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2127-2022 智能制造 工业数据 采集规范.pdf

GB/T 42127-2022 智能制造 工业数据 采集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7 M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
资源ID:137941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42127-2022 智能制造 工业数据 采集规范.pdf简介:

GB/T 42127-2022《智能制造 工业数据 采集规范》是中国国家标准,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这个标准主要针对智能制造领域的工业数据采集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和规定。智能制造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产品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全过程的智能化。

在该标准中,工业数据采集涵盖了数据来源、数据类型、数据质量、数据安全、数据格式等多个方面。它强调了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实时性、完整性以及数据的可追溯性,以支持智能制造系统对生产过程的精细监控、优化决策和预测性维护。此外,该标准还对数据采集设备、通信协议、接口等方面提出了技术要求,以确保数据能够有效地被采集、整合和利用。

总的来说,GB/T 42127-2022对于推动中国智能制造的发展,提升制造业的数据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及保障数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GB/T 42127-2022 智能制造 工业数据 采集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42127—2022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数据源和采集方式· 4.1工业数据源 4.2工业数据采集方式 工业数据采集要求 5.1一般要求 5.2数据源要求 5.3数据通信协议要求 5.4数据格式要求…… 5.5数据采集监控要求 参考文献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数据源和采集方式· 4.1工业数据源 4.2工业数据采集方式 工业数据采集要求…… 5.1一般要求 5.2数据源要求 5.3数据通信协议要求 5.4数据格式要求… 5.5数据采集监控要求 参考文献·

DB61/T 1272-2019标准下载GB/T 42127—202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重庆邮电大 学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电子 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广州能源检测研究院、湖南科技大学、浙江中控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上海智能制造 功能平台有限公司、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西安陕鼓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东风设计研究院有限公 司、电力规划总院有限公司、东莞理工学院、厦门宇电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天拓四方科技有限公 司、上海智能制造系统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 司、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申能(集团)有限公司、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杭州沃镭智 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澳翔自控科技有限公司、温州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英、李讽、黄庆卿、肖红练、田渭蓉、张桂玲、何宏宏、万勇、成继勋、俞利明、 柳军、朱国良、李博、游和平、张晋宾、张艾森、孙瑜欣、王高翔、董赢、张兆云、栗晓立、杨更新、梅军、刘雄、 沈文婷、宁德军、肖文凯、胡正初、范伟军、蔡东武、曹宇、王林英、张胜利、李佳、韩丽、王飞。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重庆邮电大 学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电子 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广州能源检测研究院、湖南科技大学、浙江中控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上海智能制造 功能平台有限公司、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西安陕鼓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东风设计研究院有限公 司、电力规划总院有限公司、东莞理工学院、厦门宇电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天拓四方科技有限公 司、上海智能制造系统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 司、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申能(集团)有限公司、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杭州沃镭智 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澳翔自控科技有限公司、温州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英、李讽、黄庆卿、肖红练、田渭蓉、张桂玲、何宏宏、万勇、成继勋、俞利明、 柳军、朱国良、李博、游和平、张晋宾、张艾森、孙瑜欣、王高翔、董赢、张兆云、栗晓立、杨更新、梅军、刘雄、 沈文婷、宁德军、肖文凯、胡正初、范伟军、蔡东武、曹宇、王林英、张胜利、李佳、韩丽、王飞。

GB/T42127—2022

本文件以《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年版)》中提出的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作为指导。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从生命周期、系统层级和智能特征3个维度对智能制造所涉及的活动、装备 等内容进行描述,如图1所示

单元层是指用于企业内处理信息、实现监测和控制物理流程的层级; 车间层是实现面向工厂或车间的生产管理的层级; 企业层是实现面向企业经营管理的层级; 协同层是企业实现其内部和外部信息互联和共享,实现跨企业间业务协同的层级

本文件规定了智能制造工业数据采集的通用规范。 本文件适用于离散及流程工业企业数据资源的规划及采集

智能制造工业数据采集规范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数据质量dataqualit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RM:客户关系管理(costomerrelationshipmanagment) ERP: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 MES: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executionsystem) PDM: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datamanagement)

工业数据的数据源包括两类。 a) 工业现场感知与控制设备,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监控系统等

该类数据源主要分布在智能制造系统层级的设备层和单元层。 1)位于设备层的数据源主要是传感器、条码标签、仪器仪表等,从生产装备、环境中采集基本 信息、工作状态、运行环境参数、绩效能力等数据。采集的数据类型见GB/T42128一2022 的附录A。 2)位于单元层的数据源主要是工业控制器和监控系统等,包含设备层上传的数据以及控制 数据等,如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监控与数据采集(SCADA) 监控数据等。采集的数据类型见GB/T42128一2022的附录A。 企业信息或业务管理系统、工业云,包括PDM、MES、过程信息管理系统(PIMS)、ERP、CRM、 工业私有云/公有云等。 该类数据源主要分布在智能制造系统层级的车间层、企业层和协同层。 1)位于车间层的数据源主要是MES系统。从该类数据源可采集面向工厂/车间的生产管 理、车间作业、人员绩效考核、设备维修保养、设备绩效能力、工辅具出人库等生产相关数 据。采集的数据类型见GB/T42128一2022的附录A。 2)位于企业层的数据源主要是PD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ERP、CRM、仓储管理系统 (WMS)等系统和工业私有云。从该类数据源可采集设计数据、企业经营管理、供应量管 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的有关数据。采集的数据类型见GB/T42128一2022的 附录A。 3)位于协同层的数据源主要是工业公有云。从该类数据源可采集企业间协同活动的数据及 企业间共享数据。采集的数据类型见GB/T42128一2022的附录A。 本文件中对数据源的两种分类参考GB/T38619一2020。

4.2工业数据采集方式

《粪便处理厂评价标准 CJJ/T 211-2014》a) 数据质量应满足采集场景对数据规范性、一致性、实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可访问性的要求

b)宜提供采集数据质量检查和分析手段; c)宜采用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d)宜定期对采集设备进行校验; e)可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需求,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 注1:a)项中数据质量的六个指标由GB/T36344一2018定义并给出; 注2:对于4.1a)类数据源,数据预处理包括滤波、降噪、求平均值、多传感器融合等。对于智能传感器、变送器,预 处理已在其内部完成。对于简单仪表,需要上一级仪表进行预处理。对于4.1b)类数据源,数据预处理包括 通过信号处理、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智能算法识别数据特征,并根据数据特征对检测到的量值进行数据清 洗、数据集成、数据变换、数据规约等。 5.1.2对于自动采集方式,除满足5.1.1的要求外,还宜满足: a)按设定的采集周期自动采集数据; b)采集参数(时间、间隔、内容、对象等)可设定; c)当定时自动数据采集失败时,进行记录和告警。 5.1.3对于智能采集方式,除满足5.1.1的要求外,宜满足: a)对于异常数据在采集时不予自动修复,并限制其发布,保证原始数据的唯一性和真实性,可自 动进行补采,记录详细信息; b)统计数据集成交互成功率、采集数据完整率; c)对数据进行存储、显示、打印或记录等; d)提供采集对象全生命周期管理功能,包括采集对象的注册、发布、使用授权、变更、注销; e)提供对采集对象的查询/检索功能,并能对采集频度、数量、类型等进行管理; f)数据采集对象管理框架可具备扩展能力,以便适应多种采集接人和信息存取方式。

对于4.1中a)类数据源,宜满足以下要求: a) 提供通信接口; b)提供自描述、自诊断功能。 对于4.1中b)类数据源,宜满足以下要求: a) 提供自描述功能; b)提供异构数据源的接人与适配能力,可实现数据格式的转换

通信协议宜满足以下一般要求: ) 采用标准通信协议; b) 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

数据格式宜满足以下一般要求: a) 支持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等形态的数据格式; 采集对象支持服务化,支持XML、JSON等数据格式。

数据采集监控满足以下要求: a) 应对采集任务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包括实时监控任务执行时间、采集数据量等:

b)应对数据采集异常情况进行预警,包括采集任务执行失败、采集节点状态异常、网络情况异 常等; C) 应形成监控日志JJF(京) 89-2022 光纤识别仪校准规范.pdf,对采集异常情况可以进行采集任务追溯; d) 1 宜对数据源进行监控,例如监控数据源自身健康状态等; e) 宜对数据的存储空间和内存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 注:对于4.1b)类数据源,通常数据监控功能由数据源本身提供。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