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S 207:2006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pdf

CECS 207:2006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5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142277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ECS 207:2006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pdf简介:

CECS 207:2006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China Associ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简称CASC)发布的一部关于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的规程。该规程的全称为《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它是在2006年制定并发布的,主要用于指导和规范高性能混凝土在各类工程中的设计、生产、施工和质量控制。

高性能混凝土(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HPC)是指在满足结构设计要求的同时,具有优异的耐久性、工作性、力学性能和经济性的混凝土。CECS 207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生产工艺、施工方法、质量控制和检测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包括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耐久性、收缩性、抗裂性、抗冻性、抗腐蚀性等性能指标的要求。

该规程对于提高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提升工程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隧道、大跨度结构、海洋工程等各种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中。

CECS 207:2006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2.0.2混凝土耐久性durabilityofconcrete

混凝土在所处工作环境下,长期抵抗内、外部劣化因素的 用,仍能维持其应有结构性能的能力

2.0.9混凝土力学性能mechanicalpropertiesofconcrete

混凝土强度和受力变形性能的总称。

DB36∕T 988-2017 公路沥青路面泡沫沥青冷再生施工技术规范矿初做细初 平均粒径不大于10μm、具有潜在水硬性或火山灰活性的矿 物质粉体材料

4.2.1高性能混凝土采用的细骨料应选择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 中、粗河砂或人工砂。其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 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 4.2.2配制C60以上强度等级高性能混凝土的粗骨料,应选用 级配良好的碎石或碎卵石。岩石的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之比不宜低于1.5,或其压碎值Q宜小于10%。 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5mm。宜采用15~25mm和5 ~15mm两级粗骨料配合。 粗骨料中针片状颗粒含量应小于10%,且不得混人风化颗 粒。粗骨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 和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的规定。 4.2.3在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碱活性骨料。当骨料中含有潜在

的碱活性成分时,必须按附录D、附录E的规定检验骨料的碱活 性,并采取预防危害的措施,

4.3.1矿物微细粉宜采用硅粉、粉煤灰、磨细矿渣粉、天然沸石

1《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GBJ146,宜选用1级粉煤 灰;当采用Ⅱ级粉煤灰时,应先通过试验证明能达到所要求的性能 指标,方可采用: 2《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 3《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 4《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 5《混凝土与砂浆用天然沸石粉》JG/T3048; 6《天然沸石粉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GJ/112。 4.3.4高性能混凝土中,矿物微细粉等量取代水泥的最大用量宜 符合下列要求: 1硅粉不大于10%;粉煤灰不大于30%;磨细矿渣粉不大于 40%;天然沸石粉不大于10%;偏高岭土粉不大于15%;复合微细 粉不大于40%。 2当粉煤灰超量取代水泥时,超量值不宜大于25%。

4.4.1高性能混凝土中采用的外加剂,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外加剂》GB8076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的规定,并应对混凝土和钢材无害。所采用的减水剂宜为 高效减水剂,其减水率不宜低于20%

4.5.1高性能混凝土的拌合和养护用水,必须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5.1.1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要

5.1.1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要 求,确保其施工要求的工作性,以及结构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5.1.2耐久性设计应针对混凝土结构所处外部环境中劣化因素 的作用,使结构在设计使用年限内不超过容许劣化状态。 5.2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5.2.1高性能混凝土的试配强度应按下式确定:

ftuo>fcuk+1.6450

式中feu。一混凝土试配强度(MPa); fcu.k一一混凝土强度标准值(MPa); 0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当无统计数据时,对商品混凝 土可取4.5MPa。 5.2.2高性能混凝土的单方用水量不宜大于175kg/m;胶凝材 料总量宜采用450~600kg/m”,其中矿物微细粉用量不宜大于胶 凝材料总量的40%;宜采用较低的水胶比;砂率宜采用37%~ 44%;高效减水剂掺量应根据坍落度要求确定。 53垃碳化耐久性设计

高性能混凝土的水胶比宜按下式确定

式中 W 水胶比(%) B

W 3 B aX√t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m); 碳化区分系数,室外取1.0,室内取1.7; 设计使用年限(年)。

5.4抗冻害耐久性设计

5.4.1冻害地区可分为微冻地区、寒冷地区、严寒地区。应根据冻害 设计外部劣化因素的强弱,按表5.4.1的规定确定水胶比的最大值。

害地区可分为微冻地区、寒冷地区、严寒地区。

不同东害地区或盐冻地区混凝土水胶比量大

5.4.2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冻性(冻融循环次数)可采用现行国家 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规定的 快冻法测定。应根据混凝土的冻融循环次数按下式确定混凝土的 抗冻耐久性指数:并符合表5.4.2的要求:

式中K一混凝土的抗冻耐久性指数; N—混凝土试件冻融试验进行至相对弹性模量等于 60%时的冻融循环次数; 参数,取0.6。

5.4.3高性能混凝土抗冻性也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 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规定的慢冻法测定。 5.4.4受海水作用的海港工程混凝土的抗冻性测定时,应以工程 所在地的海水代替普通水制作混凝土试件。当无海水时,可用

3.5%的氯化钠溶液代替海水,并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 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规定的快冻法测定。抗冻耐 久性指数可按式(5.4.2)确定,并应符合表5.4.2的要求。 5.4.5受除冰盐冻融作用的高速公路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桥梁 混凝土,其抗冻性的测定可按附录A的规定进行。测定盐冻前后 试件单位面积质量的差值后,可按下式评价混凝土的抗盐冻性能:

式中Q,一单位面积剥蚀量(g/m²); M一试件的总剥蚀量(g); A一一试件受冻面积(m²); 设计时,应确保混凝土在工程要求的冻融循环次数内,满足 Q≤1500g/m²的要求。 5.4.6高性能混凝土的骨料除应满足第4.2节的规定外,其品质 尚应符合表5.4.6的要求。

表5.4.6骨料的品质要求

5.4.7对抗冻性混凝土宜采用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当水胶 比小于0.30时,可不掺引气剂;当水胶比不小于0.30时,宜掺人 引气剂。经过试验检定,高性能混凝土的含气量应达到4%~5%的 要求。

5.5抗盐害耐久性设计

5.5抗盐害耐久性设计

5.5抗盐害耐久性设计

劣化因素分为:准盐害环境地区(离海岸250~1000m);一般盐害 环境地区(离海岸50~250m);重盐害环境地区(离海岸50m以 内)。盐湖周边250m以内范围也属重盐害环境地区。 5.5.2高性能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宜小于胶凝材料用量的 0.06%,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 的规定。 5.5.3在盐害地区,高耐久性混凝土的表面裂缝宽度宜小于c/30 (c一混凝土保护层厚度,mm)。 5.5.4高性能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扩散性,应以56d龄期、 6h的总导电量(C)确定,其测定方法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根据 混凝土导电量和抗氯离子渗透性,可按表5.5.4进行混凝土定性 分类。

. 根据混凝土导电量试验结果对混凝土的分类

5.5.5 混凝土的水胶比应按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条件采用(表 5.5.5)

5.5.5混凝土的水胶比应按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条件采用(表 5.5.5)

5盐客环境中混凝士水

骨料的碱活性DB12/T 598.13-2015标准下载,宜按附录E和附录F的规

6.1.1原材料应按本规程第4章的质量要求采用。宜在相对固 定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供应网点采购。进场材料应经材料管理人 员和质量管理人员取样检验合格,并办理交验手续后方可使用。 6.1.2各种原材料应在固定的堆放地点存放、并有明确的标志 标明材料名称、品种、生产厂家和生产(或进场)日期,避免误用。 粗、细骨料应堆放在具有排水功能的硬质地面上,存放时间不宜超 过半年。

6.1.3使用砂、粗骨料时,应准确测定因天气变化引起砂、粗骨料 含水量的变化。对袋装粉状材料(水泥、微细粉和粉状高效减水 剂)应注意防潮;对液体外加剂应注意防止沉淀和分层。

6.2.1高性能混凝土必须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制。

6.2.1高性能混凝土必须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制。 6.2.2原材料计量应准确,应严格按设计配合比称量,其允许偏 差应符合下列规定(按重量计): 1胶凝材料(水泥、微细粉等)士1%; 2化学外加剂(高效减水剂或其他化学添加剂士1%); 3粗、细骨料土2%; 4拌合用水土1%。 6.2.3应严格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宜每班抽测2次。使用 露天堆放骨料时,应随时根据其含水量变化调整施工配合比。 6.2.4化学外加剂可采用粉剂和液体外加剂。当采用液体外加 剂时,应从混凝土用水量中扣除溶液中的水量;当采用粉剂时,应

适当延长搅拌时间,不宜少于0.5min。 6.2.5拌制第一盘混凝土时,可增加水泥和细骨料用量10%,但 保持水灰比不变。 6.2.6原材料的投料顺序宜为:粗骨料、细骨料、水泥、微细粉投 人(搅拌约0.5min)→加人拌合水(搅拌约1min)→加人减水剂 (搅拌约0.5min)→出料。当采用其他投料顺序时,应经试验确定 其搅拌时间,保证搅拌均匀。 搅拌的最短时间尚应符合设备说明书的规定。从全部材料投 完算起的搅拌时间不得少于1min。搅拌C50以上强度等级的混 凝土或采用引气剂、膨胀剂、防水剂和其他添加剂时,应相应延长 搅拌时间。

6.3.1搅拌成的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应立即检验其工作性,包括 测定坍落度、扩展度、坍落度损失;观察有无分层、离析、泌水《信息技术自动柜员机通用规范第3部分:服务 GB/T18789.3-2016》,评定 均质性;有抗冻性要求的混凝土尚应测定含气量。 6.3.2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出厂前,应检验其工作性,包括测定 其坍落度、扩展度;观察有无分层、离析,测定坍落度经时损失等, 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6.3.3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运送到现场后,应在工程项目有关三 方见证取样的条件下,测定其工作性,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6.4高性能混凝土运输

6.4.1高性能混凝土从搅拌结束到施工现场使用不宜超过 120min。在运输过程中,严禁添加计量外用水。当高性能混凝土 运输到施工现场时,应抽检坍落度,每100m?混凝土应随机抽检3 ~5次,检测结果应作为施工现场混凝土拌合物质量评定的依据, 6.4.2高性能混凝土应使用搅拌运输车运送,运输车装料前应将 筒内的积水排净。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