵主要零部件的材料宜按表2选取,或主要性能不低于表2中所选材料,所有零部件应附带 机械性能检测报告
表2 泥泵主要零部件的材料
5.3.1铸铁件表面不应有裂纹和影响使用性能的夹渣、冷隔、气孔、缩孔、缩松、夹砂、缺肉等铸造缺陷。 5.3.2铸件可存在能加工去除的表面缺陷,但缺陷去除后不能影响安装和使用性能。 5.3.3铸件浇口、冒口、毛刺、黏砂应清理干净,浇口、冒口的残余量应不影响安装和使用。 5.3.4高铬铸铁件表面的毛刺、浇冒口等的清理不应动火。 5.3.5铸件表面粗糙度:铸铁件应不大于50μm,铸钢件应不大于100μm。 5.3.6铸件的重量公差不大于GB/T11351一2017规定的MT9级。 5.3.7经加工去除表面缺陷的部位和吊点部位应进行超声波探伤,缺陷等级应符合GB/T7233.1 2009规定的2级要求。 5.3.8泵轴应为锻件并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测,缺陷等级应符合JB/T8467一2014规定的1级要求。 5.3.9承压焊接件应在焊接工艺评定后施焊。 5.3.10全部焊缝进行100%超声波探伤检测,缺陷质量应符合GB/T19418一2003规定的B级要求。
5.4形状、位置和尺寸公差
5.4.1未注形状、位置公差应不大于GB/T1184一1996规定的K级。 5.4.2非切削加工铸件尺寸公差应不大于GB/T6414一2017规定的DCTG9级。 5.4.3切削加工件未注尺寸公差应不大于GB/T1804一2000规定的m级。 5.4.4泵壳、叶轮、内泵壳、泵盖、衬板、密封箱等重要配合面端面、轴和孔的形状位置公差应不大于 GB/T1184一1996规定的7级。 5.4.5泵轴的同轴度和跳动度应不大于GB/T1184—1996规定的6级。 5.4.6泵壳、密封箱等配合孔的偏差宜在GB/T1800.2一2020规定的H7~H9之间选取,与之相对应 的轴的偏差宜在GB/T1800.2一2020规定的h7~f9之间按同级选取。 5.4.7泵轴与轴套的配合孔的偏差宜为GB/T1800.2一2020规定的H7,与之配合的泵轴偏差宜为 GB/T1800.2一2020规定的f6或g6。 5.4.8与支点轴承内圈配合的轴的偏差宜为GB/T1800.2一2020规定的r6,与支点轴承外圈配合的轴 承体或轴承套内孔偏差宜为GB/T1800.2一2020规定的JS6。
5.5.1轴承体与轴承体座在装配前应做接触面着色检查,着色面积应在75%以上。 5.5.2外泵壳(或后泵盖)与轴承体座的连接应设置铰孔定位螺栓,至少对角布置2个。 5.5.3轴承体座与外泵壳(或后泵盖)配合端面与轴线垂直度应不大于0.25mm/m。 5.5.4密封箱与泵轴轴线的同心度宜不大于0.05mm。 5.5.5叶轮与前、后衬板的装配间隙应符合表1的要求。 5.5.6叶轮口环与前泵盖(或小泵盖)的同心度应不大于0.5mm/m。 5.5.7叶轮装配前应进行静平衡试验,在允许最大转速时的平衡品级应符合GB/T9239.1一2006规定 的G6.3级的要求,在叶轮前后盖板和叶片背面去重。 5.5.8泥泵装配完成后,应进行压力试验。无特殊要求的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保持10min 后无渗漏。 5.5.9装配后盘车应无卡阻
Sa21/2级 5.6.2涂装表面清理完成后,应先后涂一度防锈底漆和至少二度面漆。 5.6.3防锈底漆干膜厚度应不小于120μm,涂层干膜总厚度应不小于200um 5.6.4过流部件可不涂面漆。
Sa21/2级 5.6.2涂装表面清理完成后,应先后涂一度防锈底漆和至少二度面漆。 5.6.3防锈底漆干膜厚度应不小于120μm,涂层干膜总厚度应不小于200um 5.6.4过流部件可不涂面漆。
闽2015-J-39:福建省民用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工程做法及数据.pdf6.1.1采用GB/T18149规定的方法进行泥泵水力性能试验。
6.1.1采用GB/T18149规定的方法进行泥泵水力性能试验。 6.1.2采用查验设计资料的方法检查泥泵设计计算、内部结构和配置。 6.1.3采用目测的方法检查泥泵外观结构和配置。 6.1.4采用查验尺寸检验记录或现场测量的方法检测泥泵出口直径、双壳泥泵内、外泵壳之间的径向 间隙、叶轮与前、后衬板的间隙
查验检测报告的方法检查零部件材质和机械性能
DB41/T 2260-2022 桥架型起重机自动化等级划分.pdf6.3.1采用目测法检查铸件外观质量。 6.3.2 采用对比标准样块的方法对泥泵铸件表面粗糙度进行检测。 6.3.3 采用以测量精度为1kg的电子吊磅秤称重的方式对铸件重量进行检查。 6.3.4采用查验无损探伤报告方法进行泥泵铸件、锻件、焊缝质量检验
6.4形状、位置和尺寸公差
6.4.1未注形状、位置公差采用以测量精度为0.02mm/m的水平仪和测量精度为0.01mm的百分表 测量工件形状、位置公差的方法进行检测, 6.4.2非切削加工铸件尺寸公差采用以测量精度为1mm的直尺、卡板、测量精度为0.1mm的游标 尺、测量精度为0.01mm的千分尺、测量精度为1'的万向角度尺、测量精度为1mm的半径规测量工件 公差的方法进行检测。 6.4.3切削加工件未注尺寸公差采用以测量精度为0.05mm的游标尺、测量精度为0.01mm的千分 尺、测量精度为1'的万向角度尺、测量精度为0.5mm的半径规测量工件公差的方法进行检测。 6.4.4零部件主要配合端面、轴和孔的形状位置公差采用以测量精度为0.01mm/m的水平仪、测量精 度为0.01mm的百分表测量工件公差的方法进行检测。 6.4.5零部件配合轴、孔的尺寸公差采用以测量精度为0.02mm的游标尺、卡板、测量精度为0.01mm 的千分尺测量工件公差的方法进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