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STM 00547-2023 建筑墙体材料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方法.pdf

T/CSTM 00547-2023 建筑墙体材料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方法.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5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141975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STM 00547-2023 建筑墙体材料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方法.pdf简介:

T/CSTM 00547-2023 是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制定的一项标准,名为《建筑墙体材料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方法》。这个标准主要针对建筑墙体材料的抗震性能进行实验研究,振动台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模拟地震环境下的振动,评估墙体材料在承受动态荷载下的稳定性、耐震能力和破坏模式。

振动台试验的具体步骤可能包括以下几点:

1. 试验样品准备:根据墙体材料的特性,选取合适的样品,一般会制作成标准尺寸的试件。

2. 装置试件:将试件安装在振动台上,确保其与振动台接触良好,同时设置好试验参数,如振动频率、振幅等。

3. 调整和校准:调整振动台的参数,使之符合标准要求,然后进行校准,以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4. 进行试验:启动振动台,按照预设的振动程序进行试验,观察试件在不同频率和振幅下的响应,记录下关键的物理参数,如位移、加速度、应变等。

5. 数据分析:根据试验数据,分析墙体材料的抗震性能,如其耐受的地震级别、变形特性、破坏模式等。

6. 结果评估:根据试验结果,对墙体材料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价,为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请注意,实际操作时应严格遵循标准操作规程,确保试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T/CSTM 00547-2023 建筑墙体材料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方法.pdf部分内容预览:

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

T/CSTM00547—2023

T/CSTM00547—2023

体材料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方

重要提示:使用本文件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文件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 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北京SOHO现代城地下室底板施工方案,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本文件规定了建筑墙体材料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方法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安全规定、试验数 据处理、试验结果及损伤状态评价、试验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模拟地震振动台对试体进行动力反应的试验,用以检查、验证、评估建筑墙体材 料的抗震性能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8968墙体材料术语 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IGIV/T101建筑抗震试验规程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8968墙体材料术语 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JGJ/T101建筑抗震试验规程 3术语和定义 GB/T1896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试体testspecimen 抗震试验的对象,由砖、砌块、板材等墙体材料构成的建筑物墙体试验构件,缩尺试体是指在几何 尺寸上将原型结构按相似关系缩小制作的试体。 3.2 工装toolsandequipment 试验过程中所用各种工具的总称,包括夹具、辅具、模拟试验框架等。 4一般要求 4.1试验设备及工装 4.1.1模拟地震振动台应符合JGJ/T101的规定,且应符合以下规定:

T/CSTM00547—2023

a 模拟地震振动台台面尺寸及空间应能满足模拟试验框架及试体的安装要求; b)桂 模拟地震振动台台面负载及抗倾覆能力应满足试验要求; c)模拟地震振动台工作频段为0.5Hz~100Hz; d)选用具有选代修正功能的数控式模拟地震振动台。

4.1.2动态数据采集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4.1.3模拟试验框架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模拟试验框架用于安装试体的主体结构,试体安装示意见图1; b) 模拟试验框架应具有合适的刚度和承载能力,在试验过程中宜保持弹性状态。

b)非承重墙试体安装示意图

T/CSTM00547—2023

a)试体应具有建筑墙体材料工程的代表性,可采用缩尺试体进行试验,缩尺比例不宜小于1/4; b)非承重墙试体应按设计要求或采用与实际工程相同的连接方法安装在模拟试验框架上,承重墙 试体需按设计要求进行配重后安装在模拟试验框架上。无需测量扭转分量时,试体的布置应能避免试体 在试验过程中产生扭转反应。

a)在模拟地震振动台台面中心位置,应按三维方向布置测点; b)在模拟试验框架考核楼层位置处按平行于试体表面的水平方向分别布置测点; c)在动力反应较大或复杂变化的部位布置测点; d)在模拟试验框架的固定底座处,宜布置测点监测其相对于台面的滑动情况; e)当需测量扭转分量时,应在试体的同一标高的两端部对称位置布置测点。 4.2.3位移传感器宜采用非接触式位移计。当采用接触式位移计测量试体位移时,安装位移计的仪表 架自身应有足够的刚度。位移传感器的布置宜符合4.2.2的要求。 4.2.4需要测量应变时,应变片应布置在试体中受力复杂、局部变形较大以及有性能化设计要求的部 位。 4.2.5接触式传感器应与试体可靠接触,连接导线应捆绑在试体上。传感器与试体间应采用绝缘垫隔 离,绝缘垫谐振频率应大于试体的频率。

a)设计和选择台面输入加速度时程波时,应考虑主体结构及建筑墙体材料自振频率、拟建场地类 别和设计地震分组等因素; b)应按照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用不少于三组的加速度时程波,每条地震波的选取宜满足GB 50011的有关规定; c)试验选取的加速度时程波可以是实测地震波,也可以是根据场地特征拟合的人工地震波。实测 地震波的选择见附录A; d)试验选取的加速度时程波应与主体结构设计或试验选用的加速度时程波相适应; e)人工地震波可按拟建场地特性进行拟合;有条件时,宜根据设计计算的建筑墙体材料所在楼层 的加速度包络反应谱拟合人工地震波。可采用一定比例系数将人工地震波进行放大处理; f)人工地震波的有效持续时间不宜小于试体基本周期的10倍,其中强震动部分的持续时间不宜小 于10s

T/CSTM00547—2023

4.3.2应采用白噪声激振法分别测定试体加载前后的动力特性。白噪声的频率范围应能覆盖试体的自 振频率范围,宜为0.5Hz~100Hz,加速度幅值宜取50cm/s²~80cm/s",单方向有效持续时间不宜少于12 0s。台面白噪声激振可采用三向同时加载或单向分别加载的方式。 4.3.3试验宜采用多次分级加载方法,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a)依据主体结构与试体模型理论计算的弹性和非弹性地震反应情况,确定分级次数及对应的台面 加速度幅值,宜覆盖多遇地震、设防烈度地震和预估罕遇地震相对应的加速度幅值,测试试体出现从弹 性阶段、弹塑性阶段甚至到破坏阶段依次变化的地震反应。除设计另有要求外,多遇地震、设防烈度地 震和预估罕遇地震加速度幅值的选取见表1;

4.3.2应采用白噪声激振法分别测定试体加载前后的动力特性。白噪声的频率范围应能覆盖试体的自 振频率范围,宜为0.5Hz~100Hz,加速度幅值宜取50cm/s"~80cm/s",单方向有效持续时间不宜少于1 0s。台面白噪声激振可采用三向同时加载或单向分别加载的方式。

.3试验宜采用多次分级加载方法,宜按下列步

a)依据主体结构与试体模型理论计算的弹性和非弹性地震反应情况,确定分级次数及对应的 速度幅值,宜覆盖多遇地震、设防烈度地震和预估罕遇地震相对应的加速度幅值,测试试体出现 阶段、弹塑性阶段甚至到破坏阶段依次变化的地震反应。除设计另有要求外,多遇地震、设防烈 和预估罕遇地震加速度幅值的选取见表1;

表1地震波加速度幅值

b)根据试验加载工况,每次输入某一幅值的加速度时程波,记录模拟试验框架及试体的动力响应 观察试体各部位的变形、破坏情况,分析加速度放大系数和试体的抗震性能; c)若需要进行破坏试验,可继续加大台面输入加速度时程波的幅值或在某一加速度幅值下多次进 行地震输入,直到试体发生整体破坏现象,观察、记录试体的极限抗震能力; d)应至少在两个水平主轴方向分别进行试验;测试试体两个水平方向地震作用相互影响时,应按 设计规定的加速度幅值同时进行双水平方向试验; e)如果试体对竖向地震反应敏感时,宜同时进行两个水平方向和竖向三向地震输入试验,各项地 震输入的加速度幅值比例应符合设计要求。

4.4试验观测和动力反应测量

4.4.1每个工况试验后,应观测模拟试验框架、试体和连接件的地震反应,包括变形、断裂、松动、 失效等情况,并按输入工况进行描绘与记录,主要内容包括: a)试体在水平面内的位移量变化情况; b)试体破坏状况; c)连接件与模拟试验框架连接状况; d)模拟试验框架的地震反应。 4.4.2试验过程宜采用视频进行实时记录。对于试体主要部位的开裂、失稳屈服及其它破坏情况,应 拍摄照片并作记录

4.2试验过程宜采用视频进行实时记录。对于试体主要部位的开裂、失稳屈服及其它破坏情况 摄照片并作记录。

5.1试验时试体外围应设置安全防护

5.1试验时试体外围应设置安全防护网

T/CSTM00547—2023

5.2试验时应采取措施防止试体侧翻。可采用吊车吊钩及钢缆绳与模拟试验框架相连,也可在模拟试 验框架外围设置防护钢架。 5.3试验过程中,人员不应进入安全防护网范围内

6.2分析试验数据前,应对数据进行以下处

a)根据传感器的标定值及应变计的灵敏系数等对试验数据进行修正; b)根据试验情况和分析需要,可采用滤波处理、零均值化、消除趋势项等减小测量误差的措施 6.3采用白噪声激振法确定试体的自振频率和阻尼比时,宜通过传递函数分析求得,试体的振型宜通 过传递函数或互功率谱分析求得。 6.4可采用位移传感器或加速度传感器对试体的位移反应进行测试,并通过对实测加速度反应时程进 行两次积分求得位移值,应在积分前消除趋势项和进行滤波处理。 6.5处理后的试验数据,应提取测试数据的最大值及其相应时刻、时程反应曲线以及试体的自振频 率、振型和阻尼比等数据

试验结果及损伤状态评价

7.1非承重墙试体的损伤状态分为4级,包括: a)完好(0级):不发生任何损伤; b)轻度(1级):发生经简单修补后可恢复原有功能的一般损伤; c)中度(2级):发生经常规修复手段后可完全恢复的较严重损伤; d)重度(3级):发生需要进行替换的严重损伤。 7.2承重墙试体的损伤状态分为5级,包括: a)完好(0级):不发生任何损伤; b)轻微(1级):仅发生影响外观的轻微损伤; c)轻度(2级):发生经简单修补后可恢复原有功能的一般损伤; d)中度(3级):发生经常规修复手段后可恢复原有功能的较严重损伤; e)重度(4级):发生影响构件承载能力、需要进行替换的严重损伤。

7.1非承重墙试体的损伤状态分为4级《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1-2004.pdf,包括

1非承重墙试体的损伤状态分为4级,包括: a)完好(0级):不发生任何损伤; b)轻度(1级):发生经简单修补后可恢复原有功能的一般损伤; c)中度(2级):发生经常规修复手段后可完全恢复的较严重损伤: d)重度(3级):发生需要进行替换的严重损伤,

a)完好(0级):不发生任何损伤; b)轻微(1级):仅发生影响外观的轻微损伤; c)轻度(2级):发生经简单修补后可恢复原有功能的一般损伤; d)中度(3级):发生经常规修复手段后可恢复原有功能的较严重损伤; e)重度(4级):发生影响构件承载能力、需要进行替换的严重损伤。 7.3试体损伤状态详细描述见表2。

DB22∕T 1596-2012 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7.3试体损伤状态详细描述见表

表2试体损伤状态详细描述

T/CSTM00547—2023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