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ECA20024-2022 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标准及条文说明.pdf简介:
"CECA20024-2022"是中国工程建设抗震设计标准中的一个具体条文,全称为《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标准》。它是中国针对建筑物抗震设计提出的一套科学、系统的标准,旨在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灾害的影响。
这个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 性能目标:明确了抗震设计应达到的性能目标,如结构的弹塑性变形、位移、损伤等限制,以及功能的恢复能力。
2. 设计方法:提倡性能化设计,即根据建筑物的具体用途、地理位置、地震烈度等因素,设定相应的性能目标,然后通过结构分析和优化设计,确保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满足预定要求。
3. 材料和构造:规定了抗震材料的选择和结构构造的合理性,如强化结构、加强节点设计等。
4. 条文说明:对各项设计原则、方法和要求进行了详细解读,以帮助设计者理解和执行标准。
这个标准对于保障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提高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抗震设计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确保结构的抗震性和安全性。
T/CECA20024-2022 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标准及条文说明.pdf部分内容预览:
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标准
本标准是根据<关于印发2019年度第一批中国勘察设计协 会团体标准制修订及相关工作计划的通知》(中设协字[2019] 101号)的要求,在经过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由华东 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会 同有关单位编制而成。 本标准共包括8章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和符号; 3.设计基本规定;4.地震作用;5.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 6.结构分析;7.性能水准评价准则;8.结构防地展倒塌性能 设计。 在编制过程中,通过书面和讨论会的形式向全国有关设计单 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广泛征求意见后,形成本标准。 各单位在执行及应用本标准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 科,对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资料函告华东建筑设计 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黄浦区中山南路1799号,邮编: 200011),以便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清华大学
1.0.1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筑工程防震减灾的法律法规,控 制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损坏程度GB/T 39605-2020 服装湿阻测试方法 出汗暖体假人法.pdf,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 失,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是对国家现行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 范》GB55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高层建筑混 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 JGJ9等有关抗震性能化设计相关规定的补充和细化。 1.0.3本标准适用于抗展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新建、改建 和扩建的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
1.0.4建筑结构抗展性能化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
1.0.4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1.3结构抗震性能水准seismicperformancelevels of structure
与承载力、损伤程度相对应的构件位移角、塑性铰转角、 面曲率等变形指标的限值。
2.1.5场地相关反应谱
考虑具体建筑场地地震环境和场地特性的设计基准地震 应谐。
每个周期点对应的坐标具有相同超越概率的场地相关加速度 反应谱,一般基于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 方法得到。
以特定自振周期对应的目标谱加速度为条件,根据地舞安全
性评价的地震动预测方程获取所有周期的谱加速度对数平均值和 对数标准差,并考虑目标谱加速度与其他周期谱加速度的相关性 而得到的场地相关加速度反应谱。
引起构件发生延性破坏的受力模
S一作用、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ScE一一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 SEm一—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 Set一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 关的增大系数; SeE一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不考虑与抗震等级有 关的增大系数; S一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 一层间位移角; 8 构件位移角等广义变形: VGE 重力荷载作用下的构件剪力; V公 地震作用标准值作用下的构件剪力,不考虑与抗震 等级有关的增大系数; 一分别为构件某截面处的弯矩和剪力:
2.2.2材料性能和抗力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OXmax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OyIBax 竖向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YRE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YG 重力荷载分项系数; YE 水平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yEw 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y 风荷载分项系数; 山一 风荷载组合值系数; M M.V N 混凝土构件的纵向钢筋配筋率: P 混凝土构件的箍筋体积配箍率: Pw 梁撞筋面积配箍率; 8 钢筋或钢材的屈服应变; 0. 构件或塑性较的屈服转角
3.1.1在满足国家相关规范、标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工程师 可根据业主对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结构和构件性能的要求,结合 结构重要性和复杂性,进行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通过细化和定 量设计,预测结构和构件在不同地震作用水准下的屈服模式、损 伤及变形程度。
3.1.2常规建筑结构工程可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符合下列情
1甲类建筑、超过规范适用范围或控制性参数的建筑以及 特别不规则的建筑。 2为实现特殊造型或满足震后特殊功能要求的建筑,其整 体结构、关键部位、薄弱部位的结构抗震设计。 3.1.3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应包括结构体系、关键部位 薄弱部位、耗能部位、关键构件和节点等性能化设计内容,并根 据设防标准和建设需求,制定明确的抗震性能目标。 3.1.4经抗震性能化设计的建筑结构,宜具有合理的屈服机制 和良好的耗能能力,弹塑性耗能应发生在预设的区域、构件或节 点上,确保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具有合适的承载能力和变形 他+
3.1.4经抗震性能化设计的建筑结构,宜具有合理的屈服机制 和良好的耗能能力,弹塑性耗能应发生在预设的区域、构件或 点上,确保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具有合适的承载能力和变升 能力。
3.1.5构件的性能水准宜根据结构的整体性能目标和构件在
不低于普通构件,竖向构件的性能水准应不低于非转换的水平构 件,斜撑、环带桁架与伸臂桁架的性能水准可略低于竖向构件 但兼作转换构件的水平构件其性能水准不宜降低;构件抗剪的性 能水准不宜低于抗弯性能水准。
3.1.6当结构的承载力和延性变形能力满足国家规范要求,以
下控制性参数不满足要求时,宜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验证结构的 抗震安全性。 1层间位移角。 2周期比。 3 扭转位移比。 4 楼层刚度比。 5 楼层承载力比。 ? 刚重比。 7 框架剪力分担比。 3.1.7从事抗震性能化设计的结构工程师应有地震记录适用性、 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构材料和构件变形性能、结构合理布置和抗 震构造设计等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3.1.8对超出国家现行标准所规定的适用高度和适用结构类型 的建筑结构、建筑形体及其结构布置特别不规则的结构,以及有 关法律、法规中规定应当进行抗震专项审查的结构,应进行专项 研究。 3.1.9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的建筑结构,应按照相关现行规范
3.1.9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的建筑结构,应按用
和设计文件所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施工,竣工后应进行定期的运 维管理,以保证结构满足预期的设计性能目标。
3.2.1建筑结构抗能设计应注重概念设计,重视结构体系的选 型和平、立面布置的规则性,并加强构造措施。宜优先选用抗震 和抗风性能好且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
3.2.2地基和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 土上。 2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当 采用不同基础类型或基础理深显著不同时,应采取必要的应对 措施。 3地基为软弱黏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 层时,应根据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和其他不利影响,采取加强 基础与上部结构的整体性等相应措施。 3.2.3结构体系及布置应根据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 烈度、抗震性能目标、平面形状和立面形体、建筑高度、场地条 件、结构材料和施工技术等因素,同时考虑竖向荷载和风荷载 经技术、经济和使用条件综合比较后确定。
3.2.4建筑的平面、立面布置宜符合
1建筑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平面内质量分布和刚度 变化宜均匀;减小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间的偏心距,避免产生过 大的扭转。 2相邻层的楼层侧向刚度和质量不宜突变;相邻层的抗剪 承载力不宜突变,平面内抗侧力构件的刚度和承载力宜均匀。
DB3309/T 34-2019标准下载3.2.5抗展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相关 的构件和节点不应发生脆性破坏。 2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合适的刚度、必要的变形 和耗能能力、合理的屈服机制。 3结构宜具有适当的究余度,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的破 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体系丧失承载能力。 4对可能出现的薄弱层或软弱层,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 加强。
1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控制截面尺寸、受力钢筋和箍筋的配 置,防止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混凝土压溃先于钢筋屈服、钢 筋的锚固粘结破坏先于钢筋屈服。 2钢结构体系应保证不发生整体失稳,局部构件的失稳不 应导致整体失稳破坏。 3高层混凝土建筑的楼、屋盖宜优先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 当采用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楼、屋盖时,应从楼盖体系和构造上采 取措施确保各预制构件之间连接的整体性。 4抗震等级为一级的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应采用有粘结 预应力钢筋,并配置足够的非预应力钢筋。 3.2.7结构楼、屋盖系统应能保证地震作用传递的可靠性和结 构稳定性。
Q/GDW 11257.3-2020 熔断器技术规范 第3部分:跌落式熔断器.pdf1节点的破坏不应先于与其连接的构件。 连接节点应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变形能力。 3 2 预理件的锚固破坏不应先于与其连接的构件
4装配式结构的连接,应能保证结构的整体性。 5预应力混凝土的预应力筋宜在节点核心区外锚固。 3.2.9结构宜采用高性能材料和高性能构件,填充墙体宜采用 轻质材料,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自重。
3.2.9结构宜采用高性能材料和高性能构件,填充墙体宜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