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0599-2020 灌区改造技术标准(替代GB 50599一2010,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

GB/T 50599-2020 灌区改造技术标准(替代GB 50599一2010,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1.4 M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
资源ID:142346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50599-2020 灌区改造技术标准(替代GB 50599一2010,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简介:

"GB/T 50599-2020 灌区改造技术标准"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发布的一项关于灌区改造的技术标准。该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灌区的改造工作,以提高农业灌溉效率,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较于旧版的GB 50599-2010,这个2020年修订版标准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更新和提升:

1. 技术内容:可能更新了灌溉设施的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的最新技术要求,包括节水灌溉技术、智能灌溉系统、环保材料使用等。

2. 环保性能:可能强化了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以及对环境影响的控制,符合绿色农业的要求。

3. 安全性:可能增加了对灌区改造中安全防护措施的规定,确保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人员和设施安全。

4. 条文说明:增加了或更新了对标准条文的解释和说明,帮助理解和应用标准。

5. 国际化:根据国际标准和趋势进行调整,提高了标准的适用性和国际兼容性。

总的来说,GB/T 50599-2020 灌区改造技术标准是一个更为全面、科学、环保的指导性文件,对于推动我国灌区现代化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GB/T 50599-2020 灌区改造技术标准(替代GB 50599一2010,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部分内容预览:

1.0.1为规范灌区改造工程建设与管理,增强灌区抗御旱涝等自 然灾害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灌区经济 效益、社会效益、生态与环境效益,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持 续稳定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灌区改造规划、设计、施工、验收与管理

1.0.3灌区改造应以批准的总体规划为依据,根据有关规定编制 可行性研究报告与初步设计报告,报送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 1.0.4灌区改造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的规定。

2.0.1工程节水措施

通过工程手段减少输水损失和田间灌水损失DB34∕T 1589-2020 民用建筑外门窗工程技术标准,提高灌溉水利 用效率和灌溉保证率,进而提高灌溉效益的工程措施。

2.0.2非工程节水措施

工程节水措施以外的有利于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生产 率,进而提高灌溉效益的节水措施,主要包括管理措施和农艺措 施等。

managementfacility

服务于灌区运行维护和履行管理职能的各项设施的统称, 要包括灌区水情测报、运行控制、用水计量、工程维护以及灌排 金、道路、供电、通信、信息管理、办公及生活服务等设施。

灌区改造前,通过现状调查分析和工程诊断,对灌区各类工 的安全状况、功能与效益发挥情况、管理状况及生态环境效应等 斤客观、科学评价,为改善灌区管理和进行技术改造提供依据。

通过技术手段,对不能满足灌区功能需求、存在安全隐患的 星设施进行技术检测,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造措施建 的过程

controlled drainage

通过在排水沟(管)出口设置控制设施,以控制排水出流过程、 减少农田水分和养分流失的措施

3.0.1灌区改造应围绕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需求,坚持节 水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兼顾近期与长远,与国土规划、流域综合 规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乡村振兴规划、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协调,因地制宜,综合施策

3.0.2灌区改造应实行渠、沟、田、林、路统筹安排,旱、涝、渍、碱 综合治理。

3.0.2灌区改造应实行渠、沟、田、林、路统筹安排,旱、涝、渍、碱

定额管理”为基础,以节水、节能、减排、增效为中心,根据灌区当地 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条件,经多方案技术经济比选后合理确定。

相互协调,改善工程设施条件与提高管理能力相结合,水利措施与 农艺等措施相配套

.0.5灌区改造应优先改造影响灌区安全运行和总体效益发

.0.8应根据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和水利现代化要求,合理

3.0.9小型灌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工程现状评估、水土资源分 析、灌区规模复核论证、工程施工与验收、灌区改造效果评价等方 面适当简化内容

4.1.1对已建成投人运行灌区的运行管理状况,应定期或不定期 进行评估。灌区管理单位应建立各类基础数据、工程状况及运行 管理状况监测网络,为定期开展灌区评估积累资料。评估资料不 足时,应进行专项补充调查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工程检测鉴定。

区内运行时间超过设计使用年限的工程必须进行评估;对灌 运行时间未达到设计使用年限,但存在安全隐患、功能不满足 标准、运行效率不高、不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工程, 进行评估。

4.1.3在灌区评估的基础上,应丛灌区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及

用水需求、水土资源平衡、工程设施、工程安全、用水管

4.2.1灌区评估内容应包括灌区范围与规模、工程状况、运行与 管理、用水效率与效益、生态与环境效应等,重点分析影响灌区功 能与效益发挥的制约因素,以及与灌区现代化、农业现代化要求不 相适应的主要问题

4.2.2灌区范围与规模评估应通过调查分析和水土资

核,评估灌区现状是否达到原规划范围及规模。需要调整灌区范 围、规模和设计标准时,应根据灌区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土资 源条件和灌溉方式的变化等进行必要性论证

应调查灌区各类工程老化破损情况:灌排工程系统配套情况等,分 析各类工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并对防护设施、救生设施、警示标 识等安全设施进行调查,分析其是吞满足灌区涉水安全需求。应 通过调查分析,评估灌区各项工程设施功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 灌区需求。

程管理、用水管理、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分析并查找影响灌区良性 运行及工程效益发挥的问题与原因

4.2.5灌区用水效率评估可采用灌溉水利用系数或水分

等指标。灌区效益评估应包括防洪、灌溉、排水、供水、发电、水产、 旅游等经济社会效益。

4.2.6灌区生态与环境效应评估应从灌区取用水量、灌溉

准达上志与环境双应计市应灰准达联市示量、准流示你示 质、排水水质、地下水埋深及水质、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植被环 境、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评估灌区产生的生态与环境效应,可采用相 关专业部门的评价结论。

4.3.1工程评估时,应对灌区范围内现有渠(沟)系及建筑物、设 施进行评估,包括取水工程、灌溉输配水渠道、排水沟道、渠(沟)系 建筑物、喷微灌设备、田间工程、管理设施等。

规划设计阶段的相关资料,运行管理期间的监测和整编资 对经过大修、改建、扩建或重建等改造的工程还应收集相关 设计及施工等资料。

4.3.3灌区骨十工程应逐一进行评估,田间工程可按工程

类评估。对数量多、规模小、结构材料类似的其他工程也可根据情 况按类别进行评估

在安全隐患及老化、破损现象,其流量、水位是否达到设计要

4.3.5骨十输配水工程、排水沟道工程应重点评估渠(沟)

4.3.5骨干输配水工程、排水沟道工程应重点评估渠(沟)道沿线 是否存在山洪地质灾害威胁、冻胀破坏、塌方、滑坡、冲刷、淤积、破 损、漏水等安全隐患,渠(沟)系统布局的合理性,工程配套情况,各 级渠(沟)道的过水能力以及控制水位等。灌溉渠道还应评估其渗 漏损失及防渗衬砌效果等情况。对于水资源短缺地区,应分析排 水再利用的可行性。有条件的灌区,应评估在排水沟出口建设控 制工程及人工湿地的可行性。

4.3.6对配套使用喷灌、微灌设备的灌区还应评估其系统

4.3.7 田间工程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

GB/T30600的规定,从土地平整、田块规格、土壤改良、灌溉与排 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农田输配电等方面评估 其配套情况、布局合理性、工程完好状况及效益发挥等。

供电等设施是否完备并正常运行,

专家咨询讨论等方法进行,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渠(沟)道和

4.3.10工程诊断应分析梳理运行维护检修资料,并结合

查和工程检测进行。工程检测应针对建筑物存在的问题,依据相 关技术规程,分别对地基、结构及材料等进行专门检测。应从地 质、地形及人为破坏等外部因素和设计缺陷、材料老化、结构破坏、 施工质量、管理不善等内部因素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给出确切 的诊断结论,提出维修、加固、改建、扩建、重建等改造建议。

4.4.1灌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评估应包括灌区与政府及用水 户的责权利关系、灌区运行机制的可持续性、组织架构和人员构成 的合理性,以及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水价形成机制、水费计收、运行

与管理经费保证等情况。

高效,各类用水是否得到及时满足,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定 理是否符合要求等

4.4.4量水设施评估应包括量水站点布局的合理性,量

施的适用性,量水精度是否符合要求等。

及系统功能先进性和实用性、系统运行稳定性、数据采集准确性和 可靠性、数据处理能力及时效性,以及数据在运行管理中的实际运 用情况等。

5.1.1水土资源分析应分区进行,可根据灌区规模及灌区内部不

5.1.1水土资源分析应分区进行,可根据灌区规模及灌区内部不 同片区条件,划分计算单元。水土资源的数量、质量、开发利用状 况及平衡分析等应按统一计算单元进行平衡分析。 5.1.2灌区土地资源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21010中一级类体系进行分区统计,明确各类用地的分布、 面积及利用状况和潜力。

5.1.2灌区土地资源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5.1.3灌区需水量应从农业、工业、生活和人工生态环境补水等

1.3灌区需水量应从农业、工业、生活和人工生态环境补水 市面分类计算。

5.2.1复核灌区不同保证率下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分析

5.2.1复核灌区不同保证率下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分析水资源 开发利用状况与潜力、水资源变化原因及演变趋势,确定灌区在其 流域或行政区域总体规划中分配的可利用水量

5.2.2复核灌区范围,分析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结构、特点、分布 比例及变化趋势,确定灌区内耕地面积、灌溉面积、种植结构等,明 确灌区水土资源匹配情况

5.2.2复核灌区范围DBJ61_T 179-2021 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专业人员配备标准.pdf,分析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结构、特点

各种水源在灌溉设计保证率情况下的可供水量,开展水土资源供 需平衡分析。当相关部门批准的灌区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小于灌区 水源可供水量时,应以灌区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作为灌区水资源平 衡分析的可供水量。

5.2.4在对无引水量限制的灌区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机

成的不利影响,分析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以及控制或减轻不利影 响的途径。

5.2.6水土资源分析应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以及社

等因素,以分区计算单元为基础,对灌区改造前后的供水量与需 量进行平衡计算,提出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5.3灌区规模复核论证

5.3.2当地表水提水灌区确定灌区范围和灌溉面积时,除应符合

5.3.3对于井灌区JD 14-031-2017 山东省黄河滩区迁建社区建设质量安全技术导则,除应符合本标准第5.3.1条外,还应深人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