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T 2360-2021 阀门密封面焊接修复技术导则.pdf简介:
DL/T 2360-2021《阀门密封面焊接修复技术导则》是中国电力企业标准中的一项,它主要是为了解决阀门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密封面损坏、磨损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修复方法——焊接修复技术。该导则详细规定了阀门密封面焊接修复的工艺流程、操作要求、质量控制、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
它涵盖了阀门密封面修复的各个环节,包括修复前的评估、修复方案的制定、焊接设备的选择、焊接工艺的执行、修复后表面处理及质量检验等。此外,还强调了在修复过程中对阀门结构、材质、使用性能的影响需要进行充分考虑,以确保修复后的阀门能满足其在运行中的性能和安全要求。
总体来说,这个导则旨在提高阀门密封面焊接修复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帮助电力行业及相关企业对阀门进行高效、安全的维护,延长阀门的使用寿命,降低运行成本。
DL/T 2360-2021 阀门密封面焊接修复技术导则.pdf部分内容预览:
根据《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下达2019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及英文版翻译出版计 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9)58号)的要求安排,对DL/T2360一2021《阀门密封面焊接修复技术导 则》进行制定。 本文件在制定过程中主要考虑了以水、汽为介质的动力管道阀门密封面焊接修复的情况,并吸收 了电力行业火力发电厂近年来阀门部件修复试验研究技术成果和实践经验。 本文件可以用于指导电站阀门密封面焊接修复,可作为业主和施工单位均认可的技术要求。
阀门密封面焊接修复技术导则
本文件规定了电站阀门密封面采用焊条电弧焊(SMAW)、钨极氩弧焊(GTAW)、熔化极气保焊 (FCAW、GMAW)、等离子焊(PAW)、气焊(OFW)等方法进行焊接修复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铁基、镍基、钻基等材料密封面的焊接修复。
BS EN 12016-2004电磁兼容性 电梯 自动扶梯和载客输送机的产品系列标准 抗扰性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径向缺陷radial defect
有密封面环同焊道夹角大于 最小距离小于5mm且有延伸关系的视为同一缺陷。 .2 环状缺陷annulardefect 与密封面环向焊道夹角小于30°的线性缺陷
在10mm×10mm范围内点状缺陷数量超过5个,最小距离小于缺陷最大尺寸或缺陷最 于3mm的视为同一缺陷范围。
3.4工作面workingsurface
阀门密封面理论接触线两侧与密封性相关的区
承担阀门密封面修复工作的相关人员应符合DL/T869的有关规定
4.2.1焊接材料的验收和复检应符合其制造标准相关规定。常用阀门密封面用焊接材料成分对应标准 及堆焊层硬度应符合NB/T47044一2014附录L的要求。 4.2.2焊接材料的存放、质量管理应符合JB/T3223的规定。当对焊接材料质量产生怀疑时,应重新进 行复验,符合质量要求时方可使用。 4.2.3钨极情性气体保护电弧焊宜使用钨铈电极或钨电极,钨铈电极应符合GB/T32532的规定。 4.2.4气体保护焊用气体应符合GB/T39255的规定。 4.2.5气焊使用的氧气纯度不应低于98%,乙炔应符合GB6819的规定。
4.3.1 光谱检验设备应具有成分直读功能。 4.3.2 硬度检验设备应具有洛氏硬度检验功能 4.3.3 其余设备应符合DL/T869的有关规定。
4.4.1阀门基体材料为碳钢、低合金钢、铬钼铁素体钢时,焊接环境温度应分别不低于一10℃, 0℃、5℃。 4.4.2 2. 现场风速和防护要求应符合DL/T869的相关要求。 4.4.3 环境相对湿度大于90%时不应施焊。焊接现场应具有防潮、防雨、防雪设施。
5.1.1应查明待修复阀门基材、密封面材质。必要时,应使用直读式光谱仪进行确认。阀门基体材料 应符合NB/T47044一2014附录K的要求。 5.1.2应核实缺陷类型、尺寸、位置等阀门密封面缺陷情况。必要时,应对阀门密封面进行无损检 测,密封面为铁磁性材料时,宜使用磁粉检测,
5.2.1 环状缺陷长度累积超过30%密封面外圆周长时,应整体清除密封面。 5.2.2 网状缺陷应局部清除密封面,范围应超过缺陷边界。 5.2.3 3密集点状缺陷应局部清除密封面,范围应超过缺陷边界。 5.2.4径向缺陷最小距离不大于10mm时,应按照5.2.2清除。 5.2.5无损检测发现的层状缺陷应加工直至完全清除。
5.2.1 环状缺陷长度累积超过30%密封面外圆周长时,应整体清除密封面。 5.2.2 网状缺陷应局部清除密封面,范围应超过缺陷边界。 5.2.3 3密集点状缺陷应局部清除密封面,范围应超过缺陷边界。 5.2.4径向缺陷最小距离不大于10mm时,应按照5.2.2清除。 5.2.5无损检测发现的层状缺陷应加工直至完全清除。
5.2.6 6阀门基体材料发现的缺陷应按照DL/T753、JB/T5263进行修复,修复检验合格后方可进 面焊接修复。 5.2.7缺陷清除、打磨应使用机械加工方式进行。
5.3.1 应将待焊表面及其附近母材的氧化物、油、漆、垢、锈等清理干净,直至露出金属光泽 范围应超过焊接区域边缘15mm。 5.3.2焊接表面应平整、转角处圆滑过渡,不应存在尖角、沟槽和焊接电弧难以达到的死角。 烟垃修气
6.1.1预热可采用整体预热或局部预热。局部加热方法可采用柔性陶瓷电阻加热、火焰加热或其他加 热方法,并应确保焊接修复区域温度满足焊接工艺要求。 6.1.2柔性陶瓷电阻加热、远红外辐射加热、感应加热宜采用热电偶、测温笔、接触式表面测温仪 等接触式测温;火焰加热宜采用便携式远红外测温。测量位置应包括待焊表面及修复区域10mm 范围内。 6.1.3重新预热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焊接中断后,重新焊接前应再次预热; b)再次预热工艺应与原预热工艺一致。 6.1.4阀门密封面堆焊层焊缝硬度不大于300HBW时,预热及焊接层间温度应依据基体材料确定,且 符合DL/T819的有关规定。当采用镍基材料焊接时,预热及焊接层间温度不应超过150℃。 6.1.5阀门密封面堆焊层焊缝硬度大于300HBW时,推荐的预热及焊接层间温度见表1。
推荐的预热及焊接层间温
6.2.1密封面堆焊层修复的焊接材料宜选用原密封面相同材质的焊接材料,当使用不同的焊接材料时 应与使用单位协商一致,必要时宜进行工艺性能试验。 6.2.2施焊中,接头应圆滑过渡,收弧饱满。焊道间搭接沟槽深度不应超过2mm。多层多道焊的接头 之间应错开。 6.2.3每层焊缝完成后,焊工应使用不低于5倍的放大镜进行自检。确认无缺陷后方可进行后续焊接。 6.2.4应使用砂轮、钢丝刷等进行焊层/道间清理,不应使用锤子、尖铲、扁铲等。 6.2.5焊接过程应保持连续。被迫中断时,应采取防止裂纹产生的措施(如后热、缓冷等)。再次焊接 时,应检查并确认无裂纹后,方可按照工艺要求继续施焊。 6.2.6当使用过渡层金属+密封面焊接材料进行焊接修复时,应保证足够的密封面焊缝加工余量。过渡 层金属宜选用防止裂纹产生及改善接头性能的镍基合金焊接材料,过渡层层数不应少于2层且加工后
DL/T2360—2021
厚度不应小于2mm。
6.2.7手工电弧焊堆焊层焊缝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焊道宽度不应超过3倍焊条直径,单层焊道厚度不应超过3mm。 b)焊接过程中不应更换焊条规格。 c)条件允许时宜使用引弧板引弧。 6.2.8手工/自动钨极氩弧焊应符合下列要求: a)不得在焊接表面及其附近划擦引弧,宜使用带高频引弧功能的焊接电源,否则应使用引弧板。 b)保护气体流量变化幅度不应超过10%。当使用复合气体时,不应改变保护气体的名义成分利 配比。 c)·焊接过程中不应变更焊接电源类型。 d)焊道宽度不应超过3倍焊丝直径,单层焊道厚度不应超过3mm。 6.2.9等离子弧焊应符合下列要求: a)保护气体流量变化幅度不应超过10%。当使用复合气体时,不应改变保护气体的名义成分利 配比。 b)焊接电弧不应由转移弧变更为非转移弧,反之亦然。 c)粉末等离子弧堆焊时,粉末使用前应烘干,烘干参数应符合焊接材料质量说明书要求。使用回 收的粉末时,应按JB/T7744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6.2.10气焊应符合下列要求: a)阀门基材为马氏体钢、不锈钢等高合金材料时,不宜使用气焊。 b)焊接过程中不应变更燃烧气体类型、焊炬型号以及火焰类型。
6.2.10气焊应符合下列要求
6.3.1阀门基体材料有延迟裂纹倾向的,焊接工作完成后应立即进行焊后热处理,否则应立即进行后热。 6.3.2后热加热方法、测温要求、保温要求等与焊后热处理相同。后热温度宜为300°℃~400℃;保温 时间宜为2h~4h。 6.3.3阀门基材为马氏体钢时,应首先进行马氏体转变后方可升温进行后热。
宜选用炉内热处理的方式对阀门部件进行整体热处理。当无法采用炉内热处理时,可根据具体 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局部热处理。 焊后热处理加热装置及设备、测控温仪表、热电偶、热电偶丝、记录仪、保温材料等应符合 819的规定。
加热器与焊接修复区域直接接触的,应在焊接修复区域安装热电偶。否则,应在阀门基体材料 内增加安装热电偶。 宜采用电容储能压点焊方式固定热电偶,安装时应保证电偶热端与焊件接触良好。感应加热 电偶引出线的方向应与感应线圈垂直
7.2.2 :宜采用电容储能压点焊方式固定热电偶,安装时应保证电偶热端与焊件接触良好。感应加热 时,热电偶引出线的方向应与感应线圈垂直。
符合下列条件之 一可免做热处理:
GB1499.3-2010钢筋溷凝土用钢 钢筋焊接网.pdfDL/T 2360—2021
a) 阀门基材与堆焊层之间使用镍基合金进行过渡,并经工艺验证无需进行热处理。 b)公称尺寸小于DN25的碳钢阀门密封面。 c) 使用硬度不大于300HBW的镍基等熔敷金属材料对密封面进行局部返修,返修面积之和不大 于密封面面积15%,且返修长度之和不大于密封面周长30%
7.4.1阀门密封面堆焊层焊后热处理参数宜根据基体材料确定,且符合DL/T819的有关规定。 7.4.2马氏体不锈钢堆焊层应根据阀门密封面设计的硬度要求确定焊后热处理参数,必要时进行工艺 验证试验。
a)渗透检测应在密封面机加工后进行。 b)阀门基体材料有延迟裂纹倾向的,应在焊接或热处理完成24h后进行。阀门基体材料有再热 裂纹倾向的,应在热处理后进行。 .1.3·目视检测、渗透检测和磁粉检测环境和待检工件表面应符合NB/T47013.7、NB/T47013.4和 NB/T47013.5的有关规定。 .1.4目视检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a)堆焊密封面应进行100%目视检测。 b)应按NB/T470137热行:表面不应存在裂纹:气孔以及划伤:压痕:凹陷等影响使用的缺陷
.2.1 硬度检验应与使用单位协商确定。进行硬度检验的阀门密封面,应通过机加工方式去除压 .2.2 M 硬度检验应依据GB/T230.1进行
8.3.1 焊接热处理前应进行密封面尺寸检查,确保机加工余量。 8.3.2阀门密封面机加工完成后应进行最终尺寸检查DB33/T 1238-2021 智慧灯杆技术标准.pdf,密封面尺寸应符合阀门设计要求。
8.4.1 密封面修复后应进行吻合度试验。吻合度试验可采用红丹粉或蓝油方法进行,不允许有断线情 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